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4986发布日期:2018-08-21 20:2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单元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构成。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通过将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单元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构成。作为上述空调装置,能够进行制冷循环状态和制热循环状态的切换,在上述制冷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在上述制热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此外,作为上述空调装置,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85390号公报)所示,在设置或维修空调装置后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的工序中,上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此处,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能够进行使制冷剂回路成为制冷循环状态的制冷剂填充运转(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以及使制冷剂回路成为制热循环状态的制冷剂填充运转(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室内温度降低,较为理想的是,并非执行对室内进行制冷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而是执行对室内进行制热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

不过,在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中,若要根据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状态量来对制冷剂是否填充至规定量进行判定,则由于存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而具有多个需要判定的状态量,因而很难进行合适的判定。也就是说,在存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热交换器,制冷剂的积存难易度不同,因此,若根据所有室内热交换器的状态量进行判定,当判定为在不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的时刻,在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中,制冷剂已经处于过度积存的状态,从而可能造成制冷剂回路整体过度填充。此外,若根据一部分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状态量进行判定,则在判定为在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的时刻,在不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中,制冷剂几乎没有积存,因此可能造成制冷剂回路整体填充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对于包括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即使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室内温度过度降低并且适当地进行能够将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填充运转,其中,上述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单元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构成。

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将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单元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构成,上述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制冷剂回路能够切换为制冷循环状态和制热循环状态,在上述制冷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在上述制热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控制部对构成室外单元和多个室内单元的设备进行控制。此外,此处,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控制部开始以使制冷剂回路成为制热循环状态的方式进行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并且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规定的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然后,控制部切换至以使制冷剂回路成为制冷循环状态的方式进行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并且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此处,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首先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因此,与仅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并且,此处,在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后,切换至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因此,与仅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由于每个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积存难易度不同而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防止制冷剂回路整体的过度填充或填充不足。

这样,此处,如上所述,通过将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组合进行,即使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室内温度过度降低并且适当地进行能够将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填充运转。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在能够判定为制冷剂回路中从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任意一个的液体侧端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到达室外单元为止之间的部分被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控制部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在开始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后达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是指下述状态:在一部分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并且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也积存有制冷剂。因此,此处,通过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防止过度填充,并且能够形成在一部分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且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也积存有制冷剂的状态。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形成虽然制冷剂回路整体处于填充不足、但也填充有数量接近规定量的制冷剂的状态,并且能够缩短在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后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运转时间,从而进一步抑制室内温度降低。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达到规定的临界过冷却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若在室内热交换器积存制冷剂,则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变大,从而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检测。因此,此处,如上所述,通过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是否达到临界过冷却度以上来对是否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进行判定。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可靠的判定。

在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达到规定的临界液体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若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积存制冷剂,则靠近室外单元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接近液态制冷剂连通管的靠室内单元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因而能够对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检测。因此,此处,如上所述,通过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是否达到临界液体温度差以下来对是否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进行判定。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对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可靠的判定。

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多个室内单元分别具有在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端对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的室内膨胀阀。此外,在多个室内膨胀阀的任意一个的开度达到规定的临界阀开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若在室内热交换器积存制冷剂,则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变大。此时,例如若以使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接近目标过冷却度的方式对室内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则室内膨胀阀的开度随着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变大而变大,因而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检测。因此,此处,如上所述,通过多个室内膨胀阀的任意一个的开度是否达到规定的临界阀开度以上来对是否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进行判定。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可靠的判定。

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控制部能够在不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情况下开始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并且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在室外温度不低的情况下,也可不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因此,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允许仅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也能够在不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情况下开始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并且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藉此,此处,如上所述,通过也能仅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即使在室外温度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能够将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填充运转。

在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控制部根据室外温度或室内温度来选择是否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

如上所述,在室外温度较低而想要避免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在室外温度不低、也可不避免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根据室外温度或室内温度来选择是否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

藉此,此处,如上所述,根据室外温度或室内温度来选择是否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从而能够适当地分开使用组合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以及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制冷剂填充运转和仅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制冷剂填充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是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时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4是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流程图。

