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209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柜机,包括第一空调单元及第二空调单元;所述第二空调单元层叠放置于所述第一空调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空调单元包括下壳;所述下壳设有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空调单元包括上壳;所述上壳设有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由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可以单独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第一空调单元与第二空调单元层叠在一起,使得空调柜机可以实现三种不同的制冷或制热模式,有效满足用户对不同制冷或制热模式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度;且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专利说明】
空调柜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空调柜机包括机壳,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在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及风轮组件。风轮组件运转,在风道内形成负压,使得外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机壳内;进入机壳内的空气经过换热器时,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空气的制冷或制热;然后,在风轮组件的作用下由出风口吹出,以实现空调柜机的制冷或制热功能。
[0003]贯流空调柜机作为一种主流的空调柜机,具有送风距离远,制冷效果好等优点。贯流空调柜机通常放置在地面上,在空调柜机安装到位后,其贯流风轮的轴线通常与地面垂直(允许正负10°误差),即贯流风轮上下设置;出风口通常为长度方向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平行的条形状。则出风口吹出的风所覆盖区域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并在出风方向上逐渐扩散。而正常的人体在站立时的外轮廓也基本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由上可知上述的空调柜机的出风覆盖区域与用户站立时人体的所占空间较为吻合,提高人体的受风面积,加快改变用户的体表温度。
[0004]但是,在制冷时,当室内的温度降低至合适温度后,出风口吹出的冷风再直接吹向人体时,会使得用户感觉到冷,降低了用户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低成本满足用户快速制冷与顶出风的需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柜机,包括第一空调单元及第二空调单元;所述第二空调单元层叠放置于所述第一空调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空调单元包括下壳;所述下壳设有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空调单元包括上壳;所述上壳设有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由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
[0007]优选的,所述下壳内安装有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轮组件与第一导风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下壳包括下底盘、下侧壁及下顶盖;所述下侧壁包括下后壳、下面壳;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下后壳上,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下面壳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下底盘与所述下顶盖均呈圆盘状,所述下面壳与所述下后壳均呈半圆筒状;所述下底盘、下顶盖、下面壳及下后壳围成一圆柱状的空腔;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轮组件与第一导风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
[0010]优选的,所述下壳内安装有两条下安装立柱;所述空调柜机的第一换热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立柱上。
[0011]优选的,所述上壳内安装有第二换热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及第二导风组件。
[0012]优选的,所述上壳包括上底盘、上侧壁及上顶盖;所述上侧壁包括上后壳、上面壳;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上后壳上。
[0013]优选的,所述上底盘与所述上顶盖均呈圆盘状;所述上面壳与所述上后壳均呈半圆筒状;所述上底盘、上顶盖、上面壳及上后壳围成一圆柱状的空腔;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及第二导风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
[0014]优选的,所述上壳内安装有两条上安装立柱;所述空调柜机的第二换热组件及第二风轮组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立柱上,且所述第二风轮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上方。
[0015]优选的,所述上顶盖倾斜设置。
[0016]优选的,所述上顶盖固定安装于所述上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出风口为设于所述上顶盖,且所述第二出风口内安装有风门,所述风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以使得所述风门能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内转动。
[0017]优选的,所述上顶盖可升降安装于所述上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上顶盖与所述上侧壁之间;所述上顶盖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以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上侧壁的方向移动。
[00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可以单独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第一空调单元与第二空调单元层叠在一起,使得空调柜机可以实现三种不同的制冷或制热模式,有效满足用户对不同制冷或制热模式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度;且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柜机的第一空调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柜机的第二空调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对应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的冷媒循环系统一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所示的空调柜机的下后壳与下安装立柱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6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7为图2所示的空调柜机的第一换热组件与下后壳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9为图2所示的空调柜机的下面壳与下后壳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11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图12为图3中第二换热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及上后壳的装配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的上顶盖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以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以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柜机。
[0039]参照I至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柜机的第一空调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柜机的第二空调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应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的冷媒循环系统一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柜机包括第一空调单元210及第二空调单元230,所述第二空调单元230层叠放置于所述第一空调单元210的上方。
[0041]所述第一空调单元210包括下壳120、及安装于所述下壳120内的第一换热组件200、第一风轮组件300与第一导风组件400。所述下壳120上设有第一进风口 102与第一出风口 104,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的长度方向为柜机的竖直方向。所述第一风轮组件300运行,以在所述下壳120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部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进入到所述下壳120;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00进行热交换后,经由所述第一导风组件400导向,吹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吹出,实现制冷或制热。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出风口 104竖直设置在空调柜机的下侧壁上,其出风量较大,可以实现空间的快速制冷或制热,满足用户快速制冷或制热的需求。
