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894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安装在冷冻循环中的配管中,检测循
环的冷却介质的物理量(温度及压力等)。
背景技术
在检测循环于冷冻循环中的配管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时,一般是在配管的外侧安 装温度传感器,隔着配管的管壁间接地检测冷却介质的温度。因为该结构的情况是间接检 测,所以称不上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此外,在检测冷却介质的流量(压力)时,需要直接地检测,所以必须将检测元件 设置在配管的内部。作为这样直接地检测的结构的一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 专利文献1 :特开2005-172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开平8-189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平4-23393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预先将检测元件(超声波振动器)安装在元件组装 体(中继端子及机身等)上。并且,在将检测元件安装在冷却介质所流通的配管中时,将检 测元件通过设置在配管的管壁上的开口而使该检测元件向配管内伸出,并且将元件组装体 螺纹固定在配管的外周上。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因为是将元件组装体安装在配管的外周的方式,即后组装的 方式,所以使构造复杂,并且使得用于使冷冻循环的高压的冷却介质不泄漏的密封构造变 得复杂。此外,因为含在冷却介质中的油雾附着在检测元件上,所以存在检测性能不稳定的 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3是示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的公报。专利文献2示出了借 助钎焊将配管安装在基底部上的结构,专利文献3示出了经由玻璃密封引线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为直接地检测冷却介质的
物理量的结构,并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此外,能够尽可能防止油雾附着在检测元件上。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装在冷冻循环中的配管中、检测循环的冷却介质的物理量的
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其特征为,具有壳部,将为圆拱形状的罩部与平板状的基底部紧固
而密封;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设置在上述基底部上;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
出管,分别插通在上述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中且被气密地封装,并且相对于
上述基底部垂直地被安装;一个以上的引线部插入用细孔,设置在上述基底部上;一个以
上的引线部,插入至上述一个以上的引线部插入用细孔中且经由玻璃被气密且绝缘地封
装;一个以上的热敏电阻,设置在上述壳部内且至少一个端子与上述一个以上的引线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构成为,具有将呈圆拱形状的罩部与平板状的 基底部紧固而密封的壳部,且将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插通在设置在基底部的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中且气密地封装,并且将一个以上的引线部插入至设置在基底部 的一个以上的引线部插入用细孔中且经由玻璃气密且绝缘地封装,且将一个以上的热敏电 阻的端子与该一个以上的引线部连接,因此,是直接地检测冷却介质的物理量的结构,并且 能够使结构简单化,此外,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油雾的附着。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例的检测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检测器的仰视图。 图3是冷冻循环的回路图。 图4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框式回路图。 图5是表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具体的回路例的电气回路图。 图6是表示用于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实际的冷却介质温度与输出电压的相关关系 的特性图。 