图5是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流程图。

图6是变形例4的制冷剂填充运转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在不脱离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1)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示意结构图。空调装置1是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来进行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制冷和制热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多个(此处为两台)室内单元5a、5b,上述室内单元5a、5b彼此并列地连接;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上述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将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5a、5b连接。此外,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构成为室外单元2和多个室内单元5a、5b通过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连接。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5a、5b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内。如上所述,室内单元5a、5b通过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与室外单元2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内单元5a、5b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室内单元5a和室内单元5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在此仅对室内单元5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室内单元5b的结构,分别标注附加字“b”以代替表示室内单元5a的各部分的附加字“a”,并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5a主要具有室内膨胀阀51a和室内热交换器52a。此外,室内单元5a具有: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该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将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和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连接;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该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将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连接。

室内膨胀阀51a是调节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等的能够进行开度调节的电动膨胀阀,该室内膨胀阀51a设置于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

室内热交换器52a是用于对制冷剂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与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连接,该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与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连接。在此,室内单元5a具有室内风扇55a,该室内风扇55a起到下述作用:将室内空气吸入至室内单元5a内,并使上述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作为供给空气供给至室内。也就是说,室内单元5a具有室内风扇55a,该室内风扇55a是将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加热源或冷却源的室内空气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52a的风扇。室内风扇55a通过室内风扇马达56a进行驱动。

在室内单元5a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内单元5a设置有: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该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对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1a进行检测;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该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对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ga进行检测;室内空气传感器59a,该室内空气传感器59a对吸入至室内单元5a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traa进行检测。

室内单元5a具有室内侧控制部50a,该室内侧控制部50a对构成室内单元5a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室内侧控制部50a具有为了对室内单元5a进行控制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等,该室内侧控制部50a能够通过通信线在上述室内单元5a和室外单元2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此处,在设置有用于对室内单元5a进行单独操作的遥控器(未图示)的情况下,上述遥控器也包含于室内侧控制部50a。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外。如上所述,室外单元2通过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而与室内单元5a、5b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

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切换机构23、室外热交换器24以及室外膨胀阀25。此外,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该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将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端和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连接;吸入管27,该吸入管27将切换机构23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排出管28,该排出管28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切换机构23连接;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该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将切换机构23和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端连接;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该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将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和切换机构23连接。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的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连接部设置有液体侧截止阀31,在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的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的连接部设置有气体侧截止阀32。液体侧截止阀31和气体侧截止阀32是手动进行开闭的阀。

压缩机21是将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设备。此处,使用通过压缩机用马达22驱动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元件(未图示)进行旋转的密闭式结构的压缩机作为压缩机21。此外,此处,压缩机用马达22能够通过逆变器等对转速进行控制,藉此,能够对压缩机21的容量进行控制。

切换机构23是能够对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四通切换阀。此处,在制冷运转时,切换机构23是能够进行下述切换的机构:通过吸入管27和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使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连通,并且,通过排出管28和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使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端连通。也就是说,通过上述切换机构23的切换,能够将制冷剂回路10切换为制冷循环状态,在该制冷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参照图1的切换机构23的实线)。此外,在制热运转时,切换机构23是能够进行下述切换的机构:通过吸入管27和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使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端连通,并且,通过排出管28和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使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连通。也就是说,通过上述切换机构23的切换,能够将制冷剂回路10切换为制热循环状态,在该制热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参照图1的切换机构23的虚线)。此外,切换机构23不限定于四通切换阀,也可以通过将多个电磁阀和制冷剂管组合来进行上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切换的方式构成上述切换机构23。

室外热交换器24是用于对制冷剂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端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连接,该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端与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连接。此处,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33,该室外风扇33起到下述作用:将室外空气吸入至室外单元2内,并使该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排出至单元外。也就是说,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33,该室外风扇33是将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却源或加热源的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4的风扇。室外风扇33通过室外风扇电动机34进行驱动。

室外膨胀阀25是调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等的能够进行开度调节的电动膨胀阀,该室外膨胀阀25设置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

此外,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连接有制冷剂返回管35,并且设置有制冷剂冷却器39。制冷剂返回管35是使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岔并使该部分返回至压缩机21的制冷剂管。制冷剂冷却器39是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35中流动的制冷剂对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此处,该制冷剂冷却器39设置于室外液态制冷剂连通管26中比室外膨胀阀25靠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侧的部分。

