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64356发布日期:2018-11-16 23: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运行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寒冷地区使用的超低温热泵空调器融霜后,融霜水极易聚集在换热器下部并在室外机底盘内迅速冻结成冰,堵塞排水口,导致融霜水不能排出。

随着融霜、冻结的进行,冰层逐渐增厚,直到蔓延至换热器底部,严重影响空调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室外机的壳体结冰导致换热器热阻、风扇阻力增加,反复出现的冰层冻融还增大了换热器底部传热管损坏的可能性。

(2)室外机的壳体结冰还可能导致换热器风扇冻结在冰体中,致使风扇电机烧毁。

(3)如果切换空调器运行模式对壳体除冰或化霜,则会影响到对室内输出热量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管,连通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流通有待节流降温的冷媒;第二管,与第一管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管与第一管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并与室内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在不需要切换空调器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即可有效地融化壳体尤其是底壳凝结的冰霜,减小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热阻,降低了室外风机的运转阻力,提升了空调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第一管作为循环流通冷媒的主管道,在制热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后,继续经第一管节流后流入室外换热器,同样地,在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后,继续经第一管节流后流入室内换热器,另外,第二管作为第一管的并联旁路设置,部分冷媒分流进入第二管中,且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能够通过第二管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而融化冰霜,且不影响第一管的正常导通,也即不需要切换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即可降低或避免壳体凝结冰霜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节流阀,设于第一管的阀口处,用于对流通于第一管的第一部分冷媒进行节流降温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管的阀口处设置第一节流阀,能够实现对冷媒的进一步降温,以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室外机所处的室外环境中,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外环境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外环境温度值用于判断室外机的壳体是否可能结霜,也即在室外环境温度值较高(高于20℃)时,无论空调器运行于何种工作模式,室外机均不会结霜,此时,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控制第二管截止,也即所有冷媒全部经第一管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进行流通,此时,空调器的换热能效最高,而在室外环境温度值较低(低于10℃)时,此时,随着空调器的运行时长的增加,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机的壳体可能会凝结冰霜,因此,控制第二管导通,以使分流进入第二管的部分冷媒对壳体进行热交换,进而减少或避免冰霜凝结于壳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靠近室外换热器设置,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温度传感器靠近室外换热器设置,以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一方面,能够结合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确定壳体是否凝结冰霜,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工况温度值确定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控制第二管是否导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截止阀,设于第二管的第一阀口处,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和/或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控制第二管导通或截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的阀口处设置截止阀,并且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和/或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控制第二管导通或截止,例如,在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较低,同时,检测到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较低,且两者之间的温差较小,则通过调节截止阀来控制第二管导通,而在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较高,或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远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值,则壳体也不容易结冰,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截止阀来控制第二管截止,此时,全部冷媒经第一管在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进行流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节流阀,设于第二管的第二阀口处,用于对分流入第二管的第二部分冷媒进行节流降温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的第二阀口处设置第二节流阀,能够对分流入第二管的第二部分冷媒进行节流降温处理,而室外机的壳体凝结冰霜通常是在制热模式下,也即冷媒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经第一管流通的冷媒和经第二管对壳体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最终都流入室外换热器,因此,第一部分冷媒和第二部分冷媒均需要进行节流降温,并且将第二节流阀设于靠近室外换热器的管段内,也即在冷媒在第二管中流通并对壳体进行热交换后,继续经过第二节流阀的节流降温处理后,与第一管中流出的冷媒一通汇入室外换热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电连接至压缩机的驱动电路、室外风机的控制电路、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节流阀,压缩机的驱动电路用于输出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控制器,室外风机的控制电路用于输出转速值至控制器,其中,控制器根据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节流阀的开合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连接至压缩机的驱动电路、室外风机的控制电路、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节流阀的控制器,并根据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节流阀的开合度,由于上述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能反映空调器的换热压力,因此,通过上述至少一种运行参数来调节第二节流阀的开合度,能够提高调控第二管内流通的冷媒流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管设有热交换部,热交换部靠近室外机的底壳内侧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设置热交换部,并且将热交换部靠近壳体内侧设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壳体内侧的水露蒸发,以及对壳体内侧的冰霜进行升温融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部为s型或回字形的金属管,平铺于壳体内侧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热交换部为s型或回字形的金属管,并且平铺于壳体内侧设置,能够提高热交换部与壳体内侧之间的热交换区域,有效地提升了换热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部为由第二管的外管壁向底壳内侧延伸设置的金属导热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热交换部为由第二管的外管壁向底壳内侧延伸设置的金属导热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第二管内流通的冷媒与底壳内侧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管与第一管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并且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并与室内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在不需要切换空调器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即可有效地融化壳体尤其是底壳凝结的冰霜,减小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热阻,降低了室外风机的运转阻力,提升了空调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