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2291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柜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换热器组件及两风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腔室,每个腔室均具有将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贯通出风口,两所述出风口均呈自上向下延伸的长条形设置;两所述出风口之间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壳体的风洞,两所述风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所述腔室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腔室的两换热器;两所述出风口用以将由所述风轮导入壳体内的空气导向所述风洞前端,以使所述风洞内形成负压,进而使所述风洞后端的空气朝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专利说明】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柜机的出风口设置在机身的上半部分,换热器位于机身上半部 分的内部,并且换热器呈面朝出风口的倾斜设置;机身的下半部分内设置有离屯、风轮,当落 地式空调器运行时,离屯、风轮将外部的空气导入空调柜机的内部并向上吹向换热器,与换 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由出风口吹出。在此过程中,风从离屯、风轮到出风口的路径较长、沿程 阻力大,导致风量的衰减较大;另外,对于多排形式的换热器,气流在流经前一排时如果发 生分离、产生满流,对后排的换热器的有效气体流量也会造成较大的衰减。综合上述两点, 现有技术中的落地式空调柜机在运行时,出风量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提增加调柜机的出风量。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换热器组件及两风轮,所 述壳体内形成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腔室,每个腔室均具有将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贯通出风 口,两所述出风口均呈自上向下延伸的长条形设置;两所述出风口之间开设有沿前后方向 贯通所述壳体的风桐,两所述风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所述腔室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分 别对应位于两所述腔室的两换热器;两所述出风口用W将由所述风轮导入壳体内的空气导 向所述风桐前端,W使所述风桐内形成负压,进而使所述风桐后端的空气朝前运动。
[0005]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及后壳,所述后壳包括背板和连接所述背板及面板的 两侧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边朝向另一侧板的方向延 伸出翻边板,所述面板与所述翻边板固定连接。
[0006]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中部形成所述风桐,所述出风框 还形成有对应位于所述风桐左右两侧的两第二风道,两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框两侧, 所述出风框位于两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风轮用W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导入所述腔室 内,W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出风框导出。
[0007]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包括底框、中框和外框,所述底框具有底框顶板、底框底板和 两导风部,每个所述导风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底框顶板和所述底框底板,两所 述导风部之间形成一进风风道;所述中框包括中框顶板、中框底板和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 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中框顶板和所述中框底板,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 风风道;外框包括外框顶板和外框底板,W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 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所述隔板形成一第一风道和两所述第二风道,两所述第二风 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框、中框和外框依次拼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 导风风道、第一风道相连通而形成所述风桐。
[000引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设置于空调柜机的顶板与换热器之间,并呈U形设置 的盖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盖板包括第一抵接板和对应设置于所述第 一抵接板两端的两第二抵接板,所述盖板用W将所述出风框的上端固定卡持。
[0009]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桐内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 体活动连接,且所述挡风板可活动而将所述风桐至少部分封堵。
[0010]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与所述风桐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1]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 换热器组件下方而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
