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27619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一种空调系统和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部分空调系统使用室内机阀芯节流,另一部分空调系统使用室外机电子膨胀阀节流。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在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开进行销售时,如果将前述的室内机与室外机搭配使用,则可能会出现双节流的情况,从而可能会导致空调系统的排气温度偏低,并且,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根据排气温度调节,在排气温度偏低时继续关小电子膨胀阀开度,最终可能导致系统异常和制冷量严重偏低,用户满意度较低。

因此,相关技术存在改进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可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一端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设置在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的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并获取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和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以及根据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判断所述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模块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并可通过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获取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和通过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获取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进而根据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判断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从而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所述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所述室内机未存在节流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所述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之后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打开至最大开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包括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可通过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所述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检测所述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检测所述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以及根据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接着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以及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进而根据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判断空调系统的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从而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判断所述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包括:如果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断所述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所述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则判断所述室内机未存在节流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判断所述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之后,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打开至最大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电子膨胀阀4、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

节流阀组件6、节流阀芯7、室内换热器8;

室内机9、室外机10、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11、控制模块12、节流器件13、空调系统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其中,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10包括电子膨胀阀4,电子膨胀阀4的一端与室外机10的室外换热器2相连,电子膨胀阀4的另一端与空调系统的室内机9的室内换热器8相连。

如图1和2所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11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和控制模块12。

其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设置在电子膨胀阀4的一端,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电子膨胀阀4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设置在电子膨胀阀4的另一端,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用于检测电子膨胀阀4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控制模块12分别与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相连,控制模块12用于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并获取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和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以及根据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判断室内机9是否存在节流器件13。

其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均可为温度传感器。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模块12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到室外换热器2(此时为冷凝器)中进行散热,之后经过电子膨胀阀4进行节流成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冷媒,其冷媒经过室内换热器8(此时为蒸发器)吸热蒸发后,形成了低温饱和气体回到压缩机1进行下一个制冷循环。

具体来说,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可通过设置在电子膨胀阀4的两端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分别检测电子膨胀阀4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和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控制模块12可根据电子膨胀阀4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判断室内机9是否存在节流器件13,从而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节流器件13可包括节流阀组件6和节流阀芯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12进一步用于,在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t时判断室内机9存在节流器件13。

其中,预设温度阈值t可提前预设在控制模块12中,例如为5℃。

也就是说,在控制模块12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制冷模式之后,控制模块12通过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检测电子膨胀阀4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通过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检测电子膨胀阀4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进而获取电子膨胀阀4节流前后的冷媒温度差δt。其中,如果δt小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t,则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13,说明此时空调系统存在双节流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12还用于,在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时判断室内机未存在节流器件13。

也就是说,如果δt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则室内机未存在节流器件13,说明此时空调系统不存在双节流现象,按照当前控制方式对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12还用于,在判断室内机9存在节流器件13之后控制电子膨胀阀4打开至最大开度。

也就是说,在空调系统存在双节流现象时,控制模块12控制电子膨胀阀4打开至最大开度,即言,空调室外机10的电子膨胀阀不进行节流作用,只保留室内机9中的节流器件13对冷媒进行节流作用,从而避免空调系统出现双节流现象。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模块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并可通过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获取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和通过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获取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进而根据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判断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从而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空调系统14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11。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可通过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包括电子膨胀阀,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到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中进行散热,之后经过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成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冷媒,其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吸热蒸发后,形成了低温饱和气体回到压缩机进行下一个制冷循环。

s2: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

s3: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

其中,可通过设置在电子膨胀阀的两端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分别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和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

s4:根据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判断空调系统的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

具体来说,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可根据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判断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从而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包括:如果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断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

其中,预设温度阈值t可提前预设在控制模块12中,例如为5℃。

也就是说,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制冷模式之后,通过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t1,通过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t2,进而获取电子膨胀阀节流前后的冷媒温度差δt。其中,如果δt小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t,则判断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说明此时空调系统存在双节流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还包括:如果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断室内机未存在节流器件。

也就是说,如果δt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则判断室内机未存在节流器件,说明此时空调系统不存在双节流现象,按照当前控制方式对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还包括:在判断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之后,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最大开度。

也就是说,在空调系统存在双节流现象时,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最大开度,即言,空调室外机的电子膨胀阀不进行节流作用,只保留室内机中的节流器件对冷媒进行节流作用,从而避免空调系统出现双节流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开始,控制空调系统开机。

s102: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模式。

s103:如果为送风模式,返回步骤s102。

s104:如果为制冷模式,执行步骤s105。

s105:控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

s106:控制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

s107:计算节流前后的冷媒温度差值。

s108:判断冷媒温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9;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10。

s109:室内机存不在节流器件,电子膨胀阀按照当前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s110:室内机存在节流器件,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最大开度。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控制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接着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以及检测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温度,进而根据节流前的冷媒温度与节流后的冷媒温度之间的差值判断空调系统的室内机是否存在节流器件,从而自动识别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双节流的情况,避免双节流情况导致的系统异常,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