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1144发布日期:2019-05-17 22:2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双系统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系统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系统冰箱,冷藏侧和冷冻侧均采用翅片蒸发器,且均安装在箱体后背,所占空间较大。若冷藏侧采用体积较小的直冷蒸发器,可能会因换热效果差,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现有埋在泡层中的直冷蒸发器单纯依靠制冷管壁和与之接触的箱胆进行导热,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系统冰箱,以提高冰箱内的容积率,提高冷藏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系统冰箱,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中隔板分隔为冷冻室和冷藏室,所述中隔板靠近所述冷冻室一侧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冷冻室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冷冻蒸发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处盖设有冷冻盖板,所述冷冻盖板靠近所述冷冻蒸发器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所述冷冻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

所述冷藏室与所述中隔板共用的侧壁分别设有冷藏出风口和冷藏回风口以及开口朝向所述冷藏室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有冷藏蒸发器,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旁通支路与所述冷藏出风口连通。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冷藏出风口位于所述旁通支路与所述冷藏出风口的连通口外设有冷藏风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中位于所述冷冻蒸发器上方依次设有风机组件和风道,所述风道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处分成冷冻风道和冷藏风道,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冻出风口连通,所述冷藏风道与所述冷藏出风口连通。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设于所述蜗壳中的风机,所述冷冻风道采用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处沿风向延伸的直风道,所述冷藏风道采用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处朝向所述冷藏出风口处圆滑过渡延伸的流线型风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蜗壳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连接处,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藏风道的横截面积比按照冷冻风量与冷藏风量的比值确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冷藏出风口和冷藏回风口均设于所述中隔板靠近所述冷藏室后壁的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设有冷藏盖板,所述冷藏盖板的板面分布有多个出风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旁通支路为开设在所述冷藏室与所述中隔板共用的侧壁上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连通,所述连通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出风口的侧壁连通;所述冷藏盖板上一体设有用于盖设在所述连通槽的开口处的旁通盖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冻风道由冷冻风道盖板限定,所述冷藏风道由冷藏风道盖板限定,所述冷冻风道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冻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相贴合的出风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冻蒸发器为翅片蒸发器,所述翅片蒸发器包括呈s型迂回设置的盘管和垂直贯穿所述盘管水平段的多组翅片,所述盘管为椭圆扁管或平行流扁管;所述冷藏蒸发器为直冷蒸发器,所述直冷蒸发器为板管/吹胀蒸发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与其开口相对的底面开设有容霜槽,所述容霜槽与所述冷冻回风口所在位置相对,所述冷冻蒸发器的进风端位于所述容霜槽与所述冷冻盖板之间的空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系统冰箱,将冷冻蒸发