[0042]所述第二空调单元230包括上壳140、及安装于所述上壳140内的第二换热组件240、第二风轮组件500及第二导风组件(未图示)。所述上壳140上设有第二进风口 106与第二出风口 108。该第二出风口 108倾斜设置于上壳140的顶端,也就是空调柜机的顶部。因此,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可形成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和沿竖直方向吹出的分量。所述第二风轮组件500运行,以在所述上壳140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部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进风口 106进入到所述上壳140;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进行热交换后,经由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导向,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实现制冷或制热。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出风口 108设于所述上顶盖上(也即空调柜机的顶部),且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具有水平分量与竖直分量,可以保证大空间内温度的均匀,且不会直接吹向人体,进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
[0043]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组件200、第二换热组件240、室外换热组件900、压缩机910、第一阀体920、第二阀体930、节流组件940及四通阀 950。
[0044]当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与第二出风口 108均打开时,所述第一阀体920与所述第二阀体930均打开。由所述压缩机91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950进入所述室外换热组件900内进行热交换,再经由所述节流组件940节流后,分别流向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00与第二换热组件240进行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95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实现急速制冷。
[0045]当所述第一出风口104打开,而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关闭时,所述第一阀体920打开,所述第二阀体930关闭。由所述压缩机91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950进入所述室外换热组件900内进行热交换,再经由所述节流组件940节流后,流向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00进行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95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实现快速制冷。
[0046]当所述第一出风口104关闭,而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打开时,所述第一阀体92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930打开。由所述压缩机91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950进入所述室外换热组件900内进行热交换,再经由所述节流组件940节流后,流向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进行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95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由此,实现了顶出风,以保证大空间内温度的均匀降温,且不会直接吹向人体,进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
[0047]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将可以单独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第一空调单元210与第二空调单元230层叠在一起,使得空调柜机可以实现三种不同的制冷或制热模式,有效满足用户对不同制冷或制热模式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度;且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0048]进一步地,如图2、图5至图11所示,图5为图2所示的空调柜机的下后壳与下安装立柱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的空调柜机的第一换热组件与下后壳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的空调柜机的下面壳与下后壳的装配不意图;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不意图;图11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120包括下底盘124、下顶盖126及下侧壁(未标示),所述下侧壁包括下面壳134及下后壳154。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设于所述下后壳154上,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设于所述下面壳134上。
[0050]具体地,所述下底盘124与所述下顶盖126均呈圆盘状,所述下面壳134与所述下后壳154均呈半圆筒状。所述下底盘124、下顶盖126、下面壳134及下后壳154围成一圆柱状空腔,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20、第一风轮组件300与第一导风组件400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
[0051]为了保证安装强度,如图5所示,所述下后壳154与所述下面壳134的连接处安装有两条下安装立柱172。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下后壳154上设有第一卡扣155,所述下安装立柱172上设有第一卡孔173,所述第一卡扣155与所述第一卡孔173卡合连接,进而将所述下安装立柱172卡合安装于所述下后壳154上。
[0052]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220通过螺钉锁合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立柱172上。具体地,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20上设有带有螺纹孔的折边201,所述折边201与所述下安装立柱172带有螺纹孔的安装面具有相同的平面度。组装时,将所述折边201对位贴合于所述安装面上后,通过螺钉将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20锁合安装于所述下安装立柱172上。
[0053]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下面壳134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立柱172上。具体地,所述下面壳134上设有数个第二卡扣135,所述下安装立柱172上设有数个与所述第二卡扣135相适配的第二卡孔175,所述第二卡扣135卡合于所述第二卡孔175内,进而将所述下面壳134与所述下安装立柱172固定连接。所述下面壳134与所述下后壳154的搭接触设有折弯137,以使得搭接触的所述下面壳134能包覆于所述下后壳154外,以避免搭接缝隙的存在,进而有效美化所述空调柜机的外观。
[0054]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12所示,图12为图3中第二换热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及上后壳的装配示意图。
[00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40包括上底盘146、上顶盖144及上侧壁(为表示),所述上侧壁包括上面壳132及上后壳152。所述第二进风口 106设于所述上后壳152上,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设于所述上顶盖144上。
[0056]具体地,所述上底盘146与所述上顶盖144均呈圆盘状。所述上面壳132与所述上后壳152均呈半圆筒状。所述上底盘146、上顶盖144、上面壳132及上后壳152围成一圆柱状空腔,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第二风轮组件500及第二导风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优选的,所述上顶盖144倾斜设置,以使得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具有水平分量和竖直风量。
[0057]为了保证安装强度,所述上后壳152与所述上面壳132的连接处安装有两条上安装立柱174。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第二风轮组件500及所述上面壳132均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立柱174上,且所述第二风轮组件500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的上方,其具体的安装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也即卡合连接)。在此不作赘述。
[0058]进一步地,所述上底盘146与所述下顶盖126可螺钉连接或卡合连接。优选地,所述上底盘146与所述下顶盖126卡合连接。具体地,可以在所述上底盘146设置定位卡柱(未图示);所述下顶盖126设置定位卡孔(未图示);再通过将所述定位卡柱与所述定位卡孔定位卡合连接,进而实现所述上底盘146与所述下顶盖126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5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00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102的位置,以与由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进入的风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导风组件400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的位置,以调节由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吹出的风的方向;所述第一风轮组件300安装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00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400之间。且所述第一风轮组件300可为轴流风轮组件、离心风轮组件或贯流风轮组件;而当所述第一风轮组件300为贯流风轮组件时,其可为单贯流或多贯流。
[0060]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00、第一风轮组件300与第一导风组件400的具体安装方式可采用现有的空调柜机的安装方式,比如直接固定安装于所述空调柜机的下侧壁上,或通过安装架(未图示)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壳120内。
[006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106的位置,以与由所述第二进风口 106进入的风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108的位置,以调节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的方向;所述第二风轮组件600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二风轮组件600同样可为轴流风轮组件、离心风轮组件或贯流风轮组件,而当所述第二风轮组件600为贯流风轮组件时,其可为单贯流或多贯流。
