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271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水式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尤其是一种适合需要生活热水的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水水式水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水水式水地源热泵系统向空调未端机组(风机盘管或变风量空调机组)提供其工作所需的冷热水,利用空调未端机组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目前,传统的水水式水地源热泵系统在夏季进行制冷运行时,所产生大量的热量排入地下不能被利用,造成浪费;在过渡季节里,系统也不能提供生活所需的热水。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的水水式水地源热泵空调机组不能回收热量和过渡季节不能提供生活热水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通过该空调机组不仅能进行热量回收,而且能在过渡季节提供生活热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包括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热水四通换向阀、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一号系统压缩机、使用侧换热器、二号系统压缩机、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热源侧换热器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所述热水四通换向阀含有C3、D3、E3和S3四个端口,所述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含有Cl、D1、E1和SI四个端口,所述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含有C2、D2、E2和S2四个端口,所述使用侧换热器含有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使用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和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所述热源侧换热器含有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热源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和热源侧循环水流通管路,所述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含有一号制冷剂流通管路和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含有二号制冷剂流通管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所述一号系统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D3端口,C3连接Dl端口,S3端口和SI端口均通过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连接一号系统压缩机的输入端,E3端口通过一号制冷剂流通管路连接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的输入端,Cl端口通过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的输入端和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的输出端,El端口通过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出液单向阀的输入端和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进液单向阀的输出端,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的输出端、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出液单向阀的输出端和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的输出端均通过一号系统过滤器连接一号系统节流阀,一号系统节流阀分别连接一号系统制热电磁阀和一号系统制冷电磁阀,一号系统制热电磁阀连接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的输入端,一号系统制冷电磁阀连接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进液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二号系统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二号制冷剂流通管路连接D2端口,二号系统压缩机的输入端通过二号系统汽液分离器连接S2端口,C2端口通过热源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的输出端,E2端口通过使用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的输出端,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的输出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的输出端均通过二号系统过滤器连接二号系统节流阀,二号系统节流阀分别连接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均通过生活热水循环水泵连接生活热水箱的出水端,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均连接生活热水箱的进水端,所述热源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连接地埋管或回灌井的出水端,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地埋管或回灌井的进水端,所述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连接室内未端机组的出水端,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室内未端机组的进水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所述热水四通换向阀、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生活热水循环水泵、热源侧循环水泵和使用侧循环水泵分别连接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具有以下优点1)空调机组在运行时可利用二号系统中部分热回收器对生活热水进行加热即热量部分回收;2)当空调机组进行制冷运行时可对一号系统的全部热量进行回收;3)在过渡季节时,一号系统通过控制器调至热水模式提供生活热水。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包括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热水四通换向阀2、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3、一号系统压缩机4、使用侧换热器13、二号系统压缩机20、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21、热源侧换热器25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热水四通换向阀2含有C3、D3、E3和S3四个端口,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3含有Cl、D1、E1和SI四个端口,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21含有C2、D2、E2和S2四个端口。使用侧换热器13含有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使用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和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所述热源侧换热器25含有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热源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和热源侧循环水流通管路,所述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含有一号制冷剂流通管路和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含有二号制冷剂流通管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热水四通换向阀2、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3、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21、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热源侧循环水泵29和使用侧循环水泵30分别连接控制器19。由控制器19控制各个四通换向阀的端口之间的导通状态,以及三个循环水泵的开启。