图7是表示用于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实际的冷却介质压力与输出电压的相关关系 的特性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1是表示检测器的连接状态的冷冻循环的局部回路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1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检测器 2 壳部 3 罩部 4 基底部 4a、4b 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 4c、4d、4e 引线部插入用细孔 5、6 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 7玻璃 8a、8b、8c 引线部 9t、9w 热敏电阻10冷却介质回路11压縮机12冷凝器15热交换器30物理量检测装置31信号处理回路40控制器45处理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例。首先,图3是概略地表示组装有本实 施例的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1的冷冻循环C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该图3所示,冷冻循环 C具有使冷却介质R循环的环状的冷却介质回路10。图3中,冷却介质R,由表示流通方向 的虚线的箭头表示。冷却介质回路10作为基本结构具有经由冷却介质配管依次串联地连 接的压縮机11、冷凝器12、冷却介质干燥器13、电子膨胀阀14、热交换器(冷却器)15以及 储蓄器16。 在冷凝器12的附近设有空冷用的冷凝器风扇17。此外,热气旁通回路18串联地 连接毛细管19以及控制阀20。该旁通回路18的一端与压縮机11和冷凝器12之间连接, 另一端与电子膨胀阀14和热交换器15之间连接。进而,在热交换器15的二次侧15s连接 有被冷却系统25。此时,冷却介质10与热交换器15的一次侧15f连接。 由此,冷却在被冷却系统25中配备的被冷却对象的冷却水W(参照实线的箭头), 在热交换器15的二次侧15s及被冷却系统25之间循环,并且借助与在热交换器15的一次 侧15f流通的冷却介质R的热交换而被冷却。此时,冷却循环C的基本的功能(动作)与 公知的冷冻循环相同。并且,在这样的冷冻循环C的压縮机ll的排出侧的冷却介质流路Ka 中设有检测器l。 如图1及图2所示,检测器1的壳部2包括呈圆拱形状的罩部3和与该罩部3的 开口部紧固而密封壳部2内的平板状的基底部4。罩部2和基底部4例如由铁板(SPCC)构 成,两者例如通过电焊而被紧固。 在基底部4上设有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4a、4b。两个冷却介质流入 流出管5、6分别被插通至这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4a、4b中,且经由玻璃7被 气密地封装。并且,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相对于平板状的基底部4被垂直地安装。 此外,在基底部4上,在靠近图2中的上部侧的部位,与贯通孔4a、4b相离地设置 有一个以上例如3个的引线部插入用细孔4c、4d、4e。贯通孔4a、4b如图2所示,被配设在 靠近图2中的稍下侧的部位。此外,加强用的肋4f被向着图1中上方而突设在基底部4上。 由3根引线销构成的引线部8a、8b、8c被插入至上述3个引线部插入用细孔4c、4d、4e中且 经由玻璃7被气密且绝缘地封装。 进而,在壳部2的内部配设有一个以上例如两个热敏电阻9t、9w。其中一个热敏电 阻9t,其一方的端子(图l中左端子)与引线部8a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作为公共引线的 引线部8b连接。另一个热敏电阻9w,其一方的端子(图1中右端子)与引线部8c连接,另 一方的端子与作为公共引线的引线部8b连接。上述两个热敏电阻9t、9w在壳部2内面临 冷却介质R。 另一方面,向壳部2的外部伸出的三根引线部8a、8b、8c如图3所示,与控制器40 连接。由该控制器40和上述检测器1构成物理量检测装置30。 接着,参照图4 图7说明上述物理量检测装置30的具体的结构。内置在上述的 检测器1中的两个热敏电阻9t、9w中的一方的热敏电阻9t作为检测冷却介质温度的温度 检测元件而发挥作用,另一方的热敏电阻9w作为检测冷却介质流量的流量检测元件而发挥作用。上述两个热敏电阻9t、9w构成温度检测元件部9。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作为温度检 测元件而使用热敏电阻9t,从而有如下优点能够容易地构成在成本及检测精度这两个方 面都最合适的温度检测元件部9。 并且,热敏电阻9t的一端(即检测器1的引线部8b)与直流电源(例如 DC12[V])41的热轧作业线(hot line)连接,并且另一端(即检测器1的引线部8a)经由电 阻R1与附加电压调节部42连接。此外,相对于热敏电阻9t并联地连接电阻R2。此时,电 阻Rl和R2选定热敏电阻9t的基于温度变化的电阻变化尽可能为直线的电阻。 另一方面,电阻Rl的两端与基于电阻Rl的端子电压Vd(检测信号Sd)检测热敏 电阻9t的电阻值的电阻值检测部43连接。电阻值检测部43的输出侧与调节电阻值检测 部43的输出(电压)的大小的输出电压调节部44连接。从该输出电压调节部44输出输 出电压Va (输出信号So),该输出电压Vo被提供至处理部45。 从而,附加电压调节部42、电阻值检测部43及输出电压调节部44构成对基于温度 检测元件部9的检测结果的检测信号Sd(端子电压Vd)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回路31。 该信号处理回路31和含有热敏电阻9t的温度检测元件部9构成物理量检测机构Md。此 外,由信号处理回路31和处理部45构成控制器40。 在图5中示出了信号处理回路31的回路例。该图中,0P1、 0P2、 0P3表示运算放 大器,Rvl表示输出电压调节用的可变电阻,Rll R19表示电阻(固定电阻)。另外,图5 中,在与图4相同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符号而使该结构明确。 