具体包括: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导通,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导通,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一方面,控制第二管导通来使第二部分冷媒流入,第二部分冷媒的温度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值,因此,第二部分冷媒能够对壳体进行热交换,以减少水露、霜层和冰层的形成,另一方面,不需要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即可实现对壳体的化霜操作和化冰操作,最后一方面,结合室外环境温度值来控制第二管导通,提高了控制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降低了空调器的硬件故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具体还包括: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截止,不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截止,不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也即在室外环境温度值较高时,空调器即使长时间运行于制热模式下,室外机的壳体也不会凝结冰霜,此时,全部冷媒经第一管流通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以提升空调器的整机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按照预设周期检测空调器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值、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根据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管内的冷媒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管内的冷媒流量,由于上述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能反映空调器的换热压力,因此,通过上述至少一种运行参数来调节第二节流阀的开合度,能够提高调控第二管内流通的冷媒流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运行控制方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第一管102,连通于室内换热器104与室外换热器106之间,流通有待节流降温的冷媒;第二管108,与第一管102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108,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管108与第一管102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108,并与室内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在不需要切换空调器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即可有效地融化壳体尤其是底壳凝结的冰霜,减小了室外换热器106的换热热阻,降低了室外风机的运转阻力,提升了空调器1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第一管102作为循环流通冷媒的主管道,在制热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104后,继续经第一管102节流后流入室外换热器106,同样地,在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106后,继续经第一管102节流后流入室内换热器104,另外,第二管108作为第一管102的并联旁路设置,部分冷媒分流进入第二管108中,且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能够通过第二管108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而融化冰霜,且不影响第一管102的正常导通,也即不需要切换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即可降低或避免壳体凝结冰霜的可能性。

具体地,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16的排气口e排出高温高压冷媒,并经排气管路116和四通阀118的第一通路进入室内换热器104进行热交换,继续经第一管102节流降温处理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06,然后经过四通阀118的第二通路进入气液分离器120,进行气液分离处理后得到的气体经回气口b返回压缩机114,以进行下一轮压缩处理,其中,第二管108是否导通取决于截止阀t2是否导通,截止阀t2并不具备节流降温的作用,因此,冷媒在流经第二节流阀t3之前的温度仍然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值,进而能够对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以融化室外机中凝结的霜层和加速水露蒸发,且不需要切换四通阀118的导通状态,并保证室内机输出热量的连续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节流阀t1,设于第一管102的阀口处,用于对流通于第一管102的第一部分冷媒进行节流降温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管102的阀口处设置第一节流阀t1,能够实现对冷媒的进一步降温,以保证空调器100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室外机所处的室外环境中,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外环境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外环境温度值用于判断室外机的壳体是否可能结霜,也即在室外环境温度值较高(高于20℃)时,无论空调器100运行于何种工作模式,室外机均不会结霜,此时,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控制第二管108截止,也即所有冷媒全部经第一管102在室外换热器106与室内换热器104之间进行流通,此时,空调器100的换热能效最高,而在室外环境温度值较低(低于10℃)时,此时,随着空调器100的运行时长的增加,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机的壳体可能会凝结冰霜,因此,控制第二管108导通,以使分流进入第二管108的部分冷媒对壳体进行热交换,进而减少或避免冰霜凝结于壳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10,靠近室外换热器106设置,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106的工况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温度传感器110靠近室外换热器106设置,以检测室外换热器106的工况温度值,一方面,能够结合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确定壳体是否凝结冰霜,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工况温度值确定室外换热器106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控制第二管108是否导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截止阀t2,设于第二管108的第一阀口处,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和/或室外换热器106的工况温度值控制第二管108导通或截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108的阀口处设置截止阀t2,并且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和/或室外换热器106的工况温度值控制第二管108导通或截止,例如,在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较低,同时,检测到室外换热器106的工况温度值较低,且两者之间的温差较小,则通过调节截止阀t2来控制第二管108导通,而在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值较高,或室外换热器106的工况温度值远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值,则壳体也不容易结冰,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截止阀t2来控制第二管108截止,此时,全部冷媒经第一管102在室内换热器104与室外换热器106之间进行流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节流阀t3,设于第二管108的第二阀口处,用于对分流入第二管108的第二部分冷媒进行节流降温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108的第二阀口处设置第二节流阀t3,能够对分流入第二管108的第二部分冷媒进行节流降温处理,而室外机的壳体凝结冰霜通常是在制热模式下,也即冷媒由室内换热器104流向室外换热器106,经第一管102流通的冷媒和经第二管108对壳体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最终都流入室外换热器106,因此,第一部分冷媒和第二部分冷媒均需要进行节流降温,并且将第二节流阀t3设于靠近室外换热器106的管段内,也即在冷媒在第二管108中流通并对壳体进行热交换后,继续经过第二节流阀t3的节流降温处理后,与第一管102中流出的冷媒一通汇入室外换热器10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电连接至压缩机114的驱动电路、室外风机的控制电路、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110和第二节流阀t3,压缩机114的驱动电路用于输出压缩机114的运行频率至控制器,室外风机的控制电路用于输出转速值至控制器,其中,控制器根据压缩机114的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节流阀t3的开合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连接至压缩机114的驱动电路、室外风机的控制电路、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110和第二节流阀t3的控制器,并根据压缩机114的