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出端连接D3端口,C3连接Dl端口,S3端口和SI端口均通过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5连接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入端,E3端口通过一号制冷剂流通管路连接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7的输入端,Cl端口通过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4的输入端和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6的输出端,El端口通过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出液单向阀10的输入端和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进液单向阀11的输出端,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4的输出端、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出液单向阀10的输出端和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7的输出端均通过一号系统过滤器8连接一号系统节流阀6,一号系统节流阀6分别连接一号系统制热电磁阀12和一号系统制冷电磁阀9, 一号系统制热电磁阀12连接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6的输入端,一号系统制冷电磁阀9连接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进液单向阀11的输入端。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出端通过二号制冷剂流通管路连接D2端口,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入端通过二号系统汽液分离器连接S2端口,C2端口通过热源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3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2的输出端,E2端口通过使用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14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15的输出端,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3的输出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14的输出端均通过二号系统过滤器16连接二号系统节流阀17,二号系统节流阀17分别连接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2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15的输入端。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均通过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连接生活热水箱的出水端,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均连接生活热水箱的进水端。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和生活热水箱组成热水循环系统。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所产生的热量对被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所送来的水进行升温,从而对生活热水进行循环加热。热源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29连接地埋管或回灌井的出水端,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地埋管或回灌井的进水端,热源侧换热器25、热源侧循环水泵29和地埋管或回灌井组成热源侧水循环系统。热源侧换热器25所产生的热(或冷)量给热源侧循环的水进行升(或降)温,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29将已升(或降)温送至地埋管或回灌井进行能量交换。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30连接室内未端机组的出水端,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室内未端机组的进水端。使用侧换热器13与室内未端机组组成使用侧水循环系统。使用侧换热器13所产生的冷(或热)量给使用侧的循环冷媒水降(或升)温,再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30将已被降(或升)温的冷媒水送至未端机组,通过未端机组来使室内空气降(或升)温度即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温度。本实用新型的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包括两套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具有五种运行模式即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加热水模式、制热加热水模式和热水模式,模式设定可通过控制器19进行。I、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通过控制器19使D3端口与C3端口相通,Dl端口与Cl端口相通,El端口与SI端口相通,D2端口与C2端口相通,E2端口与S2端口相通。制冷剂循环如下对于一号系统压缩机4,制冷剂依次通过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出端、D3端口、C3端口、Dl端口、Cl端口、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24、一号系统过滤器8、一号系统节流阀6、一号制冷电磁阀9、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11、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El端口、SI端口、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5和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入端。对于二号系统压缩机20,制冷剂依次通过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出端、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D2端口、C2端口、热源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23、二号系统过滤器16、二号系统节流阀17、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15、使用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E2端口、S2端口、二号系统汽液分离器18和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入端。在制冷模式下,一号系统压缩机4和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分别通过一号系 统节流阀6和二号系统节流阀17进行节流后,在使用侧换热器13进行蒸发吸热,从而使经使用侧循环水泵30送至使用侧换热器13的水得到冷却,冷却后的水进入安装在室内的未端机组,室内空气通过未端机组得到降温,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的目的。此时,在控制器19的作用下,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没有运转,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没有将生活热水加热,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制冷剂不经过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1,但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是通过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再至热源侧换热器25。一号系统压缩机4和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通过热源侧换热器25时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却变成液体,再通过使用侧换热器13时将液态的制泠剂进行蒸发变成汽态制冷剂,即制冷剂在热源换热器25得到冷凝,在使用侧换热器13进行蒸发。制冷剂在热源换热器25内被冷凝,所释放出来的热量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29流动的水送到地埋管或回灌井;制冷剂在使用侧换热器13内进行蒸发,所吸收的热量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30流动的水送至安装于室内的未端机组。2、制热模式 在制热模式下,通过控制器19使D3端口与C3端口相通,Dl端口与El端口相通,Cl端口与SI端口相通,D2端口与E2端口相通,C2端口与S2端口相通。制冷剂循环如下对于一号系统压缩机4,制冷剂依次通过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出端、D3端口、C3端口、Dl端口、El端口、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10、一号系统过滤器8、一号系统节流阀6、一号制热电磁阀12、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26、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Cl端口、SI端口、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5和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入端。