[0013] 优选地,所述接水盘包括U形槽本体,所述U形槽本体包括两接水槽,W及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与两所述接水槽连通,两所述接水槽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 换热器的下方,W接收两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0014] 优选地,两所述接水槽内均设置有在所述接水槽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凸台,所述接 水槽具有在该接水槽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壁,所述凸台与所述接水槽两侧壁之间均具有 间隙。
[0015] 优选地,两所述接水槽和所述导流槽共同围合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一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两所述接水槽。
[0016]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两分流器,其中一分流器用W将两所述换热器的 上端口与空调器室外机连通;另一分流器用W将两所述换热器的下端口与空调器室外机连 通。
[0017]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桐均自上向下延伸,两所述出风口的前端宽度均为 Li,所述风桐前端的宽度为L2,其中,0.3《L2/Li《2。
[001引优选地,两所述风轮的直径均为D,0.68《1VD《1.35。
[0019] 优选地,所述风桐后端的宽度为L3,1《1VL3《2。
[00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W及空调柜机,所述空调柜机 包括壳体、换热器组件及两风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腔室,每个腔室均具 有将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贯通出风口,两所述出风口均呈自上向下延伸的长条形设置;两所 述出风口之间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壳体的风桐,两所述风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所述 腔室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腔室的两换热器;两所述出风口用W将 由所述风轮导入壳体内的空气导向所述风桐前端,W使所述风桐内形成负压,进而使所述 风桐后端的空气朝前运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柜机。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出风口和一风桐,当空调器运行时,风轮运转, 外部空气进入腔室内并从两出风口流出;如此,风桐前端的空气流速较快,压强较小,风桐 后端与风桐前端就存在压强差,位于风桐后端的空气自后向前运动,并与两出风口流出的 空气汇流,从而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另外,由于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溫度相对室溫 较低(W空调器实施制冷功能为例),而当来自风桐的风与出风口吹出的风汇流时,风感柔 和。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W根据运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正视图;
[0025] 图3为图2中空调柜机的侧视图;
[0026] 图4为图2中空调柜机沿A-A线的剖视图;
[0027] 图5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正视图;
[0028] 图6为图2中空调柜机沿B-B线的剖视图;
[0029] 图7为盖板和接水盘在壳体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为图1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为图1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为图8中的接水盘于换热器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1为换热器组件、出风框、接水盘和盖板在壳体内的装配方位图;
[0034] 图12为图1中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3为图12中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4为图12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5为图12中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6为图12中中框和底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7为图12中底框、中框、外框和风轮在客体内的装配方位图;
[0040] 图18为安装有挡风板的空调柜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9为安装有挡风板的空调柜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0和图21为安装有挡风板的空调柜机第S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0中 风桐被挡风封堵,图21中挡风板在图20的基础上翻转而将风桐打开;
[0043] 图22为安装有挡风板的空调柜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3为安装有挡风板的空调柜机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4为安装有挡风板的空调柜机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5和图26为安装有挡风板的空调柜机第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5中的 挡风板将风桐大部分封堵,图26中的挡风板将风桐一小部分封堵;
[0047] 图27为图4中出风口尺寸、风桐尺寸和风轮尺寸标记图。
[004引附图标号说明:

[005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2]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3]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设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W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柜机。
