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469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平板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热管散热器,包括蒸发器、位于蒸发器上方的冷凝器,蒸发器与冷凝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形成封闭腔室,蒸发器内灌注有冷媒,蒸发器的底部与发热源接触,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上盖板和蒸发器底板;蒸发器底板为顶部开口的凹腔,蒸发器上盖板盖设在凹腔上以形成蒸汽腔室;凹腔的内部底面上开设有阻尼槽道结构,冷媒位于阻尼槽道结构内。通过该阻尼槽道结构将蒸发器内部的冷媒进行分隔;当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倾斜、冲击、晃动时,由于冷媒的流动受到阻尼槽道结构的阻挡,从而防止蒸发器底部局部干涸的现象出现,保证了散热性能,减小了昂贵冷媒的注入量,减轻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散热器的制造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专利说明】
平板热管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热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力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热流密度不断增加,传统的型材散热器已不能满足高热流散热、轻量化、小型化的应用需求。平板热管散热器应运而生。
[0003]现有技术的平板热管散热器主要包括:蒸发部、位于蒸发部上方的冷凝部;蒸发部和冷凝部相互连通成为封闭腔体,蒸发部底部与发热源接触,蒸发部内部填充冷媒,冷媒具有高效的导热性、均温性。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当发热源的热量传导至蒸发部时,蒸发部内的冷媒吸热后蒸发汽化,并自然向上流动至冷凝部,气相物质进入冷凝部区域后,释放自身的热量凝结成为液态物质,并依靠重力或在毛细力的吸附作用向下流至蒸发部,通过这个过程的不断循环,从而带走发热源产生的热量,为电力电子设备散热。
[0004]但现有技术的平板热管散热器的应用场合很受限制,当该散热器应用到车体上时,由于车体在行进过程中存在振动、频繁速度变化、倾斜的情况,导致蒸发部腔室内的冷媒液位晃动较大,导致局部缺液、蒸发器腔室底面裸露等,从而影响散热。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的做法是通过成倍加大冷媒注入量,使冷媒注入有一定的液位深度,防止出现局部缺液现象,但如此导致冷媒的使用量较多,增大了散热器的成本,增加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且由于冷媒中存在有害物质,过多的冷媒对环境的破坏性也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热管散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平板热管散热器为了防止局部缺液现象而需成倍加大冷媒注入量,以此导致的散热器成本高、体积大、重量重、对环境破坏性大的缺陷。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板热管散热器,包括:蒸发器、位于蒸发器上方的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形成封闭腔室,所述蒸发器内灌注有冷媒,所述蒸发器的底部与发热源接触,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上盖板和蒸发器底板;
[0007]所述蒸发器底板为顶部开口的凹腔,所述蒸发器上盖板盖设在所述凹腔上以形成蒸汽腔室;所述凹腔的内部底面上开设有阻尼槽道结构,所述冷媒位于所述阻尼槽道结构内。
[0008]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所述蒸发器底板上还设有多条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阻尼槽道结构分割成多个栅格小室,每个所述栅格小室内均分布有槽道。
[0009]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所述槽道弯曲设置在栅格小室内。
[0010]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所述槽道的内壁上设有毛细吸液材料层。
[0011]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所述槽道为S形。
[0012]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每两个相邻的栅格小室的宽度不同。
[0013]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各相邻的所述栅格小室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各栅格小室的连接通道。
[0014]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所述蒸发器上盖板上设置有贯穿蒸发器上盖板的蒸汽道口,所述蒸汽道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
[0015]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槽道和散热翅片,所述冷凝槽道与所述蒸汽道口相连通。
[0016]如上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所述蒸汽道口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蒸汽道口间隔设置。
[0017]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热管散热器,通过将蒸发器底板设置为顶部开口的凹腔,蒸发器上盖板盖设在该凹腔上形成蒸汽腔室,且凹腔的内部底面上开设阻尼槽道结构,冷媒注入在该阻尼槽道结构内,即,通过该阻尼槽道结构将蒸发器内部的冷媒进行分隔;当平板热管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倾斜、冲击、晃动时,由于冷媒的流动受到阻尼槽道的阻挡,从而有效减缓冷媒在蒸发器内的晃动倾斜速率,防止了蒸发器底部局部干涸的现象出现,避免了蒸发器底部裸露,从而保证平板热管散热器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成倍加大冷媒注入量来保证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减小了昂贵冷媒的注入量,从而减轻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散热器的制造成本,实现了散热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且增加了平板热管散热器在运动工况应用的适应性;由于减少了冷媒用量,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热管散热器的侧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正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的蒸发器底板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蒸发器;
[0024]2、冷凝器;
[0025]11、蒸发器上盖板;
[0026]12、蒸发器底板;
[0027]111、蒸汽道口;
[0028]13、蒸汽腔室;
[0029]3、阻尼槽道结构;
[0030]31、筋板;
[0031]32、栅格小室;
[0032]33、槽道;
[0033]34、连接通道;
[0034]21、冷凝槽道;
