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6842发布日期:2018-09-14 22:1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维持舒适的环境温度,热泵机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热泵机组包括多个装置形成的循环回路,换热介质在循环回路中不断进行热交换来达到换热效果。为了保证热泵机组持续正常的工作,现有热泵机组通常都配置有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其中,储液装置用于储存循环回路中暂未参与循环的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而气液分离装置则用于将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分离出来并输送给压缩装置。

具体而言,现有热泵机组的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都是单独设置的,这种独立设置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的方式不能充分利用储液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所储存的热量以及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所储存的冷量。进一步地,如果储液装置中的液态换热介质的过冷度被提高,同时,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气态换热介质的过热度被提高,则必然能够有效提高机组换热效率。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热泵机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独立设置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的方式不能充分利用储液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所储存的热量以及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所储存的冷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储液装置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以使所述储液装置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装置包括储液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用于储存换热介质的第一密闭空腔,所述储液构件与所述第一密闭空腔连通。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构件包括第一液体输送管和第二液体输送管,所述第一密闭空腔中储存的换热介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液体输送管和所述第二液体输送管进行输送。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液体输送管和所述第二液体输送管中的一个与所述热泵机组的蒸发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液体输送管和所述第二液体输送管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热泵机组的冷凝装置相连。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构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密闭空腔,所述气液分离构件与所述第二密闭空腔连通。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分离构件包括气液混合输入管和气体输出管,所述气液混合输入管和所述气体输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密闭空腔连通。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混合输入管与所述热泵机组的四通阀相连,所述气体输出管与所述热泵机组的压缩装置相连。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分离构件还包括液体输出管,所述液体输出管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相连。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泵机组还包括保温构件,所述保温构件包覆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

在上述热泵机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输出管是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穿设到所述第二密闭空腔中的u形管,所述u形管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顶部附近;所述气液混合输入管也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穿设到所述第二密闭空腔中并且其开口端也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顶部附近。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热泵机组包括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储液装置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以使所述储液装置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由于所述储液装置中储存的是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而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储存有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将所述储液装置部分容纳在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能够便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所述储液装置中的换热介质能够获得更多的冷量来提高液态换热介质的过冷度,而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换热介质获得更多的热量来提高气态换热介质的过热度,进而有效提高所述热泵机组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热泵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储液装置;111、第一壳体;1110、第一密闭空腔;112、第一液体输送管;113、第二液体输送管;12、气液分离装置;121、第二壳体;1210、第二密闭空腔;122、气液混合输入管;123、气体输出管;124、液体输出管;13、压缩机;14、四通阀;15、干式蒸发器;16、翅片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所述的热泵机组仅包括几种重要装置,但是,本发明的热泵机组显然还可以增设其他装置来提高性能。这种具体结构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此之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热泵机组的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都是单独设置的,而这种独立设置的方式不能充分利用储液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所储存的热量以及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所储存的冷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储液装置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以使所述储液装置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由于所述储液装置中储存的是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而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储存有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将两个装置集成设置能够使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所述储液装置中的换热介质能够获得更多的冷量来提高液态换热介质的过冷度,而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换热介质获得更多的热量来提高气态换热介质的过热度,进而有效提高所述热泵机组的换热效率。

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热泵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储液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储液装置11和气液分离装置12,储液装置11容纳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以使储液装置11与气液分离装置12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热泵机组的储液装置11和气液分离装置12都是独立设置的,两个装置分别设置在热泵机组的不同位置;因此,这种独立设置的方式导致储液装置11和气液分离装置12中的换热介质只有通过热泵机组的循环系统才能实现换热。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通过将储液装置11容纳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使得储液装置11中的换热介质和气液分离装置12中的换热介质能够通过彼此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参与到热泵机组的循环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储液装置11完全容纳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但是,技术人员显然还可以仅将部分储液装置11容纳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泵机组中,储液装置11中储存的是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这些高温液态换热介质的过冷度都较低,在输送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蒸发反应而导致其换热能力降低;而气液分离装置12中储存有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这些低温气态换热介质的过热度都较低,在输送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液化反应而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进一步而言,储液装置11中储存的液态换热介质需要更多的冷量来提高自身的过冷度,而气液分离装置12中储存的气态换热介质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提高自身的过热度;因此,现有热泵机组将储液装置11和气液分离装置12独立设置不仅会浪费储液装置11中多余的热量和气液分离装置12中多余的冷量,同时还会影响热泵机组的换热能力。本发明通过将储液装置11容纳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使得两个装置中储存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便储液装置11中的换热介质能够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2获得更多的冷量来提高液态换热介质的过冷度,而气液分离装置12中的换热介质也能够通过储液装置11获得更多的热量来提高气态换热介质的过热度,进而在有效防止压缩机产生吸气带液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热泵机组的换热效率。