[0055] 参照图1至7,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 空调柜机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空调柜机的侧视图;
[0056] 图4为图2中空调柜机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正视图;图6为图2 中空调柜机沿B-B线的剖视图;图7为盖板和接水盘在壳体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5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空调柜机I包括壳体10、换热器组件30及两风轮40,所 述壳体10内形成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腔室100,每个腔室100均具有将所述壳体10的前面板 11贯通出风口 101,两所述出风口 101均呈自上向下延伸的长条形设置;两所述出风口 101之 间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壳体10的风桐201,两所述风轮40分别对应设置于两所述腔 室100内;所述换热器组件30包括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腔室100的两换热器31;两所述出风 口 101用W将由所述风轮40导入壳体10内的空气导向所述风桐201前端,W使所述风桐201 内形成负压,进而使所述风桐201后端的空气朝前运动。
[005引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出风口 101和一风桐201,当空调器运行时,风 轮40运转,外部空气进入腔室100内并从两出风口 101流出;如此,风桐201前端的空气流速 较快,压强较小,风桐201后端与风桐201前端就存在压强差,位于风桐201后端的空气自后 向前运动,并与两出风口 101流出的空气汇流,从而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1的出风量。另外, 由于从出风口 101吹出的风溫度相对室溫较低(W空调器实施制冷功能为例),而当来自风 桐201的风与出风口 101吹出的风汇流时,风感柔和。
[0059] 风桐201是将面板11和背板12贯通的,从而该风桐201具有风桐201进口和风桐201 出口。当然,该风桐201的四个侧面可W设置导风板223,也可W不设置导风板223,在此不作 限制。例如,风桐201四个侧面(排除风桐201进口和风桐201出口)设置有四个围板,四个围 板围合形成该风桐201,如此,该风桐201与两腔室100隔绝,避免了两腔室100内的空气从风 桐201吹出而影响出风量。另外,壳体10内还可W设置一出风框20,通过该出风框20将风桐 201和两腔室100隔绝。
[0060] 壳体10外壁开设的进风口 130可W设置在背板12上,也可W是设置在侧板13上,当 然还可W是设置在顶盖80上甚至是面板11上。当空调柜机1运行时,电机70工作,风轮40旋 转,外部空气从进风口 130进入该腔室100而与换热器31换热,而后风轮40将换热后的空气 从出风口 101导出。形成该腔室100的结构包括侧板13、背板12及蜗壳。另外,两换热器31的 上端口是相互连通的,并通过一冷媒管与室外机连通;两换热器31的下端口也是相互连通 的,并由一冷媒管与室外机连通。冷媒由冷媒管进入两换热器31中,W对进入腔室100内的 空气换热,而后,冷媒由另一冷媒管流回室外机,如此循环。
[0061]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为了强化客体的结构,避免壳体10开裂或发生变形,所述 壳体10包括面板11及后壳,所述后壳包括背板12和连接所述背板12及面板11的两侧板13, 所述侧板13的一边与所述背板12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3的另一边朝向另一侧板13的方向延 伸出翻边板,所述面板11与所述翻边板固定连接。
[0062] 具体地,空调柜机1的壳体10包括面板11及后壳,后壳包括背板12和连接背板12及 面板11的两侧板13(两侧板13均自上向下延伸),侧板13的一边与背板12固定连接,并且,侧 板13与背板12相互邻接的侧缘均设有翻边,侧板13的翻边与背板12的翻边相互衔接;侧板 13的另一边朝向另一侧板13的方向延伸出翻边板,面板11与翻边板固定连接。空调柜机1的 上端设置有柜机顶盖80,柜机顶盖80通过背板12的翻边和侧板13的翻边固定于空调柜机1 上端,同样,空调柜机1的下端设置有柜机底座90,柜机底座90通过背板12的翻边和侧板13 的翻边固定于空调柜机1下端。在此,翻边(背板12的翻边和侧板13的翻边)和翻版板的设置 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壳体10的结构。
[0063] 参照图11至图17,空调柜机1的出风是依赖出风框20的,关于出风框20的大致结构 如下:所述出风框20中部形成所述风桐201,所述出风框20还形成有对应位于所述风桐201 左右两侧的两第二风道202,两所述风轮40安装于所述出风框20两侧,所述出风框20位于两 所述换热器31之间,所述风轮40用W将所述壳体10外部的空气导入所述腔室100内,W与所 述换热器31换热后由所述出风框20导出。
[0064] 具体地,所述底框21具有底框顶板211、底框底板212和两导风部213,每个所述导 风部21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底框顶板211和所述底框底板212,两所述导风部213 之间形成一进风风道210;所述中框22包括中框顶板221、中框底板222和两导风板223,每个 所述导风板22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中框顶板221和所述中框底板222,两所述导 风板223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220;外框23包括外框顶板231和外框底板232, W及两端分别 连接所述外框顶板231和所述外框底板232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233,四个所述隔板233形 成一第一风道230和两所述第二风道202,两所述第二风道20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道230的 左右两侧;所述底框21、中框22和外框23依次拼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210、导风风道220、第 一风道230相连通而形成所述风桐201。
[0065] 当电机70运行时,风轮40旋转,外部空气被风轮40导入壳体10内,该部分空气与 换热器31换热后由第二风道202吹出而在第一风道230前方形成负压,位于风桐201后端的 空气经由进风风道210、导风风道220即第一风道230流向出风口 101,并从出风口 101吹出后 同风桐201流出的空气汇流。
