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457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包括窑室支撑架,窑室支撑架上设有窑室本体,窑室本体内部中间位置的前后侧壁之间设有与顶壁相间隔的隔板,隔板将窑室本体内部空间一分为二:隔板左侧为I室,隔板右侧为II室;I室和II室的顶壁均设有进料口,I室和II室的前后侧壁之间均设有阻尼热交换装置,I室的底壁设有出料口,I室底部外侧壁上连接有抽风机,II室的右侧壁上设有回转窑窑尾安装口;出料口下方设有提升机,提升机的出料端正对II室顶壁的进料口;II室中自隔板向II室右侧壁方向设有倾斜向下的溜槽,溜槽底端正对回转窑窑尾安装口。本实用新型窑尾窑室可以使窑尾余热得到重复利用,降低能耗;同时提高入窑温度,提高产量,增加产品光洁度。
【专利说明】
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粒支撑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
【背景技术】
[0002]陶粒支撑剂,广泛用于油气井的压裂过程,以提高油气的产量。陶粒支撑剂主要以铝矾土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工艺流程制造而成,如原材料的破碎、制粉、混粉、制粒、干燥与筛分、烧结、分类以及之后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现有陶粒支撑剂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烧结工序都是在回转窑中完成的,但是现有回转窑窑尾基本上没有窑室,然而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比较湿,在进入回转窑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陶粒支撑剂半成品在回转过程中,周期性一热一凉,温度变化大,严重影响了回转窑的使用寿命;2、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比较湿,消耗能量大,烧成带短,余热带短,不利于提高窑速,产量小;3、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比较湿,表面容易粘附小颗粒杂质,不能及时排除,粘在产品表面,导致产品表面毛刺多,光洁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包括窑室支撑架,窑室支撑架上固设有窑室本体,窑室本体为方形箱体,窑室本体内部中间位置的前后侧壁之间垂直于底壁竖直向上设有与顶壁相间隔的隔板,隔板将窖室本体内部空间一分为二:隔板左侧的窖室本体内部空间为I室,隔板右侧的窑室本体内部空间为II室;I室和II室的顶壁均设有进料口,I室和II室的前后侧壁之间均设有阻尼热交换装置,I室的底壁设有出料口,I室底部外侧壁上连接有抽风机,II室的右侧壁上设有回转窑窑尾安装口;出料口下方设有提升机,提升机的出料端正对II室顶壁的进料口; II室中在阻尼热交换装置下方自隔板向II室右侧壁方向设有倾斜向下的溜槽,溜槽底端正对回转窑窑尾安装口。
[0006]设计阻尼热交换装置的目的在于增加阻力,延长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下落时间,利用窑尾余热充分预烘干湿态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提高其入窑温度,其具体结构可设计为以下两种:
[0007](I)所述阻尼热交换装置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替间隔倾斜设置在I室或II室前后侧壁上的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的网孔最大尺寸均小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第一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前侧壁上、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后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二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后侧壁上、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前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与第一网板上端和第二网板上端对应的I室或II室的侧壁外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设有振动机械。
[0008](2)所述阻尼热交换装置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替间隔设置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第一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前侧壁上,第二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后侧壁上,第一网板下端与第二网板下端相间隔且各自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与第一网板上端和第二网板上端对应的I室或II室的侧壁外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设有振动机械;第二组件包括第三网板和第四网板,第三网板的上端和第四网板的上端位于第一网板与第二网板相间隔的正下方且相连为一体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三网板的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前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四网板的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后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一网板、第二网板、第三网板和第四网板的网孔最大尺寸均小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
[0009 ] 所述振动机械为振动电机或振动器。
[0010]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光洁度,出料口与提升机之间倾斜设置有振动筛,振动筛的上端正对出料口、下端正对提升机的进料端。陶粒支撑剂半成品在I室与窑尾余热热交换后,表面温度得到升高,水分含量降低,此时利用振动筛很容易将其表面毛刺去掉,从而提高产品的光洁度。
[0011]较好地,窑室本体前后侧壁、隔板顶壁与窑室本体顶壁之间所形成的区域的截面积为回转窑窑尾截面积的1.2-1.5倍。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1、窑尾余热能够得到重复利用,降低能耗。
