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热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589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热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热轨,包括至少两根碳棒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和电源线,碳棒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发热棒通过第二连接部件连接至电源线;其中,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碳棒一端的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部的一端凸出碳棒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碳棒另一端的与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第二连接部件包括导电部、套在导电部外的绝缘部和第一连接螺丝,导电部与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绝缘部的外周与碳棒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第一连接螺丝以贯穿电源线的方式插入碳棒的端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碳棒之间的相互连接,能够适用于不同场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同时降低了对电源线铺设的复杂性。
【专利说明】
一种碳热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热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舒适度也越加注重。在地暖领域中,采用碳纤维材料进行取暖与传统的水暖和电暖相比,具有更加节能、舒适度更高的优点。但是传统的碳纤维地暖采用的是碳纤维发热线的铺设方式,电缆线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采用这种铺设方法存在以下的不足:一方面,一旦碳纤维发热线中的某个部位出现故障不能导通,则碳纤维电暖则完全不能发热,且不易检查出现故障的部位,同时存在更换成本大的缺点;另一方面,由于应用场所或室内房间的面积大小不同,需要的电缆长度不同,这给铺设带了很多问题。例如,在一根碳纤维发热线不足则需要增加另外一根发热线时,由于发热线之间不能连接,从而需要铺设新的电源线以对增加的发热线进行供电,给铺设工作带来了困难和不便,增大了电暖占用的空间,同时剩余的发热线会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热轨,包括至少两根碳棒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和电源线,所述碳棒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互连接,所述发热棒通过第二连接部件连接至所述电源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棒一端的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连接部的一端凸出所述碳棒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棒另一端的与所述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导电部、套在所述导电部外的绝缘部和第一连接螺丝,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绝缘部的外周与碳棒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连接螺丝以贯穿所述电源线的方式插入所述碳棒的端部。
[000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部和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螺丝相匹配的第二凹陷部。
[000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线和所述发热棒之间连接的第一紧固件部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弧状的第一弹性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和与所述第三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五通孔。
[000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内部为螺纹结构并与第一螺纹连接部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000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紧固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间部位处的第二弹性部。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棒包括发热部和包裹在所述发热部周围的保护层,并且,所述导电连接部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层内以便与所述发热部紧密接触。
[000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螺丝,所述碳棒具有所述第一凹陷部一端的保护层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螺丝穿过的通孔。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螺丝相匹配的第三凹陷部。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碳棒之间连接的第二紧固部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三弹性部、开设有第六通孔的第三固定部和开设有第七通孔的第四固定部。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的内部为螺纹结构并与第二螺纹连接部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实用新型的碳棒能够相互连接,可根据实际应用场合选择连接的个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0015]2、应用可相互连接的碳棒,根据实际场所的面积选购合适的碳棒,降低资源的浪费,更加环保。
[0016]3、本实用新型的碳棒有碳素和至少一种树脂材料制成,具有PCT效应,当温度增加到设定数值后,电阻值增大,耗电量降低,从而节约电力能源。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碳棒的结构不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碳棒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和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列表