器、风机组件、风道等设置在中隔板中,冷藏蒸发器设置在冷藏室与中隔板共用侧壁的第二凹槽中,相比于原双系统冰箱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冰箱内容积率;在冷藏箱胆侧面开设第二凹槽安装冷藏蒸发器,并且设有第二凹槽与冷藏出风口相通的旁通支路,冷藏出风口的来风通过旁通支路进入第二凹槽并掠过冷藏蒸发器表面,增强了冷藏蒸发器的表面换热效果,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中中隔板设置第一凹槽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拆除冷冻盖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中冷冻盖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冷冻侧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冷藏侧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中冷藏盖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中风道设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系统冰箱中风道设置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中:1:第一凹槽;2:冷藏室;3:冷冻室;4:冷冻蒸发器;5:风机组件;51:蜗壳;6:风道;61:冷冻风道;62:冷藏风道;7:冷冻盖板;71:冷冻出风口;72:冷冻回风口;8:中隔板;9:冷藏蒸发器;10:旁通支路;11:冷藏风门;12:冷藏盖板;13:冷藏回风口;14:分配口;15:旁通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系统冰箱,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中隔板8分隔为冷冻室3和冷藏室2,对于对开门冰箱,中隔板8竖直设置,对于冷冻室3和冷藏室2上下布置的冰箱,中隔板8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以对开门冰箱为例即中隔板8竖直设置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中隔板8靠近所述冷冻室3一侧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冷冻室3的第一凹槽1,所述第一凹槽1中沿风向依次设有冷冻蒸发器4、风机组件5和风道6,所述第一凹槽1的开口处盖设有冷冻盖板7,当安装完冷冻蒸发器4、风机组件5和风道6后通过冷冻盖板7将第一凹槽1的开口处密封,冷冻盖板7的外表面与冷冻室3箱胆的侧壁平齐,从而使得整个冷冻室3箱胆的内表面保持平整,在与原箱体保持同样净深度的情况下可将箱体厚度减薄,能够与标准橱柜配合满足嵌入要求;冷冻蒸发器4漏冷被冷冻室3和冷藏室2空气吸收,避免冷量浪费,如图3所示,所述冷冻盖板7靠近所述冷冻蒸发器4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72,所述冷冻盖板7靠近所述风道6的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71;

所述冷藏室2与所述中隔板8共用的侧壁分别设有冷藏出风口和冷藏回风口13以及开口朝向所述冷藏室2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有冷藏蒸发器9,本实施例,冷藏蒸发器9采用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少的直冷蒸发器,将冷冻蒸发器4、风机组件5、风道等设置在中隔板8中,冷藏蒸发器9设置在冷藏室2与中隔板8共用侧壁的第二凹槽中,相比于原双系统冰箱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冰箱内容积率,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旁通支路10与所述冷藏出风口连通,冷藏出风口的来风通过旁通支路10进入第二凹槽并掠过冷藏蒸发器9表面,增强了冷藏蒸发器9的表面换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效果;

所述风道从所述风机组件5的出风口处分成冷冻风道61和冷藏风道62,所述冷冻风道61与所述冷冻出风口71连通,所述冷藏风道62与所述冷藏出风口连通,风道采用分层结构,冷冻风道61和冷藏风道62采用适应各自的出风口设置,既可降低压损又可实现冷藏侧和冷冻侧风量的合理分配;所述冷藏出风口位于所述旁通支路10与所述冷藏出风口的连通口外设有冷藏风门11,在冷藏蒸发器9冷量不足的工况下,冷藏风门11打开,冷冻蒸发器4通过冷藏风道62来风可补充冷藏室2的冷量。此外,由于旁通支路10与冷藏出风口一直处于连通状态,因此无论冷藏风门11是否开启,冷藏风道部分来风可从冷藏出风口到达旁通支路10,该部分空气会掠过直冷蒸发器,增强直冷蒸发管表面的换热效果,最终这部分经过换热的空气到达冷藏室2,与冷藏室2内的空气混合。绝大多数情况下,冷藏室2仅依靠直冷蒸发器提供冷量,此时冷藏风门11不开启,但在环境温度较高、开关门次数多等恶劣工况下,直冷蒸发器提供冷量不能满足冷藏室2所需温度时,冷藏风门11开启,中隔板8内冷冻蒸发器4所提供的部分冷量用来补充冷藏室2的冷量不足。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风机组件5包括蜗壳51和设于所述蜗壳51中的风机,所述冷冻风道61采用从所述蜗壳51的出风口处沿风向延伸的直风道,空气流动路径最短,冷量损耗低,所述冷藏风道62采用从所述蜗壳51的出风口处朝向所述冷藏出风口处圆滑过渡延伸的流线型风道,采用流线型风道风阻小,压损最低,冷冻风道61和冷藏风道62采用适应各自出风口的路径设置,既可降低压损又可实现冷藏侧和冷冻侧风量的合理分配。