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绝缘电热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71517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双重绝缘电热水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结构,尤其是一种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属于电热水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储水式电热水器采用电能源加热水,相比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受使用环境影响小,使用方便,显著提高了人们生活品质。
[0003]电能源在使用时存在漏电伤人风险,电热水器一般使用单层绝缘结构的电热管外加漏电保护措施,以防止电热管外层破损或者绝缘介质变差导致的漏电事故,此方式虽能避免事故却并未在漏电发生的根源做出改进;且这种保护措施电热水器必须采用外壳接地,即漏电发生时可将漏电引入大地避免伤害到人,该方式要求安装环境线路的地线必须安全可靠,如果地线不可靠,一个电器漏电,家里所有电器外壳都将带电,伤人的风险更高。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庭并没有铺设地线,因此不能使用普通电热水器;此外,甚至有存在家庭供电线路没有地线,仍在使用电热水器的情况,电热水器伤人事故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冲绝缘电热水器,其结构紧凑,能提高电热水器的绝缘能力,适应性好,易于量产,安全可靠。
[000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包括储水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储水内胆内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包括导热外管以及位于所述导热外管内的导热内管;在电热管的发热部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位于导热内管内,且在所述导热内管内充满氧化镁粉,在导热内管的外壁与导热外管的内壁间填充导热绝缘体,电热丝的两端分别与储水内胆外的连接导线电连接。
[0006]所述电热丝在导热内管内呈U型分布,且电热丝呈螺旋状。
[0007]在所述储水内胆外设有法兰盘,导热外管的端部与法兰盘间密封焊接,导热绝缘体包括氧化镁粉或陶瓷。
[0008]所述导热外管的截面呈椭圆状或圆环状。
[0009]在储水内胆内设有用于测温的金属感温管,所述金属感温管的一端部与法兰盘密封焊接,金属感温管与电热管位于法兰盘的同侧。
[0010]所述法兰盘通过锁紧螺栓密封锁紧在内胆法兰上,所述内胆法兰位于储水内胆外的端部。
[0011]所述连接导线与温控器或热切断器电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电热管的发热部内设置呈U型且螺旋状的电热丝,通过氧化镁粉以及导热绝缘体进行双重绝缘,且氧化镁粉与导热绝缘体间相互独立,有效提高电热水器的绝缘能力,无需改变现有储水内胆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易于量产,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法兰盘与发热管间的配合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热管的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_储水内胆、2-电热管、3-电热丝、4-导热内管、5-氧化镁粉、6-导热外管、7-导热绝缘体、8-法兰盘、9-金属感温管、10-锁紧螺栓、11-内胆法兰、12-连接导线、13-发热部、14-连接导柱、15-第一密封塞以及16-第二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提高电热水器的绝缘能力,适应性好,易于量产,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水内胆I以及位于所述储水内胆I内的电热管2 ;所述电热管2包括导热外管6以及位于所述导热外管6内的导热内管4 ;在电热管2的发热部13内设有电热丝3,所述电热丝3位于导热内管4内,且在所述导热内管4内充满氧化镁粉5,在导热内管4的外壁与导热外管6的内壁间填充导热绝缘体7,电热丝3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导柱14与储水内胆I外的连接导线12电连接。
[0019]具体地,通过储水内胆I能够实现电热水器的储水,通过电热管2能对储水内胆I内的水进行加热,即通过导热内管4内的电热丝3进行加热,电热丝3通电后产生热量,通过导热内管4、氧化镁粉5、导热外管6以及导热绝缘体7进行导热,能将热量传递到储水内胆I内的水。电热丝3分布在电热管2的发热部13内,电热管2的发热部13 —般为远离储水内胆I头端的区域。导热内管4可以采用金属导管或能导热的非金属导管,导热外管6 一般可以采用金属导管,通过氧化镁粉5、导热绝缘体7能实现双重的加热绝缘作用,提高电热水器的绝缘能力。连接导线12位于储水内胆I外,储水内胆I外具有两根连接导线12,两根连接导线12位于储水内胆I的同一端,即均位于储水内胆I的头端外,通过两根连接导线12分别与电热丝3的两端电连接。
[0020]如图3所示,所述电热丝3在导热内管4内呈U型分布,且电热丝3呈螺旋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热丝3采用电阻丝制成,电热丝3在导热内管4内呈U型分布,即电热丝3的两端部均位于同一端,电热丝3通过连接导体14与连接导线12连接,一般地,连接导体14位于电热管2的非发热部13,连接导体14的发热能力远小于电热丝3。电热丝3呈螺旋状,是指电阻丝两端之间的部分呈螺旋状,螺旋状的电热丝3能进一步增加发热长度,通过将电热丝3设置呈U型以及螺旋状,能够增大发热长度,提高加热效率,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储水内胆I的储水加热能力。
