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量末端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5624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变风量末端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风量末端和空调,变风量末端包括:风箱,设置有出口;风管,风管用于将风导入风箱内;折流板,设置在风箱内并位于风管的出风侧,折流板能够改变风管内流体的流向。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折流板能够避免风从风管出来后直接吹向出口,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专利说明】
变风星末纟而和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风量末端和空调。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空调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空调变风量末端设备作为空调系统与用户距离最近的装置,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已成为用户家庭休憩时的主要矛盾。噪声大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变风量末端优劣的重要指标,如何降低变风量末端的噪声,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也是当前变风量末端研发的重点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变风量末端和空调,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风量末端,变风量末端包括:风箱,设置有出口;风管,风管用于将风导入风箱内;折流板,设置在风箱内并位于风管的出风侧,折流板能够改变风管内流体的流向。
[0005]进一步地,折流板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的一端与风箱的下部固定,第一折流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折流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折流板与风箱的上部之间形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与出口连通。
[0006]进一步地,变风量末端还包括平衡阀,平衡阀设置在风管内并能够调节风管的通风面积。
[0007]进一步地,风管为筒状结构,平衡阀为圆片状结构,平衡阀的外径与筒状结构的内径相适配。
[0008]进一步地,风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平衡阀包括全开启位置、全关闭位置和上部出风位置,在全开启位置时,平衡阀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全关闭位置时,平衡阀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上部出风位置时,平衡阀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平衡阀的上端朝向风管的出风侧。
[0009]进一步地,变风量末端还包括锥形阀,锥形阀包括锥形阀体,锥形阀体设置在风管和折流板之间,锥形阀体能够沿风管的轴线方向调整,并且锥形阀体的锥顶朝向风管的出风侧。
[0010]进一步地,锥形阀体的回转轴线与风管的轴线重合。
[0011]进一步地,风管沿水平方向设置,风管与风箱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缓冲通道,环状缓冲通道与通风流道连通。
[0012]进一步地,变风量末端还包括用于支撑风管的支架,支架固定在风箱的底部并且位于环状缓冲通道内,支架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0013]进一步地,风箱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降噪的玻璃棉。
[0014]进一步地,通风流道沿水平方向设置,出口垂直于通风流道。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变风量末端。
[00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折流板能够避免风从风管出来后直接吹向出口,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17]设置平衡阀,能够通过平衡阀使风管内的风由风管上部流入到风箱内,防止风撞击箱体的底部产生噪声。
[0018]设置锥形阀,可以防止由风管出风口流出的风直接撞击折流板而产生涡流和噪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风量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0、风箱;20、风管;30、平衡阀;41、第一折流板;42、第二折流板;50、锥形阀;60、支架;61、通风孔;70、玻璃棉;81、环状缓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风量末端,该变风量末端包括风箱10、风管20、平衡阀30和折流板。风箱10设置有出口。风管20的入风口置于风箱10外,风管20的出风口置于风箱10内。平衡阀30可转动地设置在风管20的出风口内,并且平衡阀30能够调节风管20的通风面积。折流板设置在风箱10内并位于风管20的出风口外(出风侧),折流板与风箱10的上部形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与出口连通,该折流板能够改变风管20内流体的流向。
[0024]设置平衡阀30,能够通过平衡阀30使风管20内的风由风管20上部流入到风箱10内,防止风撞击风箱10的底部产生噪声。设置折流板,使折流板与风箱10的上部之间形成通风流道,该通风流道能够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并且折流板能够避免风从风管20出来后直接吹向出口,进一步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箱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降噪的玻璃棉70。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节风管20的通风面积是指能够调节出风口的风量大小,并还能够使风管20内的风由风管20的上部流入风箱10内。上述通风流道沿水平方向设置,上述出口垂直于通风流道。
[0026]具体地,上述风管20沿水平方向设置,平衡阀30包括全开启位置、全关闭位置和上部出风位置,在全开启位置时,平衡阀30沿水平方向设置,此时,风管20的出风口完全打开,风管20内的风能够无阻碍的由出风口流出。在全关闭位置时,平衡阀30沿竖直方向设置,此时风管20的出风口完全关闭,风管20内的风无法由出风口流出。在上部出风位置时,平衡阀3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平衡阀30的上端朝向风管20的出风口,此时,由于受到平衡阀30的导向作用,大部分风由平衡阀30上端与风管20内壁之间的缝隙流过,即从风管20的上部流出。少部分风由平衡阀30下端与风管20内壁之间的缝隙流过,即从风管20的下部流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平衡阀30为手动平衡阀,该手动平衡阀的手柄伸出至风箱10外部,该手动平衡阀能够通过手柄驱动并相对于风管20转动。
[0027]在工作时,使用者可以通手柄将手动平衡阀转动至需要角度,从而使风管20与手动平衡阀上下方形成过流通道。由于手动平衡阀朝向出风口倾斜,风管20内的风通过手动平衡阀的导向作用朝向风管20上方的过流通道流动,进而使风管20内的风由风管20上部流入到风箱10内。
[002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管20为筒状结构,平衡阀30为圆片状结构,平衡阀30铰接于风管20的管壁上,平衡阀30的外径与风管20的内径相同。
