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换热器模块以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20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换热器模块以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有该换热器的一种换热器模块以及具有该换热器或该换热器模块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器包括集流管、与集流管连接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换热管之间的翅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具有该换热器的一种换热器模块以及具有该换热器或该换热器模块的空调系统,由此例如,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的轴线相对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倾斜;以及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是弯曲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具有圆弧形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具有圆弧形的形状,且圆心大致位于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的交点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具有圆弧形的形状,且圆心位于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间距较窄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包括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二集流管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换热管的中部折弯,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包括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集流管连接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三部分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夹角大致等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大致垂直于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部分大致垂直于第二集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换热管大致在同一平面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向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限定的平面的一侧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弧形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以大致相同的间距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集流管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第一开口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二集流管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第二开口沿第二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一集流管的第一开口的间距和第二集流管的第二开口的间距大致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管以大致相同的间距排列;第一集流管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第一开口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二集流管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的第二开口沿第二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一集流管的第一开口的间距、第二集流管的第二开口的间距以及所述换热管的间距大致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模块,该换热器模块包括:上述的换热器;以及与上述的换热器连接的矩形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或上述的换热器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换热器模块以及空调系统,例如,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未弯曲前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弯曲后的一个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弯曲后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换热器100,或换热器模块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模块100′包括换热器100;以及换热器100连接的矩形的换热器100″。空调系统可以是电驱动空调机组,例如电驱动式风冷模块化冷水机组。换热器100和换热器100″可以是全铝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器模块100′也可以包括多个换热器100和多个换热器100″,例如两个换热器100和两个换热器100″形成矩形环。

参见图4至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第一集流管11的轴线相对于第二集流管12的轴线倾斜;以及与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连接的换热管2,所述换热管2是弯曲的。换热器100包括还包括设置在换热管2之间的翅片3。换热器100″包括集流管、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换热管之间的翅片。换热管2可以是扁管,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参见图4至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2以大致相同的间距排列。

参见图4至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1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2的端部的第一开口沿第一集流管11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二集流管12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2的端部的第二开口沿第二集流管12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一集流管11的第一开口的间距和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开口的间距大致相同。

参见图4至10,例如,所述换热管2以大致相同的间距排列;第一集流管11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2的端部的第一开口沿第一集流管11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二集流管12的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2的端部的第二开口沿第二集流管12的轴向方向大致等间距排列;第一集流管11的第一开口的间距、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开口的间距以及所述换热管2的间距大致相同。

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管2具有圆弧形的形状。圆心可以大致位于第一集流管11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12的轴线的交点处,或位于第一集流管11与第二集流管12的间距较窄的一侧(图4中的下侧)。换热器100具有大致扇形的形状或等腰梯形的形状。换热管2和翅片3的长度按一定规律递增,递增规律(不包括起到保护作用的上下边板):第一根换热管2的长度为L1,第一根翅片长度为L2,从下往上第n根换热管2和第n根翅片3的长度分别为L1-(n-1)π*H*α/180和L2-(n-1)π*H*α/180,其中集流管的开口的间距为H,换热管2的中心距为H,第一集流管11与第二集流管12的夹角为α,换热管2的折弯半径为R。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换热器中,集流管的开口的间距和换热管2的间距一致,可以减少翅片种类,例如,当换热器100和长方形的换热器100″组装使用时,仅仅需要一种翅片。

如图5至7所示,所述换热管2包括与第一集流管11连接的第一部分21和与第二集流管12连接的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相对于第二部分22倾斜。例如,如图5所示,通过在所述换热管2的中部折弯,形成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

如图6、7所示,所述换热管2包括与第一集流管11连接的第一部分21,与第二集流管12连接的第二部分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之间的第三部分23,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相对于第三部分23倾斜。例如,所述第一部分21与第三部分23的夹角大致等于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三部分23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7所示,所述第一部分21大致垂直于第一集流管11,所述第二部分22大致垂直于第二集流管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热管2和翅片3的长度按一定规律递增,递增规律(不包括起到保护作用的上下边板):第一根换热管2的长度为L1,第一根翅片3的长度为L2,从上往下第n根换热管2和第n根翅片3的长度分别为L1-2(n-1)*H*tan(α/2)和L2-2(n-1)*H*tan(α/2),其中集流管的开口的间距为H,换热管2的中心距为H,第一集流管11与第二集流管12的夹角为α,换热管2的折弯角度为β=180°-α。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中,换热管2在中间折弯,换热管2的端部垂直插入集流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集流管的开口的间距和换热管2的间距一致,例如,当换热器100和长方形的换热器100″组装使用时,可以使用相同高度的翅片,具有相同的用于插入换热管2的端部的开口间距的集流管。此外,换热管2的端部垂直插入集流管,使集流管上供换热管2插入的开口方便加工。

如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换热管2和翅片3的长度按一定规律递减,递减规律:假设第一根换热管2长度为L1,第一根翅片的长度为L2,从上往下第n根换热管2和第n根翅片3的长度分别为L1-2(n-1)*H*tan(α/2)和L2-2(n-1)*H*tan(α/2),其中换热管2的中心距为H,集流管的开口的间距为H1=H*cos(α/2),换热管2的折弯角度α1=180°-(α/2),α为第一集流管11与第二集流管12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2两端折弯。换热管2的端部垂直插入集流管,使集流管上供换热管2插入的开口方便加工。由此,换热器的加工简单,在有限的安装空间里,实现了换热面积最大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7所示,所述第一集流管11、所述第二集流管12和所述换热管2大致在同一平面中。

如图8至10所示,所述换热管2向所述第一集流管1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限定的平面的一侧突出。所述换热管2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所述换热管2的至少部分区域或所述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述换热管2的中间部分)可以具有圆弧形的形状。

如图8至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换热管2的长度和翅片3的长度从上往下保持大致一致。变化的是换热管2和翅片3的折弯角度与折弯半径,大体变化规律为:由上往下,换热管2和翅片3的折弯半径由大变小,折弯后的角度由大变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大体上由矩形换热器折弯而来。换热管2的中心距为H,集流管的开口的间距为H,第一集流管11与第二集流管12的夹角为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换热器进行了整体折弯,使得在有限的安装空间里,实现了换热面积最大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利用冷水机组剩余换热空间,提高冷水机组的换热能力和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及换热器模块组装简单,运输安装方便(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组装或单独运输),不需要折弯或更复杂工艺。此外,换热器及换热器模块组的换热面积大,空间利用率高;实现大于等于20%-25%的换热面积增加(相比于常规长方形换热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可以组合成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