[0066] 进一步地,参照图9,所述空调柜机1还包括设置于空调柜机1的顶板与换热器31之 间,并呈U形设置的盖板60,所述盖板60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所述盖板60包括第一抵 接板61和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板61两端的两第二抵接板62,所述盖板60用W将所述出 风框20的上端固定卡持。
[0067] 具体地,该盖板60是呈U形设置的,该U形盖板60自身形成有一开口 600,第一抵接 板61和两第二抵接板62可W是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也可W是处于不同平面的(例如第一抵 接板61和两第二抵接板62之间相互呈平行设置)。当将该盖板60装配于空调柜机1时,所述 第一抵接板61与背板12连接,例如抵接、通过螺接件连接或卡扣连接,当然,还可W是在背 板12上设置凸台54,该凸台54承载所述第一抵接板61。两所述第二抵接板62可W与空调柜 机1的侧板13固定连接或是抵接。两第二抵接板62的内侧均与出风框20的外侧抵接,第一抵 接板61的内侧也可W与出风框20的外侧抵接,在此作限制。
[0068] 另外,空调柜机1无论是在制冷还是制热,换热器31都是要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热交 换的,但是与换热器31发生热交换的空气并不是都会从出风口 101导出。空调柜机1上端的 空气会与换热器31上端发生热交换,而运部分热量也会通过顶盖80、背板12或侧板13损失, 盖板60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换热器31上端的热交换损失。具体原因是换热器31上端 发生热交换的空气在盖板60的阻隔下不能四处乱窜,最终由出风口 101吹出。
[0069] 为了便于用户对空调柜机1出风量的调节,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8至图26,所述 空调柜机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桐201内的挡风板20a,所述挡风板20a与所述壳体10活动连 接,且所述挡风板20a可活动而将所述风桐201至少部分封堵。
[0070] 具体地,挡风板20a与壳体10滑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滑动连接、转动连接 等。
[0071] 对于转动连接的方式,参照图18至图21,可W是挡风板20a设置在风桐201内,通过 挡风板20a的翻转,而将风桐201至少部分封堵,W对流过风桐201的空气产生不同大小的阻 力,从而实现风量的调节。
[0072] 对于滑动连接的方式,可W是挡风板20a与面板11或背板12滑动连接,而使挡风板 20a可W在左右向滑动,从而改变风桐201的进口或出口的面积大小,W实现风量的调节。另 夕h还可W是挡风板20a从腔室100滑向风桐201。
[0073]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该挡风板20a,驱动机构 运行时驱动挡风板20a移动。
[0074] 下述内容将详细阐述挡风板20a的各种安装实施例。请一并参照图22至图26。
[0075] 壳体10还包括形成风桐201的壁板,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20a是在上下方向上延 伸。
[0076] 具体地,挡风板20a具有一轴线,该轴线是在纵向延伸的轴线,挡风板20a的数量可 W是个,也可W是多个;该轴线设置在挡风板20a的中部或挡风板20a的一边,挡风板20a的 上端设置一第一轴杆,在挡风板20a下端设置一第二轴杆,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均在该纵向 轴线上。风桐201的顶壁和底壁设置有与第一轴杆和/及第二轴杆位置对应的轴孔,第一轴 杆或/及第二轴杆穿过轴孔,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10内的电机70连接。 如此,挡风板20a能够W纵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屯、而翻转。
[0077] 除上述实施例之外,挡风板20a还可W是在横向延伸的。例如挡风板20a为多个,且 均自风桐201的左侧壁延伸至风桐201的右侧壁,多个挡风板20a均能W左右向延伸的轴线 为中屯、而翻转。
[0078] 驱动机构连接该到风板,当驱动机构运行时,挡风板20aW横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屯、 而翻转,从而实现风量的调节。
[0079] 上述实施例中述及了挡风板20a与壳体10的转动连接方式有纵向转动和横向转动 两种方式。当然也不排除挡风板20a在其他方向上延伸,例如挡风板20a与水平方向呈倾斜 设置也是可W的。
[0080] 下述内容将W挡风板20a与壳体10滑动连接的实施例作详细阐述。
[0081] 风桐201具有呈左右设置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风桐201的左侧壁开设有自上向下 延伸的第一让位槽,挡风板20a包括设置于壳体10内的第一滑动板,第一滑动板可穿过第一 让位槽朝向第二侧壁滑动。当然,壳体10内设置有驱动该挡风板20a移动的驱动装置。当驱 动装置运行时,挡风板20a可W自腔室100伸入风桐201中,也可W自风桐201收入腔室100 内。
[0082] 另外,为了加强挡风板20a的滑动效果,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右侧壁开设有自 上下延伸的第二让位槽,挡风板20a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内的第二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可穿 过第二让位槽而朝向左壁滑动。如此,驱动装置可W驱动两滑动板W双开口式滑动,从而改 变风桐201的有效出风面积,从而实现风量的调节。
[0083] 另外,还可W是风桐201的底壁开设有在左右向延伸的第=让位槽,挡风板20a可 穿过第=让位槽而上下移动。即在风桐201下方对应的壳体10内部设置有驱动挡风板20a上 下伸缩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运行时,挡风板20a可W上下伸缩,W此种方式改变风桐201 的有效出风面积,实现风量的调节。
[0084] 此外,挡风板20a还可W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
[0085] 具体地,风桐201包括第一节流通道,第一节流通道的宽度自后向前逐渐增加;挡 风板20a自上向下延伸,且挡风板20a的厚度自后向前逐渐增加,挡风板20a的上端与风桐 201的顶壁,或/及风桐201的底壁滑动连接,W使挡风板20a可在第一节流通道内前后滑动。
[0086] 第一节流通道为风桐201在前后向上延伸的一部分,通过该部分与挡风板20a的配 合,W此种方式改变风桐201的有效出风面积,实现风量的调节。
[0087] 考虑到空调柜机1在实施制冷功能时,换热器31会产生冷凝水,而冷凝水的滴落可 能瓣落至地表或是空调柜机1中其他电子元件上,存在安全隐患,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 图10空调柜机1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的接水盘50,所述接水盘50位于所述换热器组 件30下方而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30。
