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2159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法兰及出气法兰,壳体的两侧对应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进水口及出水口上均设有导通件,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若干根冷却管联通,导通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段、主体段及输出段,输出段伸入进水口或出水口内,且与进水口或出水口焊接,输入段与主体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凸起,主体段与输出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壁与进水口或出水口抵触,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壁上构成有第一半圆凹槽,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壁构成有第二半圆凹槽,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结构稳定。
【专利说明】
一种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法兰及出气法兰,壳体的两侧对应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
[0003]目前的冷却器在进水或出水过程中,由于外接水管跟进水口及出水口的装配不稳定,导致注水及排水的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结构稳定的冷却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法兰及出气法兰,壳体的两侧对应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上均设有导通件,进气法兰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压板连接,出气法兰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压板连接,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若干根冷却管联通,导通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段、主体段及输出段,输出段伸入进水口或出水口内,且与进水口或出水口焊接,输入段与主体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凸起,主体段与输出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壁与进水口或出水口抵触,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凸起的直径相等,其中第一环形凸起的直径与主体段的直径比值为1.2-1.4,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壁上构成有第一半圆凹槽,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壁构成有第二半圆凹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方便冷却器在进水或出水的过程中,外接水管的安装,故在进水口及出水口上设有导通件,导通件具有引流的效果,外接水管通过伸入进水口导通件,实现对冷却器注入,通过套设外导通件外,实现冷却器的出水。在此期间,外接水管伸入进水口的导通件内,会被第一半圆凹槽及第二半圆凹槽卡住,提高了外接水管与进水口的连接稳定性;外接水管套设出水口导通件外,通过第一环形凸起及第二环形凸起对外接水管的挤压,大大提高了外接水管跟出水口的连接稳定性。综上所述大大提高了冷却器的进水及出水的稳定性。
[0008]导通件的输出段跟进水口过出水口焊接,大大提高了导通件与冷却器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水渗出进水口或出水口。而且第二环形凸起与进水口或出水口接触,进一步起到了限位的效果,防止在焊接装配过程中,导通件掉入壳体内。特别是当第一环形凸起的直径与主体段的直径比值为I.2-1.4时,导通件的结构稳定性及抗压能力最佳。
[0009]在进气法兰及出气法兰与壳体的焊接装配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避免了进气法兰或出气法兰与壳体的直接接触,降低了两者的刚性接触,故大大降低了壳体的负载荷外力,提高了壳体的使用寿命。
[0010]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的设置有缓冲冷却器在进气或出气过程中气压的影响。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法兰及出气法兰的结构相同,其中进气法兰包括相互连接的底盘及底座,底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底座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段及定位段,定位段内壁设有定位凹槽,第一压板压于定位凹槽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板压于定位凹槽上,然后壳体压于第一压板上,进而提高了第一压板与进气法兰的连接强度,在冷却器进气过程中,第一压板受气压越大时,壳体对第一压板的压力越大,进而保证了第一压板的结构稳定性。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法兰内设有进气腔室,进气腔室包括位于底盘内的对接腔室及位于支撑段内的输送腔室,输送腔室的直径大小自对接腔室至定位凹槽呈递增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器在进气过程中,先从对接腔室进入至输送腔室,为了提高气体输送的效率,故将输送腔室的结构设置成自对接腔室至定位凹槽直径大小呈递增状,由于输送腔室能储存更多的气体,而且该种结构大大提高了支撑段的抗压能力。