此处,制冷剂返回管35是将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分岔出的制冷剂送至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管。此外,制冷剂返回管35主要具有制冷剂返回入口管36和制冷剂返回出口管37。制冷剂返回入口管36是使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岔并将该部分送至制冷剂冷却器39的制冷剂返回管35侧的入口的制冷剂管,此处,上述制冷剂返回入口管36连接于室外膨胀阀25和制冷剂冷却器39之间的部分。在制冷剂返回入口管36设置有对在制冷剂返回管3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等的制冷剂返回膨胀阀38。此处,制冷剂返回膨胀阀38由电动膨胀阀构成。制冷剂返回出口管37是将制冷剂从制冷剂冷却器39的制冷剂返回管35侧的出口送至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的吸入管27的制冷剂管。此外,制冷剂冷却器39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35中流动的低压的制冷剂对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此外,制冷剂返回管35也可是不将制冷剂送至压缩机21的吸入侧而是将制冷剂送至压缩机21的压缩行程的中途的制冷剂管。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冷却器39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35中流动的中压的制冷剂对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此外,在制冷剂回路10设置有服务喷嘴40,该服务喷嘴40用于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连接制冷剂储瓶等。此处,服务喷嘴40与吸入管27连接。另外,设置服务喷嘴40的位置不限定于吸入管27,也可以是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的位置。此外,在截止阀31、32具有服务端口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截止阀31、32的服务端口作为服务喷嘴40。

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的压缩机21周围设置有:吸入压力传感器41,该吸入压力传感器41对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进行检测;吸入温度传感器42,该吸入温度传感器42对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ts进行检测;排出压力传感器43,该排出压力传感器43对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pd进行检测;排出温度传感器44,该排出温度传感器44对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td进行检测。此外,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比制冷剂冷却器39靠室外热交换器24侧的部分(此处为比室外膨胀阀25靠室外热交换器24侧的部分)设置有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45,该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45对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ol进行检测。此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4或室外风扇33的周围设置有对吸入至室外单元2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toa进行检测的室外空气传感器46。此外,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的位于制冷剂冷却器39和液体侧截止阀31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液体管侧传感器47,该液体管侧传感器47对从制冷剂冷却器39送至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制冷剂或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送至制冷剂冷却器39的制冷剂的温度tlp进行检测。此外,在制冷剂返回出口管37设置有制冷剂返回侧传感器48,该制冷剂返回侧传感器48对流过制冷剂冷却器39的制冷剂返回管35侧的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tor进行检测。

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侧控制部20,该室外侧控制部20对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室外侧控制部20具有为了对室外单元2进行控制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等,上述室外侧控制部20能够在该室外侧控制部20和室内单元5a、5b的室内侧控制部50a、50b之间通过通信线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制冷剂连通管)

制冷剂连通管6、7是在将空调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等的设置场所时在现场进行施工的制冷剂管,能够根据设置场所、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5a、5b的组合等设置条件而使用各种长度和管径的上述制冷剂连通管6、7。

(控制部)

室内单元5a、5b的室内侧控制部50a、50b和室外单元2的室外侧控制部20通过通信线等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从而构成对整个空调装置1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如图2所示,控制部8以能够接收各种传感器41~48、57a~59a、57b~59b的检测信号的方式连接,并且以能够根据上述检测信号等对各种设备21、23、25、33、38、51a、55a、51b、55b等进行控制的方式连接。此处,图2是空调装置1的控制框图。

如上所述,空调装置1以通过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将具有室外热交换器24的室外单元2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多个室内单元5a、5b连接的方式构成,上述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10和控制部8。制冷剂回路10能够切换为制冷循环状态和制热循环状态,在上述制冷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在上述制热循环状态中,使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控制部8对构成室外单元2和多个室内单元5a、5b的设备进行控制。

(2)空调装置的通常运转模式的动作

接着,对根据多个室内单元5a、5b的运转负载来对构成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5a、5b的设备进行控制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通常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通常运转模式主要具有对室内进行制冷的制冷运转和对室内进行制热的制热运转。下述说明的通常运转模式通过控制部8对构成室外单元2和多个室内单元5a、5b的设备进行控制。

(制冷运转)

使用图1和图2对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进行说明。

若利用遥控器(未图示)等输入制冷运转的指示,则通过控制部8以使制冷剂回路10成为制冷循环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3的实线所示的状态)的方式对切换机构23进行切换,从而启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33以及室内风扇55a、55b,并且使膨胀阀25、38、51a、51b等进行规定的动作。

这样,制冷剂回路10内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且经过压缩成为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上述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切换机构23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

