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0897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应用于一种工业加热,干燥加工的非接触式红外辐射器。
【背景技术】
[0002]利用红外线对大分子水团共振裂化的热效应原理,以红外线辐射对于物料进行蒸干加工,是目前工业加热领域中的常用技术。这种技术相对空气对流干燥具有能耗低,干燥质量好的优点。
[0003]现有技术领域中,燃气红外线辐射发射器主要包括:红外线辐射源由下向上辐射物料的正向辐射燃烧器和红外线由辐射源自左右侧向辐射物料的侧向辐射燃烧器。而鲜有辐射源由上而下辐射物料的逆向燃气红外线辐射器。实践中,通常将待加工物料平躺的放置在加工传送带上,以传送方式通过加热工作区域接受辐射燃烧器的加热去湿。
[0004]对红外线自辐射源由下向上辐射物料的正向燃气红外辐射器来说:辐射源和待加工物料之间阻隔有传送带,传送带承受红外线的直接辐射,待加工物料隔着传送带间接承受辐射,无法实现红外线直接辐射,加热干燥效率偏低;而对红外线自辐射源由侧面横向辐射物料的燃气红外辐射器来说:物料远离辐射源,加热干燥效果不理想。
[0005]现有技术中的一款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射器,包括混合部、压缩部和燃烧部。燃气和空气由混合部进入,在压缩部混同后在燃烧部点燃燃烧,产生红外辐射,通过红外辐射对物料进行辐射加热。其中,混合部包括小功率燃气入射口和助燃空气口,所述小功率燃气入射口和助燃空气口皆位于混合部顶部,燃气由小功率燃气入射口进入混合部,同时在引射作用下带动周围的空气同步进入混合部。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为确保空气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由小功率燃气入射口进入的燃气量不大,导致红外辐射的功率不高。此外,现有的这款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射器中,还存在点燃燃烧部的引火针密封不好,长时间使用容易断裂并且漏气导致点不着火;红外线辐射源是被加热的金属网,造成红外辐射不均匀等诸多问题。如何设计一种既支持逆向燃气的红外辐射器,同时又能克服上述问题的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射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发挥开创性思考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射器,旨在解决上述缺陷。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8]—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包括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和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包括密封仓、冷却仓和燃烧仓;所述密封仓与冷却仓通过上隔板分隔;所述冷却仓与燃烧仓通过下隔板分隔;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包括混合部、压缩部和燃烧部,所述压缩部的上端连接混合部、下端连接燃烧部;所述混合部位于密封仓中,所述压缩部位于冷却仓中,所述燃烧部位于燃烧仓中;所述燃烧仓底部开口 ;所述冷却仓上设有冷却风输入口 ;所述密封仓中设有空气鼓风入口和燃气供应管道;所述混合部包括燃气喷嘴和助燃空气口,所述燃气喷嘴固定于混合部的顶部,所述助燃空气口位于混合部的侧部,所述燃气供应管道连接于燃气喷嘴上。
[0009]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密封仓中,可燃气体经燃气供应管道导入燃气喷嘴中,进入混合部,同时,通过空气鼓风入口向密封舱内鼓风使得密封舱内部形成高压,压迫助燃空气由助燃空气口进入混合部,两者共同进入两者共同进入压缩部,在压缩部骤然变小的内部进行压缩,实现可燃气体与助燃空气的充分混同形成可燃混合气,再进入燃烧部进行燃烧,产生辐射热能对位于燃烧仓底部的物料进行辐射烘干。同时,冷却仓上的冷却风输入口鼓入冷却风,对压缩部进行外部冷却,防止压缩部温度过高导致的燃气逆烧。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燃气体与空气从两个部位分别进入混合部而不是由可燃气体带动空气进入混合部。由此,提高了可燃混合气的整体进风量,同时,实现分项控制进入混合部的空气与可燃气体,使两者的混合比例达到最优,减少了燃气消耗的同时提高了辐射燃烧效率。
[0010]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冷却仓包括左区,中区和右区,所述中区位于左区和右区之间;所述中区与左区之间及中区与右区之间皆设有导风板,所述冷却风输入口位于中区上;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有偶数个,且各压缩部两两对称分布于左区和右区中,所述导风板上设有出风孔。
[001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实现对复数个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的串联组合使用,之所以设置中区,是为了防止由冷却风输入口鼓入的冷却风出现抢流现象,造成靠近冷却风输入口的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冷却较快而远离冷却风输入口的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冷却几面;利用隔板和出风孔的设置,对冷却风输入口输入的冷却风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各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的压缩部收到的冷却风风量一致,冷却效果相当。
[0012]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两道导风板连接为一体、整体呈V字型结构。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之所以采用V字型结构,是为了配合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尽量减少外箱体的占用空间,优化产品结构资源,另外也是为了让由出风孔吹入左区和右区中的冷却风有一个斜向角。
