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3889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多联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和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可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为两片换热器,即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压缩机、多个四通阀(如st1、st2和st3)、冷媒分配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

在室外低温但室内需要制冷时,由于室内对空气品质有特殊要求,多联机系统并不能将外界低温空气直接引入室内,而是需要在室内开启制冷内机进行制冷,这样就会导致多联机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室外温度为-5℃以下时,多联机系统的运行会变得不稳定,且多联机系统能力出现严重下降,这时候室外环境温度较低,可能会导致室外换热器的冷凝高压建立不起来,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差将冷媒从室外机侧输送至室内机侧,这样通常会引起室内侧冷媒量偏少,影响了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能够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低温制冷,且不影响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以及制热和制冷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冷媒分配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底盘换热装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接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一冷媒出入端;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用于对进出所述多个室内机的冷媒进行分配;所述底盘换热装置包括底盘换热器、底盘四通阀和可控阀,所述底盘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底盘四通阀的第一端,所述底盘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可控阀连接到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一冷媒出入端,所述底盘四通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端和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二冷媒出入端,所述底盘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到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三冷媒出入端,所述底盘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并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控制所述可控阀开启时,通过所述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以建立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以使所述多联机系统进行低温制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设置包括底盘换热器、底盘四通阀和可控阀的底盘换热装置,其中,底盘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到底盘四通阀的第一端,底盘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可控阀连接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一冷媒出入端,底盘四通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到压缩机的回气端和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二冷媒出入端,底盘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三冷媒出入端,底盘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控制装置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控制可控阀开启时,通过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以建立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使得室外侧的冷媒能够顺利送达室内侧,不仅能够实现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低温制冷,而且还不会影响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以及制热和制冷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四通阀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阀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四通阀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阀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所述第二冷媒出入端还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四通阀和所述第二四通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所述饱和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其中,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全开状态,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所述饱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其中,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度;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三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三开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媒分配装置包括与多个室内机对应的多个制热控制阀和多个制冷控制阀,每个制冷控制阀的一端均连接到所述第二冷媒出入端,每个制冷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室内机的一端,每个制热控制阀的一端均连接到所述第三冷媒出入端,每个制热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室内机的一端,每个室内机的另一端均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每个制冷控制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每个制热控制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如果所述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底盘换热器则均为冷凝器,其中,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底盘换热器进行冷凝后汇集至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并通过所述冷媒分配装置分别分配到每个室内机,经过每个室内机蒸发吸热后变为中温低压气态冷媒,以及通过每个制冷控制阀汇集至所述第二冷媒出入端,然后回到所述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每个制冷控制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每个制热控制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为蒸发器,其中,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底盘四通阀进入所述第三冷媒出入端,并分别通过每个制热控制阀到每个室内机进行冷凝后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所述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汇集到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冷媒,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蒸发后变为低温过热气态冷媒回到所述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所述多个室内机包括制冷室内机和制热室内机,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制冷控制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制热控制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其中,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分别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冷凝成第一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所述第一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另一路经过底盘四通阀进入所述第三冷媒出入端,并通过制热控制阀进入制热室内机进行冷凝,以变为第二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所述第二高温高压液态冷媒在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与第一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汇合后,进入制冷室内机进行蒸发,然后通过制冷控制阀进入所述第二冷媒出入端,并通过所述底盘四通阀回到所述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主制热模式运行时,所述多个室内机包括制冷室内机和制热室内机,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制冷控制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制热控制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为蒸发器,其中,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底盘四通阀进入所述第三冷媒出入端,并通过制热控制阀到制热室内机进行冷凝后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所述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汇集到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制冷室内机蒸发吸热后变为中温低压气态冷媒,然后通过制冷控制阀汇集至所述第二冷媒出入端后再回到所述压缩机,另一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冷媒,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蒸发后变为低温过热气态冷媒回到所述压缩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联机系统为上述的多联机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控制所述可控阀开启时,通过所述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以建立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以使所述多联机系统进行低温制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上述包括底盘换热装置的多联机系统,能够实现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这样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控制可控阀开启时,通过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以建立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使得室外侧的冷媒能够顺利送达室内侧,不仅能够实现多联机系统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低温制冷,而且还不会影响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以及制热和制冷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四通阀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阀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四通阀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阀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媒出入端,所述第二冷媒出入端还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四通阀和所述第二四通阀,其中,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所述饱和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全开状态,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饱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其中,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度;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三开度,并控制所述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三开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多联机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当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当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当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当多联机系统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当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当多联机系统以主制热模式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多联机系统1可包括室外机10、多个室内机20、冷媒分配装置30、和控制装置(图中未具体示出)。

