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822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一些机械制冷通风空调系统,例如水冷型及直膨型通风空调系统,需要使用换热器装置对空气进行处理,使空气流经换热器从而进行降温除湿,并输出低温低湿的空气。

在传统的换热器装置中,设置在箱体内部的一个或者多个换热器需要横跨整个换热器装置的绝热箱体。这样的换热器装置的阻力和换热面积为恒定值。而在空调通风系统的不同运行状态中,例如通风或者空调运行状态下,空气均需流经这样的换热器装置,换热器装置无法与不同的系统运行状态相匹配,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浪费,例如在通风状态下,换热器装置的阻力较大,造成浪费,尤其是对于地铁站及地下空间等需在全年通风空调运行的全空气系统,这样不可变得换热器装置的能耗较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装置无法调整阻力和换热面积,能耗较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装置,其中,包括:

绝热箱体;所述绝热箱体的一侧为进风端接口,与进风端接口相对的另一侧为出风端;

设置在所述进风端接口和出风端接口之间的热交换区域;所述热交换区域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以预定的角度设置;

切换风路的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可调整开度的密闭风阀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风门;

所述活动风门包括:风门本体,设置在风门本体一端的风门转动轴以及与所述风门本体连接的推杆;

所述活动风门及密闭风阀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域中,改变密闭风阀开度及活动风门角度以切换所述风路。

所述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沿垂直方向,以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在所述绝热箱体内,形成包括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通过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以及不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三通道的热交换区域;

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为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

所述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密闭风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接近所述进风端接口的一侧;封闭所述第一通道。

所述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活动风门的风门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远离绝热箱体的一端之间的连接直线上,封闭所述第三通道;

所述风门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远离绝热箱体的一端。

所述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为22.5°-67.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装置,在具有能够切换风路的活动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热交换区域的风路进行调整,实现换热器装置的阻力和换热面积可变。该可变阻力和换热面积的换热器装置,在不同的空调运行状态下进行调整,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投入使用的换热器面积,并且在通风状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换热器装置的阻力,极大的降低了空调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实现了节能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在通风运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该换热器装置包括:绝热箱体100、密闭风阀200、活动风门300以及换热器400。

所述绝热箱体100的一侧为进风端接口A,与进风端接口相对的另一侧为出风端B,所述进风端接口和出风端接口之间为热交换区域C。空调系统中流经换热器装置的空气从接口A进入,通过热交换区域C,进行换热/冷后,从出风端B输出。

所述热交换区域C内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以预定的角度设置在所述换热器装置的绝热箱体100内。

所述热交换区域C内还设置有用于切换风路的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通过不同的动作,可以改变空气通过热交换区域C的通道(即风路),通过改变这些通道或者通道的宽窄等,从而改变空气经过的换热器数量(或者换热器的面积),实现换热器装置的变换热器面积和变阻力。

为实现该切换风路的操作,所述动作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可调整开度的密闭风阀200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风门300。该密闭风阀可以调整开度以调整控制相对应通道的宽窄以及开启或闭合。

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风门300包括:风门本体310,设置在风门本体一端的风门转动轴320以及与所述风门本体连接的推杆330。推杆330推动风门本体旋转以改变风门本体的角度,从而调整相对应通道的宽窄以及开启或闭合。更具体的,该活动风门30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推杆330的推杆旋转定位座,推杆和风门主体之间可以通过连接链圈等进行连接。

通过上述活动风门及密闭风阀的组合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域中,可以由此实现热交换区域内的风路切换操作,改变换热器装置的换热器面积和阻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换热器并根据换热器的数量设置对应动作机构以提供一种以上的风路。在此使用“风路”一词来表示空气流经换热器装置的特定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置了第一换热器401和第二换热器402两个换热器。具体的,所述第一换热器401和第二换热器402之间可以通过换热器汇管403连接,以便于向换热器通入冷媒或者热媒,实现与流经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所述第一换热器401和第二换热器402沿垂直方向,以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在所述绝热箱体内。在动作机构的划分下,在热交换区域中,形成包括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通过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以及不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三通道。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预定角度α为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较佳的是,将所述第一预定角度α控制在22.5°-67.5°。该角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时,可以实现流经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气流均匀度≥80%,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动作机构相对应的设置为一个密闭风阀200以及一个活动风门300。所述第一换热器401包括与箱体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箱体的运行端。

如图2所示,所述密闭风阀20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401接近所述进风端接口的一侧,靠近所述运行端设置,从而封闭所述第一通道。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密闭风阀200的开度来控制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启、关闭或者换热器面积。

更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风门300的风门主体31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远离绝热箱体的一端之间的连接直线上,封闭所述第三通道。所述风门转动轴320设置在第二换热器远离绝热箱体的一端。