[0014]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燃烧部包括壳体、燃烧板和点火装置,所述燃烧板上设有贯通的燃烧孔、所述燃烧板固定于壳体底部。更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所述燃烧板为耐热陶瓷板,所述燃烧孔均匀凹凸分布于燃烧板表面。
[0015]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辐射发生部位控制在陶瓷板上,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板辐射源,辐射分布更稳定可控,分布更均匀。陶瓷燃气红外线燃烧方式燃烧器燃烧时无可见火焰,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稳定的优点。
[0016]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下隔板上设有用于导通冷却仓和燃烧仓的隔板孔;所述燃烧部还包括外框体和陶瓷隔热部,所述外框体的顶部与底部开口、内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陶瓷隔热部底部与外框体固定为一体,侧部与外框体内壁之间设有漏风空隙,且该漏风空隙正对所述排气孔;所述壳体上端伸出外框体与压缩部连接、下端被陶瓷隔热部托住。更有选的是: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外框体顶部、且将壳体下端顶紧于陶瓷隔热部上。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点火装置固定于所述外框体侧壁上,所述点火装置位于所述壳体下方。
[0017]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以陶瓷隔热部对壳体底部实现隔热保护,而在冷却仓中对压缩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在气压作用下由冷却仓进入燃烧仓,并从外框体顶部进入外框体内部,对壳体外壁实现冷却防止壳体外壁过热,并经过漏风空隙从外框体的侧壁上的排气孔排出,并循环流动到外框体的底部,对燃烧部的燃烧实现循环供氧。
[0018]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燃烧部还包括辅燃网,所述辅燃网固定于外框体内壁上,所述点火装置位于所述辅燃网上方。
[0019]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设置辅燃网,是为了使还没有燃烧完全的可燃混合气在高温的辅燃网金属表面再一次被点燃,形成热空气上升,上升热气流和由上而下的输入气压达到动态平衡,剩余可燃混合气滞留于燃烧仓中充分燃烧。从而实现可燃混合气达到完全燃烧的效果。
[0020]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针、点火针外套、点火针内套;所述点火针外套经外框体外壁固定于陶瓷隔热部上,所述点火针内套一端伸入外框体内部、另一端与点火针外套连接,所述点火针穿过所述点火针外套和点火针内套伸入外框体内侧;所述点火针外套与所述点火针内套皆采用陶瓷构成。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点火针外套设有内螺纹,所述点火针内套设有外螺纹,所述点火针外套与点火针内套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啮合连接。
[002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利用点火针外套和点火针内套之间的螺纹啮合,实现点火针和点火针外套的互相固定,点火针内套位于外框体内部,受热温度较高而点火针外套温度较低,两者热胀冷缩程度不同,采用螺纹啮合一方面保证了点火针的气密封另一方面提供了缩涨空间,克服了传统点火针的陶瓷护套因膨胀不均匀而断裂的问题。
[0022]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辅燃网采用镍铬铁铝合金编织网。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辐射燃烧的功率和效率。实现了复数个非接触式红外辐射发射器的组合使用,克服了点火针陶瓷外护套受热断裂的问题,延长了点火针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侧视示意图,本图省略了燃气供应管道;
[0026]图3图1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图3中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6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0031]1、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2、外箱体;11、混合部;12、压缩部;13、燃烧部;111、燃气喷嘴;112、助燃空气口 ; 131、壳体;132、燃烧板;133、点火装置;134、外框体;135、固定架;136、辅燃网;1331、点火针;1332、点火针外套;1333、点火针内套;1341、排气孔;1342、陶瓷隔热部;1343、漏风空隙;21、密封仓;22、冷却仓;23、燃烧仓;24、上隔板;25、下隔板;26、隔板孔;211、空气鼓风入口 ;212、燃气供应管道;221、左区;222、中区;223、右区;224、冷却风输入口 ;225、隔板;2551、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33]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1:
[0034]—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包括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I和外箱体2。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I包括混合部11、压缩部12和燃烧部13,所述压缩部12的上端连接混合部11、下端连接燃烧部13 ;所述外箱体2包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