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空调前盖及圆形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624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圆形空调前盖及圆形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圆形空调前盖及圆形空调,前盖包括固定面板及活动面板,固定面板上具有滑动槽及第一电源触点;活动面板上具有固定销及第二电源触点;其中,当活动面板组装至固定面板上时,所述固定销于所述滑动槽内滑动直至所述第一电源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前盖包括活动面板及固定面板,活动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面板,当活动面板相对固定面板旋转组装时,活动面板及固定面板上的电源触点同时导通,实现组装及通电的同步进行。
【专利说明】
圆形空调前盖及圆形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空调前盖及圆形空调。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空调器中,为了方便显示面板的导通及设计,带有显示面板的前盖一般直接固定在空调器本体上,如此,不利于前盖的拆卸及更换,更不利于加强用户体验。
[0003]再者,传统的空调器中,通常都采用矩形的出风口,在出风口上普遍设置有横格栅和纵格栅,通过横格栅实现上下方向的导风,通过纵格栅来实现左右方向的导风。但是,传统的导风结构在通过摆动横格栅和纵格栅导风时,容易出现格栅抖动的现象,噪音较大,且由于格栅摆动角度受限,使送风角度较小,格栅的设计也阻挡了一部分风,减小了风力,影响了送风距离和送风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空调前盖及圆形空调。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圆形空调前盖,包括:
[0006]固定面板,其上具有滑动槽及第一电源触点;
[0007]活动面板,其上具有固定销及第二电源触点;
[0008]其中,当活动面板组装至固定面板上时,所述固定销于所述滑动槽内滑动直至所述第一电源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接触。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槽沿着所述固定面板的圆周方向延伸。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面板包括若干滑动槽及若干第一电源触点,其中,若干滑动槽及若干第一电源触点位于同一圆周上。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固定销远离所述活动面板的一侧具有插入端,所述第一端部的开口尺寸、所述插入端的尺寸及所述第二端部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插入端到达所述第二端部时,所述第一电源触点及所述第二电源触点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值。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盖还包括位于所述活动面板远离所述固定面板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活动面板相互固定,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相互导通。
[001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圆形空调,包括:
[0015]主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前盖;
[0016]中空环形组件,其环绕所述主机设置,所述环形组件形成有相互导通的环形风道及出风口;
[0017]连接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主机及所述环形风道;
[0018]其中,所述连接组件配置为带动所述环形组件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方向。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机还包括后壳及前壳,所述前壳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后壳及所述前盖活动连接于所述前壳的两端,所述后壳与所述前盖固定连接,当所述连接组件带动所述环形组件及所述前壳运动时,所述后壳及所述前盖保持不动。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壳上形成有至少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后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盖。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还包括涡流增压风扇及容纳所述涡流增压风扇的集风罩,所述集风罩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主机上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环形风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前盖包括活动面板及固定面板,活动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面板,当活动面板相对固定面板旋转组装时,活动面板及固定面板上的电源触点同时导通,实现组装及通电的同步进行。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前视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侧视立体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爆炸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角度后壳及进风组件爆炸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后壳及进风组件爆炸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后壳及进风组件组装示意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前盖处于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前盖的固定面板及活动面板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后壳、前壳及固定面板爆炸图;
[00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前壳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0034]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35]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侧面剖视图;
[0036]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前壳、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37]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38]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第一视角爆炸图;