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蜗壳51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连接处,所述冷冻风道61与所述冷藏风道62的横截面积比按照冷冻风量与冷藏风量的比值确定。绝大多数情况下,冷藏室2仅依靠直冷蒸发器提供冷量,仅需一小部分吹向直冷蒸发器的表面以加强换热,仅在恶劣工况下,冷冻蒸发器4所提供的部分冷量用来补充冷藏室2的冷量不足,因此,冷冻室3需冷量大于冷藏室2的需冷量,可以确定,冷冻风道61的横截面积大于冷藏风道62的横截面积,从而实现风量合理分配。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的侧壁可以开设分配口14,所述冷藏风道62的延伸端通过所述分配口14与所述冷藏出风口连通,便于部分风量由冷藏风道62从冷藏出风口供入冷藏室2,冷藏回风口13与第一凹槽1的竖直底壁连通。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因冷冻出风口71设在中隔板8相对的冷冻盖板7上,即冷冻箱胆侧壁上,中隔板8靠近冷藏侧的保温层无论是发泡层还是vip板,都要求连贯性较好,不适合将冷藏出风口、冷藏回风口13及冷藏风门11设置在中隔板8中心处,因此将所述冷藏出风口和冷藏回风口13均设于所述中隔板8靠近所述冷藏室2后壁的位置,通过在第一凹槽1的侧壁设置分配口14,就是便于将冷藏出风口设置在冷藏室2靠后的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设有冷藏盖板12,冷藏盖板12的板面与第二凹槽的开口平齐,以使得冷藏箱胆的侧壁平整,保证冷藏箱胆的外观质量,所述冷藏盖板12的板面分布有多个出风口,与冷藏蒸发器9经过换热的空气由冷藏盖板12上的出风口到达冷藏室2,与间室内的空气混合降低温度,保证制冷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旁通支路10为开设在所述冷藏室2与所述中隔板8共用的侧壁上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连通,所述连通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出风口的侧壁连通,即在开设第二凹槽时向外扩展一条开口槽形成连通槽;如图6所示,所述冷藏盖板12上一体设有用于盖设在所述连通槽的开口处的旁通盖板15,旁通盖板15的大小与连通槽的开口相匹配,形成具有空气流通腔的旁通支路10,便于将冷冻室3的部分空气引到第二凹槽,与冷藏蒸发器9表面换热,增强冷藏蒸发器9的表面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冻风道61由冷冻风道盖板限定,冷冻风道盖板位于其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折边,共同限定出所述冷冻风道61,所述冷藏风道62由冷藏风道盖板限定,冷藏风道盖板呈弧形板,弧形板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折边,共同限定出所述冷藏风道62,所述冷冻风道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冻出风口71一一对应且相贴合的出风口,从该出风口的出风直接从冷冻出风口71进入冷冻室3,所述冷藏风道盖板的延伸端与所述冷藏出风口连通,冷量从蜗壳51出风口处分配后属于冷藏的冷量从冷藏风道62进入冷藏出风口,进入冷藏室2。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冻蒸发器4为翅片蒸发器,所述翅片蒸发器包括呈s型迂回设置的盘管和垂直贯穿所述盘管水平段的多组翅片,盘管中流通制冷剂进行制冷,翅片可以增强与盘管的换热,外部空气与翅片接触形成对流换热,所述盘管为椭圆扁管或平行流扁管,能够增大与翅片的接触面积,减小流通阻力,增强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保证相同的换热效率下,冷冻蒸发器4体积可以变小,从而适应中隔板8中较小的安装空间;所述冷藏蒸发器9为直冷蒸发器,所述直冷蒸发器为板管/吹胀蒸发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冻回风口72的出风先经过冷冻蒸发器4下端,空气中的湿气易在冷冻蒸发器4下端结霜并形成霜堵,为消除冷冻蒸发器4下端霜堵对风量及换热的影响,所述第一凹槽1与其开口相对的底面开设有容霜槽,所述容霜槽与所述冷冻回风口72所在位置相对,所述冷冻蒸发器4的进风端位于所述容霜槽与所述冷冻盖板7之间的空间,避免冷冻蒸发器4的进风端因为霜堵而影响进风,进而影响换热。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将冷冻蒸发器、风机组件、风道等设置在中隔板中,冷藏蒸发器设置在冷藏室与中隔板共用侧壁的第二凹槽中,相比于原双系统冰箱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冰箱内容积率;在冷藏箱胆侧面开设第二凹槽安装冷藏蒸发器,并且设有第二凹槽与冷藏出风口相通的旁通支路,冷藏出风口的来风通过旁通支路进入第二凹槽并掠过冷藏蒸发器表面,增强了冷藏蒸发器的表面换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效果;在冷藏蒸发器冷量不足的工况下,冷藏风门打开,冷冻蒸发器通过冷藏风道来风可补充冷藏室的冷量;此外,风道采用分层结构,冷冻风道和冷藏风道采用适应各自的出风口设置,既可降低压损又可实现冷藏侧和冷冻侧风量的合理分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