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灶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556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灶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灶台,包括壳体、烟囱、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设于第一燃烧室上方的第一烹饪区及设于第二燃烧室上方的第二烹饪区,第一燃烧室的下方设有第一接料盒,第二燃烧室的下方设有第二接料盒;第一接料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包括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第二盒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穿过第一盒体的后壁进入设于第一盒体侧壁上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至少部分贯穿第一盒体侧壁的上表面,第二盒体左侧壁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槽,卡件穿过第一卡槽卡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清理方便,燃烧效率高,烹饪效果好,更加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
便携式灶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灶台。
【背景技术】
[0002]市面上便于移动的独立灶台使用时,产生的炉灰通常直接掉落在灶台的壳体内,需要利用掏灰杆伸入壳体内将炉灰清理出壳体,使用过程十分不便。市面上还有灶台通过灰盒接住产生的炉灰,但是灰盒密封连接在壳体上,空气不能顺利地进入燃烧室,影响灶台的使用。而且市面上多为单灶台结构,当需要烹饪较多菜肴时,烹饪速度较慢,无法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能有效收集所有炉灰的便携式灶台。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灶台,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的烟囱、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设于第一燃烧室上方的第一烹饪区及设于第二燃烧室上方的第二烹饪区,所述第一燃烧室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炉灰的第一接料盒,所述第二燃烧室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炉灰的第二接料盒;所述第一接料盒包括第一盒体和活动连接于第一盒体的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包括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所述第二盒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穿过第一盒体的后壁进入设于第一盒体侧壁上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至少部分贯穿第一盒体侧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盒体左侧壁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槽,卡件穿过第一卡槽卡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一烹饪区和第二烹饪区的设计可以同时烹饪多种食物,烹饪效率更高。当将第一盒体部分从壳体内抽拉出时,通过卡件将第二盒体向内推,从而避免第一盒体远离壳体侧壁使得炉灰从第一盒体和壳体之间的空间掉落至壳体,清洁更方便,而且空气可以通过第一盒体上部开口进入燃烧室内,提高了燃烧效率,更加节能环保。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之间抽拉式活动设有隔板。可以将隔板推入壳体内,将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燃烧室,也可以将隔板抽出,使得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为相通的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烹饪区为蒸煮区,所述第二烹饪区为煎炒区。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烹饪区和第二烹饪区之间设有挡部。设置挡部避免第一烹饪区和第二烹饪区之间相互影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盒体的右侧壁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第二盒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布卡设卡件,双手操作,便于顺利将第二盒体向内推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卡件呈“T”字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件包括本体及连接于本体下表面的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所述第一卡体穿过第一卡槽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卡体穿过第二卡槽至少部分设于第二限位槽内。单手即能完成向内推动第二盒体的动作。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移动,能有效将炉灰收集于接料盒,使得清理更加方便,便于空气通入燃烧室,燃烧效率更高,更加节能环保;能同时进行多项烹饪工作,烹饪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接料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3为接料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4为第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卡件的结构不意图一。
[0017]图6为卡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参照图1-6所示,一种便携式灶台,包括方形壳体I,壳体I上设有烟囱2,壳体I内部设有第一燃烧室31和第二燃烧室32,第一燃烧室31的上方设有第一烹饪区41,第二燃烧室32的上方设有第二烹饪区42,第一烹饪区41和第二烹饪区42可以是蒸煮区、烧烤区或煎炒区中的任意组合。第一燃烧室31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炉灰的第一接料盒5,第一接料盒5和第一燃烧室31之间设有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将柴火、煤炭等阻挡在第一燃烧室31内,而炉灰通过第一挡板上的通孔落入第一接料盒5;第二燃烧室32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其产生炉灰的第二接料盒7,第二接料盒7和第二燃烧室32之间设有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将柴火、煤炭等阻挡在第二燃烧室32内,而炉灰通过第二挡板上的通孔落入第二接料盒7。
