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变温室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169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变温室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变温室冰箱。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冰箱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在冰箱的使用过程中,冰箱设计时的冷冻冷藏空间并一定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而便出现变温室。 现有的冰箱仅有一个变温室,虽然可以通过调节将变温室作为冷藏、冰温、软冷冻室、冷冻室来使用,但是由于其独一性,其空间也有限,这样也就限制用户更加多样化组合的冷冻冷藏需求;例如,当用户既需要大的冷藏空间,又需要软冷冻室的时候,则现有的冰箱无法提供这种组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用户需要软冷冻和冰温的效果时,现有的冰箱也无法实现。 因而,亟待出现一种更加能够实现多样化的组合冷冻冷藏的方式,以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更加多样化储藏物品方式的冰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变温室冰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该箱体内起冷却作用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箱体围成的空腔分隔出冷冻室及冷藏室,所述空腔又进一步分隔出至少两个变温室,所述变温室中设置用以感知温度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送至所述冰箱的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蒸发器为冷冻室蒸发器,该冷冻室蒸发器通过管路向所述冷藏室及变温室提供冷气。 其中,所述蒸发器包括冷冻室蒸发器和冷藏室蒸发器,所述冷冻室蒸发器通过管路向所述变温室提供冷气。 进一步,所述变温室设置进风口 、出风口 、控制所述进风口进风的风门及连通所述风门将所述冷冻室蒸发器周围的冷气提供至所述变温室的进风管路,以及将所述变温室的回流冷气通过所述出风口回流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的回风管路。
其中,所述进风口、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变温室的后部; 并且,所述变温室还包括风道盖板,该风道盖板设置于所述变温室的上部,与所述变温室的顶壁构成冷气通道接收来自所述进风口的冷气,且所述风道盖板上设置冷气通孔以向所述变温室空间散发冷气。 另外,还包括蒸发器盖板,该蒸发器盖板与所述冰箱的后壁形成的空间容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 并且,该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前侧与所述蒸发器盖板之间设置空隙;或者,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后侧与所述冰箱的后壁之间设置空隙;或者,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
3前侧与所述蒸发器盖板之间,以及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后侧与所述冰箱的后壁之间均 设置空隙。 其中,所述蒸发器包括冷冻室蒸发器和变温室蒸发器,所述冷冻室蒸发器通过管 路向所述冷藏室提供冷气。 进一步,所述冷冻室蒸发器周围设置风机以将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产生的冷气引入
所述进风管路;并且,所述风机外围设置减震材料。 其中,所述风机相对于安置该风机的容置口倾斜放置。 其中,所述变温室包括两个,其位于冷藏室和冷冻室之间;并且,所述两个变温室 的容积不相等。 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至少两个变温室,因而使得对物品的储藏方式更加多样化。 并且,所述减震材料的设置可以减少振动的噪声,而所述冷冻风机的倾斜设置则可以避免 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的共振,从而减少振动,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风道盖板和冷气通孔的存 在也使得所述变温室内的冷气分散均匀,达到均匀制冷的效果;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 所述空隙的设置,则能够防止由于下部结霜所带来的风路阻塞的问题,提供了制冷的可靠 性。 另外,当设有两个变温室时能够在不过大的增加系统制冷负荷的前提下使得物品 的储藏方式较多,并且,当所述两个变温室的容积不等,特别是一个是另一个的两倍时,在 用户的实际生活中,更加能够满足储藏物品方式的多样化及其储藏容量的需求。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多变温室冰箱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右视方向的透视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右视方向的透视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图l,图示了本发明一种多变温室冰箱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如图所示,包 括箱体l,该箱体1又被分隔出位于上部的冷藏室11及位于下部的冷冻室12,所述冷藏室 11与冷冻室12之间又被分隔出大变温室13、小变温室14及制冰室15。
参考图2,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所述冷藏室11包括设置在其后部的冷藏风机111、设置在其后壁的进风口 112 (包括6个)、 设置在其后壁与所述箱体的后壁之间的冷藏室蒸发器113,以及设置在所述冷藏室11下部 的出风口 114。 所述冷冻室12包括设置在其上部的进风口 121,以及设置在其下部的出风口 122。
所述大变温室13包括位于其后壁边角处的进风口 132、设置在所述进风口 132的 对角位置的出风口 131 ;以及设置所述箱体后部的冷冻室蒸发器133。所述冷冻室蒸发器 133的下方设置回风管路(下文阐述)的出口 205。
