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板单元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208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取暖板单元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板单元,包括绝缘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以及碳晶发热薄膜和电源接插端口,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夹合于所述碳晶发热薄膜两侧面,所述电源接插端口连接所述碳晶发热薄膜,且设于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电线可插拔地插接于所述电源接插端口,所述电源接插端口的开口朝向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外侧。
【专利说明】
取暖板单元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取暖板单元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日常生活中,取暖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原始阶段,人类通过点火取暖,随着人类社会对工具的开发应用,人类开始使用热水袋、热水壶等简单的器具进行取暖,当电被广泛使用后,生活中又出现了电热毯、电暖宝等设备,其均是通过通电加热电热丝,进而通过导热部件将电热丝的温度传导至电热毯、电热宝等的表面,以为人提供暖源。
[0003]然而,此类设备在潮湿环境下可能出现漏电事故,尤其针对老年人和儿童,具有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用电的取暖设备,其占用空间较大,不宜放置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用电的取暖设备占用空间大且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板单元,包括绝缘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以及碳晶发热薄膜和电源接插端口,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夹合于所述碳晶发热薄膜两侧面,所述电源接插端口连接所述碳晶发热薄膜,且设于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电线可插拔地插接于所述电源接插端口,所述电源接插端口的开口朝向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外侧。
[0006]可选的,所述上板体和/或所述下板体的内侧设有薄膜槽,所述碳晶发热薄膜设于所述薄膜槽内。
[0007]可选的,所述上板体下侧开设有第一电源分槽,所述下板体上侧开设有第二电源分槽,所述第一电源分槽和第二电源分槽结合形成电源槽,所述电源槽与所述电源接插端口的形状匹配。
[0008]可选的,所述电源接插件端口的上端不超出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平面,下端不超出所述下板体的下表面平面,所述电源接插端口的末端不超出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边缘侧面
[0009]可选的,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通过螺纹结构或者粘结层或者可超声波热熔的塑料铆合件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碳晶发热薄膜包括发光膜和/或反光膜,以及其上的碳晶发热元件。
[0011]可选的,所述的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芯片,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和碳晶发热薄膜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依据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碳晶发热薄膜工作。
[0012]可选的,所述的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操作开关,所述操作开关设于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所述操作开关、电源接插件端口与碳晶发热薄膜的连接关系被配置成能够通过所述操作开关控制电源接插端口对所述碳晶发热薄膜的供电与否。
[0013]可选的,所述的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连接至所述电源接插端口。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暖板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板单元,至少两个所述取暖板单元拼接使用,且所述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并联接于电源。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暖板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板单元,其中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连接至该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至少两个所述取暖板单元拼接使用,其中,首个所述取暖板单元通过其电源接插端口插接电线连接电源,其余所述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连接至前一取暖板单元的扩展端口。
[0016]本实用新型利用碳晶发热薄膜作为热源,且将该薄膜设置于上板体与下板体,对发热元件实施了有效的保护,且利用板体与薄膜之间的热传递,合理、有效地散布热量。
[0017]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接插端口设于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边缘,且开口朝向边缘外侧,可以有效节约空间,使得整个取暖板单元形成个板体,无多余的凸起,占用过多的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首次将插接结构应用到取暖板中,便于取暖板的携带和放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取暖板单元的不同角度的两个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取暖板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取暖板单元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取暖板系统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取暖板系统的示意图;
[0023]图中,1-上板体;10、20-薄膜槽;2-下板体;11_第一电源分槽;21-第二电源分槽;12-第一开关分槽;22-第二开关分槽;3-碳晶发热薄膜;4-电源接插端口 ; 5-操作开关;6-扩展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板单元和取暖板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0025]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板单元,包括绝缘的上板体I和下板体2,以及碳晶发热薄膜3和电源接插端口4,所述上板体I和下板体2可以采用绝缘、硬质且能够导热的材料,例如实木板、玻璃、大理石等石头材料,甚至中草药保健复合材料、新型环保功能材料等,所述上板体I和下板体2夹合于所述碳晶发热薄膜3两侧面,所述电源接插端口 4连接所述碳晶发热薄膜3,且设于所述上板体I和/或下板体2的侧边,电线可插拔地插接于所述电源接插端口 4,所述电源接插端口 4的开口朝向所述上板体I和/或下板体2的侧边外侧,即开口朝向平行于上板体I和下板体2的表面。
[0026]为了实现碳晶发热薄膜3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板体I和/或所述下板体2的内侧设有薄膜槽10和/或20,所述碳晶发热薄膜3设于所述薄膜槽10和/或20内,在图1至3示意的实施例中,上板体I内设有薄膜槽1,下板体2内设有薄膜槽20,薄膜槽10与20组合形成容置碳晶发热薄膜3的薄膜槽。通过薄膜槽的设计,可以有利于上、下板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热量的传递,防止外部的液体或者物体颗粒进入到碳晶发热薄膜,同时也有利于内外的绝缘效果。
[0027]为了布置电源接插端口4,所述上板体I下侧开设有第一电源分槽11,所述下板体2上侧开设有第二电源分槽21,所述第一电源分槽11和第二电源分槽21结合形成电源槽,所述电源槽与所述电源接插端口 4的形状匹配。这里所称的匹配可以理解为:使得所述电源接插件端口的上端不超出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平面,下端不超出所述下板体的下表面平面,所述电源接插端口的末端不超出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边缘侧面;即电源接插端口不超出上、下板体的表面,以保证整个单元外部的平整,利于放置和使用,不会因为有不必要的凸起而造成放置和使用的不便。
[0028]为了实现上、下板体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板体I和下板体2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为了实现该效果,可以在上板体I和下板体2对应布置螺纹孔,进而通过螺钉等进行螺接紧固,同时,螺纹孔外侧还可布置沉孔,以放置螺钉等部件,防止其超出上板体I与下板体2的表面平面。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粘结层进行粘结,以提高较大的粘结面积,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可超声波热熔的塑料铆合件,在批量生产时塑料铆合件的超声波热熔的连接方式,因其经济高效性,属于优选的方案之一。