其中,室外机10可包括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底盘换热装置13,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连接到室外换热器12的一端,室外换热器12的另一端连接冷媒分配装置30的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冷媒分配装置30用于对进出多个室内机20的冷媒进行分配。

并且,底盘换热装置13可包括底盘换热器131、底盘四通阀132和可控阀sv0,底盘换热器131的第一端连接到底盘四通阀132的第一端a132,底盘换热器131的第二端通过可控阀sv0连接到冷媒分配装置30的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底盘四通阀132的第二端b132分别连接到压缩机11的回气端b11和冷媒分配装置30的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底盘四通阀132的第三端c132连接到冷媒分配装置30的第三冷媒出入端a303,底盘四通阀132的第四端d132连接到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

以及控制装置用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1和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tc,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1和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tc控制可控阀sv0开启时,通过底盘换热器131的冷却换热以建立室外机10与多个室内机20之间的压差,以使多联机系统1进行低温制冷。其中,可通过设置在室外侧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1,并通过设置在压缩机11的排气口a11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高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c,且将室外环境温度t1和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高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c发送给多联机系统1的控制装置。

也就是说,控制装置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1和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tc控制可控阀sv0开启或关闭。在可控阀sv0开启时,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通过底盘四通阀132进入底盘换热器131,经过底盘换热器131冷却换热后变成高温高压气液两相冷媒。进而通过可控阀sv0排出高压过热气态冷媒,高压过热气态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2冷凝放热后的冷媒进行汇合以提高流入室内侧的冷媒的压力,建立室外侧与室内侧之间的压差,以便能够将室外侧排出的具有一定过冷度的冷媒顺利地送达室内侧,来实现多联机系统进行低温制冷的目的,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低温制冷,而且还不会影响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以及制热和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控阀sv0可以是一个小的电磁阀。在可控阀sv0开启时,可通过底盘换热器131对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冷却换热,虽然进入底盘换热器131的冷媒流量不至于过多,但是通过增加底盘换热器131能够改变室外换热器的大小,以使经过换热器的冷媒流量总和加大,且基于建立的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的压差能够将室外侧排出的大量冷媒顺利送达室内侧,从而能够保证多联机系统正常制冷。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室内机20可包括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第一室内机可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第一室内节流阀22,第二室内机可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23和第二室内节流阀24。其中,第一室内节流阀22和第二室内节流阀24均可为电子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室外换热器12可包括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第一换热器1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四通阀st1连接到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第一换热器12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阀exv1连接到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第二换热器122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四通阀st2连接到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第二换热器12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阀exv2连接到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还分别连接到第一四通阀st1和第二四通阀st2。其中,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均可为电子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冷媒分配装置30可包括与多个室内机20对应的多个制热控制阀(如svb1和svb2)和多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的一端均连接到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室内机的一端(如sva1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第一室内机的一端,sva2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第二室内机的一端),每个制热控制阀(如svb1和svb2)的一端均连接到第三冷媒出入端a303,每个制热控制阀(如svb1和svb2)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室内机的一端(如svb1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第一室内机的一端,svb2的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第二室内机的一端),每个室内机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其中,sva1、sva2、svb1和svb2均可为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通过控制装置判断出饱和温度tc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t11,则继续通过控制装置判断室外环境温度t与第一预设温度t1和第二预设温度t2之间的关系,以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的开度与可控阀sv0的状态。其中,第一温度阈值t11、第一预设温度t1和第二预设温度t2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将第一温度阈值t11设定为30℃,第一预设温度t1设定为-5℃,第二预设温度t2设定为-15℃。

