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17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出风组件包括:安装基体;支撑部,设置于安装基体上;扫风部,设置于支撑部上;其中,支撑部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的外表面相平齐。通过将出风组件的支撑部设置在安装基体上,并使支撑部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的外表面相平齐,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支撑部的外表面凸出的设置于安装基体上,造成出风阻力增大,影响出风的均匀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降低了出风组件的出风阻力,从而确保了出风组件出风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壳,底壳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和扫风机构等导风组件。底壳的上出风口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卡钩,扫风机构通过扫风叶片连杆和扫风叶片支架分别与底壳的上出风面的卡钩配合,实现扫风机构的固定装配。现有技术是直接将扫风叶片支架设置在底壳的上出风口处的表面上,使得扫风叶片支架在底壳出风面的表面上凸出,这样将会使得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的风阻变大,造成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处出风不均匀,从而降低了空调器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出风不均匀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安装基体;支撑部,设置于安装基体上;扫风部,设置于支撑部上;其中,支撑部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的外表面相平齐。
[0005]进一步地,出风组件还包括:连杆部,连杆部与扫风部相连接并位于支撑部的外侧,连杆部设置于安装基体上。
[0006]进一步地,安装基体包括:出风面板,位于室内机的底壳的出风口处,连杆部设置于出风面板上。
[0007]进一步地,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钩,连杆部通过第一^^钩设置于出风面板上。
[0008]进一步地,安装基体还包括:蜗舌部,蜗舌部设置于出风面板上并位于底壳的出风口处,支撑部设置于蜗舌部或出风面板上。
[0009]进一步地,蜗舌部或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二卡钩,支撑部通过第二卡钩设置于蜗舌部或出风面板上。
[0010]进一步地,安装基体还包括:蜗舌部,蜗舌部设置于出风面板上并位于底壳的出风口处,支撑部设置于蜗舌部和出风面板之间。
[0011 ]进一步地,蜗舌部包括:蜗舌本体,设置于出风面板上;支撑板,设置于蜗舌本体的朝向出风面板的侧壁上;第二卡钩,第二卡钩设置于支撑板上,支撑部通过第二卡钩连接在支撑板上。
[0012]进一步地,第二卡钩为多个,支撑部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多个第二卡钩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固定孔内。
[0013]进一步地,第二卡钩的下端面不突出于支撑部的外表面。
[0014]进一步地,扫风部为扫风叶片,扫风叶片为多个,多个扫风叶片均布地设置于支撑部上。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为上述的出风组件。
[00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安装基体、支撑部和扫风部。支撑部设置于安装基体上,扫风部设置于支撑部上。其中,支撑部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的外表面相平齐。通过将出风组件的支撑部设置在安装基体上,并使支撑部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的外表面相平齐,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支撑部的外表面凸出的设置于安装基体上,造成出风阻力增大,影响出风的均匀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降低了出风组件的出风阻力,从而确保了出风组件出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组件的实施例的第一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2的出风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第二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图6示出了图5的空调器的蜗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安装基体;11、出风面板;110、第一卡钩;12、蜗舌部;120、第二卡钩;121、蜗舌本体;122、支撑板;20、支撑部;21、固定孔;30、扫风部;40、连杆部;50、贯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该出风组件包括安装基体10、支撑部20和扫风部30。支撑部20设置于安装基体10上。扫风部30设置于支撑部20上。其中,支撑部20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10的外表面相平齐。
[00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出风组件的支撑部20设置在安装基体10上,并使支撑部20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10的外表面相平齐,即支撑部20的外表面与安装基体10的外表面为圆顺过度,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支撑部20的外表面凸出的设置于安装基体10上,造成出风阻力增大,影响出风的均匀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降低了出风组件的出风阻力,从而确保了出风组件出风的稳定性。通过改变出风组件的安装方式,使得室内机的底壳出风口的风阻减小,风道系统的风量得到有效增加。
[0029]如图2和图3所示,出风组件还包括连杆部40。连杆部40与扫风部30相连接并位于支撑部20的外侧,连杆部40设置于安装基体10上。通过调节连杆部40与扫风部30的安装方式,能够对扫风部30进行定位控制,使得扫风部30能够实现不同方向的扫风。其中,扫风部30的扫风方式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杆部40的运动状态,扫风部30与连杆部40发生随动从而实现扫风。当然,也可以通过人工调试扫风部30的扫风方向。
[0030]如图1和图4所示,安装基体10包括出风面板11。出风面板11位于室内机的底壳的出风口处,连杆部40设置于出风面板11上。这样设置使得扫风部30能够很好的通过连杆部40进行控制和定位。
[0031]优选地,为了使得连杆部40能够很好的安装在出风面板11上,在出风面板11上设置第一^^钩110,连杆部40通过第一^^钩110设置于出风面板11上。
