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5642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携式燃烧炉。
【背景技术】
[0002]当下,户外风日益盛行,登山、探险、游玩之际往往少不了野炊,野炊增加了户外活动的趣味,人们在合作备餐的过程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
[0003]做饭通常情况下需要高温加热,而在户外容易获得的高温就是火焰。在野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挖坑或者叠砖来制作一个简单的灶台,并通过引燃树枝或者其他的可燃物来燃烧放热。在风大环境下,火焰也容易被风吹灭,或引发山火。
[0004]在此背景下,市面上出现了便携式燃烧炉。便携式燃烧炉体积小易携带,省去了制作灶台的步骤。
[0005]但是,设计者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燃烧炉由于体积小,提供的火力不够,热利用效率比较低,使用现有的便携式燃烧炉进行加热费时费力;而使用酒精、液化气等易燃危险品作为燃料虽然火力强劲,但在携带的过程中十分不安全,也不够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炉,以提高现有燃烧炉的加热效率。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8]—种便携式燃烧炉,包括燃烧炉炉体、燃烧炉支撑装置、燃烧炉隔离壳和炉头组件;
[0009]所述燃烧炉炉体包括燃烧炉上盖和带有燃烧空腔的炉体本体,所述燃烧炉上盖设置在所述炉体本体上方,所述燃烧空腔的开口朝上,所述燃烧炉上盖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燃烧空腔连通的通道,所述炉体本体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分为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所述炉体本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通入空气的一级引气孔,所述燃烧炉上盖的侧壁设置有二级引气孔,所述一级引气孔和所述二级引气孔均为通孔;
[0010]所述燃烧炉支撑装置包括底盖和至少三个支撑件,所述底盖设置在燃烧炉的底部且与燃烧炉隔离壳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地面和所述底盖的底面连接;
[0011]所述燃烧炉隔离壳为筒状且用于围住所述燃烧炉炉体,所述燃烧炉隔离壳与所述燃烧炉炉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0012]所述炉头组件包括连接组件、火头罩和锅架,所述火头罩与所述燃烧炉隔离壳的顶部连接,所述锅架为至少三个且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火头罩的上方。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燃烧炉支撑装置,所述燃烧炉支撑装置包括底盖和至少三个支撑件,所述底盖设置在燃烧炉的底部且与燃烧炉隔离壳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地面和所述底盖的底面连接;
[0014]所述燃烧炉炉体还包括隔热筒和隔热盖,所述隔热筒的顶壁与所述燃烧炉上盖连接,所述隔热筒的底部与所述隔热盖连接,所述隔热盖设置在所述炉体本体的下方且与所述炉体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隔热盖与所述炉体本体之间通过隔热支架连接,所述隔热筒与所述炉体本体之间形成进气空腔,所述隔热盖设置有用于放置进气扇的进气开口,所述进气扇将空气带入所述进气空腔内,并通过所述一级引气孔和/或所述二级引气孔进入所述燃烧空腔。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燃烧炉配风系统,包括进气扇和分流台,所述分流台的顶部与所述炉体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分流台设置在所述进气扇的上方且所述分流台与所述进气扇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进气扇设置在燃烧炉底部的进风口处,所述进气扇用于向所述进气空腔内输送气体,所述分流台用于将所述进气扇吸入的气体分流。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台为圆台形且所述分流台的外径由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进气扇包括转动套、扇叶和扇框,所述扇叶与所述转动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转动设置在所述扇框内,所述扇叶为多个且绕所述转动套的转动轴心线旋转对称,所述转动套设置在所述分流台的下方,所述扇叶位于所述分流台的侧壁下方,所述进气扇吸入的空气顺着所述分流台的侧壁进入所述进气空腔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引气孔包括第一引气孔,经过所述第一引气孔进入所述燃烧空腔的气流呈环形或螺旋形流动,所述下部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燃烧空腔内部凹陷的槽道,所述槽道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引气孔设置在所述槽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引气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炉体本体的中心线异面,所述槽道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或圆弧形。
[0018]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炉隔离壳包括侧壁本体,所述侧壁本体为筒状且用于放置燃烧炉的炉体,所述侧壁本体包括一个弧形部、两个延长部和一个平面部,所述弧形部与燃烧炉的炉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平面部的两个侧边与所述弧形部的两个侧边分别通过所述延长部相连,所述延长部为平板,所述延长部与所述弧形部之间平滑过渡。
