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745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新风系统是由新风换气机及管道附件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新风换气机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现有的新风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单向流排入,一条单向的排入通道,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的一些指定空间,而室内空气排出则利用门窗等;单向流排出,一条单向的排出通道,将室内一些指定空间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而室外的新鲜空气则利用门窗进入室内等;双向流直进直出,一条单向排入通道将空气送入,一条单向排出通道将室内空气排出,两者不进行任何交换;双向流热交换进出,一条单向排入通道将空气送入,一条单向排出通道将室内空气排出,两条通道上设有热交换器,将送入的空气与排出空气进行热交换。常用的为双向流热交换进出的方式,其所采用的新风机上,都是设置一条经过热交换器的进风通道、一条经过热交换器的排风通道,新风机上还分别设置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的进出口。用户在安装时,无论是排风的入口还是进风的出口都只有一个口可以连接,这样的设置没有考虑到有时候新风机内排出的风、输入的风不适宜或不需要进行热交换。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送风结构更佳的新风机。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内设有进出风热交换器,所述新风机内设有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的室内排风通道,以及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排入通道,还包括至少一条用于室内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辅助旁通道,所述辅助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和/或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所述新风机上设有所述辅助旁通道的通风口。
[0005]如前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所述辅助旁通道包括用于将室内空气直接排出的排风旁通道,所述排风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所述通风口包括排风辅助入口,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排风辅助入口连接。
[0006]如前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所述辅助旁通道包括用于将室外空气直接排入的送风旁通道,所述送风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辅助出口,所述送风旁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送风辅助出口连接。
[0007]如前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分别设有提供风道风流动力的风扇。
[0008]如前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所述新风机上设有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 ;还设有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室外入风口和室内出风口。
[0009]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新风机给两种不同方式的进风、排风提供了结构基础,一路是经过热交换器处理的,另一路是未经过热交换器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将更加适宜的空气送入房间内,舒适感更强;而室内排出的空气如果不适宜再进入热交换器,比如该排出的空气已经经过其他设备处理,再进入热交换器将会对经由热交换器进入的空气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将这种不适宜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辅助旁通道直接排向室外。设置有辅助旁通道的新风机,提供了送风、排风不同选择的结构基础,使得整个新风系统在运行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排风和送风模式,将温度更加理想的空气送入室内。
【附图说明】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1]图1为现有技术中新风机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0016]1、新风机;2、热交换器;3、室外空气排入通道;4、室内排风通道;5、风扇;6、送风旁通道;7、排风旁通道;30、室外入风口 ;31、室内出风口 ;32、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40、室内进风口;41、室外排风口 ;42、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60、送风辅助出口;70、排风辅助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采用一条单向进气道将空气送入,一条单向排气道将室内空气排出,两者均经过热交换器处理,新风机上只有四个接口。
[0019]如图2-4所示,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I,所述新风机I内设有进出风热交换器2,所述新风机I内设有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2的室内排风通道4,以及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2的室外空气排入通道3,还包括至少一条用于室内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辅助旁通道,所述辅助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42和/或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32;所述新风机I上设有所述辅助旁通道的通风口。
[0020]新风机I上设有所述室内排风通道4的室内进风口40和室外排风口 41;还设有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3的室外入风口 30和室内出风口 31。
[0021]实施例一中,辅助旁通道包括用于将室外空气直接排入的送风旁通道6,所述送风旁通道6设置于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32;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辅助出口 60,所述送风旁通道6的出口端与所述送风辅助出口 60连接。
[0022]实施例二中,所述辅助旁通道包括用于将室内空气直接排出的排风旁通道7,所述排风旁通道7设置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42;所述通风口包括排风辅助入口 70,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排风辅助入口 70连接。
[0023]实施例三中,是同时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两种结构。
[0024]辅助旁通道用于将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直接的输送,不用经过热交换器2。有些待调温空间内排出的空气不适合用于与输入的室外空气做热交换,例如排出空气温度过高、过低等,如果此时仍正常做热交换,那么交换后的空气所得到的温度会不适宜。因此通过设置一条不经过进出风热交换器2的排风旁通道7,将室内空气直接排出,避免这种空气对输入空气产生不好的影响。
[0025]设置送风旁通道6,那么室外空气有两种途径进入至待调温空间,一种是通过室外入风口 30进入室外空气排入通道3,经过热交换器2处理之后从室内出风口 31排入待调温空间;另一种是通过送风旁通道6,不经过热交换器2处理直接从送风辅助出口 60送入待调温空间。那么这样新风机I上就能输送出两种温度不同的空气,并且新风机I上具备两个连接这两种不同温度空气的接口,方便用户接入选择。
[0026]在实施例一、二、三中,具体如何选择开通哪个一排风、哪一个进风并非本方案中新风机I需要解决的问题,新风机I只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多路送风、排风的结构,而如何在辅助旁通道、室内排风通道4、室外空气排入通道3中进行选择,是整个新风系统可以解决的。例如当辅助旁通道包括送风旁通道6时,那么送风旁通道6的送风辅助出口 60上会连接出一条管道,而室外空气排入通道3上的室内出风口31也会连接出一条管道,在这两条管道上安装一个通道控制阀即可以实现选择哪条开通,哪条关闭。
[0027]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42、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32分别设有提供风道风流动力的风扇5。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主权项】
1.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内设有进出风热交换器,所述新风机内设有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的室内排风通道,以及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排入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条用于室内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辅助旁通道,所述辅助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和/或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所述新风机上设有所述辅助旁通道的通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旁通道包括用于将室内空气直接排出的排风旁通道,所述排风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所述通风口包括排风辅助入口,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排风辅助入口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旁通道包括用于将室外空气直接排入的送风旁通道,所述送风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辅助出口,所述送风旁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送风辅助出口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分别设有提供风道风流动力的风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上设有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 ;还设有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室外入风口和室内出风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内设有进出风热交换器,所述新风机内设有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的室内排风通道,以及流经所述进出风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排入通道,还包括至少一条用于室内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辅助旁通道,所述辅助旁通道设置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排出端和/或所述室外空气排入通道的入口端;所述新风机上设有所述辅助旁通道的通风口。新风机给两种不同方式的进风、排风提供了结构基础,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将更加适宜的空气送入房间内,舒适感更强;可以将不适宜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辅助旁通道直接排向室外,给新风系统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IPC分类】F24F13/02, F24F7/08
【公开号】CN205208832
【申请号】CN201520966949
【发明人】孙利民, 孙霄杨, 孙宁, 卫星, 杨捷
【申请人】孙利民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