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33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冷却,从而冷凝并成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上述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阀25被送至制冷剂冷却器39。

被送至制冷剂冷却器39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与在制冷剂返回管35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进一步得到冷却,然后通过液体侧截止阀31和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将上述液态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送至室内单元5a、5b。此时,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流动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被分岔至制冷剂返回管35,并且通过制冷剂返回膨胀阀38进行减压。此外,在通过制冷剂返回膨胀阀38减压后的制冷剂被送至制冷剂冷却器39,与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中流动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并成为气态制冷剂,然后返回至压缩机21。

被送至室内单元5a、5b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51a、51b进行减压,从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上述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

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与由室内风扇55a、55b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并成为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上述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内单元5a、5b被送至室外单元2。

被送至室外单元2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气体侧截止阀32和切换机构23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21。

(制热运转)

使用图1和图2对通常运转模式的制热运转进行说明。

若利用遥控器(未图示)等输入制热运转的指示,则通过控制部8以使制冷剂回路10成为制热循环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3的虚线所示的状态)的方式对切换机构23进行切换,从而启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33以及室内风扇55a、55b,并且使膨胀阀25、38、51a、51b等进行规定的动作。

这样,制冷剂回路10内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且经过压缩成为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上述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切换机构23、气体侧截止阀32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外单元2被送至室内单元5a、5b。

被送至室内单元5a、5b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

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与由室内风扇55a、55b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冷却,从而冷凝并成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上述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51a、51b和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从室内单元5a、5b被送至室外单元2。

被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通过液体侧截止阀31和制冷剂冷却器39被送至室外膨胀阀25,并且通过室外膨胀阀25进行减压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上述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

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33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并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上述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切换机构23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21。

(3)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填充运转模式的动作

接着,对在设置或维修空调装置1后将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制冷剂填充运转模式)进行说明。此处,如图3所示,以在制冷剂回路10的维修端口40连接制冷剂储瓶90并且向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以达到规定量为止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虽然此处并未采用,但在室外单元2具有制冷剂贮存箱(未图示)的情况下,可以从上述制冷剂贮存箱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

在制冷剂填充运转模式中主要具有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和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上述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适用于室外温度不低、也可不避免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上述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适用于室外温度较低、想要避免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述说明的制冷剂填充运转模式通过控制部8对构成室外单元2和多个室内单元5a、5b的设备进行控制。

(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

使用图3和图4对制冷剂填充运转模式中的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进行说明。此处,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是适用于室外温度不低、也可不避免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的制冷剂填充运转,在此,将上述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设为能够供制冷剂填充的操作者选择并指示。

首先,在进行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之前,通过服务喷嘴40将制冷剂储瓶90与制冷剂回路10连接等来形成能够填充制冷剂的状态。此处,在使用预先填充有制冷剂的室外单元2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情况下,使上述制冷剂预先充满于制冷剂回路10内。此外,在室外单元2未预先填充有制冷剂的情况下,从制冷剂储瓶90等将制冷剂预先充满于制冷剂回路10内,直到在进行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时不会发生设备故障等的程度。

接着,若利用遥控器(未图示)等输入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指示,则通过控制部8进行图4所示的步骤st11~st12的处理。

-步骤st11-

若下达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开始指令,则在步骤st11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处于规定的循环状态的方式进行对包括压缩机21的构成设备进行控制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此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规定的循环状态是指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的状态:以使制冷剂回路10成为制冷循环状态(图3的切换机构23的实线所示的状态)的方式对切换机构23进行切换,从而使所有室内单元5a、5b强制进行制冷运转(以下称为“室内全体制冷”)。藉此,在压缩机21中,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一边被压缩成高压一边流动。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压缩机21的排出侧经由排出管28、切换机构23以及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到达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端为止的部分流动有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高压的制冷剂一边通过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气体状态相变化为液体状态一边流动。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端经由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室外膨胀阀25、制冷剂冷却器39、液体侧截止阀31、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以及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53b到达室内膨胀阀51a、51b为止的部分流动有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内膨胀阀51a、51b经由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53b到达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为止的部分流动有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低压的制冷剂一边通过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气液两相状态相变化为气体状态一边流动。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端经由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54b、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气体侧截止阀32、切换机构23以及吸入管27到达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为止的部分流动有低压的气态制冷剂。

