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6628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包括设置在换热器的两侧的两个集流管,连接在两个集流管之间的诸如扁管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换热管之间的翅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由此集流管布置在同一侧,以节省连接管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在换热器的同一侧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换热管,每一个换热管具有:大致平行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以及分别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相连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弯曲从第一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使得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并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还具有连接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是U形管,或者至少一个换热管是一体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换热管的所述连接部通过折弯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端部通过弯曲从第二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朝向相反的方向偏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以及所述第一端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从第一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从第一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以及所述第二端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从第二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部分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一换热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部分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一换热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以及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与第二集流管连接的部分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二换热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部分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部分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与第二集流管连接的部分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还具有多个第三换热部,所述多个第三换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大致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还具有连接第一换热部、第三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中的相邻的换热部的多个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通过折弯形成或是U形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中的相邻的换热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换热部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第 一换热部倾斜,以及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二换热部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通过大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中弯曲而从第一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通过大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中弯曲而从第一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并且所述第二端部通过大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中弯曲而从第二换热部的中心线偏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一换热部大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一换热部大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中,以及每一个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和第二换热部大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以及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同一侧是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中,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与连接部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并排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是D状横截面的集流管,所述D状横截面的集流管的大致平坦的表面彼此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设置的隔热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所述换热管是一体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集流管布置在同一侧,节省了连接管路,且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右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右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右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右视图;以及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9、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管,图2至4、6至8、10至12、14至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其中,换热器的集流管的端部的端盖被省去,由此可以看见换热管的插入集流管中的端部。

如图1至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0包括:在换热器100的同一侧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例如大致平行、成一定角度或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或由一个管通过纵向隔板形成的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以及多个诸如扁管的换热管20,每一个换热管20具有:大致平行的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以及分别与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相连的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5,所述第一端部24通过弯曲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即形成换热部的 管段的轴线、轴向中心线或纵向中心线)偏离使得所述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5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连接并流体连通。每一个换热管20还具有连接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的连接部23。至少一个换热管20是一体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连接部23可以通过折弯形成。作为选择,每一个换热管20还具有连接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的连接部23,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23是U形管,例如单独的U形管通过焊接与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每一个所述换热管21是一体的。

制冷剂可以从第一集流管11流入换热器并且从第二集流管12流出换热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5与连接部23相对。换热器100还包括:翅片30,所述翅片3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之间。在图1至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24通过折弯两次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偏离,而每一个换热管20包括两个换热部。

参见图1至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20还具有多个第三换热部,所述多个第三换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2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22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部21、所述第二换热部22和所述第三换热部大致平行。每一个换热管20还具有连接第一换热部21、第三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22中的相邻的换热部的多个连接部23,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23通过折弯形成或是U形管。换热器100还包括:翅片30,所述翅片3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21、所述第三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22中的相邻的换热部之间。通过形成多个连接部23,每一个换热管20可以包括四个以上的换热部。

参见图2至4、6至8、10至12,所述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沿第一方向D1排列,且沿与第一方向D1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D2延伸,以及所述换热器100的所述同一侧是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限定的平面中,在第二方向D2上的同一侧。

如图5至12所示,所述第二端部25通过弯曲从第二换热部22的中心线(即形成换热部的管段的轴线、轴向中心线或纵向中心线) 偏离,且所述第一端部24和所述第二端部25朝向相反的方向偏离。

在图5至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24和所述第二端部25通过折弯两次分别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和第二换热部22的中心线偏离,而每一个换热管20包括两个换热部,通过形成多个连接部23,每一个换热管20可以包括四个以上的换热部。

如图2至4所示,所述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沿第一方向D1(即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的轴向方向)排列,且沿与第一方向D1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D2延伸,以及所述第一端部24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大致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上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偏离。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在第三方向D3上设置。例如,所述第一端部24通过大致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限定的平面中弯曲而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偏离。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和第一换热部21可以大致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限定的平面中。

如图6至8、10至12所示,所述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沿第一方向D1(即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的轴向方向)排列,且沿与第一方向D1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D2延伸,所述第一端部24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大致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上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偏离,以及所述第二端部25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大致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上从第二换热部22的中心线偏离。例如,所述第一端部24通过大致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限定的平面中弯曲而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偏离,并且所述第二端部25通过大致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限定的平面中弯曲而从第二换热部22的中心线偏离。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和第一换热部21大致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限定的平面中,以及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二端部25和第二换热部22大致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限定的平面中。

在如图1至4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的与第一集流管11连接的部分241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一换热 部21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的与第一集流管11连接的部分241大致沿第二方向D2延伸。

在如图5至8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的与第一集流管11连接的部分241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一换热部21的延伸方向相同,以及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二端部25的与第二集流管12连接的部分251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二换热部22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的与第一集流管11连接的部分241大致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且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二端部25的与第二集流管12连接的部分251大致沿第二方向D2延伸。

参见图9至12,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例如所述第一端部24的中心线(即形成端部的管段的轴线、轴向中心线或纵向中心线))相对于第一换热部21(例如所述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即形成第一换热部21的管段的轴线、轴向中心线或纵向中心线))倾斜。在图9至1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24和所述第二端部25通过折弯一次分别从第一换热部21的中心线和第二换热部22的中心线偏离,而每一个换热管20包括两个换热部,通过形成多个连接部23,每一个换热管20可以包括四个以上的换热部。

在图9至1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一端部24相对于第一换热部21倾斜,以及每一个换热管20的所述第二端部25(例如所述第二端部25的中心线(即形成端部的管段的轴线、轴向中心线或纵向中心线))相对于第二换热部22(例如所述第二换热部22的中心线(即形成第二换热部22的管段的轴线、轴向中心线或纵向中心线))倾斜。

在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间可以设置隔热空间40或隔热件,可以防止两个集流管之间换热,产生热桥,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可以是两个单独的集流管,也可以是由一个管通过纵向隔板形成的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纵向隔板可以是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可以与管的管壁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

如图14至16所示,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是D状横截面的集流管,两个D状横截面的集流管的大致平坦的表面彼此相对。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间设有间隔。该间隔中可以设置隔热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可应用在暖通空调,汽车,制冷及运输领域,该换热器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平行流换热器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可降低成本,提高微通道热泵型蒸发器的风场均匀性和出风温度均匀性,并提高换热面积的利用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在集流管中设置隔板,来形成不同的回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回路长度(换热管折弯若干次)。在换热器用于蒸发器时,上部产生的冷凝水和下半部分的冷凝水差距不大,换热器的风场更均匀,换热器各个部分的出风温度更均匀。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集流管单侧布置,节省了连接管路和集流管,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可以采用单排扁管,由此风阻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