[0088] 接水盘50包括U形设置的槽体,W及设于槽体底部的引流管53。其中,槽体包括两 接水槽51,W及位于两接水槽51之间并连通两接水槽51的导流槽52。两接水槽51和导流槽 52共同围合形成一开口,导流槽52具有形成该开口的第一内侧板和第一外侧板,两接水槽 51均具有形成该开口的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两接水槽51分别用W接收从两换热器31 滴落的冷凝水,一旦两接水槽51中冷凝水的水位上升,冷凝水便可W通过引流管53流出,冷 凝水最终由引流管53导流至水箱内存储或直接导流至室外。当然,存储的冷凝水也可W用 于给室内加湿,避免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接水盘50可W为塑料件或金属件,当接水盘50为塑 料件时,槽体可W是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也可W是通过多个板块拼接而成。当接水盘 50为金属件时,槽体可W通过模具成型,也可W是多个金属板焊接形成。
[0089]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8,两所述接水槽51内均设置有在所述接水槽 51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凸台54,所述接水槽51具有在该接水槽51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壁,所 述凸台54与所述接水槽51两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
[0090] 具体地,接水盘50经常接收冷凝水,而冷凝水的溫度较低,所W接水盘50自身的溫 度变化较大,本实施例中凸台54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接水盘50在结构上的强度,防止接 水盘50因热胀冷缩而变形。
[0091] 另外,凸台54还用W与换热器31的下端抵接,W对换热器31起到支撑作用。如此, 接水盘50和两换热器31在壳体10内装配更紧凑。
[0092] 更进一步的,接水槽51具有在该接水槽51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壁,凸台54与接水 槽51的两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
[0093] 如此,当换热器31产生冷凝水后,冷凝水可沿凸台54流至接水槽51中,避免接水盘 50与换热器31存在高度差,而导致冷凝水滴落时瓣出水花。另外,该间隙还可防止冷凝水沿 凸台54流至接水槽51外部。
[0094] 另外,为了加强该接水盘的结构强度,还可W在开口处设置有一支撑板55,所述支 撑板55连接两所述接水槽51。如此,在支撑板55的支撑作用下,接水盘50不宜发生变形。 [00M]冷媒由冷媒管进入两换热器31时,可能因冷媒流入两换热器31中的量不同而导致 两换热器31换热不均匀,进而可能影响换热效果。为了避免上述情况,于本实施例中,参照 图10换热器组件30还包括两分流器,其中一分流器用W将两换热器31的上端口与空调器 室外机连通;另一分流器用W将两换热器31的下端口与空调器室外机连通。如此,冷媒流经 分流器后,分流器将冷媒等量分布于两换热器31中,两换热器31的换热效果一致,换热效果 较好、效率高。
[0096] 参照图27,出风口 101的尺寸、风桐201的尺寸W及风轮40的尺寸均会影响空调柜 机1的出风量。对于该空调柜机1,两出风口 101和风桐201的高度一般均在700mm~800mm之 间,出风口 101的宽度一般在IOOmm~300mm之间。风轮40(直径在80mm~120mm)通过电机70 驱动,下面均W相同功率(30w~40w)的电机70作为基准,通过对出风口 101、风轮40直径和 风桐201的尺寸作适应性调节,来衡量空调柜机1的出风量K(IOVA)的大小,W得出相应的 比率关系。
[0097] 出风口 101的宽度为^(111111),风桐出口 201a的宽度为L2(mm),风桐进口(进风开口 120)的宽度为L3(mm),风轮40直径为D(Him)。
[0098] 在一实施例中,Li和L2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二者比例恰当时,可W使空调柜机1 的出风量进一步增加。
[0099] 表1是出风口的宽度取IOOmm时风桐出口的宽度与柜机出风总量的对应值
[0100]
[0101] 上述两表中均是WL3和D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的。由此可见,当30《L2《200时, 总出风量K值较大且变化比较平缓,此时0.3《lVLi《2。
[010^ 另外,从表1还可W看出,当100《L2《120时,总出风量K值比较大,由此可见,当1 《IVLi《1.2时,可W将出风量K值最大化。
[0103] 表2是风轮直径取80mm时出风口宽度与柜机出风总量的对应值
[0104]
[0105] 从表2可W得出,当10別寸,出风总量K值较大,且其变化相对较平缓。此时 0.68《1VD《1.35。
[0106] 风桐进口(进风开口 120)的宽度和风桐出口 201a的宽度存在一定的比率关系,如 果二者比率关系恰当,可W使风桐201内的空气流通更顺杨,可W进一步加强空调柜机1的 出风总量。在一实施例中,风桐201包括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 道和第二通道在图总均为标示出),第一通道的前端连接第二通道的后端而与第二通道连 通,第一通道的宽度自后向前保持不变,第二通道的宽度自后向前逐渐增加。
[0107] 请参照表3, W风轮40直径为0 = 98111111山=100111111心=100111111对风桐出口201日宽度 L2作适应性调节,L2和L3最佳比率。
[0108] 表3是风洞进口帝度取IOOmm时风洞出口帝度与柜化出风总量的对应値
[0109]
[0110] 由表3可知,当100《L2《200时,空调柜机11的出风总量K较大,且其相对较平缓。 所W,L沸L3较佳比率1《12/13《2。并且,当120《1^2《150时,1(值均可达到1.30^上,所^1^2 和L3的最佳比率1.2《L2/L3《1.5。
[011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W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 调柜机1,空调器室外机连接空调柜机1。
[0112] 由于本空调器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柜机1,因此,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 空调柜机1的所有有益之处本空调器也应当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寶述。