[0032]进一步地,安装基体10还包括蜗舌部12。蜗舌部12设置于出风面板11上并位于底壳的出风口处,支撑部20设置于蜗舌部12上,支撑部20的外表面与蜗舌部12的外表面相平齐。当然,支撑部20也可以设置于出风面板11上,支撑部20的外表面与出风面板11的外表面相平齐。将支撑部20的外表面设置成与蜗舌部12的外表面或出风面板11的外表面相平齐,这样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支撑部20对风道阻力的影响,有效的增加了风道的出风量以及风道出风的稳定性。
[0033]优选地,为了使得支撑部20能够很好的安装在蜗舌部12上,在蜗舌部12上设置有第二卡钩120,支撑部20通过第二卡钩120设置于蜗舌部12上。当然,当支撑部20设置于出风面板11上时,也可以在出风面板11上设置第二卡钩120,支撑部20通过第二卡钩120设置于出风面板11上。当然,也可以将支撑部20设置于蜗舌部12和出风面板11之间。
[0034]为了能够将支撑部20固定于蜗舌部12和出风面板11之间,在蜗舌部12的蜗舌本体121上设置支撑板122,支撑板122设置于蜗舌本体121的朝向出风面板11的侧壁上,在支撑板122上设置第二卡钩120,支撑部20通过第二卡钩120连接在支撑板122上。这样设置能够增加支撑部20与蜗舌部12连接的稳定性。
[0035]如图5和图6所示,设置在支撑板122上的第二卡钩120为多个,支撑部20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21,多个第二卡钩120—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固定孔21内。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加支撑部20与蜗舌部12连接的稳定性。
[0036]优选地,第二卡钩120的下端面不突出于支撑部20的外表面。通过将支撑部20内沉设置于蜗舌部12或出风面板11上,或是将支撑部20内沉设置于蜗舌部12和出风面板11之间,使得用于固定支撑部20的第二卡钩120也内沉设置于壳体上,这样有效的降低了风道出风口处的阻力,增加了风道出风口处的风量的稳定性。
[0037]第二卡钩120的长度不高于蜗舌部12的出风面,即蜗舌和扫风叶片机构均固定安装在底壳上后第二卡钩120的长度不超过底壳出风口的上出风面。
[0038]其中,扫风部30为扫风叶片,扫风叶片为多个,多个扫风叶片均布地设置于支撑部20上。连杆部40通过卡钩与底壳出风口的上出风面固定。扫风叶片支架即支撑部20通过卡钩与蜗舌部12结构固定。扫风机构固定后,扫风叶片支架的下表面与底壳出风口的上出风面即出风面板11在同一个平面上。扫风叶片支架的下表面与蜗舌部12的出风面圆顺过渡。
[0039]如图1所示,支撑部20内沉设置于蜗舌部12内,连杆部40设置于出风面板11上,从图1中可以看出,支撑部20的外表面与连杆部40的外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中,图中50为贯流风机。
[0040]如图2所示,扫风叶片支架的固定孔21与扫风叶片支架不在同一平面上,即扫风叶片支架上与蜗舌部12的第二卡钩120相配合的固定孔21均设为内凹形式。
[0041]上述的出风组件还可以用在空调技术领域,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体(10); 支撑部(20),设置于安装基体(10)上; 扫风部(30),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0)上; 其中,所述支撑部(20)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基体(10)的外表面相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 连杆部(40),所述连杆部(40)与所述扫风部(30)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部(20)的外侧,所述连杆部(40)设置于所述安装基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体(10)包括: 出风面板(11),位于室内机的底壳的出风口处,所述连杆部(40)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II)上设置有第一卡钩(110),所述连杆部(40)通过所述第一卡钩(110)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11)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体(10)还包括: 蜗舌部(12),所述蜗舌部(12)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11)上并位于所述底壳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支撑部(20)设置于所述蜗舌部(12)或所述出风面板(11)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部(12)或所述出风面板(11)上设置有第二卡钩(120),所述支撑部(20)通过所述第二卡钩(120)设置于所述蜗舌部(12)或所述出风面板(11)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体(10)还包括: 蜗舌部(12),所述蜗舌部(12)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11)上并位于所述底壳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支撑部(20)设置于所述蜗舌部(12)和所述出风面板(11)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部(12)包括: 蜗舌本体(121),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11)上; 支撑板(122),设置于所述蜗舌本体(121)的朝向所述出风面板(11)的侧壁上; 第二卡钩(120),所述第二卡钩(12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22)上,所述支撑部(20)通过所述第二卡钩(120)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22)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钩(120)为多个,所述支撑部(20)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21),多个所述第二卡钩(120)—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固定孔(21)内。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钩(120)的下端面不突出于所述支撑部(20)的外表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部(30)为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扫风叶片均布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0)上。12.—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文档编号】F24F13/20GK205505339SQ20162028601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邓益明, 李勤娥, 王铭坤, 黄伟青, 夏光辉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