相反,在冷却器排气的过程中,由于出气法兰的方向与进气法兰方向相反,故输送腔室的结构相反,加速排气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I,壳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法兰2及出气法兰3,壳体I的两侧对应分别开设有进水口 1I及出水口 1 2,进水口 1I及出水口 102上均设有导通件4,进气法兰2与壳体I之间通过第一压板51连接,出气法兰3与壳体I之间通过第二压板52连接,第一压板51与第二压板52之间通过若干根冷却管10联通,导通件4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段41、主体段42及输出段43,输出段43伸入进水口 101或出水口 102内,且与进水口 101或出水口 102焊接,输入段41与主体段4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凸起411,主体段42与输出段4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环形凸起412,第二环形凸起412的外壁与进水口 101或出水口 102抵触,第一环形凸起411与第二环形凸起412的直径相等,其中第一环形凸起411的直径与主体段42的直径比值为1.2-1.4,第一环形凸起411的内壁上构成有第一半圆凹槽401,第二环形凸起412的内壁构成有第二半圆凹槽402。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方便冷却器在进水或出水的过程中,外接水管的安装,故在进水口 101及出水口 102上设有导通件4,导通件4具有引流的效果,外接水管通过伸入进水口 101导通件4,实现对冷却器注入,通过套设外导通件4外,实现冷却器的出水。在此期间,外接水管伸入进水口 101的导通件4内,会被第一半圆凹槽401及第二半圆凹槽402卡住,提高了外接水管与进水口 101的连接稳定性;外接水管套设出水口 102导通件4外,通过第一环形凸起411及第二环形凸起412对外接水管的挤压,大大提高了外接水管跟出水口 102的连接稳定性。综上所述大大提高了冷却器的进水及出水的稳定性。
[0020]导通件4的输出段43跟进水口 101过出水口 102焊接,大大提高了导通件4与冷却器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水渗出进水口 1I或出水口 1 2。而且第二环形凸起412与进水口 1I或出水口 102接触,进一步起到了限位的效果,防止在焊接装配过程中,导通件4掉入壳体I内。特别是当第一环形凸起411的直径与主体段42的直径比值为1.2-1.4时,导通件4的结构稳定性及抗压能力最佳。
[0021]在进气法兰2及出气法兰3与壳体I的焊接装配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压板51及第二压板52避免了进气法兰2或出气法兰3与壳体I的直接接触,降低了两者的刚性接触,故大大降低了壳体I的负载荷外力,提高了壳体I的使用寿命。
[0022]第一压板51及第二压板52的设置有缓冲冷却器在进气或出气过程中气压的影响。
[00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法兰2及出气法兰3的结构相同,其中进气法兰2包括相互连接的底盘21及底座22,底盘21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210,底座22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段221及定位段222,定位段222内壁设有定位凹槽,第一压板51压于定位凹槽上。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板51压于定位凹槽上,然后壳体I压于第一压板51上,进而提高了第一压板51与进气法兰2的连接强度,在冷却器进气过程中,第一压板51受气压越大时,壳体I对第一压板51的压力越大,进而保证了第一压板51的结构稳定性。
[002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法兰2内设有进气腔室20,进气腔室20包括位于底盘21内的对接腔室201及位于支撑段221内的输送腔室202,输送腔室202的直径大小自对接腔室201至定位凹槽呈递增状。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器在进气过程中,先从对接腔室201进入至输送腔室202,为了提高气体输送的效率,故将输送腔室202的结构设置成自对接腔室201至定位凹槽直径大小呈递增状,由于输送腔室202能储存更多的气体,而且该种结构大大提高了支撑段221的抗压能力。相反,在冷却器排气的过程中,由于出气法兰3的方向与进气法兰2方向相反,故输送腔室202的结构相反,加速排气的效率。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法兰及出气法兰,壳体的两侧对应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上均设有导通件,进气法兰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压板连接,出气法兰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压板连接,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若干根冷却管联通,导通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段、主体段及输出段,输出段伸入进水口或出水口内,且与进水口或出水口焊接,输入段与主体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凸起,主体段与输出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壁与进水口或出水口抵触,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凸起的直径相等,其中第一环形凸起的直径与主体段的直径比值为1.2-1.4,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壁上构成有第一半圆凹槽,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壁构成有第二半圆凹槽。
【文档编号】F28D7/16GK205505804SQ20152098268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发明人】姚金法, 骆春叶
【申请人】浙江驰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