[0024]100:碳热轨10:碳棒20:发热棒
[0025]30:电源线40:第一紧固部件 50:第二连接部件
[0026]101:导电连接部102:第一凹陷部 103:发热部
[0027]108:第二连接螺丝 501:导电部502:绝缘部
[0028]503:第一连接螺丝 401:第一弹性部 402:第一固定部
[0029]403:第二固定部404:第二通孔406:第三通孔
[0030]405:第四通孔407:第五通孔408:第二弹性部
[0031]409:第一螺纹连接部 601:第三弹性部 602:第三固定部
[0032]603:第四固定部605:第六通孔606:第七通孔
[0033]604:第二螺纹连接部 60:第二紧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35]碳热轨地暖工作原理是在电力的引发刺激下,通过碳分子团产生布朗运动,由碳分子间的互相撞击和摩擦从而产生热能,生成大量的红外线辐射,其电能与热能转换率达98%。
[0036]本实用新型的碳棒能够相互连接,如将两根碳棒相互连接(串联)后构成一组碳棒,再连接到电源线,每组碳棒均包括两根碳棒,每组碳棒之间并联的连接到电源线。安装者可根据应用场所的实际情况选择每组碳棒的根数。
[0037]图1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热轨100,包括至少两根碳棒10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20和电源线30,碳棒10通过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成发热棒,发热棒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0连接至电源线30。其中,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碳棒10—端的导电连接部101,导电连接部101的一端凸出碳棒10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碳棒10的另一端的与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102。第一凹陷部102与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适应,使得在连接碳棒时,导电连接部能够完全进入第一凹陷部,从而紧密地与所连接的碳棒的发热部连接,避免连接对导电性的影响。
[0038]图2是本实用新型碳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碳棒10通过导电连接部101实现彼此之间的连接,安装时,将碳棒的导电连接部插入下一根碳棒的第一凹陷部102处,从而实现两根碳棒之间的导电连接。其中导电连接部可以是铜、镍或铝。
[003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件50包括导电部501和套在导电部外的绝缘部502,导电部与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绝缘部的外周与碳棒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0将发热棒与电源线连接。安装时,将导电部放入发热棒的第一凹陷部中,以起到将电源线的电流导向碳棒。将绝缘部套在发热棒另一端的凸出部上,以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
[0040]第二连接部件50还包括第一连接螺丝503,第一连接螺丝503穿过电源线并与发热棒连接。第一连接螺丝503用于将电源线和发热棒连接。其中,第一连接螺丝还可以为螺钉或钢钉。
[0041]为了使第一连接螺丝能够插入凸出部和导电部,以便增强碳棒和电源线之间连接的固定性。因此,在导电部501和凸出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螺丝503相匹配的第二凹陷部,电源线上设置有使第一连接螺丝503穿过的第一通孔。安装时,将第一连接螺丝穿过电源线上的第一通孔与发热棒连接。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第一连接螺丝插入导电部或凸出部上的第二凹陷部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导电性和固定性。通孔的大小和形状与第一连接螺丝的大小形状相匹配,使得第一连接螺丝能够刚好穿过。
[004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固定发热棒和电源线之间的连接,并包裹第一连接螺丝以起到绝缘作用,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电源线和发热棒的第一紧固部件40,第一紧固部件包括弧状的第一弹性部401、第一固定部402和第二固定部403,第一固定部40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04和第三通孔406,第二固定部403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404相对的第四通孔405和与第三通孔406相对的第五通孔407。具体的,将第一弹性部沿弧的方向弯曲,直至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贴合,并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固定在一起即可。第一弹性部为塑料或橡胶,以保证防水和绝缘。
[0043]第二通孔404、第三通孔406、第四通孔405和第五通孔407内部为螺纹结构,第二通孔404和第四通孔405的形状大小相适应,第三通孔406与第五通孔407的形状大小相适应,并与第一螺纹连接部409相匹配。其中,第一螺纹连接部为螺栓和螺母。
[0044]第一紧固部件4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02和第二固定部403上的第二弹性部408。设置第二弹性部的目的在于使第一紧固部件能够完全贴合发热棒的外围,使得固定性更强,同时避免水汽进入,具有防潮的作用。第二弹性部为绝缘材料,具体为塑料或橡胶。
[0045]—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紧固部件通过橡胶热熔注塑的方式密封形成,具有较好的防水和绝缘效果。
[0046]—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碳棒10包括发热部103和包裹在发热部103周围的保护层。
[0047]—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热部103包括碳纤维束和用于包裹碳纤维束的合成纤维编织套。合成纤维编制套用于将碳纤维束固定成一整束,避免在制造过程中碳纤维束相互交叉而受力不均,导致折断,有利于生产和制造碳棒。
[0048]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105、第二保护层106和第三保护层107,第一保护层105包覆在合成纤维编织套上,第二保护层106包覆在第一保护层105上,第三保护层107包覆在第二保护层106上。第一保护层为绝缘层,第二保护层为屏蔽层,第三保护层为保护套。其中,第一保护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层,第二保护层采用交联聚乙烯层,第三保护层采用硅橡胶层、聚乙烯层或聚四氟乙烯树脂层。使得碳棒具有耐磨、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0049]导电连接部101的另一端嵌入碳棒10的内部并与发热部103紧密接触。将导电连接部101的一端设置在碳棒的内部,一方面有助于固定导电连接部101,避免导电连接部在安装或者搬运的过程中脱落,提高耐用性。另一方面,使得导电连接部101能够与发热部20紧密结合,提高导电性能。