对于二号系统压缩机20,制冷剂依次通过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出端、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D2端口、E2端口、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14、二号系统过滤器16、二号系统节流阀17、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22、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C2端口、S2端口、二号系统汽液分离器18和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入端。在制热模式下,一号系统压缩机4和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在使用侧换热器13进行冷凝放热,从而使经使用侧循环水泵30送至使用侧换热器13的水得到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安装在室内的未端机组,室内空气通过未端机组实施升温,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的目的。此时,在控制器19的作用下,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没有运转,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5的没有将生活热水加热;一号系统的制冷剂不经过一号系统全热回器1,但二号系统的制冷剂是通过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再至使用侧换热器13。一号系统压缩机4和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通过使用侧换热器13时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却变成液体,再通过过热源侧换热器25时将液态的制泠剂进行蒸发变成汽态制冷剂,即制冷剂在使用侧换热器13进行冷凝放热,在热源换热器25进行蒸发吸热。制冷剂在热源换热器25内进行蒸发,所吸收的热量是由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29流动的水提供的,已被吸收热量的水再回到地埋管或回灌井中进行热量交换;制冷剂在使用侧 换热器13内进行冷凝,所释放的热量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30流动的水送至安装于室内的未端机组。3、制冷加热水模式在制冷加热水模式下,通过控制器19使D3端口与E3端口相通,El端口与SI端口相通,D2端口与C2端口相通,E2端口与S2端口相通。制冷剂循环如下对于一号系统压缩机4,制冷剂依次通过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出端、D3端口、E3端口、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7、一号系统过滤器8、一号系统节流阀6、一号制冷电磁阀9、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11、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El端口、SI端口、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5和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入端。对于二号系统压缩机20,制冷剂循环与制冷模式下的相同。在制冷加热水模式下,若热水已达设定温度时,通过控制器19使D3端口与C3端口相通,Dl端口与Cl端口相通,El端与SI端口相通,D2端口与C2端口相通,E2端口与S2端口相通。制冷剂循环如下对于一号系统压缩机4,制冷剂循环与制冷模式下的相同。对于二号系统压缩机20,制冷剂循环仍与制冷模式下的相同。在制冷加热水模式下,一号系统压缩机4和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分别通过一号系统节流阀6和二号系统节流阀17进行节流后,在使用侧换热器13进行蒸发吸热,从而使经使用侧循环水泵30送至使用侧换热器13的水得到冷却,冷却后的水进入安装在室内的未端机组,室内空气通过未端机组得到降温,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的目的。制冷剂在通过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时,对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却,冷却所释放的热量通过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送至生活热水箱,从而实施对生活热水箱内的热进行循环加热。此时,在控制器19的作用下,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运转,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都参与制作生活热水。在生活热水未达到设定的温度时,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制冷剂通过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进行冷却,不经过热源侧换热器25 ;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通过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 —次冷却,再经过热源侧换热器25进行二次冷却。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冷却变成液体,再通过使用侧换热器13时将液态的制泠剂进行蒸发变成汽态制冷剂,即制冷剂在分别在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与热源换热器25中得到冷凝,在使用侧换热器13进行蒸发。在生活热水达到设定的温度时,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制冷剂不通过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而是直接经过热源侧换热器25 ;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仍先通过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再经过热源侧换热器25。热源侧换热器25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却变成液体,再通过使用侧换热器13时将液态的制泠剂进行蒸发变成汽态制冷剂,即制冷剂在热源换热器25得到冷凝,在使用侧换热器13进行蒸发。4、制热加热水模式在制热加热水模式下,通过控制器19使D3端口与E3端口相通,Cl端口与SI端口相通,D2端口与E2端口相通,C2端口与S2端口相通。制冷剂循环如下对于一号系统压缩机4,制冷剂依次通过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出端、D3端口、E3
端口、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7、一号系统过滤器8、一号系统节流阀6、一号制热电磁阀12、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26、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Cl端口、SI端口、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5和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入端。对于二号系统压缩机20,制冷剂循环与制热模式下的相同。在制热加热水模式下,若热水已达设定温度时,通过控制器19使D3端口与C3端口相通,Dl端口与El端口相通,Cl端口与SI端口相通,D2端口与E2端口相通,C2端口与S2端口相通。制冷剂循环如下对于一号系统压缩机4,制冷剂循环与制热模式下的相同。对于二号系统压缩机20,制冷剂循环仍与制热模式下的相同。在控制器19的作用下,当热水温度未达到需要的温度时,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工作,对生活热水进行循环加热。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制冷剂先经过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进行冷却放热,其全部热量通过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对生活热水进行循环加热。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先经过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进行部分热量回收,回收的部分热量通过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对生活热水进行循环加热,再通过使用侧换热器13对剩下的热量全释放,释放出的热量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30流动的水送至安装于室内的未端机组对室内空气进行升温,从而达到调节空气的目的。当热水温度达到需要的温度时,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停止工作,对生活热水停止加热。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制冷剂不再经过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1,而是至使用侧换热器13。