具体地,当室外环境温度t大于第一预设温度t1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均保持全开状态,并控制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t1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可控阀sv0处于开启状态。其中,第二开度小于第一开度。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将第一开度均设为75%,第二开度均设为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通过控制装置判断出饱和温度tc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1,则继续通过控制装置判断室外环境温度t与第一预设温度t1和第二预设温度t2之间的关系,以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的开度与可控阀sv0的状态。

具体地,当室外环境温度t大于第一预设温度t1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t1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可控阀sv0处于开启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均保持第三开度,并控制可控阀sv0处于开启状态。其中,第三开度小于第二开度,第三开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将第三开度设定为25%。

基于上述内容,当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装置判断饱和温度tc与第一温度阈值t11之间的关系、室外环境温度t与第一预设温度t1和第二预设温度t2之间的关系,以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的开度与可控阀sv0的状态,列出表1,如下表1所示。

表1

下面结合图4-9进行说明多联机系统1以不同模式运行时的冷媒流向。

当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均处于开启状态,每个制热控制阀(如svb1和svb2)均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控制装置判断饱和温度tc与第一温度阈值t11、室外环境温度t与第一预设温度t1和第二预设温度t2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表1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的开度与可控阀sv0的状态。

如图4所示,在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均为冷凝器。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进行冷凝后汇集至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并通过冷媒分配装置30分别分配到每个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经过每个室内机蒸发吸热后变为中温低压气态冷媒,以及通过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汇集至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然后回到压缩机11。

具体地,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第一四通阀st1和第二四通阀st2均处于不上电状态,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一端口a1和第四端口d1相连通,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一端口a2和第四端口d2相连通。可通过第一四通阀st1和第二四通阀st2使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直接与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相连通。

具体而言,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且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可分为两路。

第一路通过第一四通阀st1进入第一换热器121,经过第一换热器121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一节流阀exv1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第二路通过第二四通阀st2进入第二换热器122,经过第二换热器122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二节流阀exv2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可知,上述两路冷媒共同进入高压液管,汇集成过冷度高压液体冷媒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并进入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然后分别通过第一室内节流阀22和第二室内节流阀24进行节流后成为低压液态冷媒,并分别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23。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23进行蒸发吸热成为低压气态冷媒,并分别通过制冷控制阀sva1和sva2后汇集至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最后,通过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进入压缩机11。

如图5所示,而在可控阀sv0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换热器121、第二换热器122和底盘换热器131均为冷凝器。其中,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121、第二换热器122和底盘换热器131进行冷凝后汇集至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并通过冷媒分配装置30分别分配到每个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经过每个室内机蒸发吸热后变为中温低压气态冷媒,以及通过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汇集至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然后回到压缩机11。

具体地,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第一四通阀st1、第二四通阀st2和底盘四通阀132均处于不上电状态,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一端口a1和第四端口d1相连通,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一端口a2和第四端口d2相连通,底盘四通阀132的第一端口a132和第四端口d132相连通。可通过第一四通阀st1、第二四通阀st2和底盘四通阀132使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直接与第一换热器121、第二换热器122和底盘换热器131相连通。

具体而言,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冷模式运行且可控阀sv0处于开启状态时,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可分为三路。

