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平板速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108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平板速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冷冻装置,尤其指一种接触式平板速冻装置。
技术背景速冻设备基本上可分为四大类鼓风式速冻设备、接触式速冻设备、深冷速冻设备 和沉浸式速冻设备。其中接触式速冻设备有平板速冻设备、转筒式速冻设备等。平板 速冻设备主要由多块铝合金平板蒸发器组成的,冻品在平板蒸发器之间被压紧,并以热 传导方式进行热交换,由于该平板速冻设备冻结速度快,结构相对简单,因而被广泛适 用于水产品和各种规格化食品的速冻,是大中型渔船和陆上水产品冷冻加工厂中的主要 冻结设备。现有的平板速冻装置由多块可相向移动的平板蒸发器叠放在一起构成,该平板蒸发 器包括中空的平板,平板内设有一条供冷媒流动的蛇形通道;每块平板内的蛇形通道的 入口均连接同一根供液总管,供液总管的进口端位于其上端部位,它用来与提供冷媒的 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输出管相连,每块平板内的蛇形通道的出口均连接同一根回液总管, 该回液总管的出口端也位于其上端部位,用来与制冷系统中的回流管相连,而冷媒一般 采用液氨冷冻液。该平板速冻装置进行冷冻时,液氨冷冻液从供液总管的上端逐层进入 每块平板上的蛇形通道的入口,随后在平板内的蛇形通道内流过,并与待速冻物品进行 热交换,然后从蛇形通道的出口进入回液总管中,以实现待速冻物品的速冻。但由于现有的平板速冻装置中,各平板内的蛇形通道只有一条,且冷冻液需经过同 一根供液总管由上至下逐层进入各平板内,因而导致蛇形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最上 位平板和最下位平板之间温差较大,以致使速冻产品的冻结温度不一致,而最终提高了 能耗,进而增加了速冻成本;同时使用用液氨作为冷冻液,由于液氨的蒸发气化,液气 混合的氨与平板接触不充分,导致传热系数和冷冻效率的降低,若要达到理想的冷冻效 果,耗能较大;而供液总管和回液总管通常采用金属管,为了方便平板的移动,供液总 管和回液总管与各蛇形通道之间采用软管连接,可液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还有可 能导致软管与金属管接头之间生锈,严重时会导致液氨泄漏。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冷冻速度快、冷冻温度 均匀、耗能较低且不会产生腐蚀生锈的液体平板速冻装置。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液体平板速冻装置包括多块上下 叠放并可相向移动的中空的平板和提供冷媒的制冷系统,各平板内设置有供冷媒流动的 蛇形通道,各蛇形通道的入口连接有供液总管,所述供液总管的进口端与上述制冷系统 中的冷媒输出管相连,而各蛇形通道的出口连接有回液总管,该回液总管的出口端与所 述制冷系统中的回流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媒为不冻液,并且所述各平板内的 蛇形通道有多条,每块平板的对应位置上的蛇形通道入口均连接同一条供液分管,每块 平板对应位置上的蛇形通道出口均连接同一条回液分管,并且所述的供液总管连接在各 供液分管的中部,而所述的回液总管则连接所述的各回液分管的中部。考虑到平板的面积以及该液体平板速冻装置的结构,较好的,所述各平板内的蛇形 通道有2 4条,相对应的,所述供液分管和回液分管也分别有2 4根。在上述各方案中,各供液分管最好位于平板的同一侧,而各回液分管则分别位于所 述平板的另一侧,以方便连接。为了方便平板的上下移动,所述的各蛇形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可以分别通过软管连接 供液分管和回液分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平板内的蛇形通道由一条改为多条,并借助 于不冻液从供液总管同时进入多个供液分管的中部,使得本发明既可以增加各平板内的 冷冻液流量,加快冷冻速度,速冻速度可提高25~50%左右;同时又可明显地縮短不冻 液进入到各平板内的时间差,保证冷冻速度的均匀性,使各平板之间的速冻产品的冻结 温度相一致,并且在达到同样冷冻温度时能耗更低,可节能约10%左右;同时由于采用 了不冻液作为冷媒,不仅避免了液氨气化后气液状态的氨与平板内壁接触不充分、降低 冷冻效率的问题,而且避免了各管接头之间的腐蚀生锈的现象。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单块平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该液体平板速冻装置包括底座1、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冷冻室的箱体(图中未示)以及上下平行叠放在底座1上的多块中空的平板5和提供冷媒的制冷 系统,各平板5的两相对的对边上分别外凸设置有带孔的凸耳16,定位轴17依次穿过 每块平板5的凸耳16上的孔,将上述多块平板5定位,并且平板5通过常规的液压缸 作用可沿定位轴17上下滑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每块平板5内设置有二条蛇 形通道,即第一蛇形通道12和第二蛇形通道13; 二条蛇形通道的入口即第一入口 8和 第二入口 10均设置在平板5的左侧,二条蛇形通道的出口即第一出口 9和第二出口 11 均设置在平板5的右侧。