[0039]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第二视角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41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前”、“前方”、“后”、“后方”、“上”、“上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且本文相对位置的术语是以实际运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为准,例如,空调显示温度的一侧或出风的一侧为前方。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前方”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后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前方”可以囊括前方和后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0042]如图1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风向空调导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多风向空调导风装置包括主机10、中空环形组件20及连接组件30,中空环形组件20环绕所述主机10设置,所述环形组件20形成有相互导通的环形风道21及出风口 22;连接组件30用于连接所述主机10及所述环形风道21;其中,所述连接组件30配置为带动所述环形组件20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 22的方向。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风道由环形组件20的中空内部形成,即此时风道为环形风道21,环形风道21可将由主机10通过连接组件30输送的热交换风集中由出风口 22送出,风量集中且风力大,制冷/制热效果较佳;热交换风在环形组件20中受到的阻力较小,且环形组件20不会抖动,从而降低噪音;环形组件20可在连接组件30的作用下相对主机10进行多角度、多方向转动,实现出风的多方向性,提高用户体验。
[004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10及所述环形组件20之间形成环形间隙S,所述连接组件30覆盖部分所述环形间隙S。这里,连接组件30仅覆盖环形间隙S的一小部分区域,在保证主机10内的热交换风可由连接组件30输送至环形组件20的前提下,可提高环形组件20转动灵敏度。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组件20靠近主机10的一侧形成环形出风口 22,出风口 22的开口方向朝向前方,且出风口 22的端面不超过环形组件20前端面,即此时出风口22位于环形间隙S内部。所述出风口 22于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环形风道21于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环形组件20由内向外的方向,当环形组件20为圆环形时,所述第一方向即为环形组件20的径向。
[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机10依次包括前盖11、前壳12及后壳13,前壳12及后壳13围设成一容置空间14。
[0047]主机10整体呈圆形,提高了美观度及后续环形组件20的转动便捷性,当然,主机10也可为其他形状。
[0048]—并参阅图4及图5,后壳13处形成有若干弧形进风组件132,这里以两个进风组件132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当两个进风组件132组装到一起时,两个进风组件132围成一环形,以与后壳13匹配,这里,以若干进风组件132的形式组装可降低组装难度,同时降低每一进风组件132的成型难度,多个进风组件132之间还可预留电源插接位置133。所述后壳13包括圆形底部1301及垂直凸伸出所述底部的侧壁1302,每一进风组件132包括与后壳13的侧壁1302相匹配的弧形本体1321及垂直凸伸出所述本体1321的底边1322,所述底边1322与后壳13的圆形底部1301相匹配。这里,进风组件132的本体1321上形成有第一卡扣部1323,进风组件132的底边1322上形成有若干用以容纳磁吸件1324的容置槽1325,后壳13的侧壁1302上形成有第二卡扣部1326,当所述后壳13及所述进风组件132相互配合时,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卡扣部1323与所述第二卡扣部1326相互配合以实现后壳13及进风组件132于径向的固定,所述磁吸件1324同时吸附所述后壳13及所述进风组件132以实现后壳13及进风组件132于轴向的固定,从而避免轴向有空隙,径向及轴向的双重配合可以实现后壳13及进风组件132的稳定配合,同时,由于卡扣部及磁吸件都是暂时固定件,方便进风组件132的拆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卡扣部和磁吸件可以设置在同一方位上,例如都设置为轴向起固定作用,后壳13的底部1301对应磁吸件1324的位置处可设置金属片,但不以此为限,进风组件132的底边1322上可形成有若干多方向排列的容置槽1325,第一卡扣部1323上形成有扣手部1327,方便进风组件132的拆卸及组装。
[0049]继续参阅图6,当进风组件132组装至后壳13上时,所述本体1321位于所述侧壁1302远离所述容置空间14的一侧,所述底边1322位于所述底部1301远离所述容置空间14的一侧,如此,可先将后壳13与其他部件(如前盖11、前壳12等)相互固定再组装进风组件,进一步降低组装及拆卸难度。进风组件132的本体1321还形成有若干进风口 1328,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进风口 1328交错排列,所述进风口 1328处形成有滤网(未标示),以同时实现过滤及进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 1328与所述滤网一体成型。
[0050]参图7及图8,前盖11位于主机10的前端。前盖11具体包括固定面板111、活动面板112及显示面板113,固定面板111上具有滑动槽1111及第一电源触点1112,这里,以固定面板111上具有四个滑动槽1111及两个第一电源触点1112为例,活动面板112上具有固定销1121及第二电源触点1122,这里,以活动面板112上具有四个固定销1121及两个第二电源触点1122为例,所述显示面板113位于所述活动面板112远离所述固定面板111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113与所述活动面板112相互固定,且所述显示面板113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1122相互导通。当活动面板112组装至固定面板111上时,所述固定销1121于所述滑动槽1111内滑动直至所述第一电源触点1112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1122接触,第一电源触点1112与容置空间14内的电源相导通,从而可将电源引导至显示面板113处以实现显示面板113上温度或设置参数的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面板111靠近前壳12的一面可形成有加强筋1115。