另一方面,处理部45如图4所示,具有冷却介质温度变换部34及冷却介质压力变 换部35,上述的输出电压Va被分别提供至这些冷却介质温度变换部34及冷却介质压力变 换部35。冷却介质温度变换部34,使用预先利用实际的冷却介质温度Trd与信号处理回路 31的输出电压Va(输出信号So)的相关关系求得的数据库Dt,具有将从信号处理回路31 被提供的输出电压Va转换为冷却介质温度Tr的功能。 图6是表示作数据库Dt的基础的实际的冷却介质温度Trd[t:]与输出电压Va[V] 的相关关系的特性图。在该图6中,Tra表示水温35 [°C ]时的特性图,Trb表示水温20 [°C ] 时的特性图,Trc表示水温5[°C ]时的特性图。另外,水温是被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15冷 却的冷却水W的温度。 冷却介质压力变换部35,使用预先借助实际的冷却介质压力Prd与信号处理回路 31的输出电压Va(输出信号So)的相关关系求得的数据库Dp,具有将从信号处理回路31 被提供的输出电压Va变换为冷却介质压力Pr的功能。图7是表示为数据库Dp的基础的 实际的冷却介质压力Prd[MPa]与输出电压Va[V]的相关关系的特性图。 在图7中,Pra表示水温32 [°C ](冷凝器风扇17的转速Ur :2500 [rpm])时的特性 图,Prb表示水温20[。C ] (Ur :1710[rpm])时的特性图,Prc表示水温5[°C ] (Ur細[rpm]) 时的特性图。另外,水温是被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15冷却的冷却水W的温度。此外,压 縮机11使转速和低压压力一定,使冷凝器风扇17的转速Ur变化,从而使冷却介质压力 Prd[MPa]变化,冷却介质Tr为15[°C ]。 从而,处理部45具有能够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功能,即具有CPU、 RAM以及 ROM等的硬件以及执行上述的变换处理的处理程序等的软件。另一方面,冷却介质温度变换 部34以及冷却介质压力变换部35的输出被提供至输出部46且进行显示处理及存储处理等的必要的输出处理。另外,冷却介质温度变换部34及冷却介质压力变换部35构成物理 量变换机构Mc。 此外,在控制器40中,47是液体回流检测部,能够在将检测器1连接在压縮机11 的吸入侧中的冷却介质流路Kb上时使用。液体回流现象是没有充分地进行热交换的冷却 介质R变为雾状甚至液状而返回至压縮机11的现象,在发生液体回流现象时,雾状的冷却 介质R被压縮机11压縮为液状,因此成为压縮机11的故障原因。检测器1,因为热敏电阻 9w直接面临冷却介质R,所以能够容易地检测出液体回流现象。即,若由于液体回流现象导 致雾状的冷却介质R返回,其就会付着在热敏电阻9w上。付着的冷却介质R在气化时急速 地冷却热敏电阻9w。其结果,输出电压Vs急剧地降低,因此能够通过监视该输出电压Vs的 大小而检测出液体回流现象。 从而,在回流检测部47中预先设定能够检测出液体回流现象的阈值,若输出电压 Vs到达该阈值则检测为有液体回流现象。并且,若检测出液体回流现象则将检测信号提供 至输出部46,能够进行直接地停止控制压縮机11的运转等的异常发生处理。 用于冷却介质流量的检测的另一方的热敏电阻9w,与电阻R3、 R4、 R5 —起构成回 路51 ,电阻R3和R5的连接点及热敏电阻9w和电阻R4的连接点分别与电阻值检测部52连 接。此外,热敏电阻9w与电阻R3的连接点连接在直流电源41的热轧作业线上,并且电阻 R4与R5的连接点经由晶体三极管Q(集电极放出期间)与地线连接。 另一方面,电阻值检测部52的输出侧与加热电流设定部53连接,且加热电流设定 部53的输出侧与晶体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并且,电阻R4与R5的连接点电位(输出电压 Vs)被提供至处理部45。在图5中示出电阻值检测部52以及加热电流设定部53的回路例。 图5中,0P4、 0P5表示运算放大器,Rv2表示电流调节用的可变电阻,R21 R29表示电阻 (固定电阻)。另外,在与图4相同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符号而使该结构明确。 另一方面,处理部45具有冷却介质流量变换部54,且上述的输出电压Vs被提供至 冷却介质流量变换部54。在冷却介质变换部54中,输出电压Vs被变换为冷却介质流量,且 被提供至输出部46。冷却介质流量变换部54使用预先由实际的冷却介质流量与输出电压 Vs的相关关系求得的数据表Df,具有将输出电压Vs变换为冷却介质流量的功能。另外,在 变换时,根据需要而考虑水温、冷却介质温度等的参数。 接着,参照各图说明上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30的使用方法及主要部件的动作。 首先,将检测器1与冷冻循环C连接。在图3中示出了将检测器1串联地连接在压 縮机11的排出侧的冷却介质流路Ka上的情况。此时,分割冷却介质流路Ka的中途位置, 如图l所示,在一方的冷却介质流路Kaf上连接一方的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且在另一方 的冷却介质流路Kar上连接另一方的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6。此时,当管5、6与流路Kaf 、 Kar连接时,也可以应用钎焊及焊接等周知的连接冷却介质流路(管)的方法。 并且,若使冷冻循环C动作,则冷却介质R在冷却介质回路10中循环,冷却液W被 热交换器15冷却(调温)。此外,冷却介质R的温度(冷却介质温度Tr)和冷却介质R的 输出压力(冷却介质压力Pr)由本实施例的物理量检测装置30检测出。