[0019]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和所述延长部均设置有至少一条向外凸出的第一弧形槽道,所述弧形槽道沿水平面设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和所述延长部均设置有一条朝所述燃烧炉炉体凹陷的第二弧形槽道,所述第二弧形槽道的内壁底部压住所述燃烧炉炉体的顶壁。
[0021]进一步地,所述锅架为条状,所述锅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火头罩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火头罩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引火通道,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引火通道之间或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引火通道之间,所述锅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锅架的两个相对侧壁上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在所述锅架的转动过程中轮流成为所述锅架的顶壁并与待加热物体接触。
[0022]进一步地,所述火头罩的外边缘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用于连接所述燃烧炉隔离壳。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燃烧炉炉体通过在炉体本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的一级引气孔和燃烧炉上盖设置的二级引气孔,使得燃烧炉内发生燃烧时,炉底和炉口的氧气更充足,炉体中部处在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因此燃料在燃烧空腔内进行分段燃烧,燃烧更加充分,可以大幅提高热能利用率,结合配风系统在工作状态下,持续、稳定地为燃烧炉膛配送经加热的高温空气,使得燃烧高效地混氧燃烧,放热充分。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炉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燃烧炉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中炉体本体的俯视图;
[0028]图4为图3的变形示意图;
[0029]图5为图1中燃烧炉隔离壳的装配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中平面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5中侧壁本体的俯视图;
[0032]图8为图1中炉头组件中的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俯视图;
[00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炉配风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0035]图11为图10中的进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图11的装配示意图;
[0037]图13为图1中燃烧炉支撑装置的支撑件的正视图;
[0038]图14为图13的左视图;
[0039]图15为图13的俯视图;
[0040]图16为图13的装配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汇总:
[0042]燃烧炉炉体100 ;炉体本体101 ;燃烧炉上盖102 ;落料台面103 ;隔热罩104 ;槽道105 ;二级引气孔106 ;第一引气孔107 ;第二引气孔108 ;隔热支架109 ;隔热盖110 ;燃烧炉隔离壳200 ;弧形部201 ;延长部202 ;平面部203 ;第二弧形槽道204 ;第一弧形槽道205 ;“U”形缺口 206 ;倒边207 ;炉头组件300 ;第一工作面301 ;第二工作面302 ;第三工作面303 ;支承面304 ;贴合面305 ;火头罩306 ?’锅架307 ;连接组件308 ;引火通道309 ;导火孔310 ;燃烧炉支撑装置400 ;支腿401 ;支板402 ;限位块403 ;第一通孔404 ;条形孔405 ;耳板406 ;第二通孔407 ;转轴408 ;底座409 ;燃烧炉配风系统500 ;进气扇501 ;分流台502 ;进气空腔503 ;转动套504 ;扇叶505 ;扇框506 ;电源线507 ;进气扇固定板508 ;挡片509 ;穿线槽510。
【具体实施方式】
[0043]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燃烧炉由于体积小,提供的火力不够,热利用效率比较低,使用现有的便携式燃烧炉进行加热费时费力;而使用酒精、液化气等易燃危险品作为燃料虽然火力强劲,但在携带的过程中十分不安全,也不够环保。
[004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两级引气孔的燃烧炉炉体的燃烧炉,燃烧炉炉体通过在炉体本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的一级引气孔和燃烧炉上盖设置的二级引气孔,使得燃烧炉内发生燃烧时,炉底和炉口的氧气更充足,炉体中部处在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因此燃料在燃烧空腔内进行分段燃烧,燃烧更加充分。
[00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0047]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燃烧炉,包括燃烧炉炉体100、燃烧炉隔离壳200、燃烧炉支撑装置400、燃烧炉配风系统500和炉头组件300。
[0048]燃烧炉炉体100包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