[0014]2、产品在I室与窑尾余热下行风热交换,得到预先烘干,降低其水分含量;再在振动筛的作用下去除表面毛刺,增加光洁度;最后在II室与窑尾余热上行风热交换,再次升温,提高入窑温度。
[0015]3、充分提高入窑温度,大约至300_350°C,烧成带加长,有利于提高窑速,产量提高25%。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不意图。
[0017]图2:阻尼热交换装置实施方式一之I室右视图。
[0018]图3:阻尼热交换装置实施方式一之II室右视图。
[0019]图4:阻尼热交换装置实施方式二之I室右视图。
[0020]图5:阻尼热交换装置实施方式二之II室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包括窑室支撑架I,窑室支撑架I上固设有窑室本体2,窑室本体2为方形箱体,窑室本体2内部中间位置的前后侧壁之间垂直于底壁竖直向上设有与顶壁相间隔的隔板3,隔板3将窑室本体2内部空间一分为二:隔板3左侧的窑室本体2内部空间为I室,隔板3右侧的窑室本体2内部空间为II室;I室和II室的顶壁均设有进料口,I室和II室的前后侧壁之间均设有阻尼热交换装置,I室的底壁设有出料口4,I室底部外侧壁上连接有抽风机5,II室的右侧壁上设有回转窑窑尾安装口6;出料口4下方倾斜设置有振动筛7,振动筛7下端设有提升机8,振动筛7的上端正对出料口 4、下端正对提升机8的进料端,提升机8的出料端正对II室顶壁的进料口;II室中在阻尼热交换装置下方自隔板3向II室右侧壁方向设有倾斜向下的溜槽9(上宽下窄),溜槽9底端正对回转窑窑尾安装口 6;窑室本体2前后侧壁、隔板3顶壁与窑室本体2顶壁之间所形成的区域的截面积为回转窑窑尾截面积的1.2倍。
[0023]所述阻尼热交换装置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替间隔倾斜设置在I室或II室前后侧壁上的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1,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1的网孔最大尺寸均小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第一网板10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前侧壁上、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后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2顶壁上,第二网板11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后侧壁上、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前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2顶壁上;与第一网板10上端和第二网板11上端对应的I室或II室的侧壁外部设有安装架12(截面L形钢板,钢板的两直角板之间设有加强板),安装架12上固设有振动电机13。
[0024]工作过程:将回转窑窑尾正对回转窑窑尾安装口6安装好,回转窑窑尾处于工作状态时开启抽风机5,此时窑尾余热即被抽风机5从窑尾安装口抽出,先在II室自下而上升形成上行风,而后又在I室自上而下形成下行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湿料从I室顶壁进料口下来,落到第一网板10上,由于第一网板10的网孔最大尺寸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不能通过网孔,下行风却可以通过网孔,这就增加了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与下行风的接触时间,两者发生热交换,同时在振动电机13的不断振动作用下,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从第一网板10与I室后侧壁相间隔处落到第二网板11上,再次与下行风发生热交换,也同时再在振动电机13的不断振动作用下,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从第二网板11与I室前侧壁相间隔处落到第一网板10上,如此交替发生热交换;最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从出料口 4落到振动筛7上,陶粒支撑剂半成品在I室与窑尾余热热交换后,表面温度得到升高,水分含量降低,此时利用振动筛7很容易将其表面毛刺去掉,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光洁度,然后再被提升机8送入II室顶壁的进料口,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与上行风在振动电机13和第一网板10、第二网板11的作用下交替热交换,最后通过溜槽9送入回转窑窑尾,此时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温度已升至约300-350°C,有利于提高窑速,提高产量。说明:图1中实线箭头代表窑尾余热的流动方向。
[0025]以2.5m*36m(直径*长度)回转窑为例,经实践运行,表明:回转窑在实施本实施例窑室结构改进前,每天生产100-110吨陶粒支撑剂产品,而且产品表面多毛刺,光洁度差;在实施本实施例窑室结构改进后,每天生产130-140吨陶粒支撑剂产品,而且产品表面无毛刺,光洁度好。
[0026]实施例2
[002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阻尼热交换装置的结构,如图4-5所示,具体为:所述阻尼热交换装置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替间隔设置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1,第一网板10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前侧壁上,第二网板11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后侧壁上,第一网板10下端与第二网板11下端相间隔且各自吊挂在窑室本体2顶壁上,与第一网板10上端和第二网板11上端对应的I室或II室的侧壁外部设有安装架12,安装架12上固设有振动机械;第二组件包括第三网板14和第四网板15,第三网板14的上端和第四网板15的上端位于第一网板10与第二网板11相间隔的正下方且相连为一体吊挂在窑室本体2顶壁上,第三网板14的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前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2顶壁上,第四网板15的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后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2顶壁上;第一网板10、第二网板11、第三网板14和第四网板15的网孔最大尺寸均小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