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虽先经过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再至使用侧换热器13,但因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停止工作,其热量不能被带走。制冷剂在使用侧换热器13释放出的热量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30流动的水送至安装于室内的未端机组对室内空气进行升温,从而达到调节空气的目的。经节流后的制冷剂流至热源换热器25时,在其内进行蒸发吸热,所吸收的热量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29流动的水送至地埋管或回灌井进行热量交换。5、热水模式在热水模式下,二号系统压缩机20不参加工作,通过控制器19使D3端口与E3端口相通,Cl端口与SI端口相通。制冷剂循环如下制冷剂依次通过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出端、D3端口、E3端口、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7、一号系统过滤器8、一号系统节流阀6、一号制热电磁阀12、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26、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Cl端口、SI端口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5和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入端。在热水模式下,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制冷剂不参与工作,即二号系统压缩机20不工作,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也不工作。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制冷剂经过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却放热,所释放的热量通过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给生活热水进行加热,一直达到通过控制器19所设定的温度;此时,制冷剂经过热源换热器25时,在其内进行蒸发吸收热量,所吸收的热量再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29送至地埋管或回灌井进行热量交换。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热水四通换向阀(2)、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3)、一号系统压缩机(4)、使用侧换热器(13)、二号系统压缩机(20)、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21)、热源侧换热器(25)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 所述热水四通换向阀(2 )含有C3、D3、E3和S3四个端口,所述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3 )含有Cl、Dl、El和SI四个端口,所述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21)含有C2、D2、E2和S2四个端口,所述使用侧换热器(13)含有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使用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和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所述热源侧换热器(25)含有热源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热源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和热源侧循环水流通管路,所述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I)含有一号制冷剂流通管路和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27)含有二号制冷剂流通管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 所述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出端连接D3端口,C3连接Dl端口,S3端口和SI端口均通过一号系统汽液分离器(5)连接一号系统压缩机(4)的输入端,E3端口通过一号制冷剂流通管路连接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7)的输入端,Cl端口通过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4)的输入端和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6)的输出端,El端口通过使用侧一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出液单向阀(10)的输入端和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进液单向阀(11)的输出端,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4)的输出端、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出液单向阀(10)的输出端和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出液单向阀(7)的输出端均通过一号系统过滤器(8)连接一号系统节流阀(6),一号系统节流阀(6)分别连接一号系统制热电磁阀(12)和一号系统制冷电磁阀(9), 一号系统制热电磁阀(12)连接一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6)的输入端,一号系统制冷电磁阀(9)连接一号系统使用侧换热进液单向阀(11)的输入端; 所述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出端通过二号制冷剂流通管路连接D2端口,二号系统压缩机(20)的输入端通过二号系统汽液分离器连接S2端口,C2端口通过热源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3)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2)的输出端,E2端口通过使用侧二号介质流通管路分别连接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14)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15)的输出端,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出液单向阀(23 )的输出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进液单向阀(14 )的输出端均通过二号系统过滤器(16 )连接二号系统节流阀(17 ),二号系统节流阀(17 )分别连接二号系统热源侧换热进液单向阀(22)的输入端和二号系统使用侧换热器出液单向阀(15)的输入端; 所述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均通过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连接生活热水箱的出水端,一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和二号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均连接生活热水箱的进水端,所述热源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通过热源侧循环水泵(29)连接地埋管或回灌井的出水端,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地埋管或回灌井的进水端,所述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入端通过使用侧循环水泵(30)连接室内未端机组的出水端,使用侧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室内未端机组的进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四通换向阀(2)、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3)、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21)、生活热水循环水泵(28),热源 侧循环水泵(29)和使用侧循环水泵(30)分别连接控制器(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地源热泵三联供的空调机组,包括一号系统全热回收器、热水四通换向阀、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一号系统压缩机、使用侧换热器、二号系统压缩机、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热源侧换热器和二号系统部分热回收器;所述热水四通换向阀含有C3、D3、E3和S3四个端口,所述一号系统四通换向阀含有C1、D1、E1和S1四个端口,所述二号系统四通换向阀含有C2、D2、E2和S2四个端口。该空调机组在运行时可利用二号系统中部分热回收器对生活热水进行加热即热量部分回收,当机组进行制冷运行时可对一号系统的全部热量进行回收,在过渡季节时,一号系统通过控制器调至热水模式提供生活热水。
文档编号F25B13/00GK202709538SQ20122036184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王结义, 丁贤银, 龚长山 申请人:南京枫叶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