继续参阅图2,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储液装置11包括具有第一密闭空腔1110的第一壳体111以及与第一密闭空腔1110连通的第一液体输送管112和第二液体输送管113;其中,第一密闭空腔1110用于储存换热介质,并且第一壳体111设置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以便第一密闭空腔1110中储存的换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11与气液分离装置12中储存的换热介质直接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地,第一密闭空腔1110中储存的换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一液体输送管112和第二液体输送管113进行输送,从而参与到所述热泵机组的循环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闭空腔1110中储存有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而气液分离装置12中则储存有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将第一壳体111设置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使得第一密闭空腔1110中储存的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11从气液分离装置12中储存的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中获取冷量,从而有效提高储液装置11中所储存的液态换热介质的过冷量,进而有效保证换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储液装置11由第一壳体111和储液构件构成,并且所述储液构件仅包括第一液体输送管112和第二液体输送管113;但是,储液装置11显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甚至仅由其他结构组成。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储液装置已经具有很多种类型,在此就不再赘述,即储液装置11只要能够储存换热介质并且与气液分离装置12进行换热即可。同时,本发明也不对第一密闭空腔1110的形状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一密闭空腔1110能够储存换热介质即可。

接着参阅图2,进一步地,气液分离装置12包括套设在第一壳体111外的第二壳体121,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21之间形成第二密闭空腔1210,气液分离的过程就在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进行。同时,气液分离装置12还包括气液混合输入管122和气体输出管123,其中,气液混合输入管122和气体输出管123分别与第二密闭空腔1210相连。优选地,气液混合输入管122从第二壳体121的顶部穿设到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并且其开口端位于第二壳体121的内顶部附件,以便有效避免液态换热介质没过气液混合输入管122的出口而影响气态换热介质的输送;气体输出管123是从第二壳体121的顶部穿设到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的u形管,并且所述u形管的开口端也位于第二壳体121的内顶部附近,以便在输出气态换热介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液态换热介质逸出。具体而言,在所述热泵机组的工作过程中,处于气液混合状的换热介质通过气液混合输入管122输入至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并且在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进行气液分离过程,使得气态换热介质能够通过气体输出管123输出,从而参与到所述热泵机组的循环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储存有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而第一密闭空腔1110中则储存有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将第二壳体121套设在第一壳体111的外部而形成第二密闭空腔1210,使得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储存的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11从储液装置11中储存的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中获取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气液分离装置12中所储存的气态换热介质的过热量,进而在有效避免压缩机产生吸气带液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换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接着参阅图2,进一步地,气液分离装置12还包括液体输出管124,液体输出管124与第二壳体121的底部相连,以便聚集到第二密闭空腔1210底部的液态换热介质能够通过液体输出管124流出。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液体输出管124设置在第二壳体121的底部,但是,液体输出管124显然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21的侧面底部,只要液态换热介质能够通过液体输出管124输出即可。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12还包括液体输出管124,但是,技术人员显然还可以不设置液体输出管124,而是将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的液态换热介质蒸发为气态换热介质再通过气体输出管123输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2由第二壳体121和气液分离构件构成,并且所述气液分离构件仅包括气液混合输入管122、气体输出管123和液体输出管124;但是,气液分离装置12显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甚至仅由其他结构组成。由于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多种类型的气液分离装置,在此就不再赘述,即气液分离装置12只要能够进行气液分离过程并且与储液装置11进行换热即可。同时,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二密闭空腔1210由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共同形成,但是,第二密闭空腔1210显然还可以仅由第二壳体121独立形成,只要第一密闭空腔1110中储存的换热介质能够与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储存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即可。此外,本发明也不对第二密闭空腔1210的形状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二密闭空腔1210能够进行气液分离过程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组还包括保温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保温构件包覆在第二壳体121的外部,以便尽量减少能量散失,使得储液装置11与气液分离装置12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换热,进而有效提高所述热泵机组的换热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保温构件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所述保温构件能够包覆至第二壳体121的外部起到保温效果即可;优选地,所述保温构件由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岩棉、玻璃棉等。

接着参阅图1,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储液装置11的第一液体输送管112与干式蒸发器15相连,储液装置11的第二液体输送管113与翅片换热器16相连;气液分离装置12的气液混合输入管122与四通阀14相连,气液分离装置12的气体输出管123与压缩机13相连。以制冷过程为例,在所述热泵机组的制冷过程中,从压缩机13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换热介质通过四通阀14流入翅片换热器16中放热并液化为液态换热介质;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从翅片换热器16流入电子膨胀阀,然后再通过第二液体输送管113流入第一密闭空腔1110中;接着,部分高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通过第一液体输送管112流入干式蒸发器15中蒸发并吸热,以便达到降温效果;此时,部分液态换热介质蒸发为气态换热介质,处于气液混合状的换热介质流入四通阀14并流向气液混合输入管122,通过气液混合输入管122进入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进行气液分离;最后,第二密闭空腔1210中的气态换热介质通过气体输出管123流出并再次进入到压缩机13中,从而完成整个循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这些具体装置的设置都是示意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择热泵机组中的其他装置,由于热泵机组的其他装置并非本发明保护的重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