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节流阀t3的开合度,由于上述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能反映空调器100的换热压力,因此,通过上述至少一种运行参数来调节第二节流阀t3的开合度,能够提高调控第二管108内流通的冷媒流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管108设有热交换部112,热交换部112靠近室外机的底壳内侧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108设置热交换部112,并且将热交换部112靠近壳体内侧设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壳体内侧的水露蒸发,以及对壳体内侧的冰霜进行升温融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部112为s型或回字形的金属管,平铺于壳体内侧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热交换部112为s型或回字形的金属管,并且平铺于壳体内侧设置,能够提高热交换部112与壳体内侧之间的热交换区域,有效地提升了换热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部112为由第二管108的外管壁向底壳内侧延伸设置的金属导热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热交换部112为由第二管108的外管壁向底壳内侧延伸设置的金属导热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第二管108内流通的冷媒与底壳内侧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202,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步骤s204,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管与第一管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并且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并与室内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在不需要切换空调器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即可有效地融化壳体尤其是底壳凝结的冰霜,减小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热阻,降低了室外风机的运转阻力,提升了空调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具体包括: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导通,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导通,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一方面,控制第二管导通来使第二部分冷媒流入,第二部分冷媒的温度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值,因此,第二部分冷媒能够对壳体进行热交换,以减少水露、霜层和冰层的形成,另一方面,不需要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即可实现对壳体的化霜操作和化冰操作,最后一方面,结合室外环境温度值来控制第二管导通,提高了控制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降低了空调器的硬件故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具体还包括: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截止,不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截止,不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也即在室外环境温度值较高时,空调器即使长时间运行于制热模式下,室外机的壳体也不会凝结冰霜,此时,全部冷媒经第一管流通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以提升空调器的整机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按照预设周期检测空调器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值、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根据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管内的冷媒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管内的冷媒流量,由于上述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能反映空调器的换热压力,因此,通过上述至少一种运行参数来调节第二节流阀的开合度,能够提高调控第二管内流通的冷媒流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302,在制热模式下,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步骤s304,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步骤s306,开启截止阀,同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室外风机的转速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确定第二节流阀的开合度;步骤s308,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步骤s310,关闭截止阀和第二节流阀,控制第二管截止。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包括: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管与第一管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并且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并与室内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在不需要切换空调器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即可有效地融化壳体尤其是底壳凝结的冰霜,减小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热阻,降低了室外风机的运转阻力,提升了空调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具体包括: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导通,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导通,并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一方面,控制第二管导通来使第二部分冷媒流入,第二部分冷媒的温度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值,因此,第二部分冷媒能够对壳体进行热交换,以减少水露、霜层和冰层的形成,另一方面,不需要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即可实现对壳体的化霜操作和化冰操作,最后一方面,结合室外环境温度值来控制第二管导通,提高了控制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降低了空调器的硬件故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控制空调器的第二管与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具体还包括: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截止,不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比较确定室外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室外环境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管截止,不与室外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也即在室外环境温度值较高时,空调器即使长时间运行于制热模式下,室外机的壳体也不会凝结冰霜,此时,全部冷媒经第一管流通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以提升空调器的整机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按照预设周期检测空调器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值、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工况温度值;根据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管内的冷媒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中的至少一种运行参数调节第二管内的冷媒流量,由于上述运行频率、转速值、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工况温度值能反映空调器的换热压力,因此,通过上述至少一种运行参数来调节第二节流阀的开合度,能够提高调控第二管内流通的冷媒流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提出的如何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室外机凝结水露或冰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将第二管与第一管并联且靠近室外机的壳体设置,待节流降温的冷媒分流入第二管,并与室内机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在不需要切换空调器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即可有效地融化壳体尤其是底壳凝结的冰霜,减小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热阻,降低了室外风机的运转阻力,提升了空调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