第一路通过第一四通阀st1进入第一换热器121,经过第一换热器121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一节流阀exv1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第二路通过第二四通阀st2进入第二换热器122,经过第二换热器122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二节流阀exv2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第三路通过底盘四通阀132进入底盘换热器131,经过底盘换热器131冷凝放热后成为高温高压气液两相冷媒,然后通过可控阀sv0后成为高压过热气态冷媒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可知,上述三路冷媒共同进入高压液管,汇集成具有一定过冷度的高压液体冷媒进入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然后分别通过第一室内节流阀22和第二室内节流阀24进行节流后成为低压液态冷媒,并分别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23。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23进行蒸发吸热成为低压气态冷媒,并分别通过制冷控制阀sva1和sva2后汇集至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最后,通过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进入压缩机11。从而,经过底盘换热装置冷却放热后的冷媒能够与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后的冷媒进行汇合以提高流入室内侧的冷媒的压力,建立室外侧与室内侧之间的压差,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压缩机发生液击,而且还能够基于建立的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将室外侧排出的冷媒顺利送达室内侧,来实现多联机系统进行低温制冷的目的,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低温制冷,而且还不会影响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以及制热和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室外环境温度t为-20℃,且饱和温度tc为大于等于30℃时,控制装置除了根据表1对第一节流阀exv1、第二节流阀exv2和可控阀sv0进行控制(如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的开度均为50%、可控阀sv0打开)之外,还可有其他的控制方式如控制第一节流阀exv1关闭、第二节流阀exv2的开度为100%、可控阀sv0打开,这样通过第二换热器122和底盘换热器131所产生的冷媒也能够使得多联机系统完成正常制冷。

如图6所示,在可控阀sv0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换热器122和底盘换热器131均为冷凝器。其中,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分别通过第二换热器122和底盘换热器131进行冷凝后汇集至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并通过冷媒分配装置30分别分配到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经过每个室内机蒸发吸热后变为中温低压气态冷媒,以及通过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汇集至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然后回到压缩机11,这样使得多联机系统完成正常制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设置包括底盘换热器、底盘四通阀和可控阀的底盘换热装置,其中,底盘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到底盘四通阀的第一端,底盘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可控阀连接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一冷媒出入端,底盘四通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到压缩机的回气端和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二冷媒出入端,底盘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到冷媒分配装置的第三冷媒出入端,底盘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控制装置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控制可控阀开启时,通过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以建立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使得室外侧的冷媒能够顺利送达室内侧,不仅能够实现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低温制冷,而且还不会影响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以及制热和制冷效果。

如图7所示,当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均处于关闭状态,每个制热控制阀(如svb1和svb2)均处于开启状态,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均为蒸发器。其中,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底盘四通阀132进入第三冷媒出入端a303,并分别通过每个制热控制阀(如svb1和svb2)到每个室内机进行冷凝后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汇集到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并分别通过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冷媒,然后通过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蒸发后变为低温过热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

具体地,当多联机系统1中的每个室内机均制热运行时,每个制冷控制阀(如sva1和sva2)均处于关闭状态,每个制热控制阀(如svb1和svb2)均处于开启状态,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均为蒸发器,第一室内换热器21、第二室内换热器23均为冷凝器,底盘换热器131不工作,即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热模式运行。

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一四通阀st1、第二四通阀st2和底盘四通阀132均处于上电状态,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一端口a1和第二端口b1相连通,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一端口a2和第二端口b2相连通,底盘四通阀132的第三端口c132和第四端口d132相连通。可通过回气四通阀42使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直接与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23相连通。

具体而言,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可分为两路。

第一路通过底盘四通阀132和制热控制阀svb1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21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一室内节流阀22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第二路通过底盘四通阀132和制热控制阀svb2流向第二室内节流阀24,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23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二室内节流阀24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可知,上述两路冷媒共同进入高压液管,汇集到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然后分别通过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冷媒。最后通过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蒸发吸热后变为低温过热气态冷媒,经过第一四通阀st1和第二四通阀st2回到压缩机11。因此,在多联机系统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能够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热模式时,室外机10中的第一换热器121、第二换热器122和底盘换热器131可能出现结霜的现象。

当多联机系统1在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结霜的工况下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由于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的结霜加大了表面与空气间的传热热阻,增加了流动阻力,使得通过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的空气流量减少,换热效率明显降低,导致室外环境和冷媒之间的换热量下降,出风温度衰减。

