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8112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外壳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圆台形结构,外壳的上端面去除,外壳平行于水平面进行布置,固定脚安装在外壳下端面,通气孔分布在外壳的侧面位置,驱动电机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中间位置且具体垂直水平面进行布置,驱动电机与旋转叶片连接在一起,蓄水池分布在外壳内部的边缘位置,通过添加蓄水池来实现对加湿所用水的蓄积,该设计有效的实现了加湿的过程,支撑肋杆的设计实现了对过滤网与活性炭过滤层的固定,另外正三角形横截面的设计则解决了应力过大造成的支撑肋杆弯曲的问题,过滤网的添加实现了对空气中灰尘的过滤,而活性炭过滤层的设计则解决了对有毒物质的过滤。
【专利说明】
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空气过滤器(AirFilter)是指空气过滤装置,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厂房,洁净手术室、实验室及洁净室,或者用于电子机械通信设备等的防尘。有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中效过滤器,亚高效及高效过滤器共五种型号。各种型号有不同的标准和使用效能,但是一般家庭使用的大多为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将受到房屋面积的限制,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其摆放在空旷的地方,而在这过程中往往就造成了空间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家中平时加湿与空气过滤大多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的,这就需要两种设备来进行,这就会造成家庭支出的增加,所以需要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通过添加蓄水池、固定脚、支撑肋杆、活性炭过滤层以及过滤网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过滤装置,所述主体部分由通气孔、外壳、旋转叶片、驱动电机、蓄水池、固定脚、注水孔以及支撑肋杆组成,所述外壳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外壳的上端面去除,所述外壳平行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固定脚安装在外壳下端面,所述固定脚外形为圆柱形且所述固定脚垂直于外壳下端面进行布置,所述通气孔分布在外壳的侧面位置,所述旋转叶片、驱动电机、蓄水池、固定脚、注水孔以及支撑肋杆位于外壳的内部位置,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中间位置且具体垂直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驱动电机与旋转叶片连接在一起,所述蓄水池分布在外壳内部的边缘位置,所述外壳侧面位置开设有注水孔且所述注水孔与蓄水池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叶片的上端安装有支撑肋杆,所述支撑肋杆为横街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结构,所述过滤装置由过滤网以及活性炭过滤层组成,所述过滤网安装在外壳的上端面上,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安装在过滤网的下端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环绕外壳的侧面进行布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蓄水池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上端面直径为500mm,所述外壳下端面直径为700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肋杆在外壳上端面等距进行分布。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2_。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通过添加蓄水池来实现对加湿所用水的蓄积,该设计有效的实现了加湿的过程,而固定脚的添加则便于对外壳的位置进行固定,解决了由于地面不平造成的摆放不平稳的情况,支撑肋杆的设计实现了对过滤网与活性炭过滤层的固定,另外正三角形横截面的设计则解决了应力过大造成的支撑肋杆弯曲的问题,过滤网的添加实现了对空气中灰尘的过滤,而活性炭过滤层的设计则解决了对有毒物质的过滤,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尚O
【附图说明】
[001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中支撑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过滤装置、2-通气孔、3-外壳、4-旋转叶片、5-驱动电机、6-过滤网、7-活性炭过滤层、8-蓄水池、9-固定脚、I O-注水孔、11 -支撑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7]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过滤装置1,主体部分由通气孔2、外壳3、旋转叶片4、驱动电机5、蓄水池8、固定脚9、注水孔10以及支撑肋杆11组成,外壳3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圆台形结构,外壳3的上端面去除,外壳3平行于水平面进行布置,固定脚9安装在外壳3下端面,固定脚9外形为圆柱形且固定脚9垂直于外壳下端面进行布置,固定脚9的添加则便于对外壳3的位置进行固定,解决了由于地面不平造成的摆放不平稳的情况,通气孔2分布在外壳3的侧面位置,旋转叶片4、驱动电机5、蓄水池8、固定脚9、注水孔10以及支撑肋杆11位于外壳3的内部位置,支撑肋杆11的设计实现了对过滤网6与活性炭过滤层8的固定,另外正三角形横截面的设计则解决了应力过大造成的支撑肋杆11弯曲的问题,驱动电机5安装在外壳3内部的中间位置且具体垂直水平面进行布置,驱动电机5与旋转叶片4连接在一起,蓄水池8分布在外壳3内部的边缘位置,通过添加蓄水池8来实现对加湿所用水的蓄积,该设计有效的实现了加湿的过程,外壳3侧面位置开设有注水孔10且注水孔10与蓄水池8连接在一起,旋转叶片4的上端安装有支撑肋杆11,支撑肋杆11为横街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结构,过滤装置I由过滤网6以及活性炭过滤层7组成,过滤网6安装在外壳3的上端面上,活性炭过滤层7安装在过滤网6的下端面。
[0018]通气孔2环绕外壳3的侧面进行布置,蓄水池8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蓄水池8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外壳3的上端面直径为500mm,外壳3下端面直径为700mm,支撑肋杆11在外壳3上端面等距进行分布,通气孔2的直径为2mm。
[0019]【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了,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注水孔10向蓄水池8注入水,然后启动电源,此时,驱动电机5开始转动,在这一过程中驱动电机5带动旋转叶片4开始工作,进而旋转叶片4带动气流进行运动,过滤网6则实现对空气中灰尘的过滤,活性炭过滤层7则对有毒物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过滤的空气通过通气孔2到达外壳3外部,而此时蓄水池8中的水通气流的带动实现蒸发,进而达到加湿与过滤空气的目的。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由通气孔、外壳、旋转叶片、驱动电机、蓄水池、固定脚、注水孔以及支撑肋杆组成,所述外壳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外壳的上端面去除,所述外壳平行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固定脚安装在外壳下端面,所述固定脚外形为圆柱形且所述固定脚垂直于外壳下端面进行布置,所述通气孔分布在外壳的侧面位置,所述旋转叶片、驱动电机、蓄水池、固定脚、注水孔以及支撑肋杆位于外壳的内部位置,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中间位置且具体垂直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驱动电机与旋转叶片连接在一起,所述蓄水池分布在外壳内部的边缘位置,所述外壳侧面位置开设有注水孔且所述注水孔与蓄水池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叶片的上端安装有支撑肋杆,所述支撑肋杆为横街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结构,所述过滤装置由过滤网以及活性炭过滤层组成,所述过滤网安装在外壳的上端面上,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安装在过滤网的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环绕外壳的侧面进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蓄水池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直径为500mm,所述外壳下端面直径为7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肋杆在外壳上端面等距进行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恒湿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2mm。
【文档编号】F24F6/04GK205561039SQ20162024262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王德魁
【申请人】王德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