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294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管换热器,包括:供暖单元,其包括主交换管道;生活用水单元,其包括套设在主交换管道内的次交换管道;其中,所述主交换管道通过设置在次交换管上,且相互配合的连接件进而连接,以构成整体的内外流体的流程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管换热器,其将主交换管与次交换管之间通过连接件的形式进行过渡,以使其在构成各自流体通过的同时,产品的稳定性有保证,且利于后期的拆卸,便于检修,同时其受热面积显著增大,产品性能稳定,可实施效果好。
【专利说明】
一种套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采暖及生活用水供热或换热情况下使用的热交换器。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壁挂炉的采暖及生活用水工作过程中进行供热或换热情况下的套管热交换器。【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套管热交换器主要由两种直径大小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型肘管将许多段串连而成。其具有构造简单,能耐高压;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而增减其同心套管的个数,并适当地选择管的内、外径,可使流体的流速较大,且两流体可作严格的逆流,有利传热;但其也存在单位换热器长度具有的传热面积较小的问题,其用在壁挂炉中,由于其空间的限制,无法通过增加同心套管的个数,来增大受热面积,故其具有热量的吸收效果不好的缺点。
[0003]且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单管主换热器产品的吸热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在各直管的外侧壁上加分布均匀的翅片,但传统的加工工艺是将各翅片完成穿片后,以钎焊的形式焊接在各直管上,其分布均匀与否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因其要在保证翅片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各部件的物理结构的稳定性,故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操作麻烦,浪费工时。
[0004]另外,所述同心套管在构成整体的内外流程通道时,通常需要通过纤焊的形式将其二者的外侧壁和内侧壁进行结合,以使其构成整体,但受限于其截面面积的大小,及产品性能的要求,其对焊接工艺的要求较高,且在检修的过程中,二者不容易在保持各自物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进行完好的分离,故通常来说,套管换热器的检修难度很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换热器,其将主交换管与次交换管之间通过连接件的形式进行过渡,以使其在构成各自流体通过的同时,产品的稳定性有保证,且利于后期的拆卸,便于检修,同时其受热面积显著增大,产品性能稳定,可实施效果好。
[0007]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套管换热器,包括:
[0008]供暖单元,其包括主交换管道;
[0009]生活用水单元,其包括套设在主交换管道内的次交换管道;
[0010]其中,所述主交换管道通过设置在次交换管上,且相互配合的连接件进而连接,以构成整体的内外流体的流程通道。
[0011]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主交换管道、次交换管道均包括多个主直管、次直管,所述主直管、次直管均通过相配合的u形连接件头连接,进而构成各处的流体通道。
[0012]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主直管、次直管的截面均被设置为相互配合的椭圆形结构或向外凸出的弧形部结构。
[0013]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次直管的外周上设置至少两个呈径向分布的延伸部,所述主直管上设置有与延伸部相配合的卡槽。
[0014]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主交换管道与次交换管道均采用紫铜管进行配制。
[0015]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供暖单元的供暖进、出水接头被设置在主交换管道的相同侧,且位于中间位置;
[0016]所述生活用水单元的生活进、出水接头被设置在位于两端的立管相同侧,并与所述供暖进、出水接头所在侧相对的方式进行设置;
[0017]其中,所述生活用水出水接头处均设置有温控板。
[0018]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次交换管、U形连接头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部。
[0019]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与主交换管的内侧壁相互配合的多个安装部。
[0020]优选的是,其中,每个所述主直管均通过至少两块相互配合的吸热翅片集进而构成套管换热器的本体。
[0021]优选的是,其中,每块所述吸热翅片集均包括一与各主直管外部结构相配合的弧形部,每块所述吸热翅片集的各翅片均通过弧形部进而构成一整体结构。
[0022]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主交换管与次交换管直接纤焊构成来说,其通过提供一连接件的方法,使得其二者的物理结构稳定性更有保证,同时提供了专门的安装部,便于后期的拆修。
[0023]其二,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主直管及次直管的外部结构相对于传统圆管,均改进为椭圆形管或向外凸出的弧形部,以增加其受热面积,以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产品性能,以符合用户的使用需要,同时次直管上设置的延伸部与卡槽的配合,使得其产品的稳定性更强, 热交换更快。
[0024]其三,本实用新型的翅片集的设计,使得其相对于单翅片单独焊接的加工艺来说, 其操作简单,节约了工时,降低了操作工艺,同时增加了其与各直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加速了热交换的速率,在保证产品外部物理结构特征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002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套管换热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生活进水接口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管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管换热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管换热器的吸热翅片集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管换热器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管换热器的主交换管、次交换管的截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4]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5]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换热器实现形式,其中包括:[〇〇36]供暖单元1,其包括主交换管道10;