[0020]当同时使用第一烹饪区41和第二烹饪区42时,可以将设置在第一燃烧室31和第二燃烧室32之间,将第一燃烧室31和第二燃烧室32隔离成两个独立的空间的隔板11从壳体I内抽出,使得燃烧空间更大,燃烧效率更高。为了避免第一烹饪区41和第二烹饪区42之间相互影响,还可以在壳体I的上表面安装挡部12,该挡部12为板体结构,其将第一烹饪区41和第二烹饪区42隔开。当只需使用第一烹饪区41时,将隔板11推入壳体I内,将挡部12从壳体I上拆卸下来。
[0021 ]当需要往第一燃烧室31内通入充足的空气时,将第一接料盒5从壳体I内的空腔中抽出,此时炉灰会通过第一接料盒5后壁与壳体I之间的间隙落入壳体I的底部,因此,第一接料盒5包括第一盒体51和活动套接在第一盒体51的第二盒体52。第二盒体52包括底壁521、左侧壁522、右侧壁523及后侧壁524,即第二盒体52为底部和侧部均设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第二盒体52的宽度稍小于第一盒体51的宽度,第二盒体52的左侧壁522可以穿过第一盒体51的后壁进入第一盒体51的左侧壁,第一盒体5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511,该第一卡槽511为贯穿第一盒体51的后壁设置,第一卡槽511在第一盒体51的左侧壁上设有贯穿左侧壁上表面的开槽;同样的,第二盒体52的右侧壁523可以穿过第一盒体51的后壁进入第一盒体51的右侧壁,第二盒体5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512,该第二卡槽512为贯穿第二盒体52的后壁设置,第二卡槽512在第二盒体52的右侧壁上设有贯穿右侧壁上表面的开槽。在与第一卡槽511对应的位置,第二盒体52左侧壁52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槽525,在与第二卡槽512对应的位置,第二盒体52右侧壁52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526。卡件6穿过第—^槽511至少部分进入到第一限位槽525内。卡件6可以呈“T”字形结构,此时,将两个卡件6分别穿过第一卡槽511和第二卡槽512进入至第一限位槽525和第二限位槽526内,当将第一盒体51从壳体I内抽出,分别推动左右两侧两个卡件,将第二盒体52向壳体I内推动,填补第一盒体51与壳体I之间的间隙。卡件6也可以包括本体61和垂直连接在本体61下表面的第一卡体62和第二卡体63,第一卡体62穿过第一卡槽511进入至第一限位槽525内,第二卡体63穿过第二卡槽526进入至第二限位槽526内,当需要推动第二盒体52离开第一盒体51向壳体I后壁移动时,只需要单手操作推动本体61。
[0022]同样的,第二接料盒7包括第三盒体和活动套接在第三盒体上的第四盒体。第四盒体包括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即第四盒体为底部和侧部均设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第四盒体的宽度稍小于第三盒体的宽度,第四盒体的左侧壁可以穿过第三盒体的后壁进入第三盒体5的左侧壁,第三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卡槽,该第三卡槽为贯穿第三盒体的后壁设置,第三卡槽在第三盒体的左侧壁上设有贯穿左侧壁上表面的开槽;同样的,第四盒体的右侧壁可以穿过第三盒体的后壁进入第三盒体的右侧壁,第四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卡槽,该第四卡槽为贯穿第四盒体的后壁设置,第四卡槽在第四盒体的右侧壁上设有贯穿右侧壁上表面的开槽。在与第三卡槽对应的位置,第四盒体左侧壁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四限位槽,在与第四卡槽对应的位置,第四盒体右侧壁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四限位槽。卡件可以呈“T”字形结构,此时,将两个卡件分别穿过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进入至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内,当将第三盒体从壳体I内抽出,分别推动左右两侧两个卡件,将第四盒体向壳体I内推动,填补第三盒体与壳体I之间的间隙。卡件也可以包括本体和垂直连接在本体下表面的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第一卡体穿过第三卡槽进入至第三限位槽内,第二卡体穿过第四卡槽进入至第四限位槽内,当需要推动第四盒体离开第三盒体向壳体I后壁移动时,只需要单手操作推动本体。
[0023]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灶台,包括壳体(I)、设于壳体(I)上的烟囱(2)、第一燃烧室(31)、第二燃烧室(32)、设于第一燃烧室(31)上方的第一烹饪区(41)及设于第二燃烧室(32)上方的第二烹饪区(4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室(31)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炉灰的第一接料盒(5),所述第二燃烧室(32)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炉灰的第二接料盒(7);所述第一接料盒(5)包括第一盒体(51)和活动连接于第一盒体(51)的第二盒体(52),所述第二盒体(52)包括底壁(521)、左侧壁(522)、右侧壁(523)及后侧壁(524),所述第二盒体(52)的左侧壁(522)和右侧壁(523)分别穿过第一盒体(51)的后壁进入设于第一盒体(51)侧壁上的第一卡槽(511)和第二卡槽(512),所述第一^^槽(511)和第二卡槽(512)至少部分贯穿第一盒体(51)侧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盒体(52)的左侧壁(522)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槽(525),卡件(6)穿过第—^槽(51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限位槽(52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室(31)和第二燃烧室(32)之间抽拉式活动设有隔板(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区(41)为蒸煮区,所述第二烹饪区(42)为煎炒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区(41)和第二烹饪区(42)之间设有挡部(I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体(52)的右侧壁(523)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52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6)呈“T”字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6)包括本体(61)及连接于本体(61)下表面的第—N本(62)和第二卡体(63),所述第--N本(62)穿过第—^槽(51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限位槽(525)内,所述第二卡体(63)穿过第二卡槽(526)至少部分设于第二限位槽(526)内。
【文档编号】F24B1/20GK205560850SQ20162014155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5日
【发明人】季丽佳
【申请人】季丽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