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76477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能够最优化地控制流向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速。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系统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制冷剂来冷却或者加热房间。一般而言,空调系统装备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装置和室外热交换器。
在空调系统中存在制冷系统,在该制冷系统中只沿一个方向进行制冷循环,以对房间仅提供冷气;以及制热/制冷系统,在该制热/制冷系统中选择性地沿两个方向进行制冷循环,以对房间提供冷气或嗳气。
此外,在空调系统中,依其连接的室内单元的数目,存在单独式空调系统以及复式空调系统,在每个单独式空调系统中,一个室内单元与一个室外单元连接;而在每个复式空调系统中,多个室内单元与一个室外单元连接。
空调系统使用压缩机作为驱动源,用于使制冷剂流动,该空调系统还使用用于润滑压缩机的油。
但是,如果室内热交换器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高度差或者距离很大,由于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具有不良的油回收速度,从而无法向压缩机提供足够的供油速度,由此容易导致对压缩机的损坏,因此就需要发展一种能够解决所述问题的空调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克服因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别适用于室内热交换器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高度差或者距离很大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精密控制室内温度。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以下的说明中部分地阐明,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时便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意图,如在此具体实施及广泛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热交换部分,其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膨胀装置,用于使制冷剂膨胀;室内热交换部分,其包括泵,用于使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部分以外的流径中流动;室内热交换器,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流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制冷剂的流速;以及混合热交换部分,其用于使彼此独立的该室外热交换部分与该室内热交换部分相互进行热交换。
该流速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测量在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控制器,其用于利用在该温度传感器处测量的温度来确定制冷剂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以及流速控制阀,其用于根据该控制器的确定结果来控制流向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速。
该流速控制阀可安装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
该流速控制阀可安装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端。
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制冷剂出口端、以及该制冷剂入口端与该制冷剂出口端之间的预定部分上。优选地,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与制冷剂出口端之间的该预定部分是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所位于的部分。
同时,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控制器中设定理想过热度和理想过冷度;比较由此设定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与由此测量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以及根据比较由此设定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与由此测量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的步骤的结果,控制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该过热度或者过冷度是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与在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之差。
该控制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如果测量的过热度高于设定的过热度,则增大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以及如果测量的过热度低于设定的过热度,则减小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该控制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如果测量的过冷度高于设定的过冷度,则增大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以及如果测量的过冷度低于设定的过冷度,则减小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案中,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用于将热量从该第一热交换器传递至其中安装有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径的外侧;泵,用于使制冷剂循环至该第一热交换器和该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位于与该第一热交换器和该第二热交换器都独立的流径中,用于与该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第四热交换器,用于将热量从该第三热交换器传递至室外空气;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并且使制冷剂循环至该第三热交换器和该第四热交换器;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该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至少一个流速控制阀,用于根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处测量的温度来控制该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所述温度传感器被分别设置在该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和制冷剂出口端以及该制冷剂入口端与该制冷剂出口端之间的预定部分。在该制冷剂入口端与该制冷剂出口端之间的预定部分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测量该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