并且,此处,以使制冷剂回路10的低压pe(蒸发温度te)恒定为目标低压pes(目标蒸发温度tes)的方式对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此处为压缩机用马达22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下称为“低压控制”)。此处,能够使用通过吸入压力传感器41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将吸入压力ps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温度)作为制冷剂回路10的低压pe(蒸发温度te)。藉此,使制冷剂回路10的低压pe(蒸发温度te)和高压pc(冷凝温度tc)稳定。

此外,此处,对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恒定为目标过热度shras、shrbs(以下称为“室内过热度控制”)。此处,能够使用从通过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58b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ga、trgb减去制冷剂回路10的蒸发温度te而得到的温度差作为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能够使用将通过吸入压力传感器41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温度或者通过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57b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trlb作为制冷剂回路10的蒸发温度te。藉此,使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端经由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54b、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气体侧截止阀32、切换机构23以及吸入管27到达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为止的部分可靠地流动。此外,使积存于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制冷剂的量稳定。

另外,此处,以使从制冷剂冷却器39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送至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制冷剂的温度tlp恒定为目标液体管温度tlps的方式对制冷剂冷却器39的热交换能力(此处为制冷剂返回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下称为“液体管温度控制”)。此处,能够使用通过液体管侧传感器47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作为制冷剂的温度tlp。藉此,使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制冷剂冷却器39经由液体侧截止阀31、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以及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53b到达室内膨胀阀51a、51b为止的部分流动。

通过上述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使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的制冷剂的状态稳定,因此,若在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则主要形成下述状态:制冷剂逐渐积存于制冷剂回路10中从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经由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室外膨胀阀25、制冷剂冷却器39、液体侧截止阀31、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以及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53b到达室内膨胀阀51a、51b为止的部分。

-步骤st12-

若一边进行步骤st11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一边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则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逐渐增加,从而使制冷剂积存于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以及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的下游侧的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等。此外,若处于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则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达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上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是指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

因此,在步骤st12中,当一边进行步骤st11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一边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利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的变化来对是否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进行判定,上述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是指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此处,能够使用从制冷剂回路10的冷凝温度tc减去由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45检测出的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ol而得到的温度差作为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能够使用将通过排出压力传感器43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pd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温度作为制冷剂回路10的冷凝温度tc。藉此,在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未达到规定量时,在步骤st12中判定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未达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即未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从而重复进行步骤st12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t12中,在判定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达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即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后,结束从制冷剂储瓶90等填充制冷剂。

另外,只要是随着过冷却度sco的变化而变化的状态量,就能够作为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以及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进行使用,例如,也可根据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过冷却度sco和其它的温度、压力等状态量计算出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将该制冷剂量设为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并将制冷剂的规定量设为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

(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

使用图3和图5对制冷剂填充运转模式中的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进行说明。此处,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是适用于室外温度较低、想要避免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的制冷剂填充运转,在此,将上述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设为能够供制冷剂填充的操作者选择并指示。

首先,与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相同的是,在进行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之前,通过服务喷嘴40将制冷剂储瓶90与制冷剂回路10连接等来形成能够填充制冷剂的状态。此处,在使用预先填充有制冷剂的室外单元2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情况下,使上述制冷剂预先充满于制冷剂回路10内。此外,在室外单元2未预先填充有制冷剂的情况下,从制冷剂储瓶90等将制冷剂预先充满于制冷剂回路10内,直到在进行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时不会发生设备故障等的程度。

接着,若利用遥控器(未图示)等输入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指示,则通过控制部8进行图5所示的步骤st21~st24的处理。

-步骤st21-

若下达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开始指令,则在步骤st21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处于规定的循环状态的方式进行对包括压缩机21的构成设备进行控制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此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规定的循环状态是指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的状态:以使制冷剂回路10成为制热循环状态(图3的切换机构23的虚线所示的状态)的方式对切换机构23进行切换,从而使所有室内单元5a、5b强制进行制热运转(以下称为“室内全体制热”)。藉此,在压缩机21中,低压的气态制冷剂成为一边被压缩成高压一边流动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压缩机21的排出侧经由排出管28、切换机构23、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0、气体侧截止阀32、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以及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54b到达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端为止的部分流动有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高压的制冷剂一边通过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气体状态相变化为液体状态一边流动。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经由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53b、室内膨胀阀51a、51b、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液体侧截止阀31以及制冷剂冷却器39到达室外膨胀阀25为止的部分流动有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外膨胀阀25到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端为止的部分流动有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低压的制冷剂一边通过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气液两相状态相变化为气体状态一边流动。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端经由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切换机构23以及吸入管27到达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为止的部分流动有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这样,在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为了避免室内温度降低,首先,并非执行对室内进行制冷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而是执行对室内进行制热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