[0035]22、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热管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正视图。图3为图1中的蒸发器底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热管散热器,参照附图1至附图3所示,该平板热管散热器包括蒸发器1、位于蒸发器I上方的冷凝器2。该蒸发器I与冷凝器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形成封闭腔室。蒸发器I内灌注有冷媒(图中未示出),蒸发器I的底部与发热源(图中未示出)接触。
[0038]具体地,蒸发器I包括蒸发器上盖板11和蒸发器底板12。其中,蒸发器底板12为顶部开口的凹腔。蒸发器上盖板11盖设在该凹腔上以形成蒸汽腔室13,S卩,该蒸汽腔室13形成为蒸发器上盖板11和蒸发器底板12之间的空间。凹腔的内部底面上开设有阻尼槽道结构3,冷媒注入在该阻尼槽道结构3内。其中,蒸发器上盖板11和蒸发器底板12可对焊连接。
[0039]本实施例的平板热管散热器,由于蒸发器底板上开设有阻尼槽道结构,冷媒注入在该阻尼槽道结构内,通过该阻尼槽道结构将蒸发器内部的冷媒进行分隔。因此,当平板热管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倾斜、冲击、晃动时,由于冷媒的流动受到阻尼槽道结构的阻挡,从而有效减缓冷媒在蒸发器内的晃动倾斜速率,防止了冷媒的过大倾斜导致蒸发器底部局部干涸的现象,避免了蒸发器底部裸露,从而保证了平板热管散热器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成倍加大冷媒注入量来保证散热性能。本实施例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如上设计减小了昂贵冷媒的注入量,从而减轻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散热器的制造成本,实现了散热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且增加了平板热管散热器在运动工况应用的适应性;由于减少了冷媒用量,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明显降低。
[004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蒸发器底板12上还可设有多条筋板31,筋板31将阻尼槽道结构3分割成多个栅格小室32,每个栅格小室32内均分布有槽道33,冷媒注入在槽道33内。
[0041]S卩,筋板31可将整个阻尼槽道结构3分割成多行多列排布的多个栅格小室32,栅格小室32的形状可以方形、多边形等结构。各个栅格小室32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较为优选的,可将阻尼槽道结构3分割为如附图3所示的形状:在蒸发器底板12的长度方向(图中的横向)上,每两个相邻的栅格小室32的尺寸不同;在蒸发器底板12的宽度方向(图中的纵向)上,每两个相邻的栅格小室32的尺寸相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栅格小室32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可根据发热源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设定。
[0042]栅格小室32内的槽道33弯曲设置在栅格小室32内。较为优选的,该槽道33可以为S形。
[0043]其中,各相邻的栅格小室3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各栅格小室32的连接通道34。即,每一个栅格小室32内的槽道33中的冷媒均可以通过连接通道34流入与其相邻的槽道33中。
[0044]在本实施例中,可在蒸发器上盖板11上设置贯穿蒸发器上盖板11的蒸汽道口111。冷凝器2具体可包括:冷凝槽道21和散热翅片22。其中,冷凝槽道21与蒸汽道口 111相连通,从而使蒸发器I和冷凝器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0045]上述蒸汽道口111可以设有多个,S卩,多个蒸汽道口 111间隔排列在蒸发器上盖板11上。较为优选的,多个蒸汽道口 111可等距离间隔排列。冷凝槽道21也可以设置为多条,多条冷凝槽道21间隔排列在冷凝器2中,冷凝槽道21的开设方向朝向蒸发器I,即如附图1所示,冷凝槽道21竖向设置在冷凝器2中。冷凝槽道2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翅片22,散热翅片22可以与冷凝器2的冷凝槽道21的轴向平行设置,也可以与冷凝槽道21的轴向垂直设置,散热翅片22的具体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0046]当与蒸发器I的底部连接的发热源发热时,发热源的热量传导至蒸发部I,阻尼槽道结构3中的冷媒吸热后蒸发汽化,气相物质从蒸汽腔室13经过蒸汽道口 111进入冷凝槽道21中,由于冷凝器2中温度低,气相物质进入冷凝槽道21后,热量通过散热翅片22散发到外部环境中,气相物质释放自身的热量凝结为液态物质,并依靠自身重力向下流至蒸发部I中。通过上述过程的不断循环,从而带走发热源产生的热量,为电力电子设备散热。
[0047]进一步地,可以在槽道33的内壁上设置毛细吸液材料层(图中未示出),该毛细吸液材料可以为泡沫、海绵、铝合金、铜等。毛细吸液材料层的设置使得气相物质在冷凝部释放自身的热量凝结成为液态物质之后,液态物质可同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以及毛细力的吸附作用下向下流动至蒸发部I中,从而即使在平板热管散热器倾斜较大角度时,亦可确保液态物质能够达到蒸发器底部,从而充分带走发热源产生的热量,提高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延长电力电子设备等发热源的使用寿命。
[00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平板热管散热器,包括蒸发器、位于蒸发器上方的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形成封闭腔室,所述蒸发器内灌注有冷媒,所述蒸发器的底部与发热源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上盖板和蒸发器底板; 所述蒸发器底板为顶部开口的凹腔,所述蒸发器上盖板盖设在所述凹腔上以形成蒸汽腔室;所述凹腔的内部底面上开设有阻尼槽道结构,所述冷媒位于所述阻尼槽道结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底板上还设有多条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阻尼槽道结构分割成多个栅格小室,每个所述栅格小室内均分布有槽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弯曲设置在栅格小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内壁上设有毛细吸液材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为S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栅格小室的宽度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所述栅格小室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各栅格小室的连接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盖板上设置有贯穿蒸发器上盖板的蒸汽道口,所述蒸汽道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槽道和散热翅片,所述冷凝槽道与所述蒸汽道口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道口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蒸汽道口间隔设置。
【文档编号】F28D15/02GK205425915SQ20152104852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发明人】侯晓军, 张彩霞, 冷丽英, 严中青
【申请人】日立永济电气设备(西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