所述流速控制阀被设置到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和制冷剂出口端。在控制制冷剂流速时,调节在该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处的流速控制阀的开启度,并且使制冷剂出口端处的流速控制阀的开启度开至最大。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概括说明和以下具体说明都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旨在提供对于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本发明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结合在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视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空调系统中的室内热交换器部分的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图4示出图1中空调系统的制冷运行中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P-h视图;以及图5示出图1中空调系统的制热运行中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P-h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阅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例。尽可能在全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图1和图2均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视图。
参考图1和图2,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内热交换部分10,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部分20,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混合热交换器30,用于使室内热交换部分10中的制冷剂与室外热交换部分20中的制冷剂相互进行热交换。
室内热交换部分1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4,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泵12,用于使制冷剂循环至第一热交换器14;以及流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流至第一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的流速。
室外热交换部分20具有室内热交换部分10以外(independent from)的制冷剂流径,并且包括第四热交换器24,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压缩机22,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及使制冷剂循环至第四热交换器24。
室外热交换部分20还包括膨胀装置28,用于使制冷剂膨胀以降低制冷剂的压力;以及流动控制器23,用于控制制冷剂的流向。
同时,室外热交换部分20可以具有许多变型,只要该部分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室内热交换部分10中的制冷剂。例如,该部分可以使用热水或者废热作为热源。
将混合热交换器30构成为使得具有彼此独立的制冷剂流径的室内热交换部分10与室外热交换部分20能够相互进行热交换,而无需在室内热交换部分10与室外热交换部分20之间混合制冷剂。
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10与室外热交换器20能够相互进行热交换,混合热交换部分30包括在室内热交换部分10的流径中的第二热交换器16,以及在室外热交换部分20的流径中的第三热交换器26,用于与第二热交换器16进行热交换。
也就是说,第二热交换器16与第三热交换器26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室内热交换部分10与室外热交换部分20进行热交换。
此外,第二热交换器16形成作为室内热交换部分10的一部分的制冷剂循环流径,并且第三热交换器26形成作为室外热交换部分20的一部分的制冷剂循环流径。
也就是说,室外热交换部分20形成具有第三热交换器26、第四热交换器24、压缩机22和膨胀装置28的制冷剂流径,而室内热交换部分10形成具有第一热交换器14、第二热交换器16、泵12和流速控制装置的制冷剂流径。
第二热交换器16和第三热交换器26可以具有许多变型。也就是说,第二热交换器16和第三热交换器26可由散热板或者制冷剂管构成。
将混合热交换部分30构成为使第二热交换器16与室外热交换部分中的第三热交换器26彼此进行热接触。
例如,混合热交换部分30可由一组(stack)多个板式导热片构成,在所述板式导热片之间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16和第三热交换器26,以使其彼此热接触。
可选地,混合热交换部分30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导热流体使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三热交换器彼此进行热交换。或者,将第二热交换器16和第三热交换器26构成为具有双管(double tube)的形式。
同时,将详细说明室内热交换部分10。
如上所述,室内热交换部分10具有室外热交换部分20以外的流径,并且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4、泵12、流速控制装置以及混合热交换部分30的第二热交换器16。
室内热交换部分10具有代替压缩机而作为用于使制冷剂流动的驱动源的泵12,并且不具有用于使制冷剂膨胀的单独的膨胀装置。由此,室内热交换部分10无需用于使压缩机工作的油,从而不需要用于回收制冷剂的操作。
优选地,泵12包括泵送电机(未示出)和叶轮(未示出)。此外,优选地,将液态制冷剂提供至泵12,为此,尽管未示出,也可以在混合热交换部分30与泵12之间设置单独的制冷剂储箱,用于将制冷剂提供至泵12。
优选地,采用变频电机(inverter motor)作为泵送电机来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制冷剂的流速。当然,也可以使用具有恒定转速的定速电机。
通常,将第一热交换器14安装在需要制冷和/或制热的房间内装配的室内单元15中。也就是说,第一热交换器14是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房间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室内热交换器。
如果需要的话,可在房间内装配多个室内单元15,据此,可在其中安装多个室内热交换器14。
流速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用于测量流经室内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的温度;控制器(未示出),用于参考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所测量的温度而确定室内热交换器14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以及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用于根据该控制器的确定结果而控制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的流速。
优选地,流速控制阀13a和13b均是利用电磁力控制流道的开启度的电磁阀。当然,可以有多种流速控制阀13a和13b,只要该阀能够控制流道的开启度。
此外,尽管优选地将流速控制阀13a和13b安装在制冷剂流进和/或流出的室内热交换器14的相对端上,但是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安装位置不限于此,而是可将流速控制阀13a和13b仅安装在所述相对端的其中之一上。
下面将参考图2说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优选地,将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分别安装在入口17a、出口17b以及在入口17a与出口17b之间的预定部分17c上,其中通过入口17a制冷剂被引入室内热交换器14,而通过出口17b从室内热交换器14排出制冷剂。
也就是说,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被安装在室内单元15上安装的每个室内热交换器14上。
优选地,在三个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中,将在入口17a与出口17b之间的预定部分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17c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的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的一个点上,以使温度传感器17c能够测量在制冷剂的饱和状态下的温度。
在饱和状态下的温度是指即使制冷剂随制冷剂的热交换发生相变但却不发生温度变化时的温度。
控制器具有在制冷剂的压力下预设的理想过热度和理想过冷度,并且利用由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各个部分所测量的温度来计算实际过热度和实际过冷度。
过热度或者过冷度是在室内热交换器14出口的温度传感器17b与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部的温度传感器17c之间测量的温度差。