[0021]电热丝3通过氧化镁粉5内在导热内管4内保持固定,导热内管4为一端封闭,导热内管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密封塞15进行密封,连接导体14穿过第一密封塞15,通过第一密封塞15能避免氧化镁粉5从导热内管4内掉出。与此同时,在导热外管6的端部设置第二密封塞16,通过第二密封塞16能使得导热绝缘体7保持在导热外管6内,导热绝缘体7充满导热外管6内壁与导热内管4内壁之间的空间,能有效进行绝缘导热。
[0022]在所述储水内胆I外设有法兰盘8,导热外管6的端部与法兰盘8间密封焊接,导热绝缘体7包括氧化镁粉或陶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法兰盘8位于储水内胆I的头端夕卜,导热外管6对应设置第二密封塞16的端部与法兰盘8密封焊接,电热管2对应远离法兰盘8的一端形成发热部13。在具体实施时,导热绝缘体7可以采用氧化镁粉、陶瓷或其他能进行导热绝缘的材料,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导热外管6的截面呈椭圆状或圆环状,导热外管6的截面呈圆环状时,电热管2呈圆柱状,导热外管6的截面也可以呈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导热外管6采用椭圆形时,能提高在储水内胆I内的面积,当导热外管6采用椭圆形或其他形状时,导热内管4的形状可以采用适配的形状,具体不再赘述。
[0023]在储水内胆I内设有用于测温的金属感温管9,所述金属感温管9的一端部与法兰盘8密封焊接,金属感温管9与电热管2位于法兰盘8的同侧。一般地,电热管2与法兰盘8的角度可以为77°,金属感温管9能对储水内胆I内热水的温度进行测温,金属感温管9与电热管2间可以呈平行分布,金属感温管9可以在电热管2的侧方或上方,金属感温管9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测温结构,具体不再赘述。
[0024]所述法兰盘8通过锁紧螺栓10密封锁紧在内胆法兰11上,所述内胆法兰11位于储水内胆I外的端部。内胆法兰11固定在储水内胆I的头端外,法兰盘8通过锁紧螺栓10密封锁紧在内胆法兰11上,连接导线12穿过法兰盘8,所述连接导线12与温控器或热切断器电连接,温控器或热切断器通过连接导线12能切断电热丝3的工作状态。
[0025]本实用新型电热管2的发热部13内设置呈U型且螺旋状的电热丝3,通过氧化镁粉5以及导热绝缘体7进行双重绝缘,且氧化镁粉5与导热绝缘体7间相互独立,有效提高电热水器的绝缘能力,无需改变现有储水内胆I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易于量产,安全可靠。
【主权项】
1.一种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包括储水内胆(I)以及位于所述储水内胆(I)内的电热管(2);其特征是:所述电热管(2)包括导热外管(6)以及位于所述导热外管(6)内的导热内管(4);在电热管(2)的发热部(13)内设有电热丝(3),所述电热丝(3)位于导热内管(4)内,且在所述导热内管(4)内充满氧化镁粉(5),在导热内管(4)的外壁与导热外管(6)的内壁间填充导热绝缘体(7),电热丝(3)的两端分别与储水内胆(I)外的连接导线(12)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其特征是:所述电热丝(3)在导热内管(4)内呈U型分布,且电热丝(3)呈螺旋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储水内胆(I)外设有法兰盘(8),导热外管(6)的端部与法兰盘(8)间密封焊接,导热绝缘体(7)包括氧化镁粉或陶bL.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其特征是:所述导热外管(6)的截面呈椭圆状或圆环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其特征是:在储水内胆(I)内设有用于测温的金属感温管(9),所述金属感温管(9)的一端部与法兰盘(8)密封焊接,金属感温管(9)与电热管(2)位于法兰盘(8)的同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其特征是:所述法兰盘(8)通过锁紧螺栓(10)密封锁紧在内胆法兰(11)上,所述内胆法兰(11)位于储水内胆(I)外的端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导线(12)与温控器或热切断器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结构,尤其是一种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属于电热水器的技术领域。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双重绝缘电热水器,包括储水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储水内胆内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包括导热外管以及位于所述导热外管内的导热内管;在电热管的发热部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位于导热内管内,且在所述导热内管内充满氧化镁粉,在导热内管的外壁与导热外管的内壁间填充导热绝缘体,电热丝的两端分别与储水内胆外的连接导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能提高电热水器的绝缘能力,适应性好,易于量产,安全可靠。
【IPC分类】F24H9/20, F24H1/20
【公开号】CN204880663
【申请号】CN201520395472
【发明人】甘超云, 张锋博, 王庆
【申请人】阿里斯顿热能产品(中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