S卩,借助冷冻循环 C的动作而从压縮机11排出的冷却介质R,在冷却介质流路Kaf以及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 5中流通而流入至检测器1的壳部2内,并且在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6以及冷却介质流路 Kar中流通而回到冷凝器12侧。[0070] 在壳部2内,两个热敏电阻9t、9w面临冷却介质R,因此冷却介质R与热敏电阻9t、 9w直接接触,热敏电阻9t 、9w的电阻值与冷却介质温度Tr对应地变化。此时,从直流电源 41对于热敏电阻9t附加DC电压(例示为12[V]),因此,电流通过热敏电阻9t和电阻Rl 的并联回路、进而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1而流动。 另一方面,从附加电压调节部42对于电阻Rl附加附加电压调节用的电压,例如 9[V],因此相对于热敏电阻9t的附加电压最大为3[V],能够有效地抑制热敏电阻9t的自身 发热。由此,由电阻值检测部43基于热敏电阻9t的电阻值即电阻Rl的端子电压Vd(检测 信号Sd)而检测出与热敏电阻9t的电阻值成比例的电压,且该电压被提供至输出电压调节 部44。此外,从输出电压调节部44输出被内置的输出电压调节用的可变电阻器Rvl (参照 图5)调节了大小的输出电压Va(输出信号So)。 另一方面,从输出电压调节部44输出的输出电压Va被提供至冷却介质温度变换 部34以及冷却介质压力变换部35双方。在冷却介质温度变换部34中,从数据库(数据 表)Dt读取与输出电压Va对应的冷却介质温度Tr,且被提供至输出部46。由此,在输出部 46中,获得的冷却介质温度Tr借助数字显示部被实时地显示,并且作为控制数据等被提供 至控制系统。此外,根据需要作为历史数据被储存至储存部中。在例示的情况下,冷却介质 温度Tr作为监测数据被使用。即,监视冷却介质温度Tr,若其达到预先设定的边界温度,则 使压縮机11的运转停止。由此,能够实现压縮机11的保护。 此外,在冷却介质压力变换部35中,从数据库(数据表)Dr读取与输出电压Va对 应的冷却介质压力Pr,并被提供至输出部46。由此,在输出部46中,获得的冷却介质压力 Pr借助数字显示部被实时地显示,并且作为控制数据等被提供至控制系统。此外,根据需 要作为历史数据被储存至储存部中。在例示的情况下,冷却介质压力Pr作为控制数据被使 用,与该冷却介质压力Pr的大小相对应而控制冷凝器风扇17及压縮机11的转速。 由此,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的物理量检测装置30,构成为,由基于安装能够检测 出冷却介质温度Tr的温度检测元件部2的检测结果的检测信号Sd(Vd)获得输出信号 So (Va),进而将该输出信号So变换而求得冷却介质温度Tr及冷却介质压力Pr,因此,能够 利用单一的温度检测元件部2检测出冷却介质温度Tr及冷却介质压力Pr双方。从而,不 需要检测冷却介质压力Pr的专用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实现部件成本及组装成本的大幅的 成本降低,并且,能够确保组装空间并减半配线的布置等的构造设计上的不利。 并且,与冷却介质R面临地安装温度检测元件部2,因此,能够直接地检测出冷却 介质温度Tr,能够更加提高检测精度及控制精度,并且直接接触冷却介质R,因此例如能够 容易地获得液体回流现象及冷却介质流量等的冷却介质温度Tr以外的信息。此外,因为使 用了使用数据库Dt而进行变换的冷却介质温度变换部4,所述数据库Dt借助实际的冷却介 质温度Trd与信号处理回路3的输出信号So(输出电压Va)的相关关系求得,所以能够借 助比较简易的机构容易地获得可靠(正确)的冷却介质温度Tr。并且,因为使用了使用数 据库Dp而进行变换的冷却介质压力变换部5,所述数据库Dp借助实际的冷却介质压力Prd 与信号处理回路5的输出信号So(输出电压Va)的相关关系求得,所以能够借助比较简易 的机构容易地获得可靠(正确)的冷却介质压力Pr。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检测器1具有将呈圆拱形状的罩部3和平板状的基底部4 紧固而密封的壳部2 ,将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 、 6插通在设置在基底部4上的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4a、4b中并且气密地封装,并且将三根引线部8a、8b、8c插入至设 置在基底部4上的三个引线部插入用细孔4c、4d、4e中且经由玻璃气密且绝缘地封装,在该 三根引线部8a、8b、8c上连接有两个热敏电阻9t、9w的端子。由此,能够成为直接地检测冷 却介质R的物理量(温度及流量)的结构,并且能够使检测器1整体的结构简单化。 特别是在上述结构的检测器1中,从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向壳部2内流入的冷 却介质,与圆拱状的罩部3的内表面接触而流动,进而变换180度方向,通过冷却介质流入 流出管6流出。因此,由于冷却介质的流动与圆拱状的罩部3的内表面接触、且冷却介质急 速地变换方向而流动,含在冷却介质中的微量的油雾被分离。从而,使油雾不易付着在热敏 电阻9t、9e上,能够借助热敏电阻9t、9w进行稳定的测定。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检测器1中,如图l及图2所示,使热敏电阻9t、9w从连结基 底部4的两个贯通孔4a、4b之间的直线分离地配置,因此,冷却介质的流动不会直接与热敏 电阻9t、9w接触,所以进一步减低油雾向热敏电阻9t、9w的附着。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检测器l中,利用玻璃7(玻璃密封)将引线部8a、8b、8c和冷 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相同方向地安装在平板状的基底部4上,因此,能够利用基于加热炉 的一次的加热同时将引线部8a、8b、8c和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封装在基底部4。