过热度是在制冷时的温度差,而过冷度是在制热时的温度差。
下面将说明参考空调系统中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来控制制冷剂流速的方法。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参考图3,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控制器上设定理想过冷度和理想过热度(S1);测量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者过热度(S2);比较由此设定的过冷度或者过热度与测量的过冷度或者过热度(S3);以及根据比较由此设定的过冷度或者过热度与测量的过冷度或者过热度的步骤S3的结果,控制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如上所述,过热度或者过冷度是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与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饱和状态下的制冷剂温度之差。
此外,如上所述,利用室内热交换器14上安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测量制冷剂的温度。
首先,执行设定步骤(S1),其中在控制器上设定在室内热交换器工作时的理想过热度和理想过冷度。理想过热度和理想过冷度随制冷剂的压力和环境温度而变化。
然后,执行测量步骤(S2),其中测量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实际过热度或者实际过冷度。在测量步骤(S2)中,利用室内热交换器14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测量制冷剂的温度。
也就是说,由于过热度或者过冷度是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与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之差,所以控制器能够利用在温度传感器17a、17b和17c所测量的温度来计算过热度或者过冷度。
然后,执行确定步骤(S3),其中将测量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与预设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进行比较。在确定步骤(S3)中,确定测量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是否等于(converge to)预设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如果不相等,则确定哪一个具有多大的差值。
然后,执行调节步骤(S4),其中根据确定步骤(S3)的确定结果调节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在调节步骤(S4)中,通过控制室内热交换部分10的相对端上的流速控制阀13a和13b来调节制冷剂的流速。
更详细地说,如果在房间制冷时测量的过热度高于预设的过热度,则调节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以增大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S4a);如果在房间制冷时测量的过热度低于预设的过热度,则调节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以减小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S4c)。
如果在房间制冷时测量的过热度等于预设的过热度,则保持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S4b)。
同时,如果在房间制热时测量的过冷度高于预设的过来度,则调节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以增大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S4a);如果在房间制热时测量的过冷度低于预设的过冷度,则调节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以减小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S4c)。
如果在房间制热时测量的过冷度等于预设的过冷度,则保持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S4b)。
下面将说明空调系统的运行。
图4和图5分别示出显示在空调系统对房间制冷和对房间制热时、室外热交换部分20和室内热交换部分10处的制冷剂的压力“P”和热函(enthalpy)“h”的变化的视图。
空调系统依运行而对房间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在制冷或者制热时,混合热交换部分30在室外热交换部分20与室内热交换部分10之间交换热量。
下面将参考图1和图2说明制冷运行。
在压缩机22中压缩室外热交换部分20中的制冷剂,并且将其传送至流动控制器23(A-B段)。流动控制器23将制冷剂转向至朝向第四热交换器24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引入至第四热交换器24的制冷剂被冷凝(B-C段)。随着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28,冷凝后的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C-D段)。在冷却混合热交换部分30的第三热交换器26之后,通过流动控制器23将低温低压制冷剂引入压缩机22(D-A段)。在室外热交换部分20中,如果制冷剂流动,则压缩机22用作驱动源。
然后,随着混合热交换部分30中的第二热交换器16与第三热交换器26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部分10中的制冷剂被冷却(e-a段)。由此被冷却的制冷剂被泵12抽吸至第一热交换器的一侧(a-b段)。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既不处于二相态,也不处于饱和温度。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4的入口处的流速控制阀13a和13b,将抽吸的制冷剂引入第一热交换器14,并且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将制冷剂排出第一热交换器14(b-c-d段)。
室内热交换部分10中的制冷剂达到饱和温度,在该饱和温度制冷剂不发生温度变化,但随着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发生相变(c点)。在这个阶段中,位于第一热交换器14的相对端之间的温度传感器17c测量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并且在第一热交换器14的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17b(相应于“d”点)测量制冷剂的过热温度。
据此,控制器确定饱和温度与过热温度之差以得到过热度,比较得到的过热度与制冷剂的预设的过热度,并且调节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
也就是说,如果确定测量的过热度高于预设的过热度,则使第一热交换器14上的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更大,以增大制冷剂的流速。
与此相反,如果确定测量的过热度低于预设的过热度,则使第一热交换器14上的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更小,以减小制冷剂的流速。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一热交换器14的相对端上的流速控制阀13a和13b,虽然优选地使第一热交换器14的入口端处的流速控制阀13a的开启度更大或者更小,并且使第一热交换器14的出口端处的流速控制阀13b的开启度被开至最大,但是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方式不限于这一种。
据此,能够最佳地控制流进第一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的流速。
在第一热交换器14中进行热交换之后,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器14排出至混合热交换部分30的第二热交换器16,并且于此被再次冷却,进而从这里进行循环。
下面,参考图1、图2和图5说明制热运行。
在室外热交换部分20中的压缩机22压缩制冷剂之后,制冷剂被传送至流动控制器23(A-B)。流动控制器23将制冷剂转向至朝向混合热交换部分30的第三热交换器26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引入至混合热交换部分30的制冷剂放热,并且在第三热交换器26处被冷凝(B-C)。随着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28,冷凝后的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C-D),然后其被引入第四热交换器2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通过流动控制器23被引入至压缩机(D-A)。在室外热交换部分2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与制冷运行中的相反。