所述小变温室14包括位于其上部的进风口 14,以及设置在右下角处的出风口 142。 所述制冰室15包括位于其右上角处的进风口 151,已经设置在所述进风口 151对 角位置的出风口 152。 另外,所述冰箱还包括回风管路200、201及204(图中虚线所示),所述出风口 152 连通所述回风管路201,所述出风口 142及131连通所述回风管路200,所述回风管路200 及201均连通至所述回风管路的出口 205,以将冷气回送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133制冷。所 述出风口 122连通所述回风管路204,该回风管路204的与出口 205连通,也将冷气回送至 所述冷冻室蒸发器133制冷。 所述冰箱还包括冷冻风机202,以将冷冻室蒸发器133产生的冷气引至进风管路, 同样,所述冷藏风机111也将冷藏室蒸发器133产生的冷气引至冷藏进风管路,具体的机构 将在下文阐述。 其中,所述大变温室13的容积要大于小变温室14的容积,并且更加优选的,所述 大变温室13的容积是所述小变温室14的容积的两倍。由于所述大变温室13的容积要大 于小变温室14的容积,因而可以更加有利于用户对冷冻冷藏的方式和空间大小进行组合, 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另一方面,所述冷冻风机202的外围还包覆有减震材料505,以减少其运转时所带 来的噪音。所述减震材料505相当于设置在所述冷冻风机202及安置该冷冻风机202的蒸 发器盖板(下文将描述)之间;所述蒸发器盖板中设置适合所述冷冻风机202的容置口,在 装配时,将所述冷冻风机202的外围包覆减震材料505后安置入所述容置口中。优选的,所 述减震材料可以采用XXXXX 并且,所述冷冻风机202优选的为倾斜设置,即相对于容纳其的所述蒸发器盖板 上的孔来说,所述冷冻风机202倾斜安置在所述孔内。其目的在于,可以使得所述冷冻风机 202和冷冻室蒸发器133均工作的时候,避免共振的发生,从而减少振动和噪声,延长使用 寿命。 参考图3,图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右视方向的透视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冷气的流向),冷藏室ll的进风口 112(多个)是通过在所述冷 藏室11的后壁开口实现;所述冷藏室蒸发器113设置于所述冰箱的箱体的后部,靠近其厚 壁处;所述冷藏风机111设置于所述冷藏室后部的上方,将冷藏室蒸发器113产生的冷气, 引入冷藏室进风管路115中,并将过该冷藏室进风管路115的输送,通过所述若干个进风口 112将冷气引入所述冷藏室11中。 所述冷藏室11的出风口 114设置于所述冷藏室11的后部的下方,循环后的冷气 通过该出风口 114回流至所述冷藏室蒸发器113。 而小变温室14进风口 141位于其后壁的上方,并且,在冷气流入该进风口 141之 前设置了小变温室风门143,以控制冷气进入所述小变温室14的量。所述小变温室风门143 的开闭由所述冰箱的中央控制器进行控制,该中央控制器根据用户所设定的该小变温室14 的温度或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小变温室风门143的开闭。 在该小变温室14的后壁的下方还设置了出风口 142,该出风口 142将循环后的冷 气导入回风管路200,该回风管路200的另一端则连通所述出口 205。
5
所述大变温室13的进风口 132同样设置在其后壁的上方,在其后壁的下方也设置 了出风口 131。 其中,在冷气流入该进风口 132之前设置了还设置了大变温室风门134(位于冰箱 的后部方向),以控制冷气进入所述大变温室13的量。所述大变温室风门134的开闭由所 述冰箱的中央控制器进行控制,该中央控制器根据用户所设定的该大变温室13的温度或 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大变温室风门134的开闭。 其中,所述出风口 131连通所述回风管路200(具体为该回风管路200的横向管路 部分),从而将循环完毕的冷气经过出口 205回流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13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回风管路200既包括竖向的管路也包括横向的管路(这一点 在图2中有较好的展示),其横向的管路连通所述出风口 131和出口 205,其竖向的管路连 通所述出风口 142和出口 205。 所述冷冻室12包括设置于其上部的进风口 121,而其出风口 122则设置于其下部。 所述冷冻室12的外壁与所述冰箱的箱体围成了回风管路204,该回风管路204连通了所述 出风口 122和出口 205,以将经冷冻室12循环完毕的冷气回流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133制 冷。 另外,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小变温室14的后壁、大变温室13的后壁及所述 冰箱箱体的后壁之间设置了进风管路203。该进风管路203通过所述风机202活得冷气,引 入冷气后,通过所述进风口 141、132、121将冷气分别输送至小变温室14、大变温室13及冷 冻室12。其中,流入所述小变温室14、大变温室13的冷气的量分别由所述风门143和134 控制。 如图3中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冻室蒸发器133前方的蒸发器盖板506 ;该蒸 发器盖板506与冰箱的后壁所限定的空间容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133。并且,所述冷冻室蒸 发器133的下部与所述蒸发器盖板506的下部,以及冷冻室蒸发器133的下部与所述冰箱 的后壁直接设置空隙,图中分别对应标示为502和501 ;图中,冷冻室蒸发器133的中上部 与所述蒸发器盖板506及冰箱后壁之间的空隙是为便于观察而设置,实际为相互接触(因 为若图中部留出该空隙则无法辨识各个部分)。 此处设置空隙501和502的目的在于,冷冻室蒸发器133的下部较容易结霜,而结 霜后则会阻塞冷气的通道;因此,空隙501和502的存在能够使得冷气依然能从前侧和后侧 空间顺利通过冷冻室蒸发器133而得到预冷,防止冷冻室蒸发器133翅片结霜后造成风路 的堵塞。 再一方面,所述小变温室14的顶部设置了风道盖板503,该风道盖板503与所述小 变温室14的顶壁构成冷气通道接收来自所述进风口 141的冷气;并且,所述风道盖板503 上还设置若干冷气通孔504,这样一来,冷气便可以从所述冷气通孔504散发进入所述小变 温室14。 由于所述风道盖板503设置在所述小变温室14的顶部并且设置冷气通孔504,从 而使得冷气能够均匀的扩散进入所述小变温室14,使得其均匀制冷。 同样,在大变温室13中也同样设置有风道盖板和冷气通孔,在此不进行重复阐 述。 参考图4,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
6示,其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根本不同在于,其制冷系统仅采用一个蒸发器,即冷冻室蒸发器 133',冷藏室和变温室均依靠该冷冻室蒸发器133'进行制冷。 其中,冷藏室11的后壁同样设置了若干个进风口 40,并且在其后壁的右下角同样 设置了出风口 41。小变温室14的右下角同样设置了出风口。所述冷藏室11和小变温室14 的出风口均与回风管路200'连通,而同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回风管路200'将冷藏室11、 小变温室14、大变温室13及冷冻室12的回流冷气回送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133'。
