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15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在一起的散热体,每个散热体内具有容置发热管的容置腔,散热体的顶部固定有能将容置腔的上端堵住的接头,该接头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一连接管依次穿过各散热体上接头的通孔而将多个散热体串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在散热体上直接成型有能将发热装置隐藏其中的容置腔,装配时将发热装置插置在容置腔内不仅确保了散热层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散热层结构的稳固性,也可以防止灰尘等覆盖在发热装置上而影响发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散热体的顶部设置了接头,并通过一连接管将各接头连接在一起,使本实用新型的接头更加便于制造与装配,所需模具更加简单,有效提高了电暖器整体的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用于室内取暖的设备,常见的取暖设备一般至少包括有散热层及安装在散热层上的发热管,发热管多为直接与空气接触,这样的结构不仅装配不够牢固,且由于室内较为干燥、空气中毛绒物较多,采用上述结构的取暖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38370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申请号:CN201420214360.7)披露了一种结构,包括散热件、以及对散热件进行防护并固定安装在散热件两侧的防护管,散热件与防护管中固定贯穿安装有导热管,导热管与散热件、防护管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回流主管、下部固定安装有进流主管,回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与回流右堵片,回流主管向上设有排气孔,进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与入流右堵片,进流主管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上述结构的散热器采用组合式连接在一起,导热管设置在散热件与防护管中,避免了导热管直接裸露导致的安全问题。但是由于上述散热器中相邻散热体之间无法进行连接,只能在生产时根据需要将散热体生产为一个整体,这为散热器的生产及装配带来了不便。
[0004]因此,对于目前散热装置的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生产及装配的结构改良的电加热器用散热片。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在一起的散热体,每个散热体内具有容置发热装置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的顶部固定有能将容置腔的上端堵住的接头,该接头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一连接管依次穿过各散热体上接头的通孔而将多个散热体串接在一起。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体的后侧可脱卸的插配有后板,该后板同时可脱卸的插配在所述接头的后部。采用该结构,可有效增大电加热器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且后板同时覆盖散热体及接头的前侧面,美观并便于装配。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体具有前后间隔布置的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散热层,该第一散热层与第二散热层之间的中部通过第一连接壁连接在一起,所述容置腔设置在第一连接壁上,所述第二散热层的后侧面上具有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壁,所述接头的后部具有向后延伸的后安装壁,所述后板同时插配在第二连接壁和后安装壁上。上述结构减少了散热体的重量,且增大了散热体的散热面积,从而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0009]所述容置腔为沿第一连接壁长度方向布置用以容置发热管的容置孔,或者,所述容置腔为沿第一连接壁厚度方向贯穿的用以供陶土发热器穿设的穿孔,即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构即可以引用多种不同的发热装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壁的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一插块,所述接头的后安装壁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二插块,对应的,所述后板的前侧面具有同时与上述第一插块、第二插块插配的第一插槽。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后板与散热体及接头进行连接装配。
[0011]再改进,所述第一散热层的前侧面上具有向前延伸的第三连接壁,该第三连接壁和/或第二连接壁上开设有便于热量传输的散热口。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相互连接的各散热体内部热量流窜传输,从而使电加热器各部分的温度均匀,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0012]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散热体的前侧可脱卸的插配有前板,该前板同时可脱卸的插配在所述接头的前部。所述第三连接壁的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三插块,所述接头的前部具有向前延伸的前安装壁,该前安装壁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四插块,对应的,所述前板的后侧面上具有同时与上述第三插块、第四插块插配的第二插槽。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为散热体的装配提供了便利。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散热层的一侧边上分别具有沿散热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散热层的另一侧边上分别成型有与相邻散热体上的卡勾相配合连接的卡槽。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相邻两散热体方便、快速的装配在一起。
[0014]优选地,所述后板上开设有便于安装电加热器的壁挂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散热体上直接成型有能将发热装置隐藏其中的容置腔,装配时将发热装置插置在容置腔内不仅确保了散热层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散热层结构的稳固性,也可以防止灰尘等覆盖在发热装置上而影响发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散热体的顶部设置了接头,并通过一连接管将各接头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中在每个接头的两侧直接成型连接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头更加便于生产制造,所需模具更加简单,且接头的连接装配也更为方便,有效提高了电暖器整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含两个散热体);