因此, 能够通过简单的制造工艺进行制造,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例如通过钎焊将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安装在基底部4上时,在进行钎 焊的工序之后,必须进行将引线部8a、8b、8c玻璃密封的工序,存在制造工序复杂的问题。 相反地,在进行将引线部8a、8b、8c进行玻璃密封的工序之后进行钎焊冷却介质流入流出 管的工序而进行安装时,制造工序复杂,同时钎焊时的热波及玻璃密封部分而可能造成热 冲击等的不良影响。此外,若利用分别的部件形成且之后组装,则必将成为以往技术(专利 文献1)那样的复杂的结构。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例。另外,在与第l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上标注相 同的符号。在该第2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以相对于平板状的基底部4不向壳部2内部伸 出的方式设置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并且,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冷却介质流入流出 管5、6(即上下相反地配置检测器1)而安装在冷冻循环C中的冷却介质流路Kaf、 Kar (配 管)中。根据该结构,由冷却介质的流动分离的油通过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向检测器 1的外部排出。即,由冷却介质的流动分离的油不易滞留在壳部2内,并且易于向壳部2的 外面排出该油。另外,上述之外的第2实施例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另外,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上标注相 同的符号。在该第3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只设置一根引线部8a,并且在壳部2内只设置 一个热敏电阻9t。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热敏电阻9t的一方的端子与引线部8a连接,另一方 的端子与基底部4连接。 并且,上述之外的第3实施例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从而,在第3实 施例中,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第3实施例中,使热敏电阻 9t的个数为一个,并且使引线部8a为一根,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化。 图10以及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例。另外,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 构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在该第4实施例中,如图lO所示,例如,设有从冷却介质流路Ka分 支而到达另一冷却介质流路Kc的检测用流路Ks,且在该检测用流路Ks的中途位置连接有检测器l的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和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6。在图11中示出了第4实施例 的具体的连接例。 图11示出了将检测器1连接于在压縮机11的排出侧的第一冷却介质流路Ka与 冷凝器12的内部冷却介质流路Ke的中途位置Kem之间并联连接的分支冷却介质流路Ksf 的中途的例。另外,在内部冷却介质流路Ke中设有放热散热片12f。此外,在例示的冷冻 循环C中连接有旁通回路18,因此,通过实线表示在相对于该旁通回路18的连接点(分支 点)为下游侧的冷却介质流路Kay上连接分支冷却介质流路Ksf的情况。进而,通过虚拟 线(双点划线)表示在相对于旁通回路18的连接点为上游侧的冷却介质流路Kax上连接 分支冷却介质流路Ksf的情况。 并且,上述之外的第4实施例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从而,在第4实 施例中,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第4实施例中,设有分支冷 却介质流路Ksf ,从而能够提高热敏电阻9t、9w的检测精度,并且有如下优点即便在热敏 电阻9t、9w中总是流动电流而使用时也能够减小电流。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例。另外,在与第4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上标注相 同的符号。在该第5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将检测器1连接于在压縮机11的排出侧的第 一冷却介质流路Ka和冷凝器12的流出侧的第二冷却介质流路Kc之间并联连接的分支冷 却介质流路Ksd的中途。此时,通过实线表示在相对于旁通回路18的连接点为下游侧的冷 却介质流路Kay上连接分支冷却介质流路Ksd的结构。并且,通过虚拟线(双点划线)表 示在相对于旁通回路18的连接点为上游侧的冷却介质流路Kax上连接分支冷却介质流路 Ksd的结构。 