[0062]其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40、第二风轮组件600与第二导风组件的具体安装方式可采用现有的空调柜机的安装方式,比如直接固定安装于所述空调柜机的上侧壁上,或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壳140内。
[0063]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并参考图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的上顶盖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顶盖144固定安装于所述上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出风口108在所述上顶盖144上形成;所述上顶盖144上装设有位于第二出风口 108内的风门109,所述风门109通过驱动组件700驱动,以使得所述风门109能在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内转动,进而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
[0065]所述上顶盖144倾斜安装于所述上侧壁的顶端,以使得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08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优选地,所述上侧壁顶端的端面为斜面,且所述侧壁靠近所述进风口 102—侧的水平高度高于远离所述进风口 102—侧的水平高度,以使得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的水平分量直接吹向用户所在的空间,进而可以保证用户所在空间的温度舒适,满足用户的需求。
[006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700包括步进电机710及与所述步进电机710传动连接的连杆720,所述连杆720与所述风门109连接。
[0067]具体地,所述步进电机710安装在所述上顶盖144上,并通过传动组件(未图示)与所述连杆720连接,以实现对所述连杆720的驱动。而所述风门109可以与所述连杆720固定或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风门109与所述连杆720转动连接。当所述步进电机710的转轴转动时,驱动所述连杆720移动,所述连杆720带动所述风门109在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内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的打开与关闭。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连杆720实现对多个风门109的共同驱动,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0068]上述对所述驱动组件700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能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结构的驱动组件700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比如:通过齿轮与齿条实现驱动。具体可为:所述驱动组件700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数个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风门109固定连接。或所述驱动组件700包括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转轴上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风门109固定连接。
[0069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另一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顶盖144可升降安装于所述上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出风口108形成于所述上顶盖144与所述上侧壁之间;所述上顶盖144通过驱动组件700驱动,以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侧壁的方向移动。
[0071]所述上顶盖144倾斜安装于所述侧壁的顶端,以使得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08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优选地,所述上侧壁顶端的端面为斜面,且所述上侧壁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 106—侧的水平高度高于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 106—侧的水平高度,以使得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的水平分量直接吹向用户所在的空间,进而可以保证用户所在空间的温度舒适,满足用户的需求。
[007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700包括磁力组件740及与所述磁力组件740配合的电磁组件760,所述磁力组件740安装于所述上顶盖144内;所述电磁组件760固定安装于所述侧壁内。
[0073]具体地,所述磁力组件740为磁铁;而电磁组件760为电磁铁。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其对所述磁铁产生排斥力,以推动所述磁铁,进而推动所述上顶盖144,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当所述电磁铁断电时,由于排斥力消失,所述上顶盖14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所述上侧壁内,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磁力组件740与电磁组件76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了第二出风口 108的打开与关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74]上述对所述驱动组件700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能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结构的驱动组件700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比如:所述驱动组件700包括磁力组件740与电磁组件760,所述磁力组件740安装于所述侧壁内;所述电磁组件760固定安装于所述顶盖内。或所述驱动组件700包括驱动电机及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或所述驱动组件700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等。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空调单元及第二空调单元;所述第二空调单元层叠放置于所述第一空调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空调单元包括下壳;所述下壳设有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空调单元包括上壳;所述上壳设有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由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安装有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轮组件与第一导风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包括下底盘、下侧壁及下顶盖;所述下侧壁包括下后壳、下面壳;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下后壳上,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下面壳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盘与所述下顶盖均呈圆盘状,所述下面壳与所述下后壳均呈半圆筒状;所述下底盘、下顶盖、下面壳及下后壳围成一圆柱状的空腔;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轮组件与第一导风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安装有两条下安装立柱;所述空调柜机的第一换热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立柱上。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内安装有第二换热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及第二导风组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上底盘、上侧壁及上顶盖;所述上侧壁包括上后壳、上面壳;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上后壳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盘与所述上顶盖均呈圆盘状;所述上面壳与所述上后壳均呈半圆筒状;所述上底盘、上顶盖、上面壳及上后壳围成一圆柱状的空腔;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及第二导风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内安装有两条上安装立柱;所述空调柜机的第二换热组件及第二风轮组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立柱上,且所述第二风轮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上方。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盖倾斜设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盖固定安装于所述上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上顶盖,且所述第二出风口内安装有风门,所述风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以使得所述风门能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内转动。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盖可升降安装于所述上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上顶盖与所述上侧壁之间;所述上顶盖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以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上侧壁的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5641198SQ20162036052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陈良锐, 王柏辉
【申请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