[0017]图2为图1中隐藏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散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分解图;
[0021]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不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散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在一起的散热体I,每个散热体I内具有沿散热体I长度方向布置用以容置发热管的容置孔11a,且各散热体I的前侧分别脱卸式设置有前板3,各散热体I的后侧分别脱卸式设置有后板5,各散热体I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能将容置孔Ila的上端堵住的接头4,该接头4的底部具有与容置孔Ila的顶部相匹配的挡片43。各散热体I的一侧分别具有沿散热体I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12,对应的,散热体I的另一侧具有与相邻散热体I上的卡勾12相配合连接的卡槽13。利用上述卡勾12与卡槽13结构可以将多个散热体结构连接为一体,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两个散热体I连接在一起的结构。而接头4的中部开设有通孔40,一连接管6依次穿过各接头4上的通孔40而将多个接头4串接在一起。
[0026]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体I具有前后间隔布置的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本实施例中的卡勾12成型于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一侧边上,卡槽13成型于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另一侧边上。第一散热层14与第二散热层15之间的中部通过第一连接壁101连接在一起,容置孔Ila设置在第一连接壁101上。第二散热层15的后侧面上具有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壁102,接头4的后部具有向后延伸的后安装壁41,后板5同时插配在第二连接壁102和后安装壁41上。具体的,第二连接壁102的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一插块104,接头4的后安装壁41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二插块411,对应的,后板5的前侧面具有同时与上述第一插块104、第二插块411插配的第一插槽51,第一插槽51为T形槽,类似燕尾槽结构。后板5上还开设有便于将电加热器安装在壁面上的的壁挂孔52。
[0027]第一散热层14的前侧面上具有向前延伸的第三连接壁103,该第三连接壁103和第二连接壁102上分别开设有便于热量传输的散热口 105。第三连接壁103的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三插块106,接头4的前部具有向前延伸的前安装壁42,该前安装壁42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四插块421,对应的,前板3的后侧面上具有同时与上述第三插块106、第四插块421插配的第二插槽31,第一插槽51为T形槽,类似燕尾槽结构。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不采用发热管作为发热装置,而采用陶土发热器作为发热装置,相应的,本实施中的容置腔11为沿第一连接壁101厚度方向贯穿的用以供陶土发热器穿设的穿孔lib。
【主权项】
1.一种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在一起的散热体(I),每个散热体(I)内具有容置发热装置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I)的顶部固定有能将容置腔的上端堵住的接头(4),该接头(4)的中部开设有通孔(40),一连接管(6)依次穿过各散热体(I)上接头(4)的通孔(40)而将多个散热体(I)串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I)的后侧可脱卸的插配有后板(5),该后板(5)同时可脱卸的插配在所述接头(4)的后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I)具有前后间隔布置的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该第一散热层(14)与第二散热层(15)之间的中部通过第一连接壁(101)连接在一起,所述容置腔设置在第一连接壁(101)上,所述第二散热层(15)的后侧面上具有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壁(102),所述接头(4)的后部具有向后延伸的后安装壁(41),所述后板(5)同时插配在第二连接壁(102)和后安装壁(4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为沿第一连接壁(101)长度方向布置用以容置发热管的容置孔(11a)。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为沿第一连接壁(101)厚度方向贯穿的用以供陶土发热器穿设的穿孔(lib)。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壁(102)的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一插块(104),所述接头(4)的后安装壁(41)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二插块(411),对应的,所述后板(5)的前侧面具有同时与上述第一插块(104)、第二插块(411)插配的第一插槽(5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14)的前侧面上具有向前延伸的第三连接壁(103),该第三连接壁(103)和/或第二连接壁(102)上开设有便于热量传输的散热口(10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I)的前侧可脱卸的插配有前板(3),该前板(3)同时可脱卸的插配在所述接头(4)的前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壁(103)的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三插块(106),所述接头(4)的前部具有向前延伸的前安装壁(42),该前安装壁(42)边缘左右两侧成型有侧凸的第四插块(421),对应的,所述前板(3)的后侧面上具有同时与上述第三插块(106)、第四插块(421)插配的第二插槽(31)。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良的电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一侧边上分别具有沿散热体(I)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12),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另一侧边上分别成型有与相邻散热体(I)上的卡勾(12)相配合连接的卡槽(13)。
【文档编号】F24D19/00GK205505182SQ20162008567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余辉, 余文达, 袁庆兵
【申请人】宁波宁达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