在推杆的推动下,风门主体310可以沿所述风门转动轴320旋转,改变角度从而调整所述第三通道的开启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均可以由所述活动风门所控制。在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风门主体310旋转至与第二换热器402的斜面紧贴,从而封闭了空气流经第二换热器通道,形成了所述的第三通道(此时密闭风阀也关闭)。在如图1所示的状态下,风门主体310则在推杆的作用下,调整角度以改变空气流经第二换热器通道的换热面积。其中,图1所示的状态为:风门主体紧靠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运行端K。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便于控制,该密闭风阀和活动风门可以采用电动结构,通过电信号进行控制。例如,该密闭风阀可以采用电动密闭风阀,通过手电两用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根据控制装置的电信号或者控制指令,按比例调节密闭风阀开度。另外,该推杆也可以采用具有手电两驱动功能,开关型常闭锁死式的电动推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电动推杆与密闭风阀的组合应用,在特定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变阻力和变换热面积的调整,实现空调运行的高效率。

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通风运行时的状态下,风门主体与第二换热器呈贴闭状态,能够保护换热器的清洁不粘灰尘(同理,第一换热器也在密闭风阀完全关闭的保护下,通风时亦清洁不粘灰尘),利于机组的洁净。另外,此时换热区域处于第三通道的运行状态,极大的减少了空气阻力(仅为传统换热器装置的1/60),很好的降低了能耗。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动作机构进行控制,从而调整换热器装置的换热面积和阻力,适应不同的工作运行状态。其具体包括:

101:获取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T1

102:在所述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T1大于等于预设的出风露点温度设定值T0时,开启所述密闭风阀并通过推杆控制活动风门至第一运行状态,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为流经热交换区域的全部换热器。

对应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运行状态为:第一及第二换热器及换热内部供入水或制冷剂。电动密闭风阀通电动作呈完全打开状态后断电,保持完全打开状态。风门主体在电动推杆通电后动作至运行端后断电贴紧,保持与空调运行端呈密闭状态,从而使空气全部流经第一和第二换热器。

例如,在空调系统制冷全负荷运行时,风门主体在电动推杆的推动下,定位于运行端通过若干秒的压紧延时后断电贴紧密封,电动密闭风阀的叶片平行于主气流呈完全打开状态。此时空气从进风端接口进入换热器装置绝热箱体中,然后流经换热区域的全部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除湿,然后再经出风端送出低温低湿的空气。

103:在当前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小于预设的第二设定值(即T0-Δt1),并持续第一时间段M1时,停止换热。具体的,可以通过停止向换热器送入冷媒或者热媒等方式,停止换热区域的换热操作。

随着满负荷运行模式的进行,空调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并不需要继续执行该运行模式。因此,在满足步骤103的条件时,可以退出满负荷运行模式,以执行其他运行模式或者停止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中,根据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T1,分为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第一种为上述T1≥T0时的满负荷运行模式。第二种为T0-Δt1≤T1<T0的部分负荷运行模式以及T1<T0-Δt1时的通风运行模式。

其中,T0为出风露点温度设定值(单位:℃),T1为实时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单位:℃),Δt1为部分负荷限值(单位:℃)。上述参数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与换热器装置的实际使用情况相关,在此不作赘述。

具体的,在部分负荷运行模式下,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04:在所述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出风露点温度设定值并小于所述第二设定值时,关闭所述密闭风阀并通过推杆控制活动风门至第二运行状态;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为至少流经一个换热器。

对应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运行状态为:优先在第二换热器优先供入水或制冷剂,电动密闭风阀通电动作呈完全关闭状态后断电,保持完全关闭状态。风门主体在电动推杆通电后动作至运行端后断电,保持与运行端呈密闭贴紧状态,使空气仅流经其中一个换热器。

进一步的,在经过预定的第二时间段M2后,当前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设定值时,按比例开启所述密闭风阀(105)。

具体的,该开启比例可以每间隔N秒进行判断,直到检测到符合目标温度点后断电,确定电动密闭风阀(3)比例调节的开度。间隔的秒数N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定或者调整。

在经过一定的时间段后,若仍未能达到预定的换热效果,标明此时部分负荷运行模式的换热效率需要提高,因此,可以执行步骤105,通过按比例开启密闭风阀,增加换热器换热面积的方法来尽快的实现目标换热效果。

在步骤105中,通过电动推杆及电动密闭风阀组合,在特定的控制方法下,可以根据需求实际调整换热面积的投入使用,实现空调或者通风系统的节能运行。

在部分负荷和全部负荷运行模式下,换热器装置的阻力与原有的换热器装置相近,但能够通过活动机构来调整换热面积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空气换热,能够进一步的降低换热器装置的能耗。

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以下为通风运行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106:在所述进风露点温度检测值小于预设的第二设定值时,关闭所述密闭风阀并通过推杆控制活动风门至第三运行状态;所述第三运行状态为不流经热交换区域的全部换热器。

对应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三运行状态为:第一和第二换热器停止供入水或制冷剂。电动密闭风阀通电动作呈完全关闭状态后断电,保持完全关闭状态;风门主体在电动推杆通电后动作至运行端相离的一端后断电,保持密闭贴紧状态。

在该通风运行模式下,换热器装置不需要供冷/热,空气可以直接从换热器装置中通过,空气阻力仅为传统换热器装置的1/60,能够极大的节约能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使用密封风阀及活动风门的组合应用,在特有的控制方式及控制装置的实施下,分别可以在系统满负荷、空调部分负荷、通风等模式下运行,自动实现变阻力、变换热器面积无死区切换运行,既节能且洁净。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本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