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轮安装结构、冷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704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脚轮安装结构、冷藏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脚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脚轮安装结构、冷藏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脚轮1的支撑板2直接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在固定板3上,固定板3与支撑板2上均设有供螺钉穿过的连接孔4。安装时要一个手扶着带有脚轮1的支撑板2以保证两者的连接孔4保持对齐,同时另一个手安装螺栓并将其拧紧,多个螺栓需要多次操作;在拧紧后续螺栓的同时,之前已拧紧的螺栓又会松动,为保证各螺栓的松紧度较为接近,还需要在拧紧最后一个螺栓后,继续旋紧之前拧过的螺栓。脚轮1安装需要设置多个螺栓,安装成本较高;同时安装过程较繁琐,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脚轮固定过程需要设置多个螺栓,安装成本高,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脚轮安装结构,脚轮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通过与之连接的第一限位单元卡接在固定板上以限制支撑板在其与固定板的贴合面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二限位单元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板与固定板在垂直于所述贴合面方向上保持紧贴。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边缘的、向一侧翻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固定板的边缘相抵以形成限位,所述弯折部一侧或两侧的未弯折部分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紧贴;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至少设置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边缘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设置在所述未弯折部分处。

其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未弯折部分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固定板的边缘卡接在所述夹角内。

其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未弯折部分相互平行以形成卡槽,所述固定板的边缘插入所述卡槽内。

其中,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板边缘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边缘的凹口、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表面且与所述凹口相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沿垂直于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至少设置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边缘处。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边缘且向外突出的延伸部、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边缘且与所述延伸部相匹配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下沉方向与所述贴合面相垂直;所述沉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为对应开设在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上的连接孔、及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的螺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藏设备,包括脚轮,所述脚轮通过如上所述的脚轮安装结构进行安装。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一种脚轮安装结构,通过将支撑板边缘部分弯折并使其与固定板边缘相抵,实现限位,设置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单元以实现两点以上的稳定支撑,以保证第一限位单元连接后无需手扶支撑板与脚轮,方便连接第二限位单元,两个限位连接部保证连接稳定性。

本发明公布的冷藏设备,其脚轮通过如上所述的脚轮安装结构进行安装,该脚轮安装结构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安装成本低,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方便地搬运冷藏设备的目的,可广泛应用到各种冷藏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脚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现有支撑板与固定板的连接孔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弯折部与固定板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弯折部与固定板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脚轮;2、支撑板;21、弯折部;22、延伸部;3、固定板;31、凸台;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上”的范围包括本数,“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布了一种脚轮安装结构,脚轮1与支撑板2连接,支撑板2通过与之连接的第一限位单元卡接在固定板3上以限制支撑板2在其与固定板3的贴合面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所述支撑板2通过第二限位单元与固定板3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板2与固定板3在垂直于所述贴合面方向上保持紧贴。安装时,首先将连接有脚轮1的支撑板2放置到相应位置,利用第一限位单元的结构使其与固定板3在贴合面所在平面内实现限位,然后再连接第二限位单元,实现第二个方向上的限位,即可完成安装。由于第一限位单元的存在,连接第二限位单元时不需要一直用手去扶支撑板2,可以解放双手进行第二限位单元的安装操作,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第一限位单元为卡接结构,无需螺栓,减少了螺栓的用量,节约成本。

具体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边缘的、向一侧翻出的弯折部21,所述弯折部21与所述固定板3的边缘相抵以形成限位,所述弯折部21一侧或两侧的未弯折部21分与所述固定板3的表面紧贴以形成所述贴合面;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至少设置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边缘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设置在所述未弯折部21分处。即通过将支撑板2边缘部分弯折并使其与固定板3边缘相抵,实现限位,设置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单元以实现两点以上的稳定支撑,以保证第一限位单元连接后无需手扶支撑板2与脚轮1,方便连接第二限位单元。比如在固定板3的拐角处连接支撑板2,固定板3的两个不共线的边分别与支撑板2上的两个第一限位单元连接,再加上弯折部21本身具有一定宽度,因此可实现对支撑板2的稳定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21与所述未弯折部21分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固定板3的边缘卡接在所述夹角内。即支承板边缘部分弯折形成弯折部21,其余未弯折的边缘称为未弯折部21分,弯折部21与未弯折部21分在如图3所示的截面方向形成锐角夹角,固定板3的边缘沿着未弯折部21分滑动到弯折部21处后被其挡住,实现限位连接。

当然,弯折部21的弯折高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或划伤其他部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以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弯折部21与所述未弯折部21分相互平行以形成卡槽,所述固定板3的边缘插入所述卡槽内。操作时,直接将卡槽对准固定板3的边缘然后推入即可完第一限位单元的安装;弯折部21与所述未弯折部21分相互平行,支撑板2装入后不会自行滑出,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板3边缘的厚度,这样第一限位单元安装阻力较小,操作更省力。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开口处的宽度较宽以方便固定板3插入,以免出现因对不准而导致无法装入的现象发生,方便操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以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边缘的凹口、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表面且与所述凹口相匹配的凸台31,所述凸台31沿垂直于所述贴合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凸台3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板2的厚度。支撑板2的边缘与固定板3搭接,支撑板2边缘的凹口与固定板3边缘的凸台31相配合以实现卡接;即第一限位单元是设置在支承板与固定板3上的两部分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至少设置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边缘处。由于第一限位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因此可以实现至少两处卡接,保证第一限位单元的连接,方便第二限位单元的操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以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边缘且向外突出的延伸部22、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边缘且与所述延伸部22相匹配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下沉方向与所述贴合面相垂直;所述沉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延伸部22的厚度。延伸部22卡入沉槽后,支撑板2与固定板3在其贴合面处无法产生位移,在后再安装第二限位步即可实现对支撑板2的紧固安装。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为对应开设在所述固定板3与支撑板2上的连接孔4、及穿设在所述连接孔4内的螺栓。此处的螺栓只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也可以换成定位销等其他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连接结构。整个安装过程是需要两步操作,卡接、连接螺栓,第一限位单元卡接无需螺栓,第二限位单元仅需一个螺栓就能满足安装要求,减少了螺栓用量,安装操作更方便、安装效率高、节约成本。

实施例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藏设备,包括脚轮,所述脚轮通过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脚轮安装结构进行安装。冷藏设备一般是体积较大的柜体,比如冰箱,搬运起来不太方便;该脚轮安装结构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安装成本低,可广泛推广使用到各种冷藏设备上,安装后可以方便地推动,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让一个人完成搬运该冷藏设备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