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7693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水冷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向内燃机(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吸气)的水冷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热交换器已知一种被用于形成增压气流路的管路板所包围的水冷式热交换器(增压气冷却用热交换器)。
[0003]具体地讲,图1-图3分别是现有技术的水冷式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分解图和剖视图。如图1-3所示,包括芯部5和水箱部6,芯部5层叠多根水管3和促进热交换的翼片4而构成,水管3内部流通冷却介质(冷却水),外部流通吸气,水箱部6连接在多根水管3的两端部,对多根水管中流动的吸气进行集中或分配(参照专利文献1)。
[0004]如图3所示,水管3的层叠方向与吸气的流动方向相垂直,其长度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形状为二端弯折为U形的扁平形状。多根水管3在与吸气流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配置,而且,多根水管3沿着吸气流动方向左右配置成二列。
[0005]另外,水管3具有二个扁平面,二个扁平面之间隔着冷却水流动的通路相对置。在水管3两侧的扁平面上接合有作为传热部的翼片,翼片成型为波浪状。通过该翼片可以增大空气的传热面积,而促进冷却水与空气的热交换。以下,将水管3和翼片4构成的大致矩形状的热交换部称为芯部5。
[0006]水箱部6在水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多根水管3相连通,水箱部6包括用于插入并接合水管3的芯板6a和与芯板6a —起构成水箱内部空间的水箱主体部6b。这里,将配置在上侧的水箱部称为上水箱部61,将配置在下侧的水箱部称为下水箱部62。
[0007]另外,上侧水箱部61的内部设有将水箱内部空间分隔成二个空间的隔板6c。在上侧水箱部61的水箱主体部6b设有流入冷却水的入口管6d和将通过与吸气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冷却水向外部流出的出口管6e。
[0008]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芯部5的水管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还设有侧板1,该侧板1相对于水管3大致平行延伸,用于对芯部5进行加强。侧板1上靠芯部5 —侧的面焊接在最外列的外翼片上,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焊接在水箱部6的芯板6a上。
[0009]而且,在芯部5的外侧设有管路板2,管路板2覆盖芯部5,形成用于使吸气流动的吸气流路。该管路板2是通过将第一管路板(雌侧管路板)和第二管路板(雄侧管路板)相互组合起来而形成的。
[0010]关于第一管路板和第二管路板形成为大致相同的3形状,分别具有相对于吸气流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底面2a、从底面2a的水管层叠方向的两端与吸气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延伸的一对侧面2b,侧面2b可以焊接在侧板1上进行固定。而且,在底面2a上形成有使吸气流入流出吸气流路的开口部2c,开口部2c通过连接板7而与吸气管路连接,在开口部2c的外周缘部设有向与芯部5相反方向延伸的壁部2d。
[0011]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第一管路板和第二管路板二者的侧面2b接合起来而形成截面大致矩形的管路板2。而且,由于第一管路板和第二管路板呈3形状,故二者的接合部200配置在管路板2上吸气流动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0012]在上述那样通过冷却水对增压气进行冷却的水冷式热交换器(水冷式中间冷却器)中,当将管路板插入芯部时,如图4的(a)、(b)所示,侧板会一边变形一边沿管路板的圆弧部(R部)上升,而侧板上的外翼片的位置没有固定在芯部的中心,产生翼片错位。
[0013]因此,在组装管路板时,产生侧板及外翼片的错位,不但导致热应变的耐久性下降,而且有可能使热交换器的增压器基本的冷却性能变差,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0014]专利文献:JP特开2014-214955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5]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着眼于在管路板插入时侧板的位置不稳定这一主要因素,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侧板相对于芯板之间的位置固定而减少错位的水冷式热交换器。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式热交换器,其对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和内部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由所述冷却水流通的水管和翼片层叠构成的芯部、覆盖在所述翼片中位于最外列的外翼片的水管层叠方向的外侧且用于对芯部进行加强的侧板、和设于所述侧板的水管层叠方向上的外侧并用于形成所述空气流动的吸气流路的管路板,其中,在所述侧板上形成有第一爪部,所述第一爪部从所述侧板向所述管路板侧延伸形成,在向所述芯部插入了所述管路板时,所述第一爪部与所述管路板相抵接,而在所述管路板插入方向上固定所述侧板与所述管路板之间的位置。
[0017]据此,通过在侧板上设置用于固定与管路板之间的位置的第一爪部(嵌合部),从而在插入了所述管路板时,能够固定侧板与管路板之间的位置,进而矫正管路板插入时的错位。
[001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管路板具有相对于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的两端与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延伸的侧面,所述第一爪部从所述侧板的管路板侧边缘沿着所述管路板的所述侧面向所述管路板的所述底面侧延伸,达到所述管路板的所述底面,在向所述芯部插入了所述管路板时,所述第一爪部与所述管路板的所述底面相抵接。