每块平板5上的第一入口 8均通过软管4连接第一供液分管2,第二入口 10均通 过软管4连接第二供液分管3;上述第一供液分管2和第二供液分管3的中部连通供液 总管6,即供液总管6的两端连在第一供液分管2和第二供液分管3的中部,供液总管 6的进口端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输出管24相连。同样,每块平板5上的第一出口9均通 过软管4连接第一回液分管14,第二出口 11均通过软管4连接第二回液分管15。上述 第一回液分管14和第二回液分管15中部均连通回液总管7,也就是回液总管7的两端 连接第一回液分管14和第二回液分管15的中部,该回液总管7的出口端与制冷系统中 的回流管25相连。供液分管和回液分管的数量与每块平板内的蛇形通道条数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为二。上述制冷系统为常规结构,它包括有驱动泵、热交换器和各控制阀(图中未示)等 组成,驱动泵串装在冷媒输出管上,冷媒为不冻液,在热交换器中,不冻液与制冷剂进 行热量交换,交换后的不冻液经驱动泵的驱动,通过输出管24、供液总管6、第一供液 分管2、第二供液分管3、各软管4后与每块平板内的各蛇形通道相连通,并依次经对 应的软管、第一回液分管14、第二回液分管15、回液总管7和回流管25后返回热交换 器中。工作时,沿定位轴17向上移动上一块平板5,使相邻的两块平板5之间间隔一定 的距离,然后将待速冻物品放置到该两块平板5之间。如图2所示,开启驱动泵的电源, 不冻液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驱动泵,然后通过输出管24进入供液总管6,由供液总管6 同时进入第一供液分管2和第二供液分管3,然后经各软管4几乎同时进入平板5上的 第一蛇形通道12的第一入口 8和第二蛇形通道13的第二入口 10。不冻液在二个通道内 盘绕环行,迅速将被冻物品的热量带走。由于不冻液与平板5的内壁接触充分、良好, 故传热系数高,能耗低,冷冻速度快;同时由于不冻液几乎在同时进入每块平板的各蛇 形通道内,所以最上位平板和最下位平板处的物品冷冻温度均匀;而不冻液的使用,则 避免了软管4与金属管接口之间的腐蚀所带来的冷冻液泄漏的问题,节省了制冷剂。不冻液在蛇形通道内的循环完成后经各出口进入软管、回液分管,然后汇流到回液 总管7,由回液总管7经回流管25进入换热器(如图2所示),经换热器换热后再由驱 动泵进入供液总管6进行循环使用。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每块平板18内设有三条蛇形通道19,三条蛇形通道共 有三个入口和三个出口,对应的,供液分管20和回液分管21也各有三条,供液总管22 和回液总管23分别连接在供液分管和回液分管的中部,以使冷冻液能同时出入三个供 液分管20和回液分管21。其余同实施例l,在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平板速冻装置,包括多块上下叠放并可相向移动的中空的平板和提供冷媒的制冷系统,各平板内设置有供冷媒流动的蛇形通道,各蛇形通道的入口连接有供液总管,所述供液总管的进口端与上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输出管相连,而各蛇形通道的出口连接有回液总管,该回液总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回流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媒为不冻液,并且所述各平板内的蛇形通道有多条,每块平板的对应位置上的蛇形通道入口均连接同一条供液分管,每块平板对应位置上的蛇形通道出口均连接同一条回液分管,并且所述的供液总管连接在各供液分管的中部,而所述的回液总管则连接所述的各回液分管的中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平板速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平板内的蛇形通道有2 4条,相对应的,所述供液分管和回液分管也分别有2 4根。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平板速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供液分管分别位于所述平板的同一侧,而所述各回液分管则分别位于所述平板的另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平板速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蛇形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所述供液分管、回液分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平板速冻装置,在现有的内设有蛇形通道的多块平板和提供冷媒的制冷系统等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冷媒为不冻液,并且各平板内的蛇形通道有多条,每块平板的对应位置上的蛇形通道入口均连接同一条供液分管,每块平板对应位置上的蛇形通道出口均连接同一条回液分管,供液总管连接在各供液分管的中部,而回液总管则连接各回液分管的中部。采用上述结构后,既可以增加各平板内的冷冻液流量,加快冷冻速度;又可明显地缩短不冻液进入到各平板内的时间差,保证冷冻速度的均匀性,使各平板之间的速冻产品的冻结温度相一致,并可明显地降低能耗;同时由于采用了不冻液作为冷媒,可提高冷冻效率,避免各接头之间的腐蚀生锈的现象。
文档编号F25D31/00GK101556102SQ20091009842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7日
发明者王阳光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