[0029]有关所述碳晶发热薄膜3,所述碳晶发热薄膜3包括发光膜和/或反光膜,以及其上的碳晶发热元件。且其发光膜和碳晶发热元件可以是多个或多层,而不限于任何数值。只要存在,就是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
[0030]在取暖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热的情况,有可能造成覆在其上物品的损伤,为此,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还将恒温控制的概念引入进来,请着重参考图5和图6,所述的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芯片,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和碳晶发热薄膜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依据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碳晶发热薄膜工作。
[0031 ]这里的控制,可以是依据预设的逻辑进行,比如将温度控制在一个特定阈值之下,若超过,则驱动碳晶发热薄膜工作,未超过,则不驱动其工作。对于芯片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可以获得若干方案,故而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展开,该控制芯片也包括简单的控制电路,而非完全集成于一块板子上的情况。
[0032]此外,有关温度检测元件的数量,本实用新型也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一个,当其为一个时,布置于板内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是多个,当其为多个时,依据需要可以均匀分布于板内。相应的,依据温度检测元件的数量和排布不同,其控制的逻辑自然会发生变化,所采用的控制芯片或其具体电路都会发生变化。
[0033]处理自动的恒温反馈控制,本实用新型还引入了一个手控的开关,所述的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操作开关5,所述操作开关5设于所述上板体I和/或下板体2的侧边,所述操作开关5、电源接插件端口 4与碳晶发热薄膜3的连接关系被配置成能够通过所述操作开关5控制电源接插端口 4对所述碳晶发热薄膜3的供电与否。
[0034]仅布置操作开关5而不布置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芯片是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之一,仅布置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芯片而不布置操作开关5也是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之一。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优选的方案是同时布置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芯片和操作开关5。其组合后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在图5和图6示意的实施例中,电源接插端口4通过操作开关5连接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再连接至碳晶发热薄膜3,即当操作开关5闭合时,才进行恒温控制的加热;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做其他连接关系,只要其既实现恒温控制,又包含了手动控制,就是本实用新型该优选实施例下可选的方案之一。
[0035]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5和图6,所述的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扩展端口 6,所述扩展端口 6连接至所述电源接插端口 4。其为可扩展的取暖板单元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可能。在图5、6示意的实施例中,电源不经操作开关5直接连接至扩展端口6,这使得即使当下的取暖板单元不工作,扩展接在其上的另一个取暖板单元也能正常工作。
[0036]在本实用新型图5示意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暖板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板单元,其中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连接至该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至少两个所述取暖板单元拼接使用,其中,首个所述取暖板单元通过其电源接插端口插接电线连接电源,其余所述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连接至前一取暖板单元的扩展端口。即各取暖板单元之间是串接的。
[0037]在本实用新型图6示意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暖板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板单元,至少两个所述取暖板单元拼接使用,且所述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并联接于电源。即各取暖板单元之间是并联的。
[0038]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暖板单元可以组合成取暖板系统作为地板、窗户、桌面使用,也可以单独用作窗户、暖脚板、保暖板等进行使用,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也包括写字板、绘图板、画板、床板等使用场景,当然,也包括由板拼装而成的立体构建,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其使用场景,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形状和构造,就落在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9]本实用新型利用碳晶发热薄膜作为热源,且将该薄膜设置于上板体与下板体,对发热元件实施了有效的保护,且利用板体与薄膜之间的热传递,合理、有效地散布热量。
[0040]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接插端口设于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边缘,且开口朝向边缘外侧,可以有效节约空间,使得整个取暖板单元形成个板体,无多余的凸起,占用过多的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首次将插接结构应用到取暖板中,便于取暖板的携带和放置。
【主权项】
1.一种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以及碳晶发热薄膜和电源接插端口,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夹合于所述碳晶发热薄膜两侧面,所述电源接插端口连接所述碳晶发热薄膜,且设于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电线可插拔地插接于所述电源接插端口,所述电源接插端口的开口朝向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和/或所述下板体的内侧设有薄膜槽,所述碳晶发热薄膜设于所述薄膜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上板体下侧开设有第一电源分槽,所述下板体上侧开设有第二电源分槽,所述第一电源分槽和第二电源分槽结合形成电源槽,所述电源槽与所述电源接插端口的形状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通过螺纹结构或者粘结层或者可超声波热熔的塑料铆合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晶发热薄膜包括发光膜和/或反光膜,以及其上的碳晶发热元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芯片,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和碳晶发热薄膜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依据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碳晶发热薄膜工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开关,所述操作开关设于所述上板体和/或下板体的侧边,所述操作开关、电源接插件端口与碳晶发热薄膜的连接关系被配置成能够通过所述操作开关控制电源接插端口对所述碳晶发热薄膜的供电与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连接至所述电源接插端口。9.一种取暖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之一所述的取暖板单元,至少两个所述取暖板单元拼接使用,且所述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并联接于电源。10.一种取暖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之一所述的取暖板单元,其中取暖板单元还包括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连接至该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至少两个所述取暖板单元拼接使用,其中,首个所述取暖板单元通过其电源接插端口插接电线连接电源,其余所述取暖板单元的电源接插端口连接至前一取暖板单元的扩展端□ O
【文档编号】F24D19/10GK205536079SQ20162007145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发明人】孔维康, 孔强
【申请人】孔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