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0426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涉及蓄冷装置领域,包括外壳、上盖、内胆、盘管和换热风道,所述上盖扣设于外壳,在外壳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内胆固定于外壳内壁,盘管设置于内胆中,换热风道贯穿设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设有隔热层,且密闭空间内装有蓄冷介质,所述盘管内装有制冷剂,所述换热风道内还设有除水器。本实用新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保证密闭环境中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
【专利说明】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冷装置领域,具体来讲是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密闭救生环境的降温除湿,通常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方案,将高压气瓶中的低温高压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至换热器中,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为气态过程中,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热量以实现给周围环境降温除湿的功能。该方案的缺陷为:二氧化碳容易泄漏至周围环境中,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将威胁到密闭环境中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不会产生有害气体,保证密闭环境中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包括外壳、上盖、内胆、盘管和换热风道,所述上盖扣设于外壳,在外壳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内胆固定于外壳内壁,盘管设置于内胆中,换热风道贯穿设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设有隔热层,且外壳内装有蓄冷介质,所述盘管内装有制冷剂,所述换热风道内还设有除水器。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和内胆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分别为不锈钢板焊接而成。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胆长度为2590mm,宽度为420mm,高度为800mm。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胆的外壁均焊接多根方管,所述隔热层敷设于相邻方管之间。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通过铆钉固定于所述方管,且外壳厚度为
0.75mm0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换热风道等间距插入多根不锈钢管,所述多根钢管均垂直于通风方向设置。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胆设有通舱管件,所述盘管末端通过螺母固定于通舱管件。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盘管为两列设置,分别位于换热风道的两侧,每列盘管等间距弯折成多排设置。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换热风道为厚度2mm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长度为2830mm,其端口为105mmX 205mm,所述除水器离换热风道的一个端口 350mm设置。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除水器设置于邻近换热风道的一个端口处,距离该端口 100mm。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所述内胆与外壳之间设有隔热层,有效防止本实用新型蓄冷装置内冷量的流失,延长冷量的储备时间。
[0016]2、所述蓄冷装置内储存的冷量通过换热风道送入密闭环境,换热风道内设有除水器,除水器距离一个端口 100mm,能将降温后空气中的水珠吸附在除水片上,然后通过换热风道的排水口排出,以实现给穿过换热风道内的空气除湿,降温除湿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俯视的内部结构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外壳,2-隔热层,3-内胆,4-盘管,5-换热风道,6_除水器,7_不锈钢管,8_通舱管件,9-上盖,10-密闭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包括外壳1、上盖
9、隔热层2、内胆3、盘管4和换热风道5,上盖9扣设于外壳1,在外壳内形成密闭空间10,内胆3固定于外壳I内壁,外壳I和内胆3之间设有隔热层2,所述密闭空间10内装有蓄冷介质(通常为自来水),盘管4设置于内胆3中,盘管4内装有制冷剂,换热风道5贯穿设置于外壳1,换热风道5内还设有除水器6。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I和内胆3均为没有顶壁的长方体结构,顶部扣设上盖9后,内部形成密闭空间10。所述内胆3采用3mm厚不锈钢板焊接而成,长度为2590mm,宽度为420mm,高度为800mm,且焊缝需整齐并且无任何漏点。内胆3的外壁均焊接多根方管(图未示),本实施例中,在外壁每隔500_焊接一根长740_的方管,方管的设置可以防止密闭空间10在注满水后壳体I变形。所述隔热层2敷设于相邻的方管之间,隔热层2采用保温材料制成,用于减少冷量的散失,所述外壳I采用0.75_厚不锈钢板制成,通过铆钉固定于方管上。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换热风道5采用2mm厚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在内胆的420mmX800mm侧壁中心处,切割宽105mm、长205mm的矩形空间,换热风道5顺着内胆3长边的方向插入其中,各伸出120mm,穿过外壳I。换热风道5的长度为2830mm,其端口为105mmX 205mm,其内部设有除水器6,除水器6设置于邻近换热风道5的一个端口处,距离该端口 100_。所述换热风道5等间距插入多根不锈钢管7,多根不锈钢管7垂直于通风方向设置,以增加换热风道5的换热面积。本实施例中,在离其中一个端口 350mm处中心位置插入第一根长600mm不锈钢管7,随后每间隔IOOmm插入一根,共用23根不锈钢管7。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盘管4采用人工弯折的方式制作成两列,分别位于换热风道5的两侧,两列之间端部相接,两列的间距为260mm,每列盘管等间距弯折成多排,本实施例中有6排,每排间隔120_。所述内胆3设有通舱管件8,盘管4的末端通过外套螺母固定于通舱管件8。为了显示更加清楚,图1中剖掉了通舱管件8和盘管4的端部。
[0027]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使用时,需要外部连接制冰机组。在正常工况下,制冷机组将低温制冷剂送入盘管4中,与密闭空间10中蓄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将冷量储存于蓄冷介质中,实现蓄冷装置的蓄冷功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与外部连接沟通被切断,蓄冷装置所储存的冷量通过换热风道5,由热风道5端口送入密闭环境中,以实现降温除湿功能。制冷机组通过调节换热风道5内风速,以达到调节降温速率的功能,并且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在盘管4无损坏的情况下能一直反复使用,极大降低所需成本。
[0028]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包括外壳、上盖、内胆、盘管和换热风道,所述上盖扣设于外壳,在外壳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内胆固定于外壳内壁,盘管设置于内胆中,换热风道贯穿设置于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设有隔热层,且密闭空间内装有蓄冷介质,所述盘管内装有制冷剂,所述换热风道内还设有除水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内胆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分别为不锈钢板焊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长度为2590mm,宽度为420mm,高度为80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外壁均焊接多根方管,所述隔热层敷设于相邻方管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通过铆钉固定于所述方管,且外壳厚度为0.7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道等间距插入多根不锈钢管,所述多根钢管均垂直于通风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设有通舱管件,所述盘管末端通过螺母固定于通舱管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为两列设置,分别位于换热风道的两侧,每列盘管等间距弯折成多排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道为厚度2mm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长度为2830mm,其端口为105mmX 205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生避险环境中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器设置于邻近换热风道的一个端口处,距离该端口 100_。
【文档编号】F25D3/00GK203534016SQ20132049346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3日
【发明者】马剑, 陈扣杰, 王建, 徐其龙, 杨爽, 李昂, 张辉, 雷振国 申请人: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