并且,上述之外的第5实施例的结构是与第4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从而,在第5实 施例中,能够获得与第4实施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作为将检测器1与冷冻循环C连接的方式,至少举例说明了 相对于冷 却介质流路(主回路)串联地连接的图l及图3、图8、图9所示的连接方式(全流型);将 分支流路与冷却介质流路(主流路)并联地连接且与该分支流路连接的图10、图11以及图 12所示的连接方式(分流型)。并且,因为使用单一的温度检测元件部9(检测器1),所以 能够选择与目的对应的各种连接位置或连接方式。另外,全流型使用于吸入侧且分流型使 用于排出侧等的使用区分也有效。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最佳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这样的各实施例, 在细部的结构、形状、材料、数量、数值等方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 行任意地变更、追加、削除。 例如,构成温度检测元件部2的热敏电阻9t (除去9w),并不排除是将两个以上的 热敏电阻进行组合的情况的部件。此外,检测器1可以如上所述地与压縮机11的吸入侧的 冷却介质流路Kb连接,此外,能够考虑例示之外的各种连接方式。进而,示出了冷却介质温 度变换部34使用预先借助实际的冷却介质温度Trd与信号处理回路3的输出信号So的相 关关系求得的数据库Dt而进行变换,且冷却介质压力变换部35使用预先借助实际的冷却 介质压力Prd与信号处理回路5的输出信号So的相关关系求得的数据库Dp进行变换的例, 但也可以借助基于函数化的运算式的运输处理而求得。另外,冷冻循环C举例说明了冷却 用途,但也可以是加热用途。[0092]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用于检测在组装入至空调装置及 冰箱等的设备中的冷冻循环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物理量(温度及流量等)。
权利要求一种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1),是安装在冷冻循环(C)中的配管中、检测循环的冷却介质的物理量的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1),其特征为,具有壳部(2),将呈圆拱形状的罩部(3)与平板状的基底部(4)紧固而密封;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4a、4b),设置在上述基底部(4)上;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分别插通在上述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4a、4b)中且气密地封装,并且相对于上述基底部垂直地被安装;一个以上的引线部插入用细孔(4c、4d、4e),设置在上述基底部(4)上;一个以上的引线部(8a、8b、8c),插入至上述一个以上的引线部插入用细孔(4c、4d、4e)中且经由玻璃(7)气密且绝缘地被封装;一个以上的热敏电阻(9t、9w),设置在上述壳部(2)内且至少一个端子与上述一个以上的引线部(8a、8b、8c)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1),其特征为,上述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经由玻璃(7)与上述贯通孔(4a、4b)气密地封装。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1),其特征为, 上述热敏电阻(9t、9w),从连结上述的两个贯通孔(4a、4b)之间的直线分离地配置。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1),其特征为, 上述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以相对于上述平板状的基底部(4)不向上述壳部(2)的内部伸出的方式设置,并且,上述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而安装在冷冻循环中 的配管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1),具有壳部(2),将呈圆拱形状的罩部(3)与平板状的基底部(4)紧固而密封;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管(5、6),分别插通在设置在上述基底部(4)上的两个冷却介质流入流出用的贯通孔(4a、4b)中且气密地封装,并且相对于上述基底部(4)垂直地被安装;一个以上的引线部(8a、8b、8c),插入至设置在上述基底部(4)上的一个以上的引线部插入用细孔(4c、4d、4e)中且经由玻璃(7)气密且绝缘地封装;一个以上的热敏电阻(9t、9w),设置在上述壳部(2)内且至少一个端子连接在上述一个以上的引线部(8a、8b、8c)上。
文档编号F25B49/02GK201449093SQ20069000010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5日
发明者丸山强志, 太田正明, 杉本清太郎, 武田照之, 黑岩芳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生方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