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960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剂的均勻分配是制冷行业内不断研究的问题,对于多流路的换热器,每个流路的制冷剂分流是否均勻,将影响着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分流是否均勻又取决于分配装置的设计。申请号为20081023^25. 3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热交换的制冷剂分配器,它采用渐缩口喷射式输入管、并在壳体腔内设滤网,通过减少气液两相的分离来达到制冷剂的均勻分配。但该装置仅适用于少数流路的空调系统,一般最多为四个流路。而且渐缩孔的孔径与壳体的内径比例过大,制冷剂容易在喷射端产生尖锐的啸叫声,导致总体噪音比较高。为解决制冷剂分流及降低分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申请人在2010年公开了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及空调设备,该技术方案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 201020116146. X,该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包括接收制冷剂的分流器、多个毛细管,以及与多个毛细管分别连接的多个过渡管,其中毛细管呈螺旋结构,过渡管的内径从与所述毛细管连接处开始依次递增。该技术方案通过将毛细管设置成螺旋状,降低了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同时将过渡管设置成逐次递增的阶梯状,避免了由于管径瞬时增大造成的氟流噪声和其他噪声等问题,在降低噪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其加工结构相对复杂,成本相对较高。如何进一步地对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进行改进,克服现有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存在的氟流噪声大、分流的一致性差、毛细管振动大、成本高昂等的缺点,是制冷技术领域研究的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旨在避免制冷剂气液分离、增进两相均勻混合程度、同时降低流量分配过程产生的噪音,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制冷剂流量分配器氟流噪声大、分流的一致性差、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的一致性难控制等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套管腔、分流管,所述集流管插入套管腔内,在套管腔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口,分流口连接有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在集流管的管壁上左右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对称设置。在套管腔壁上等距设置N条分流管,所述集流管上等距对称设有M个第一分流孔和M个第二分流孔,其中,M = N+1,且N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分流管设置在集流管的管壁上对应相邻两分流孔的中点位置上;所述集流管
3与套管腔同轴线设置。所述套管腔的壁厚大于1. 2mm。所述分流孔的孔径在1. 5-2. 6mm范围内。所述集流管与套管腔的管径比在0. 3-0. 9范围内。所述集流管与套管腔的管径比在0. 6-0. 75范围内。相邻的两分流孔的距离在30_80mm范围内。在集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排分流孔排,每排分流孔排上等距设有多个分流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由于设置了小孔径的、喷流式的分流孔,在制冷剂在分流孔处呈高速喷射状排出进入套管腔内,制冷剂流速的急速猛增促进了气液两相的混合,削弱了重力的影响,使制冷剂均勻地分配至各分流管中。 通过对套管腔壁厚、分流孔径大小、套管腔与集流管的管径匹配等参数的调整,可控制整体的噪音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比现有的冷媒分配器的氟流噪音低3dB(A)。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只需将集流管插入套管腔内,即可将制冷剂均勻地分配至各分流管内,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流程短,分流的一致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示图;图3是图1的B-B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能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的结构。本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1、套管腔2、分流管3,集流管1插入套管腔2内,在套管腔2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口,分流口连接有分流管3,而集流管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套管腔2 由此形成一个用于收集从分流孔流进套管腔2内的制冷剂、并从分流管3均勻排出的空腔结构。其中,集流管1的管壁上左右侧对称设有两排分流孔排,参见图2、图3,在管壁两侧分别对称等距设有多个第一分流孔11、和第二分流孔12。第一分流孔11、第二分流孔12 的个数为M,分流管3的条数为N,M、N满足公式M = N+1,且N为大于2的整数。