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985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制冰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制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冰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冰机手动脱冰结构采用旋钮的控制方式,通过旋钮旋转带动制冰盒旋转后出冰,旋钮需要旋转180°,冰盒才可以将冰脱出,旋转角度大,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操作者能方便地操作脱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包括冰盒,还包括:

可绕第一方向的轴旋转的推杆,

第一齿轮,配置为可在推杆作用下绕第二方向的轴旋转,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第二齿轮,配置为与第一齿轮同轴,且可与第一齿轮联动,

第三齿轮,其与第二齿轮啮合,且可绕第三方向的轴旋转,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成一角度,

冰盒的第一端与第三齿轮连接,并可沿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发生扭转。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制冰装置还包括齿条,配置于推杆上,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制冰装置,还包括连杆,其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连接,并且可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联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连杆与第一齿轮同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推杆自初始位置转动的角度与冰盒的扭转程度正相关。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冰盒的第二端设置复位装置,以对冰盒施加与其形变方向相反的力。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复位装置为弹性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制冰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操作者可以朝身体前方施力,符合使用习惯,方便地实现出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冰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显示框架);

图2是本发明制冰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不显示框架);

图3是本发明制冰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制冰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制冰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不显示框架);

图6是本发明制冰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制冰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制冰装置可安装于制冷设备间室内,可以通过在外侧设置绝热层使其与间室隔热。

该制冰装置还可安装于制冷设备门体上,门体外表面和与间室相邻的内表面之间限定一绝热空间容纳冰盒及制冰机构。脱冰结构的操作部嵌设于门体外表面,操作者对其施加一朝向门体的力,即可实现脱冰。此处,制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冰柜、酒柜、食品陈列柜。

参考图1,制冰装置具有壳体10,壳体10围合限定一容纳腔,冰盒20收容于该容纳腔内。冰盒20可以为一个或以上,本发明以二个冰盒20为例进行说明。冰盒20内具有若干制冰格,过滤水流入制冰格内并经热交换凝结为冰块。

壳体10的一端设置脱冰机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脱冰机构包括嵌设于操作表面的按钮31,操作者通过沿x轴方向施力推压按钮31带动冰盒20脱冰。操作表面可以是制冷设备的门体外表面,也可以是制冰装置的壳体10外表面。x轴与操作表面相交,优选的,x轴与操作表面垂直。

参考图1至图4,按钮31朝向制冰装置的一端与推杆32相连。推杆32相对的另一端321为活动端,推杆32可沿x轴运动,直至活动端321与制冰装置的内部框架相抵接。

推杆32上设置齿条33。齿条33可以为推杆32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也可为组装件。齿条33与直齿轮34啮合。当推杆32从初始位置推进时,通过齿条33带动直齿轮34绕y轴转动。y轴与x轴垂直。初始位置即推杆32不受推力时的静止位置。

连杆36沿y轴延伸。连杆36的不同位点分别套设直齿轮34及斜齿轮38。直齿轮34、斜齿轮38均与连杆36共轴且联动。当直齿轮34转动时,带动斜齿轮38绕y轴转动。

斜齿轮38与斜齿轮40啮合,二者的旋转轴成角度设置,使得斜齿轮40与斜齿轮38的旋转方向不同。通过调整斜齿轮38、40旋转轴所夹的角度,可以调整操作者的施力方向与冰盒20的设置方向之间的夹角,使得设置冰盒20时所受的位置限制较小。操作者朝身体前方施力,如此较为符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而在制冰装置内部,冰盒20的中轴可以设置为不同的方向,以适应于内部的空间布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斜齿轮38与斜齿轮40的旋转轴成直角设置,使得斜齿轮40的旋转轴平行于操作者的施力方向,冰盒20设置为沿施力方向平行延伸。

斜齿轮40与冰盒20的一端相连接。当斜齿轮40旋转时,带动冰盒20的连接端扭动,冰盒20产生形变,挤压制冰格内的冰块。推杆32推进的行程越大,各齿轮36、38、40旋转的角度越大,冰盒20的形变越大。当冰盒20扭动到一定角度时,冰块被挤出。如此设置,使得操作者的施力方向与斜齿轮40的旋转平面垂直,不必使用扭力即可带动冰盒20出冰。

推杆32上设置复位装置,使推杆32能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具体的,推杆32的自由端321设置弹性件42,该弹性件42例如为弹簧或弹片。当推杆32推进时,弹性件42的一端抵接于制冰装置的内部框架,另一端抵接于推杆32,并受力压缩。当操作者不再施加推力,弹性件42释放弹力,反作用于推杆32,将其推回初始位置。

冰盒20上也设置复位装置,使冰盒20能自动恢复到非形变状态。具体的,冰盒20一端设置弹性件44,该弹性件44例如为扭簧。弹性件44与冰盒20的一端相抵接。当冰盒20发生扭转形变时,弹性件44受力扭转一定角度。当操作者不再施加推力时,斜齿轮40不再对冰盒20施加作用力,弹性件44释放弹力,反作用于冰盒20,使其回到初始状态。

参考图5至图7,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脱冰结构的按钮31及推杆32被曲柄状的推杆51所替代。推杆51可绕z轴旋转。z轴与y轴平行,优选的,z轴与操作表面平行。操作者推动推杆51绕z轴旋转,与前一实施例施力方向不同,本实施例中操作者所施加力的一个分力与操作表面垂直,

推杆51上设置齿条53。齿条可以如图5-图7所示为推杆51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也可为组装件。齿条53与直齿轮34啮合。当推杆51从初始位置推进时,通过齿条53带动直齿轮34绕y轴转动。

连杆36沿y轴延伸。连杆36的不同位点分别套设直齿轮34及斜齿轮38。直齿轮34、斜齿轮38均与连杆36共轴且联动。当直齿轮34转动时,带动斜齿轮38绕y轴转动。

斜齿轮38与斜齿轮40啮合,二者的旋转轴成角度设置,使得斜齿轮40与斜齿轮38的旋转方向不同。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斜齿轮38与斜齿轮40的旋转轴成直角设置,使得斜齿轮40的旋转轴与操作者所施力的一个分力平行。冰盒20设置为沿斜齿轮40的旋转轴方向延伸。

斜齿轮40与冰盒20的一端相连接。当斜齿轮40旋转时,带动冰盒20的连接端扭动,冰盒20产生形变,挤压制冰格内的冰块。推杆51自初始位置转动的角度越大,各齿轮36、38、40旋转的角度越大,冰盒20的形变越大。当冰盒20扭动到一定角度时,冰块被挤出。如此设置,使得操作者的施力方向与操作表面成一夹角,不必使用扭力即可带动冰盒20出冰。

冰盒20设置复位装置,使冰盒20能自动恢复到非形变状态。具体的,冰盒20一端设置弹性件44,该弹性件44例如为扭簧。弹性件44与冰盒20的一端相抵接。当冰盒20发生扭转形变时,弹性件44受力扭转一定角度。当操作者不再施加推力时,斜齿轮40不再对冰盒20施加作用力,弹性件44释放弹力,反作用于冰盒20,使其回到初始状态,同时各齿轮40、38、36联动,带动推杆52复位。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