参考图5,图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右视方向的透视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冷藏室11的进风口 40为设置在其后壁的若干开口。出风口 41设置在其后壁的 下部。所述冷藏室ll的后壁与所述冰箱的箱体的后壁之间设置了第二进风管路115'。所 述小变温室14的后壁、大变温室13的后壁及所述冰箱箱体的后壁之间设置了第一进风管 路203',所述小变温室14、大变温室13及冷冻室12通过该第一进风管路203'获得蒸发器 133'所产生的冷气。 其中,所述第二进风管路115'与第一进风管路203'之间通过风门51连通。该风 门51的开闭由该冰箱的中央控制器进行控制,进而可以控制流入至冷藏室11中冷气的量。
对于图4所示实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进行重复阐述,具体可 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同样,对于图5所示实施例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 进行重复阐述,具体可以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的变温室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相 应变温室中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器,该中央控制器根据该温度作出相 应的控制动作。 在本发明一种多变温室冰箱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其大变温室和小变温室至少设置 一个自身的蒸发器进行制冷,而冷冻室则依靠冷冻室蒸发器制冷,冷藏室则依靠冷冻室蒸 发器所提供的冷气制冷,由于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简单获得其 结构,因而在此不进行详细的阐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 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多变温室冰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该箱体内起冷却作用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箱体围成的空腔分隔出冷冻室及冷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又进一步分隔出至少两个变温室,所述变温室中设置用以感知温度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送至所述冰箱的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冷冻室蒸发器,该 冷冻室蒸发器通过管路向所述冷藏室及变温室提供冷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冷冻室蒸发器 和冷藏室蒸发器,所述冷冻室蒸发器通过管路向所述变温室提供冷气。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设置进风口 、出 风口 、控制所述进风口进风的风门及连通所述风门将所述冷冻室蒸发器周围的冷气提供至 所述变温室的进风管路,以及将所述变温室的回流冷气通过所述出风口回流至所述冷冻室 蒸发器的回风管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 、出风口设置于所述 变温室的后部;并且,所述变温室还包括风道盖板,该风道盖板设置于所述变温室的上部,与所述变温 室的顶壁构成冷气通道接收来自所述进风口的冷气,且所述风道盖板上设置冷气通孔以向 所述变温室空间散发冷气。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器盖板,该蒸发器盖 板与所述冰箱的后壁形成的空间容纳所述冷冻室蒸发器;并且,该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前侧与所述蒸发器盖板之间设置空隙;或者,所述冷冻室 蒸发器下部的后侧与所述冰箱的后壁之间设置空隙;或者,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前侧 与所述蒸发器盖板之间,以及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下部的后侧与所述冰箱的后壁之间均设置 空隙。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冷冻室蒸发器 和变温室蒸发器,所述冷冻室蒸发器通过管路向所述冷藏室提供冷气。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周围设置风 机以将所述冷冻室蒸发器产生的冷气引入所述进风管路;并且,所述风机外围设置减震材 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相对于安置该风机的 容置口倾斜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变温室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包括两个,其位于 冷藏室和冷冻室之间;并且,所述两个变温室的容积不相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变温室冰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该箱体内起冷却作用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箱体围成的空腔分隔出冷冻室及冷藏室,所述空腔又进一步分隔出至少两个变温室,所述变温室中设置用以感知温度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送至所述冰箱的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至少两个变温室,因而使得对物品的储藏方式更加多样化。另外,当设有两个变温室时能够在不过大的增加系统制冷负荷的前提下使得物品的储藏方式较多,并且,当所述两个变温室的容积不等,特别是一个是另一个的两倍时,在用户的实际生活中,更加能够满足储藏物品方式的多样化及其储藏容量的需求。
文档编号F25D11/02GK101706189SQ20091021177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日
发明者刘建如, 刘明勇, 张延庆, 曹东强, 王东宁, 蒲显开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