[0019]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侧板上还形成有与所述水管或所述翼片相接触的第二爪部,所述第二爪部从所述侧板的芯部侧边缘向所述芯部的方向延伸而与所述水管或所述翼片的管路板插入方向的端部相接触,而在所述管路板插入方向上固定所述侧板与所述芯部之间的位置。
[002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二爪部与所述翼片中的靠外侧的二列翼片的端部以及位于这二列翼片之间的所述水管的端部相接触。
[0021]据此,通过在侧板上设置用于固定与水管或翼片接触的第二爪部,从而在插入管路板时,能够固定由水管、翼片构成的芯部的位置,进而防止插入管路板时的翼片的错位。
[002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管路板由第一管路板和第二管路板组合在一起而构成,且所述第一管路板层叠在所述第二管路板上进行接合,在所述第二管路板上与所述第一管路板的接合部形成有缺口部,在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缺口部朝向所述芯部的相反方向突出形成有第三爪部,在向所述芯部插入所述第一管路板和所述第二管路板时,以所述缺口部的前端面抵接所述第三爪部的状态插入,而在所述管路板插入方向上固定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管路板和所述第二管路板之间的位置。
[002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三爪部是由所述侧板的一部分弯折立起而形成的折回部,所述第二管路板与所述第一管路板之间夹着所述折回部。
[0024]据此,通过在管路板上设置缺口部,在侧板上设置与所述缺口部相卡合的第三爪部,从而在插入管路板时,成为缺口部抵接第三爪部的状态,固定侧板与管路板之间的位置。
[0025]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前端面与所述折回部的外圆弧侧相抵接。
[002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折回部沿着所述接合部形成多个,并且,多个所述折回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管路板的方向立起的第一折回部和朝向所述第二管路板的方向立起的第二折回部。
[0027]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一折回部和所述第二折回部沿着所述接合部的方向交替配置。
[0028]据此,通过第一折回部和第二折回部的交替配置,使折回部与二个管路板双方相接触,能够防止折回部只与一方的管路板相接触,进而抑制二个管路板的嵌合部间隙内的错位。
[0029]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二管路板与所述第一折回部的外圆弧侧相抵接,所述第一管路板与所述第二折回部的外圆弧侧相抵接。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现有技术的水冷式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31]图2是现有技术的水冷式热交换器的分解图。
[0032]图3是现有技术的水冷式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33]图4是现有技术的水冷式热交换器组装管路板时产生外翼片错位的剖视图,其中,(a)表示组装前的状态、(b)表示组装后的状态。
[003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式热交换器在侧板上设置第一爪的局部剖视图。
[003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式热交换器在侧板上设置第二爪的局部剖视图。
[003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式热交换器在侧板上设置第三爪(折回部)、在管路板上设置缺口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式热交换器在侧板上设置折回部时嵌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其中,(a)表示折回部朝向第一管路板的情况,(b)表示折回部朝向第二管路板的情况。
[0038]符号说明:
[0039]1、10_侧板,11-侧板的第一爪部(管路板爪),12_侧板的第二爪部(芯爪),13-侧板的第三爪部(折回部),131-第一折回部,132-第二折回部,2、20_管路板,2a、20a-底面,2b、20b-侧面,2c-开口部,2d-壁部,20-管路板,21-第一管路板(雌侧管路板),22-第二管路板(雄侧管路板),23-缺口部,25-抵接面(前端面),3-水管,4-翼片,5-芯部,6-水箱部,61-上水箱部,62-下水箱部,6a_芯板,6b-水箱主体部,6c_隔板,6d_入口管,6e-出口管,6f-加强板,7-连接板,A-管路板插入方向,B-第一爪的抵接区域,C-第二爪的抵接区域,D-缺口部的形成区域,E-第三爪的形成区域,F-第三爪的抵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对于与现有技术重复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004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式热交换器(增压气冷却用热交换器),其外部被用于形成增压气流路的管路板所包围,整体结构与图1、图2所示的现有水冷式热交换器大致相同,包括由冷却水流通的多根水管3和翼片4层叠构成的芯部5、位于芯部的两端部且与水管相连接的水箱部6。在芯部5的水管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还设有侧板10,侧板10覆盖在最外列的外翼片的外侧,用于对芯部进行加强。在芯部的侧板1外侧还设有管路板20,管路板20由第一管路板(雌侧管路板)21和第二管路板(雄侧管路板)22相互接合起来而构成一体,由此形成用于使吸气流动的吸气流路。而且,由于第一管路板21和第二管路板22呈3形状,故二者的接合部配置在管路板20整体上吸气流动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0042]在水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