然后,在室内热交换部分10处的制冷剂具有通过泵12的抽吸而加强的压力(a-b)。随着制冷剂在混合热交换部分30的第二热交换器16处与室外热交换部分20的第三热交换器26进行热交换,所抽吸的制冷剂被加热(b-c)。
由此加热的制冷剂被泵12传送至第一热交换器14的一侧。引入第一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加热房间,同时制冷剂本身被冷凝(c-a)。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第一热交换器14中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达到制冷剂不发生温度变化但发生相变的饱和温度(d-e)。在这个阶段中,位于第一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度传感器17c测量制冷剂的饱和温度(“e”点),并且在第一热交换器14的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17b测量制冷剂的过热温度(“a”点)。
据此,控制器得到作为饱和温度与过热温度之差的过热度,比较得到的过热度与制冷剂的预设的过热度,并且调节流速控制阀13a和13b的开启度。
也就是说,如果确定测量的过热度高于预设的过热度,则使第一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入口上的流速控制阀13a的开启度更大,以增大流向第一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的流速。
与此相反,如果确定测量的过热度低于预设的过热度,则使流速控制阀13a的开启度更小,以减小制冷剂的流速。据此,调节了流向第一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的流速。
已在第一热交换器14处与室内空气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进行循环,在该循环中,制冷剂被引入混合热交换部分30的第二热交换器16,并于此被再次加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使用泵作为无需油的驱动源而将制冷剂提供至室内热交换部分,从而允许免除了在室内热交换部分进行油回收操作。
据此,只要泵的功率允许,该空调系统就能够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而安装在多层建筑物中。此外,即使制冷剂管很长,只要泵的功率允许,该空调系统就特别适用于具有比现有技术更长的制冷剂管线的系统中。
此外,可将室外热交换部分的压缩机和膨胀装置设置在房间上安装的室外单元外侧。因此,即使压缩机和膨胀装置产生噪音,噪音也不会到达用户处。
此外,由于室外热交换部分通过混合热交换部分与室内热交换部分相连接,所以不论建筑物的高度大小,都能够显著缩短室外热交换部分的制冷剂管线的长度。据此,能够显著提高制冷剂回收率,以防止由于不良的制冷剂回收率而使压缩机受到损坏。
由于能够在室内热交换部分中的第一热交换器处测量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所以能够最优化控制流向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速。
从第一热交换器最优化控制制冷剂的流速允许精密地控制室内温度。
对将被安装在房间内的室内热交换部分不提供压缩机和膨胀装置,从而允许简单结构的室内热交换部分,其能够减少室内单元的成本。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而,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之内的对于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热交换部分,其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膨胀装置,用于使制冷剂膨胀;室内热交换部分,其包括泵,用于使制冷剂在该室外热交换部分以外的流径中流动;室内热交换器,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流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制冷剂的流速;以及混合热交换部分,其用于使彼此独立的该室外热交换部分与该室内热交换部分相互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流速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测量在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控制器,其用于利用在该温度传感器处测量的温度来确定制冷剂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以及流速控制阀,其用于根据该控制器的确定结果来控制流向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该流速控制阀安装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该流速控制阀安装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制冷剂出口端、以及该制冷剂入口端与该制冷剂出口端之间的预定部分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端与制冷剂出口端之间的该预定部分是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所位于的部分。
7.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控制器中设定理想过热度和理想过冷度;比较由此设定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与由此测量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以及根据比较由此设定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与由此测量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度的步骤的结果,控制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过热度或者过冷度是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与在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之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如果测量的过热度高于设定的过热度,则增大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以及如果测量的过热度低于设定的过热度,则减小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如果测量的过冷度高于设定的过冷度,则增大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以及如果测量的过冷度低于设定的过冷度,则减小该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最优化控制流向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速。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热交换部分,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热交换;及膨胀装置,用于使制冷剂膨胀;室内热交换部分,包括泵,用于使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部分以外的流径中流动;至少一个室内热交换器,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热交换;及流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制冷剂流速;以及混合热交换部分,用于使彼此独立的室外热交换部分与室内热交换部分相互热交换。只要泵的功率允许,空调系统就能不受建筑高度限制而安装于多层建筑;也可应用于具有更长制冷剂管线的系统,并能精密控制室内空气温度。
文档编号F25B11/00GK1779391SQ20051012488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3日
发明者宋致雨, 朴峰秀, 金柱沅, 张世东, 郑白永, 吴世基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