[0037]生活用水单元2,其包括套设在主交换管道内的次交换管道(未示出);[〇〇38]其中,所述主交换管道通过设置在次交换管上,且相互配合的连接件3进而连接, 以构成整体的内外流体的流程通道。采用这种方案其相对于传统的主交换管与次交换管的直接来说,其增加一连接部时行过渡,其在检修的时候可容易的将其二者分离,而不致于影响管道的物理结构,以使其具有稳定的产品性能,同时连接件的使用,使其具有单独提供的焊点,相对于传统的焊接来说,其焊接工艺显著降低,具有更好的产品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39]如图1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主交换管道、次交换管道均包括多个主直管11、 次直管21,所述主直管、次直管均通过相配合的U形连接件头12连接,进而构成各处的流体通道。采用这种方案将各直管连接,以构成不同的内外流程,以使其具有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0]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主直管、次直管的截面均被设置为相互配合的椭圆形结构或向外凸出的弧形部结构。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增加主直管、次直管的受热面积, 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热传递效果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1]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次直管的外周上设置至少两个呈径向分布的延伸部22,所述主直管上设置有与延伸部相配合的卡槽13。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在次直管上设置的径向延伸部,使其受热面积进一步增大,同时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槽,使其在流体的冲击下,仍然能具有好的稳定性,同时其主与主直管的侧壁之间的热交换更好,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靠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2]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主交换管道与次交换管道均采用紫铜管进行配制。采用这种方案中的紫铜管对各交换管进行设置,其通过其物理结构所独有的质地坚硬,不易腐蚀, 且耐高温、耐高压的特性,以使其用在换热领域时具有更好的性能,更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3]如图1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供暖单元的供暖进、出水接头14、15被设置在主交换管道的相同侧,且位于中间位置;
[0044]所述生活用水单元的生活进、出水接头23、24被设置在位于两端的立管相同侧,并与所述供暖进、出水接头所在侧相对的方式进行设置;
[0045]其中,所述生活用水出水接头处均设置有温控板(未示出),其用对生活用水的温度,及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控制。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对各出水接头的设置,在保证其具有最大的水流流程的同时,兼顾了空间的利用,以使其具有更好的实施效果,更强的适应性,利于壁挂炉产品整体体积控制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6]如图6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次交换管、U形连接头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部30用这种方案通过连接件对次交换管、U形连接头进行连接,以使其利于拆装, 便于检修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〇〇47]如图6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与主交换管的内侧壁相互配合的多个安装部31用这种方案通过安装部提供给主交换管道与次交换管道之间的焊点,使其具有更好的产品稳定性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〇〇48]如图5所示,所述主直管均通过至少两块相互配合的吸热翅片集4进而构成套管换热器的本体。采用这种方案相对于传统的单片焊接翅片来说,其操作简单,节约节时,且因其为整体结构,故不用担心翅片排布均匀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翅片在安装过程中对其表面产生的物理损伤,进而使得产品质量可控,具有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9]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每块所述吸热翅片集均包括一与各主直管外部结构相配合的弧形部40,每块所述吸热翅片集的各翅片均通过弧形部进而构成一整体结构。采用这种方案的弧形部的作用,在于增加了翅片与各直管的接触面积,具有换热迅速的效果, 同时起到将各翅片连接构成整体的效果,另外还增加了焊接面积,对焊接工艺有所降低,有利于产品物理结构稳定性的保证,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产品性能有保证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50]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套管换热器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51]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暖单元,其包括主交换管道;生活用水单元,其包括套设在主交换管道内的次交换管道;其中,所述主交换管道通过设置在次交换管上,且相互配合的连接件进而连接,以构成 整体的内外流体的流程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交换管道、次交换管道均包括 多个主直管、次直管,所述主直管、次直管均通过相配合的U形连接件头连接,进而构成各处 的流体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直管、次直管的截面均被设置 为相互配合的椭圆形结构或向外凸出的弧形部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直管的外周上设置至少两个呈 径向分布的延伸部,所述主直管上设置有与延伸部相配合的卡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交换管道与次交换管道均采用 紫铜管进行配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单元的供暖进、出水接头被 设置在主交换管道的相同侧,且位于中间位置;所述生活用水单元的生活进、出水接头被设置在位于两端的立管相同侧,并与所述供 暖进、出水接头所在侧相对的方式进行设置;其中,所述生活用水出水接头处均设置有温控板。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次交换管、U形连接 头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部。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与主交换管的内侧壁 相互配合的多个安装部。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直管均通过至少两块相互 配合的吸热翅片集进而构成套管换热器的本体。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吸热翅片集均包括一与各 主直管外部结构相配合的弧形部,每块所述吸热翅片集的各翅片均通过弧形部进而构成一 整体结构。
【文档编号】F28F21/08GK205642096SQ20162038137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胥金龙
【申请人】四川沃姆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