一种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656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换热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热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利用换热管实现增强换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改变流动状况的方式强化传热,如采用增加流速、增强扰动、搅拌、采用旋流及射流等方式达到增强换热的效果;二是通过在流道中放入金属丝、金属螺旋环、盘片、麻花铁或翼型物等,以及将传热面做成波纹状的措施来增强扰动、破坏流动边界层以增强换热。但这些措施都存在局限性,前者将使流动阻力增大,增加了动力消耗;后者中放入物与壁面紧密接触,虽能起到肋片的作用,但其造成的流动阻力较大,换热效果较好的换热设备或换热构造的技术经济成本较高,难以推广,有的依赖外部设备共同完成,工作独立性不强,且容易引起堵塞及结垢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管,解决了现有换热管动力消耗大,工作独立性不强及易结垢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管,包括金属换热管管体,金属螺旋线通过点焊接的方式安装在金属换热管管体内部。
[000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0006]金属螺旋线与金属换热管管体之间有缝隙,缝隙大小为金属螺旋线直径的二分之
O
[0007]金属螺旋线与金属换热管管体的焊接点在金属螺旋线的两端,或在其中间部位及弯曲位置加设焊接点。
[0008]金属螺旋线的螺距为固定值,具体值根据实际金属换热管管体的管径和管材进行设置。
[0009]金属换热管管体内水压为0.3MPa?0.5MPa,水流速度为3m/s?5m/s。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金属螺旋线通过点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金属换热管管体内部,在工作流体的作用下,金属螺旋线随流量的连续变化而冲刷换热管内壁面,有效避免换热管内堵塞、结垢的现象;无需添加外部设备或动力,即能达到增强换热的目的,工作独立性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管横剖面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管换热原理图。
[0014]图中,1.金属换热管管体,2.金属螺旋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金属换热管管体1,金属螺旋线2焊接在金属换热管管体I内部。
[0017]其中,金属螺旋线与金属换热管管体之间有缝隙,缝隙大小为金属螺旋线直径的二分之一,金属螺旋线2与金属换热管管体I的焊接点只在金属螺旋线的两端,或在其间部位及弯曲位置加设焊接点,如图2所示;金属换热管管体I内水压为0.4MPa,水流速度为4m/s ο
[0018]本实用新型根据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规律并结合具体金属换热管的管材、管径及管壁厚度等几何参数设定金属螺旋线的直径和螺距,即管径确定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在入口段内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进入充分发展断后将会低于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其换热原理图如图3所示,以此最大程度的破坏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使每一个螺距间都能存在最理想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通过扰动流体的边界层强化换热。因为流体在管内不能持续形成稳定的理想流动,其必然会存在流量变化,同时流体流动时金属螺旋线与壁面相接触,甚至相互摩擦,降低换热管内表面的污垢热阻,进而实现依靠工作流体自身动压冲刷壁面,降低换热管内表面的污垢热阻使流体中所含有可能的结垢组分能通过螺旋绕丝与换热管内壁面的摩擦使已经凝结的污垢脱离壁面随流体的流动而分离到系统之外,而难以凝成结污垢。
【主权项】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换热管管体(I),金属螺旋线(2)通过点焊接的方式安装在金属换热管管体(I)内部; 所述的金属螺旋线(2)与金属换热管管体(I)之间有缝隙,缝隙大小为金属螺旋线(2)直径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金属螺旋线(2)与金属换热管管体(I)的焊接点在金属螺旋线(2)的两端,或在其中间部位及弯曲位置加设焊接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螺旋线的螺距为固定值,具体值根据实际金属换热管管体(I)的管径和管材进行设置。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换热管管体(I)内水压为0.3MPa?0.5MPa,水流速度为3m/s?5m/s。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包括金属换热管管体,金属螺旋线通过点焊接的方式安装在金属换热管管体内部。本实用新型将金属螺旋线通过点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金属换热管管体内部,能有效避免换热管内堵塞、结垢的现象;无需添加外部设备或动力,即能达到较大程度增强换热的目的,工作独立性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IPC分类】F28F1/40
【公开号】CN204678947
【申请号】CN201520104557
【发明人】狄育慧, 赵阳, 王丽娟, 沈亚兰, 颜苏芊
【申请人】西安工程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