并且,此处,以使制冷剂回路10的高压pc(冷凝温度tc)恒定为目标高压pcs(目标冷凝温度tcs)的方式对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此处为压缩机用马达22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下称为“高压控制”)。此处,能够使用通过排出压力传感器43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pd(通过将排出压力pd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温度)作为制冷剂回路10的高压pc(冷凝温度tc)。藉此,使制冷剂回路10的低压pe(蒸发温度te)和高压pc(冷凝温度tc)稳定。

此外,此处,以使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o恒定为目标过热度shos的方式对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下称为“室外过热度控制”)。此处,能够使用从通过吸入温度传感器42检测出的吸入温度ts减去制冷剂回路10的蒸发温度te而得到的温度差作为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o。能够使用将通过吸入压力传感器41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温度作为制冷剂回路10的蒸发温度te。藉此,使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端经由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29、切换机构23以及吸入管27到达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为止的部分可靠地流动。此外,使积存于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的制冷剂的量稳定。

此外,此处,对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恒定为目标过冷却度scras、scrbs(以下称为“室内过冷却度控制”)。此处,能够使用从制冷剂回路10的冷凝温度tc减去通过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57b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trlb而得到的温度差作为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能够使用将通过排出压力传感器43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pd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温度作为制冷剂回路10的冷凝温度tc。藉此,使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经由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53b、室内膨胀阀51a、51b、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液体侧截止阀31以及制冷剂冷却器39到达室外膨胀阀25为止的部分流动。

通过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使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的制冷剂的状态稳定,因此,若在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则主要形成下述状态:制冷剂逐渐积存于制冷剂回路10中从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经由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53b、室内膨胀阀51a、51b、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6、液体侧截止阀31以及制冷剂冷却器39到达室外膨胀阀25为止的部分。

-步骤st22-

若一边进行步骤st21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一边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则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逐渐增加,从而使制冷剂积存于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以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下游侧的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等。

此时,可以认为,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规定量的制冷剂被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不过,在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中,若要根据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状态量来对制冷剂是否填充至规定量进行判定,则由于存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而具有多个需要判定的状态量,因而很难进行合适的判定。也就是说,在存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热交换器,制冷剂的积存难易度不同,因此,若根据所有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状态量进行判定,则在判定为在不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的时刻,在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中,制冷剂已经处于过度积存的状态,从而可能造成制冷剂回路10整体过度填充。此外,若根据一部分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状态量进行判定,则在判定为在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的时刻,在不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中,制冷剂几乎没有积存,因此可能造成制冷剂回路10整体填充不足。

因此,在步骤st22中,为了防止制冷剂回路10整体过度填充,在一边进行步骤st21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一边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尽管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积存有制冷剂,但会对是否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完成条件进行判定,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完成条件是指制冷剂回路10整体处于填充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从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的液体侧端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到达室外单元2为止之间的部分被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完成条件。此外,此处,若制冷剂积存于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则利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变大这一点,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达到规定的临界过冷却度scrat、scrbt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藉此,在步骤st22中,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未达到临界过冷却度scrat、scrbt的情况下,判定为未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从而重复步骤st22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t22中,在判定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达到临界过冷却度scrat、scrbt、即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后,结束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

-步骤st23-

在进行步骤st21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步骤st22的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后,接着,在步骤st23中,切换成与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步骤st11相同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由于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具体内容与步骤st11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具体内容相同,因而此处省略说明。藉此,进一步将制冷剂填充至在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的时刻处于填充不足的状态的制冷剂回路10。

-步骤st24-

若一边进行步骤st23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一边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则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制冷剂积存于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此外,若处于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则与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步骤st12相同的是,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达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上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是指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

因此,在步骤st24中,与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步骤st12相同的是,当一边进行步骤st23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一边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利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的变化来对是否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进行判定,上述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是指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藉此,在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未达到规定量时,在步骤st24中判定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未达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即未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从而重复进行步骤st23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t24中,在判定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o(或与过冷却度sco等价的状态量)达到制冷剂填充完成规定值qt、即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后,结束从制冷剂储瓶90等填充制冷剂。