特别是当多联机系统1在一些低温高湿度的工况下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由于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的结霜较为严重,冷媒在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中的蒸发效果逐渐变差,多联机系统1运行工况恶化,严重时导致多联机系统1回液。

因此,在多联机系统1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可通过开启除霜模式进行除去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上结的霜,除霜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可如纯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1在除霜模式下运行时,可同时对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进行除霜,也可分别对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进行除霜。为了防止融化的霜水损坏底盘换热器131,在开启除霜模式时,需要一直对底盘换热器131进行除霜。

如图8所示,当多联机系统1的制冷能需大于制热能需,且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多个室内机20包括制冷室内机如第二室内机和制热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制冷控制阀如sva2均处于开启状态,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制热控制阀如svb1均处于开启状态,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

在多联机系统1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第一四通阀st1处于不上电状态,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一端口a1和第二端口d1相连通,第二四通阀st2处于不上电状态,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一端口a2和第四端口d2相连通,底盘四通阀132处于上电状态,底盘四通阀132的第三端口c132和第四端口d132相连通。

在多联机系统1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底盘换热器131不工作,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可均为冷凝器。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可分为两路。

一路分别经过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冷凝成第一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第一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

另一路经过底盘四通阀132进入第三冷媒出入端a303,并通过制热控制阀svb1进入制热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进行冷凝放热,以变为第二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第二高温高压液态冷媒在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与第一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汇合后,进入制冷室内机进行蒸发吸热,然后通过制冷控制阀进入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并通过底盘四通阀132回到压缩机11。

因此,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能够将从制热室内机吸收的热量用在制冷室内机中,以完成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并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效果。

如图9所示,当多联机系统1的制热能需大于制冷能需,且以主制热模式运行时,多个室内机20可包括制冷室内机如第二室内机和制热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制冷室内机如第二室内机对应的制冷控制阀如sva2均处于开启状态,制热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对应的制热控制阀如svb1均处于开启状态,可控阀sv0处于关闭状态。

在多联机系统1以主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一四通阀st1、第二四通阀st2和回气四通阀42均处于上电状态,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一端口a1和第二端口b1相连通,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一端口a2和第二端口b2相连通,底盘四通阀132的第三端口c132和第四端口d132相连通。

在多联机系统1以主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均可为蒸发器,底盘换热器131不工作。从压缩机11的排气端a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底盘四通阀132进入第三冷媒出入端a303,并通过制热控制阀svb1到制热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进行冷凝后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汇集到第一冷媒出入端a301后分为两路。

一路经过制冷室内机如第二室内机蒸发吸热后变为中温低压气态冷媒,然后通过制冷控制阀sva2汇集至第二冷媒出入端a302后,最后回到压缩机11。

另一路分别通过第一节流阀exv1和第二节流阀exv2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冷媒,然后通过第一换热器121和第二换热器122蒸发后变为低温过热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

因此,当多联机系统以主制热模式运行时,既能将从制热室内机吸收的冷量用在制冷室内机中,以完成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还能够将多余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通过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节流进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后,变为低温过热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四通阀连接到压缩机的排气端,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阀连接到第一冷媒出入端,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四通阀连接到压缩机的排气端,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阀连接到第一冷媒出入端,第二冷媒出入端还分别连接到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具体前面已经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并获取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tc。

s2,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和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tc控制可控阀开启时,通过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以建立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以使多联机系统进行低温制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饱和温度tc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t11,当室外环境温度t大于第一预设温度t1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保持全开状态,并控制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t1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第二开度小于第一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饱和温度tc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1,其中,当室外环境温度t大于第一预设温度t1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一开度,并控制可控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t1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二开度,并控制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第二开度小于第一开度;当室外环境温度t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保持第三开度,并控制可控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中,第三开度小于第二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考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详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上述包括底盘换热装置的多联机系统,能够实现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这样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控制可控阀开启时,通过底盘换热器的冷却换热以建立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的压差,使得室外侧的冷媒能够顺利送达室内侧,不仅能够实现多联机系统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低温制冷,而且还不会影响多联机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以及制热和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