[0050]图5是本实用新型碳棒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碳棒10具有第一凹陷部102的保护层上设置有供第二连接螺丝108穿过的通孔,并且凸出部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对的第三凹陷部。
[005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彼此连接的碳棒的第二紧固部件60,第二紧固部件包括第三弹性部601、开设有第六通孔605的第三固定部602和开设有第七通孔606的第四固定部603。
[0052]第六通孔605和第七通孔606的位置相对,并且其内部为螺纹结构,以便第第二螺纹连接部604穿过并固定。第三弹性部能够包裹住第二螺纹连接部604,起到绝缘的作用,保证安全,不漏电。在安装第二紧固部件时,将第二紧固部件的第三弹性部沿弧的方向弯曲,使得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贴合,同时,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的位置相对,再将第二螺纹连接部穿过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并固定。其中,第二螺纹连接部为螺栓和螺母的结合。
[0053]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热部还包括设置在碳纤维束内部的金属导电丝。设置金属导电丝的作用在于提高碳纤维束的导电能力,以提高发热能力。
[0054]—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热部为有碳素和多种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碳芯,该碳芯具有PTC效应,具有节能的效果。
[0055]—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生产碳棒的过程中,可以对碳棒与碳棒进行连接,经过钻孔、打钉和注塑后形成一组碳棒,每组碳棒包括的碳棒根数可人为设定,进一步有利于后续安装,节省安装程序,且注塑方式连接具有较好的防水和防潮等优点。
[0056]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碳棒(10)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20)和电源线(30),所述碳棒(10)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相互连接,所述发热棒(20)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0)连接至所述电源线(30);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棒(10)—端的导电连接部(101),所述导电连接部(101)的一端凸出所述碳棒(10)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棒(10)另一端的与所述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102);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包括导电部(501)、套在所述导电部外的绝缘部(502)和第一连接螺丝(503),所述导电部(501)与所述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绝缘部的外周与碳棒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连接螺丝(503)以贯穿所述电源线(30)的方式插入所述碳棒(10)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501)和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螺丝(503)相匹配的第二凹陷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线(30)和所述发热棒(20)之间连接的第一紧固件部件(40),所述第一紧固部件(40)包括弧状的第一弹性部(401)、第一固定部(402)和第二固定部(403),所述第一固定部(40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04)和第三通孔(406),所述第二固定部(40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404)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405)和与所述第三通孔(406)位置对应的第五通孔(40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404)、所述第三通孔(406)、所述第四通孔(405)和所述第五通孔(407)内部为螺纹结构并与第一螺纹连接部(409)的形状大小相匹配。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4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02)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03)中间部位处的第二弹性部(408)。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10)包括发热部(103)和包裹在所述发热部(103)周围的保护层,并且,所述导电连接部(101)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层内以便与所述发热部(103)紧密接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螺丝(108),所述碳棒(10)具有所述第一凹陷部(102)—端的保护层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螺丝(108)穿过的通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螺丝(108)相匹配的第三凹陷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碳棒(10)之间连接的第二紧固部件(60),所述第二紧固件(60)包括第三弹性部(601)、开设有第六通孔(605)的第三固定部(602)和开设有第七通孔(606)的第四固定部(603)。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通孔(605)和第七通孔(606)的内部为螺纹结构并与第二螺纹连接部(604)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文档编号】F24D13/02GK205447949SQ20152110151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发明人】陈滨, 张雪芳, 底杏甫, 王浩
【申请人】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