(4)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填充运转的特征

在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填充运转中,具有以下特征。

(a)

此处,在上述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首先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参照步骤st21~st22),因此,与仅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并且,此处,在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后,切换至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参照步骤st22~st24),因此,与仅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由于每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制冷剂的积存难易度不同而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防止制冷剂回路10整体的过度填充或填充不足。

这样,此处,如上所述,通过将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组合进行,即使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室内温度过度降低并且适当地进行能够将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填充运转。

(b)

此处,在上述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在能够判定为制冷剂回路10中从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的液体侧端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到达室外单元2为止之间的部分被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参照步骤st22)。因此,在开始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后达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是指下述状态:在一部分容易积存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并且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也积存有制冷剂。也就是说,此处,通过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防止过度填充,并且能够形成在一部分的室内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且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也积存有制冷剂的状态。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形成虽然制冷剂回路10整体处于填充不足、但也填充有数量接近规定量的制冷剂的状态,并且能够缩短在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后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运转时间,从而进一步抑制室内温度降低。

(c)

在上述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若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积存制冷剂,则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变大,因此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检测。因此,此处,在上述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是否达到临界过冷却度scrat、scrbt以上来对是否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进行判定(参照步骤st22)。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可靠的判定。

(d)

上述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适用于室外温度较低、想要避免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但在室外温度不低的情况下,由于也可不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因而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允许仅进行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参照步骤st23)。因此,此处,如上述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所述,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也能在不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参照步骤st21)的情况下开始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并且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直到满足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参照步骤st11~st12)。

藉此,此处,如上所述,通过也能仅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从而即使在室外温度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能够将规定量的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填充运转。

(5)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达到临界过冷却度scrat、scrbt以上的情况下,视为满足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步骤st22的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不过,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也可以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任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trlb和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lp的温度差δtlp达到规定的临界液体温度差δtlpt以下的情况下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也就是说,若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积存制冷剂,则靠近室外单元2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接近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靠室内单元5a、5b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因而能够对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检测。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对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可靠的判定。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达到临界过冷却度scrat、scrbt以上的情况下,视为满足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步骤st22的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不过,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也可以在多个室内膨胀阀51a、51b的任意一个的开度mvra、mvrb达到规定的临界阀开度mvrat、mvrbt以上的情况下视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也就是说,若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积存制冷剂,则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变大。此时,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若以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接近目标过冷却度scras、scrbs的方式对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mvra、mvrb进行控制,则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mvra、mvrb随着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变大而变大,因而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检测。

藉此,此处,通过采用上述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是否积存有制冷剂进行可靠的判定。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2中,作为步骤st22的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以单独的方式采用使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的条件、使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trlb和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lp的温度差δtlp的条件以及使用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mvra、mvrb的条件。

不过,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也可以将上述三个条件适当地组合以作为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例如,能够在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情况下判定为满足制热制冷剂填充完成条件。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至3中,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制冷剂填充的操作者对进行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参照步骤st11~st12)和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参照步骤st21~st24)中的哪一个(也就是说,是否进行步骤st21的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进行选择。

不过,不限定于上述情况,在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时,控制部8也可根据室外温度或室内温度来选择进行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和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中的哪一个(也就是说,是否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例如,使用由室外空气传感器46检测出的室外空气的温度toa作为室外温度,使用由室内空气传感器59a、59b检测出的室内空气的温度traa、trba作为室内温度,在上述这些温度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为规定的临界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满足图6所示的步骤st1的制冷剂填充运转选择条件。也就是说,在满足步骤st1的制冷剂填充运转选择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并进行步骤st21~st24的第二制冷剂填充运转,在不满足步骤st1的制冷剂填充运转选择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并进行步骤st11~st12的第一制冷剂填充运转。

藉此,此处,如上所述,根据室外温度或室内温度来选择是否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从而能够适当地分开使用组合进行制热制冷剂填充运转以及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制冷剂填充运转和仅进行制冷制冷剂填充运转的制冷剂填充运转。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包括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单元通过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构成。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室外单元;

5a、5b室内单元;

6液态制冷剂连通管;

7气态制冷剂连通管;

8控制部;

10制冷剂回路;

24室外热交换器;

51a、51b室内膨胀阀;

52a、52b室内热交换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85390号公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