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储液器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6120发布日期:2019-02-15 22:3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储液器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空调系统中储液器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中型水冷机组及商用中央空调都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有储液器,起到部分工况下的调剂、储藏冷媒的作用,现有储液器一般把冷媒的进出接口均开设在其顶部或均开设在底部,两种方案均将连接管插入并延伸至储液器的底部。

在冷媒高速冲入储液器内时,易在储液器冷媒液面以下形成涡流,影响冷媒的流通,且高速冲入的冷媒对储液器内液面造成强烈冲击,易加深储液器内冷媒液面的波动,造成冷媒的进、出液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储液器,以解决现有空调中储液器所存在的冷媒流入时易生成涡流以及冲击强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储液器,包括筒体、缓冲结构以及扰流结构:所述筒体设有第一出液口以及高于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的进液口,所述缓冲结构设于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之间,用于阻挡由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媒的冲击,所述扰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下方,用于防止涡流的生成。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包括由所述筒体的中心向其侧壁方向发散延伸的多个扰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处安装有角阀,所述第一出液口高于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包括由所述第一出液口水平向外延伸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筒体侧壁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由所述筒体侧壁延伸的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形成缓冲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水平延伸并沿竖向间隔设置,其自身和/或与所述筒体侧壁之间留有导流口,相邻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导流口相互交错。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所述筒体侧壁之间留有1个所述导流口,相邻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筒体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口具有2个,分别为呈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最远侧,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导流口的最远侧。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包括由位于所述筒体顶部的所述进液口延伸入所述筒体内的进液管,其底部形成有面向所述挡板并背向第一导流口设置的导流斜坡口。

基于上述的空调储液器的结构设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储液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出液口低于进液口设置,使得冷媒由进液口至第一出液口之间始终保持向下或斜向下流动,避免出现向上喷射现象。为了弱化冷媒高速落下所形成的冲击,在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之间安装有缓冲结构,由进液口流入的冷媒在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出筒体时,穿过缓冲结构受到其阻挡,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冷媒的冲击力,减轻容纳腔内液面的波动,有利于冷媒的稳定出液。

此外,为了避免筒体内涡流的生成,本发明还在第一出液口的下方安装有扰流结构,利用扰流结构调整流向,实现多向流动,在克服冷媒旋转流动的惯性力的同时可有效加速冷媒液面的稳定。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空调储液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空调储液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空调储液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储液器,包括有筒体10、缓冲结构以及扰流结构,其中,筒体10限定出可贮存冷媒的容纳腔,其设有第一出液口11以及高于第一出液口11设置的进液口12,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之间的圆筒形侧壁,在其他实施例中筒体10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状。为了方便安装固定,在下端盖上安装有固定支架13,并在侧壁上焊接有吊耳14。

为了避免冷媒有进液口12进入时,减少可形成涡流的冲击力的产生,本实施例进液口12开设在筒体10的顶部,即上端盖上,以便冷媒垂直落下。为了在冷媒的需要量下降时,实现过剩冷媒的贮存,第一出液口11开设在圆筒形侧壁上,并优选开设在圆筒形侧壁的中部。为了便于与外部管道的连通,本实施空调储液器还包括由第一出液口11水平向外延伸的出液管20。

为了避免筒体10内冷媒液面以下产生涡流,以致影响第一出液口11出液,本实施例采用了扰流结构将筒体10内的冷媒打散,其位于第一出液口11下方,其中,扰流结构包括由筒体10的中心向其侧壁方向发散延伸的多个扰流板30,扰流板30可焊接于圆筒形侧壁上,也可焊接于下端盖上。流入筒体10内的冷媒受到呈不同角度设置的多个扰流板30的阻挡,克服了旋转惯性,阻止了涡流的生成,具体来说,由于多个扰流板30呈发散状延伸,在冷媒旋转流动时会受到同一扰流板30的多次阻挡,每次阻挡都会打算冷媒并调整冷媒的流速、流向,因而,扰流结构的设置能较快地抑制流入筒体10内冷媒所产生的旋转惯性,实现冷媒的平稳涌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了4个扰流板30,相邻扰流板30之间相互垂直。

为了弱化由进液口12高速冲入的冷媒的冲击力,本实施例空调储液器将缓冲结构安装在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1之间,缓冲结构在抵挡由进液口12流入的冷媒的冲击的过程中,通过打散冷媒,阻挡冷媒流动的惯性力,并将单股流动改为多股流动,从而有效降低冷媒流速。

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结构可包括由筒体10侧壁延伸的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形成缓冲流道,例如,多个挡板之间可形成波浪线形的缓冲流道,以实现多级持续缓冲。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冷媒正面阻挡,在上述基础上挡板可由侧壁水平延伸并沿竖向间隔设置,挡板、侧壁之间可通过焊接连接,多个挡板之间优选等间隔设置。为了确保冷媒的顺畅通过,可在挡板上加工出导流口,即挡板为多孔板状结构,也可在挡板与侧壁之间预留有导流口,为了进一步分散冷媒,还可令相邻挡板之间的导流口相互交错分布,通过避免冷媒的在挡板之间连续穿过,可以在更好分散冷媒的同时减缓其流速。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挡板的抗冲击强度,简化结构,在上述基础上还可仅在挡板与筒体10侧壁之间预留有1个导流口,如图2、图3所示,挡板的覆盖遮挡面积大于筒体10的横截面积的一半,其未覆盖遮挡一侧形成导流口,为了延长缓冲流道、扩大缓冲区域,上下相邻的导流口可分别位于筒体10侧壁的相对两侧。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在筒体10内安装有2个挡板,2个挡板呈上下间隔设置,对应的,每个挡板与圆台形侧壁之间均留有1个导流口,为了便于阐述,2个挡板分别为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挡板40、第二挡板50,2个挡板与侧壁之间形成呈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口41、第二导流口51,第一导流口41、第二导流口51位于筒体10侧壁相对两侧的同时,本实施例还将进液口12开设在第一导流口41的最远侧,并将第一出液口11开设在第二导流口51的最远侧,如图2所示,以便进一步增加冷媒在挡板上的流动长度、流动区域,降低冷媒冲击容纳腔内液面时的流速。

为了实现导流的同时便于与外部管道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由进液口12延伸入筒体10内的进液管60,并且在进液管60的底部形成有导流斜坡口61,导流斜坡口61的出口面积相对于进液管60的径向横截面显著增加,在同等流量时可以有效降低流速,有利于降低冷媒流向缓冲结构的冲击力。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将导流斜坡口61面向第一挡板40并背向第一导流口41设置,以便由导流斜坡口61喷出的冷媒在冲击侧壁、挡板时受到阻挡,急剧降速并被瞬时打散,漫延、分散至整个第一挡板40上。

为了能在特定工况下,能够借用筒体10内的冷媒,本实施例还在筒体10开设了第二出液口15,显然,需要第二出液口15低于第一出液口11设置,具体地,第二出液口15开设在圆筒形侧壁底部,为了实现第二出液口15的开闭可控,在第二出液口15处安装有角阀70。在本实施储液器安装于空调系统时,在保证压缩机开机和个别工况切换的情况下,当储液器内冷媒的液面较低时,可将第二出液口15连接压缩机,通过打开角阀70优先给压缩机提供降温用的冷媒,以防止压缩机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

基于上述的空调储液器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空调储液器,具体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案,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