当然,作为更多的实施方式,在集流管1的管壁上也可以设置多排的分流孔排,每排分流孔排上等距设有多个分流孔。可以理解,分流孔与分流管是以梅花间竹的方式分布的,且分流管设置在集流管的管壁上对应相邻两分流孔的中点位置上。还有,为了使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均勻, 集流管1与套管腔2同轴线设置,是同心圆结构。集流管1插入套管腔2内,集流管1的直径是套管腔2直径的0. 3-0. 9倍之间,从分流效果,噪声及加工的难易程度角度,集流管的直径是套管腔直径的最好的范围是0. 6-0. 75倍。从试验的结果显示,套管腔的合适直径在8-30mm之间。考虑加工工艺,直径最佳值在9. 52_19mm。集流管管壁两侧的第一分流孔11、 和第二分流孔12的直径在1. 0-4. 5mm之间,当孔径越大,分流孔所产生的噪声就越小,但分流器的制冷剂分配的均勻性会下降;因而分流孔孔径的最好范围是1. 5-2. 6mm之间。在理论上,相邻两分流孔的间隔在10-150mm之间都能实现制冷剂的均勻分配且间隔的大小会存在如下影响分流孔的间隔越密,分流噪声越小,但加工的难度就越大;分流孔的间隔越大,加工效率就越好,但分流噪声则有所提高,另外,分流孔的间隔越大,分流均勻性能越差,实践证明,分流孔间隔在30-80mm,是综合各方面性能的最好取值范围。分流管3最最少有2个,分流管的直径是套管腔直径的0. 1-0. 9倍,分流管的间隔从技术上没有具体要求, 光从生产效率上考虑,合适的间隔是大于或等于10mm。当分流管的位置在两个分流孔的中间位置附近时,能获得最好的分流效果,因而分流管的也适宜在30-80_。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的分流工作过程如下请参阅图2或图3,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从集流管ι通过第一分流孔11和第二分流孔12时,由于分流孔的孔口内径比集流管要小得多,使制冷剂流速突然加大,从而削弱了重力对制冷剂的影响,使制冷剂在喷流到套管腔2内后,气液两相充分混合,避免气液两相制冷剂分层的现象,而气液两相混合越好,则分流的一致性就越好,从而改善分配装置的分流效果。在制冷剂分流过程中,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分流孔流到套管腔2后由于管径立即增大,压力迅速下降,上下游的压差使制冷剂蒸发成气泡并膨胀增大,当大量的气泡聚集在一起,产生急激的气穴致使气泡就猛烈地破裂。在这个破裂过程期中,会产生中低频的噪声向外辐射出来,从而产生氟流噪声和其他噪声。因此,为了克服分流过程的噪音问题,本实用新型同时从装置的结构设计考虑噪声的控制方案1)为了阻止氟流噪声透过管路向外辐射出来,套管腔2的壁厚要大于1.2mm。2)第一分流孔11、第二分流孔12的直径在1. 5-2. 6mm之间,控制制冷剂流速的急剧变化,避免制冷剂产生气泡和破裂。3)套管腔2与集流管1之间的空腔不能太大,集流管1的直径保持在套管腔2直径的0. 3-0. 9倍之间,控制制冷剂通过分流孔流到套管腔后的膨胀空间并考虑分流效果、 噪声控制及加工难易程度,将集流管1与套管腔2的管径比控制在0. 6-0. 75范围内。而相邻分流孔的间隔控制在30-80mm。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作的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套管腔、分流管,所述集流管插入套管腔内,在套管腔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口,分流口连接有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集流管的管壁上左右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套管腔壁上等距设置N 条分流管,所述集流管上等距对称设有M个第一分流孔和M个第二分流孔,其中,M = N+1, 且N为大于2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设置在集流管的管壁上对应相邻两分流孔的中点位置上;所述集流管与套管腔同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腔的壁厚大于 1. 2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的孔径在 1. 5-2. 6mm 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与套管腔的管径比在0. 3-0. 9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与套管腔的管径比在0. 6-0. 75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分流孔的距离在30-80mm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集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排分流孔排,每排分流孔排上等距设有多个分流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套管腔、分流管,所述集流管插入套管腔内,在套管腔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口,分流口连接有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由于设置了小孔径的、喷流式的分流孔,在制冷剂在分流孔处呈高速喷射状排出进入套管腔内,制冷剂流速的急速猛增促进了气液两相的混合,削弱了重力的影响,使制冷剂均匀地分配至各分流管中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流程短,分流的一致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F25B41/00GK202171371SQ20112026583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招伟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