[0113] W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换热器组件及两风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左 右间隔设置的两腔室,每个腔室均具有将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贯通出风口,两所述出风口均 呈自上向下延伸的长条形设置;两所述出风口之间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壳体的风 洞,两所述风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两所述腔室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 腔室的两换热器;两所述出风口用以将由所述风轮导入壳体内的空气导向所述风洞前端, 以使所述风洞内形成负压,进而使所述风洞后端的空气朝前运动;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出 风框,所述出风框中部形成所述风洞,所述出风框还形成有对应位于所述风洞左右两侧的 两第二风道,两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框两侧,所述出风框位于两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 风轮用以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导入所述腔室内,以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出风框导 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及后壳,所述后壳包 括背板和连接所述背板及面板的两侧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 的另一边朝向另一侧板的方向延伸出翻边板,所述面板与所述翻边板固定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中框和外框, 所述底框具有底框顶板、底框底板和两导风部,每个所述导风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 连接所述底框顶板和所述底框底板,两所述导风部之间形成一进风风道; 所述中框包括中框顶板、中框底板和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 连接所述中框顶板和所述中框底板,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 外框包括外框顶板和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 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所述隔板形成一第一风道和两所述第二风道,两所述第二风道分 别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左右两侧; 所述底框、中框和外框依次拼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风道相连通而形 成所述风洞。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设置于空调柜机的 顶板与换热器之间,并呈U形设置的盖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盖板包括 第一抵接板和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板两端的两第二抵接板,所述盖板用以将所述出风 框的上端固定卡持。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洞内 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且所述挡风板可活动而将所述风洞至少部分 封堵。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与所述风洞的内壁转动连 接。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接水盘,所 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下方而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U形槽本体,所述U形槽 本体包括两接水槽,以及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与两所述接水槽连通,两 所述接水槽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换热器的下方,以接收两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接水槽内均设置有在所述接水 槽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凸台,所述接水槽具有在该接水槽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壁,所述凸台 与所述接水槽两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接水槽和所述导流槽共同围合 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两所述接水槽。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两分流器,其中 一分流器用以将两所述换热器的上端口与空调器室外机连通;另一分流器用以将两所述换 热器的下端口与空调器室外机连通。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洞均自上向下延 伸,两所述出风口的前端宽度均为U,所述风洞前端的宽度为L 2,其中,0.3彡L2/K2。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风轮的直径均为Dj.eSSU/D 彡 1.35〇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后端的宽度为L3,1<L2/L 3彡 2〇16. -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室外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 空调柜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柜机。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5641411SQ20152114420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刘艳涛, 刘阳, 蔡序杰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