[0051]具体的,所述滑动槽1111沿着所述固定面板111的圆周方向延伸,四个滑动槽1111及两个第一电源触点1112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滑动槽1111包括第一端部1113及第二端部1114,且所述固定销1121远离所述活动面板112的一侧具有插入端1123,所述第一端部1113的开口尺寸、所述插入端1123的尺寸及所述第二端部1114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这里,固定销1121位于活动面板112靠近固定面板111的一面上,固定销1121的插入端1123与活动面板112之间具有连接部1124,连接部1124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插入端1123的尺寸,此时连接部1124及插入端1123组合形成伞状,如此,当将活动面板112组装至固定面板111上时,先将插入端1123由滑动槽1111的第一端部1113插入至滑动槽1111内,而后顺时针旋转活动面板112,由于固定销1121的连接部1124横截面尺寸较小,固定销1121可在滑动槽1111内顺利旋转至第二端部1114,此时,由于插入端1123的尺寸大于第二端部1114的开口尺寸,固定销1121不会脱离滑动槽1111,且当所述插入端1123到达所述第二端部1114时,所述第一电源触点1112及所述第二电源触点1122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值。当然,当需要将活动面板112脱离固定面板111时,只需逆时针旋转活动面板112即可,方便活动面板112的组装及拆卸。
[0052]一并参阅图9,所述后壳13及所述前盖11活动连接于所述前壳12的两端,所述后壳13与所述前盖11固定连接,当所述连接组件30带动所述环形组件20及所述前壳12运动时,所述后壳13及所述前盖11保持不动。具体的,所述后壳13上凸伸设置有至少一固定柱1303,这里以均匀分布的四根固定柱1303为例,固定柱1303靠近前盖11的一端设置有螺栓1212,固定柱1303及螺栓1212穿过前壳12而与前盖11的固定面板111相互固定,如此,实现后壳13与前盖11的相互固定。
[0053]再者,一并参阅图10,前壳12包括相互固定的前壳盖板121及连接环122,连接环122上形成有一开口 1221,所述开口 1221用于容纳连接组件30,前壳盖板121处形成有若干槽体1211,与后壳13固定柱1303连接的螺栓1212穿过所述槽体1211,且槽体1211与螺栓1212并未相互卡和,如此,前壳盖板121可通过螺栓1212及槽体1211的配合相对前盖11及后壳1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0054]参见图11至图13,主机10的内部结构包括位于容置空间14内的风扇组件、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连接板144、电路板(未标示)等组件,风扇组件包括涡流增压风扇(未标示)及容纳所述涡流增压风扇的集风罩141,连接板144连接前壳盖板121,第一电机142通过连接板144控制前壳盖板121的转动。这里,所述集风罩141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开口 1411及第二开口 1412,所述第一开口 1411连通所述进风口 1328,所述第二开口 1412用于输送热交换风,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开口 1412连通环形风道21。主机10的内部结构还包括冷凝器(未标示),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进风口 1328及所述第一开口 1411之间,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呈拱桥状,且所述冷凝器呈轴对称,且所述冷凝器的对称轴与所述第一开口 1411的中心轴重合,也就是说,冷凝器仅环绕第一开口 1411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凝器可以环绕整个集风罩141设置。所述冷凝器及所述第一开口 1411之间连接有遮蔽板(未标示),所述遮蔽板、所述冷凝器及所述第一开口 1411围设成一半封闭通道,所述半封闭通道与集风罩141相互导通。
[0055]这里,利用涡流增压风扇及集风罩141的设置可实现风量的集中输送,在保证送风量的同时,减小整个风扇组件的体积,同时可以减小对应的冷凝器的体积,如此,可大大降低整个圆形空调的整体尺寸。另外,涡流增压风扇及集风罩141的设置可以提高热交换效果。再者,由于冷凝器对应集风罩141的第一开口 1411设置,集风罩141与冷凝器的配合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风量的热交换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至图17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管31,所述连接管31用于导通所述主机10及所述环形风道21,连接管31与前壳12相互固定。连接管31呈倒“T”型,连接管31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311、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第一端311与集风罩141的第二开口 1412相互连接,以接收热交换风,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分别连接环状组件20,连接管31位于连接环122的开口 1221处。
[0057]具体的,如图16至图17所示,环形组件20对应连接环122的开口 1221处形成有进风部23,进风部23包括与环形风道21相互导通的第一进风口 231及第二进风口 232。第一进风口 231成圆形,第一进风口 231位于环形风道21的风道路径上,这里,为了避让第二电机143,第二进风口 232位于环形组件20的底部,即此时第二进风口 232的开口方向朝向环形组件20的中间区域,第二进风口 232呈方形。连接管3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隔板314及第二隔板315,第一隔板314位于连接第一端311及连接管31底部的第一通道(未标示)中,第二隔板315位于连接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的第二通道(未标示)中,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互导通,第一隔板314的末端未触及第二隔板315,这里,通过第一隔板314及第二隔板315的设置,可以使热交换风均匀输送至第一进风口 231及第二进风口 232。
[0058]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30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及连接件,驱动组件包括上述的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33。第一连接件32的一端与第一进风口 231及进风部23相互固定,第一连接件3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31的第二端312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3与连接管31的第三端313活动连接,这里,为了提高第二连接件33与连接管31相对转动的灵活性,在第二连接件33及连接管31之间设置有轴承34;第二连接件33的底部形成有孔洞331,所述孔洞331与第二进风口 232相对设置,且孔洞331及第二进风口 232之间可设置密封垫35,第二连接件33于第二进风口 232处与进风部23相互固定;第二连接件33上还形成有分隔设置的活动槽332,连接管31的第三端313对应活动槽332形成有分隔设置的凸柱3131,当第二连接件33套设在连接管31上时,凸柱3131限位于活动槽332内。第二电机143设置于第二连接件33远离连接管31的一侧,第二电机143与第二连接件33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第二间隔件37与第二电机14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33的中部形成有作用槽333,第二电机143的输出轴1431依次通过第二间隔件37及第一间隔件36而插入作用槽333内,这里,第一间隔件36的设置可提高传动率。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33均与连接管31活动连接,连接管31与前壳1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33与环形组件20固定连接,当第二电机143工作时,第二电机143通过输出轴1431控制第二连接件33相对连接管31转动,第二连接件33带动环形组件20相对连接管33发生转动,也就是说,此时与连接管31固定的前壳12不发生转动,环形组件20相对前壳12发生前后的翻转,此时环形组件20的前后翻转更不会影响到后壳13及前盖11,后壳13及前盖11保持不动。当第一电机142工作时,第一电机142带动前壳12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由于连接管31设置于进风部23处,此时前壳12的转动会带动环形组件20同步转动,另外,由于后壳13及前盖11活动设置在前壳12的两端,前壳12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不会影响到后壳13及前盖11,后壳13及前盖11仍然保持不动。