[0028]工作过程:将回转窑窑尾正对回转窑窑尾安装口 6安装好,回转窑窑尾处于工作状态时开启抽风机5,此时窑尾余热即被抽风机5从窑尾安装口抽出,先在II室自下而上升形成上行风,而后又在I室自上而下形成下行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湿料从I室顶壁进料口下来,落到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1上,由于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1的网孔最大尺寸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不能通过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1的网孔,下行风却可以通过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1的网孔,这就增加了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与下行风的接触时间,两者发生热交换,同时在振动电机13的不断振动作用下,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从第一网板10与第二网板11的相间隔处落下,然后分流,分别落到第三网板14与第四网板15上,再次与下行风发生热交换,也同时再在振动电机13的不断振动作用下,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从第三网板14与I室前侧壁相间隔处落到第一网板10上,从第四网板15与I室后侧壁相间隔处落到第二网板11上,如此交替发生热交换;最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从出料口 4落到振动筛7上,陶粒支撑剂半成品在I室与窑尾余热热交换后,表面温度得到升高,水分含量降低,此时利用振动筛7很容易将其表面毛刺去掉,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光洁度,然后再被提升机8送入II室顶壁的进料口,陶粒支撑剂半成品与上行风在振动电机13和第一网板10、第二网板11、第三网板14、第四网板15的作用下交替热交换,最后通过溜槽9送入回转窑窑尾,此时陶粒支撑剂半成品温度已升至约300-350°C,有利于提高窑速,提高产量。说明:图1中实线箭头代表窑尾余热的流动方向。
【主权项】
1.一种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窑室支撑架,窑室支撑架上固设有窑室本体,窑室本体为方形箱体,窑室本体内部中间位置的前后侧壁之间垂直于底壁竖直向上设有与顶壁相间隔的隔板,隔板将窑室本体内部空间一分为二:隔板左侧的窑室本体内部空间为I室,隔板右侧的窑室本体内部空间为II室;I室和II室的顶壁均设有进料口,I室和II室的前后侧壁之间均设有阻尼热交换装置,I室的底壁设有出料口,I室底部外侧壁上连接有抽风机,II室的右侧壁上设有回转窑窑尾安装口;出料口下方设有提升机,提升机的出料端正对II室顶壁的进料口; II室中在阻尼热交换装置下方自隔板向II室右侧壁方向设有倾斜向下的溜槽,溜槽底端正对回转窑窑尾安装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热交换装置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替间隔倾斜设置在I室或II室前后侧壁上的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的网孔最大尺寸均小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第一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前侧壁上、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后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二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后侧壁上、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前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与第一网板上端和第二网板上端对应的I室或II室的侧壁外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设有振动机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热交换装置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替间隔设置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第一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前侧壁上,第二网板上端固定在I室或II室的后侧壁上,第一网板下端与第二网板下端相间隔且各自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与第一网板上端和第二网板上端对应的I室或II室的侧壁外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设有振动机械;第二组件包括第三网板和第四网板,第三网板的上端和第四网板的上端位于第一网板与第二网板相间隔的正下方且相连为一体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三网板的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前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四网板的下端与I室或II室的后侧壁相间隔且吊挂在窑室本体顶壁上;第一网板、第二网板、第三网板和第四网板的网孔最大尺寸均小于陶粒支撑剂半成品的粒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械为振动电机或振动器。5.如权利要求1-3之任一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其特征在于:出料口与提升机之间倾斜设置有振动筛,振动筛的上端正对出料口、下端正对提升机的进料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回转窑窑尾窑室,其特征在于:窑室本体前后侧壁、隔板顶壁与窑室本体顶壁之间所形成的区域的截面积为回转窑窑尾截面积的1.2-1.5倍。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5425791SQ201620108392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发明人】贾留千
【申请人】贾留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