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067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热网余热回收对新建小区提供供暖热源的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供暖技术发展,地板采暖逐渐取代了暖气片,因为地板采暖散热快、更加舒适,而且需要的供热热水温度较低,一般在35?45°C。一般城市热网供暖的供水温度在70?90°C,回水温度在30?40°C,低于30°C的水即使采用地板采暖,也是无法满足供暖需求的,必须回供热站重新加热,如图1所示,图中各附图标记名称为:1_住宅区一、2-住宅区二、3-供热站,且图中向右的箭头为供水方向,向左的箭头为回水方向。
[0003]通常住宅区一旦建好,其配套的采暖系统即随着铺设成型,若在该住宅区旁另外新建住宅区,需要增加供暖面积,则供热站必须加大供水水栗,更换大规格供水管路,增大输送水量,以满足新建住宅区的供暖,这样的话会大幅增加采暖系统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供热站热网回水余热对新建新住宅区进行供暖,无需更换水栗、增设管路,降低了采暖成本。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包括供热站、连接在供热站与原建住宅区之间的原建供水管路和原建回水管路、以及连接在所述原建回水管路与新建住宅区之间的热网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所述热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热源水栗、板式换热器、热网水栗、与新建住宅区配套设置的新建供水管路和新建回水管路及设置在新建回水管路上的供暖水栗,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吸气管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入口,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 ;所述蒸发器上还设有热源水进水口和热源水出水口,所述热源水进水口连接所述热源水栗的出口,所述热源水出水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热源水栗的入口;所述热网水栗的入口连接所述原建回水管路的上游端,所述热网水栗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介质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原建回水管路的下游端;所述新建供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水路出口上,所述新建回水管路的出水口连接供暖水栗的进水口,供暖水栗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水路进口。
[0006]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在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干燥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球阀,在所述干燥过滤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球阀。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原建住宅区回水管路中的回水余热作为新建小区供水加热的换热源,则当新建住宅区需要增加供暖面积时,无需改变原建住宅区配套的供热设施,不需要加大输送水量,降低了采暖成本和采暖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技术地暖采暖城市热网供水回水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1]参照图2,本实施例一种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包括供热站120、连接在供热站120与原建住宅区130之间的原建供水管路140和原建回水管路150、以及连接在原建回水管路150与新建住宅区160之间的热网余热回收供暖系统A,热网余热回收系统A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20、节流装置60、蒸发器70、热源水栗80、板式换热器90、热网水栗100、与新建住宅区160配套设置的新建供水管路170和新建回水管路180及设置在新建回水管路180上的供暖水栗110,板式换热器90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压缩机10的吸气口 11通过吸气管12连接蒸发器70的出口 72,压缩机10的排气口 13通过排气管14连接冷凝器20的气体入口 21,冷凝器20的气体出口 22连接节流装置60的入口,节流装置60的出口连接蒸发器70的入口 71;蒸发器70上还设有热源水进水口 73和热源水出水口 74,热源水进水口 73连接热源水栗80的出口 82,热源水出水口 74连接板式换热器90的第二介质通道入口 93,第二介质通道出口 94连接热源水栗80的入口 81;热网水栗100的入口 1I连接在原建回水管路150的上游端上,热网水栗100的出口 102连接板式换热器90的第一介质通道入口 91,第一介质通道出口 92连接在原建回水管路150的下游端上;新建供水管路170的进水口连接在冷凝器20的水路出口 24上,新建回水管路180的出水口连接供暖水栗110的进水口,供暖水栗110的出水口连接冷凝器20的水路进口 23上。
[0012]本实施例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工作过程是:制冷剂经压缩机10的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从其排气口 13经排气管14进入冷凝器20的气体入口 21,高温的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20内,与经供暖水栗110的作用由新建住宅区160的新建回水管路180进入冷凝器20的入口 23的供暖水进行换热,供暖水水温升高后经过冷凝器20的出口 24输送到新建住宅区160供热管道进行供暖;冷凝器20内高温的制冷剂气体降温冷凝,变成制冷剂液体经冷凝器20的出口 22排出,进入节流装置60,由节流装置60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由蒸发器70的入口 71进入蒸发器70,在蒸发器70内,与进入蒸发器70入口73的热源水进行换热,吸收热源水的热量,变为低温气态制冷剂,然后从蒸发器70的出口74进入压缩机10的吸气管12,进而经压缩机10的吸气口 11进入压缩机10内,如此往复;同时,进入蒸发器70内的热源水,热量被吸收后,温度降低,由蒸发器水路出口 74排出进入板式换热器90的第二介质通道入口 93,与进入板式换热器90第一介质通道入口 91的高温热网水进行换热,使进入第二介质通道的热源水温度升高,经过板式换热器90的出口 94进入热源水栗80的入口81,由于热源水栗80的作用,由热源栗80的出口82排出重新进入蒸发器70的入口 73。从原建住宅区130的原建回水管路150上游端被热网水栗100吸入热网水栗100入口101的热网水,由于热网水栗100的作用,由热网水栗100的出口 102排出进入蒸发器90的第二介质通道入口91,在板式换热器90内与低温的热网水换热后,温度降低,由板式换热器90的出口92排出,进入原建回水管路150的下游端。
[0013]为过滤掉制冷剂液体中多余杂质和水分,在冷凝器20的气体出口22与节流装置60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40,同时为便于维修,在冷凝器20的气体出口22与干燥过滤器40之间设置有球阀30,在干燥过滤器40与节流装置60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球阀50。
[001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站、连接在供热站与原建住宅区之间的原建供水管路和原建回水管路、以及连接在原建回水管路与新建住宅区之间的热网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所述热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热源水栗、板式换热器、热网水栗、与新建住宅区配套设置的新建供水管路和新建回水管路及设置在新建回水管路上的供暖水栗,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吸气管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入口,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 ;所述蒸发器上还设有热源水进水口和热源水出水口,所述热源水进水口连接所述热源水栗的出口,所述热源水出水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热源水栗的入口;所述热网水栗的入口连接所述原建回水管路的上游端,所述热网水栗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介质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原建回水管路的下游端;所述新建供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水路出口上,所述新建回水管路的出水口连接供暖水栗的进水口,供暖水栗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水路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在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干燥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球阀,在所述干燥过滤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球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收热网余热的供暖系统,其热网余热回收系统压缩机吸气口连接蒸发器出口,排气口连接冷凝器气体入口,冷凝器气体出口连接节流装置入口,节流装置出口连接蒸发器入口;蒸发器热源水进水口连接热源水泵出口,出水口连接第二介质通道入口,出口连接热源水泵入口;热网水泵入口连接原建回水管路上游端,热网水泵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第一介质通道入口,第一介质通道出口连接原建回水管路下游端;新建供水管路进水口连接冷凝器水路出口,新建回水管路出水口连接供暖水泵进水口,供暖水泵出水口连接冷凝器水路进口。本实用新型当新建住宅区需要增加供暖面积时,无需改变原建住宅区配套的供热设施,无需加大输送水量,降低采暖成本。
【IPC分类】F24D3/18
【公开号】CN205191701
【申请号】CN201520928094
【发明人】李鹏志, 栾桂吉, 李海龙
【申请人】青岛赛瑞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