[0029]如图1所示,上述折流板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折流板41和第二折流板42。第一折流板41的一端与风箱10的下部固定,第一折流板41的另一端与第二折流板42的一端连接,第二折流板42与风箱10的上部之间形成通风流道,该通风流道即具有导向作用,也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上述通风流道的长短和折流板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实施环境来改变。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通风流道越长,降噪效果越好。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折流板41垂直固定在风箱10的下部,并且第一折流板41与风管20的轴线垂直。上述风管20的出风口与第一折流板41相对并间隔设置。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折流板41与风箱10的下部通过圆弧部过渡连接。从而减小紊流产生,达到降噪效果。
[0031]在第一折流板41上设置有锥形阀50。该锥形阀50包括圆锥状结构的锥形阀体,锥形阀体包括锥底和锥顶。其中锥底与第一折流板41朝向风管20的一侧面抵接固定,锥顶朝向风管20的出风口。由风管20出风口出来的风能够沿锥形阀50的锥形面延伸方向扩散,并经过锥形阀50导向能够进入到通风流道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锥形阀50与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结构相比,具有更好的导流降噪效果,由出风口流出的风经过锥形阀50的锥形面扩散能够避免直接撞击到折流板上形成涡流和噪声,而且锥形阀50能够将风导入通风流道内,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增加导流效果,也可以将锥形阀50更换成其他形状,凡是便于将风导入通风流道的结构,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2]上述锥形阀体的回转轴线与风管20的轴线同轴,并且根据不同需要或者工作情况,锥形阀体能够沿风管20的轴线方向左右调整,并且锥形阀体待调整完成后可以相对于风箱10固定。
[003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管20与风箱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缓冲通道81,环状缓冲通道81与通风流道连通。
[0034]由于平衡阀30上下均由过流通道,虽然大部分风通过上部的过流通道进入到通风流道内,但是还有小部分风通过风管20的下部进入到风箱10内。此时,该小部分风在锥形阀50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环状缓冲通道81内(风箱10的底壁与风管20之间的位置),该小部分风经环状缓冲通道81的缓冲和导向作用流至风箱10的顶壁与风管20之间的环状缓冲通道81处。由于环状缓冲通道81与通风流道连通,上述小部分风能够进入到通风流道内。
[0035]设置环状缓冲通道81能够对上述小部分风起到缓冲降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变风量末端的整体噪音。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变风量末端还包括用于支撑风管20的支架60,支架60固定在风箱10的底部并且位于环状缓冲通道81内,支架60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61。
[0037]上述支架60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风管20下部的圆弧卡接结构,在支架60的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条形通风孔61。上述条形通风孔61的结构和排列形式并不限于图2所示,凡是能够增加环状缓冲通道81的导风效率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变风量末端。
[0039]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风量末端包括: 风箱(10),设置有出口; 风管(20),所述风管(20)用于将风导入风箱内; 折流板,设置在所述风箱(10)内并位于所述风管(20)的出风侧,所述折流板能够改变所述风管(20)内流体的流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折流板(41)和第二折流板(42),所述第一折流板(41)的一端与所述风箱(10)的下部固定,所述第一折流板(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折流板(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折流板(42)与所述风箱(1)的上部之间形成通风流道,所述通风流道与所述出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风量末端还包括平衡阀(30),所述平衡阀(30)设置在所述风管(20)内并能够调节所述风管(20)的通风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20)为筒状结构,所述平衡阀(30)为圆片状结构,所述平衡阀(30)的外径与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径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2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平衡阀(30)包括全开启位置、全关闭位置和上部出风位置,在所述全开启位置时,所述平衡阀(30)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全关闭位置时,所述平衡阀(3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上部出风位置时,所述平衡阀(3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所述平衡阀(30)的上端朝向所述风管(20)的出风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风量末端还包括锥形阀(50),所述锥形阀(50)包括锥形阀体,所述锥形阀体设置在所述风管(20)和所述折流板之间,所述锥形阀体能够沿所述风管(20)的轴线方向调整,并且所述锥形阀体的锥顶朝向所述风管(20)的出风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阀体的回转轴线与所述风管(20)的轴线重合。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2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风管(20)与所述风箱(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缓冲通道(81),环状缓冲通道(81)与所述通风流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风量末端还包括用于支撑风管(20)的支架(60),所述支架(60)固定在风箱(10)的底部并且位于环状缓冲通道(81)内,所述支架(60)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6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降噪的玻璃棉(70)。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流道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出口垂直于所述通风流道。12.—种空调,包括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风量末端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风量末端。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5655455SQ201620146259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公开号201620146259.1, CN 201620146259, CN 205655455 U, CN 205655455U, CN-U-205655455, CN201620146259, CN201620146259.1, CN205655455 U, CN205655455U
【发明人】李鹏涛, 杨经良, 张玉进, 尹永存, 李志海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