[0060]本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主要包括两种导风状态。当所述导风装置处于第一导风状态时,第一电机142带动所述环形组件20及所述前壳12同时环绕所述后壳13及前盖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当所述导风装置处于第二导风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43带动环形组件20靠近或远离所述前盖11转动。
[0061]这里,第一导风状态及第二导风状态的旋转范围可分别由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状态中环状组件20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范围限定为60°,第二导风状态中环状组件20的前后翻转范围限定为60°。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独立控制,且第一电机142与第二电机143不同时工作。
[0062]下面,列举导风装置的几种工作模式。当导风装置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时,导风装置先进入第一导风状态,环形组件20及前壳1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连接组件30的位置发生偏移,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平行,而后导风装置进入第二导风装置,环形组件20以该偏移的连接组件30为支点相对前盖11做前后翻转运动,此时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不平行。当导风装置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时,导风装置先进入第二导风状态,环形组件20以连接组件30为支点相对前盖11做前后翻转运动,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不平行,而后导风装置在未恢复初始状态的情况下进入第一导风状态,环形组件20及前壳1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不平行。当然,本实施方式导风装置的工作模式不以上述两种工作模式为限。
[006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导风状态及第二导风状态的配合,可以实现环形组件20的多角度、多方向调整,从而调整出风口 22的出风方向。
[006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圆形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多风向空调导风装置、进风组件、内部结构、前盖等等的至少其中之一。
[0065]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66]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圆形空调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面板,其上具有滑动槽及第一电源触点; 活动面板,其上具有固定销及第二电源触点; 其中,当活动面板组装至固定面板上时,所述固定销于所述滑动槽内滑动直至所述第一电源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空调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沿着所述固定面板的圆周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空调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面板包括若干滑动槽及若干第一电源触点,其中,若干滑动槽及若干第一电源触点位于同一圆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空调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固定销远离所述活动面板的一侧具有插入端,所述第一端部的开口尺寸、所述插入端的尺寸及所述第二端部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形空调前盖,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入端到达所述第二端部时,所述第一电源触点及所述第二电源触点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空调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还包括位于所述活动面板远离所述固定面板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活动面板相互固定,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相互导通。7.一种圆形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盖; 中空环形组件,其环绕所述主机设置,所述环形组件形成有相互导通的环形风道及出风口; 连接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主机及所述环形风道;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配置为带动所述环形组件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形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后壳及前壳,所述前壳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后壳及所述前盖活动连接于所述前壳的两端,所述后壳与所述前盖固定连接,当所述连接组件带动所述环形组件及所述前壳运动时,所述后壳及所述前盖保持不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形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形成有至少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后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盖。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形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涡流增压风扇及容纳所述涡流增压风扇的集风罩,所述集风罩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主机上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环形风道。
【文档编号】F24F13/20GK205593135SQ201620273955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吴剑, 周枢, 费兆军, 冯志群, 代南海, 杜鹃
【申请人】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