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冷却输料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7438发布日期:2018-10-16 20:1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领域,特别是一种润滑油冷却输料管。



背景技术: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的质量是润滑油的根本,添加剂的质量和性能是润滑油的精髓,添加剂的质量和性能以及加入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应用于润滑油中具有传统纳米颗粒不具备的诸多优势。石墨烯本身的摩擦系数接近于零,润滑性能出众,二维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超高的导热性能,比重小,且容易进行多种改性,可以解决纳米添加剂长期稳定性问题。因此,以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开发出具有良好抗磨性能、高承载能力、对机械表面具有一定修复功能的润滑油,形成一系列新型润滑油产品,为润滑油产品由低端快速迈向高端作出贡献。

冷却器是用水或其它冷凝液作为循环冷却剂,从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待冷却物料的温度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其结构复杂,组装困难,从而其适用范围和场所较为单一。因此,急需一种简单且适用范围广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润滑油冷却输料管,所述输料管至少包括第一冷媒层和物料通道;所述第一冷媒层位于所述物料通道外侧,所述物料通道内设有换热支撑部,所述换热支撑部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并将所述物料通道分成均匀的四条流道;所述换热支撑部沿所述物料通道的轴向方向上呈螺旋结构分布。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支撑部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换热支撑部的中空结构设计用于通过第二冷媒。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物料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媒层为沿着所述物料通道设置的环形直管,并将所述物料通道包裹。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媒层为螺旋式缠绕于所述物料通道并沿所述物料管道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管体。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媒层上还设有第一冷媒进料口和第一冷媒出料口。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支撑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冷媒进料口和第二冷媒出料口,且所述第二冷媒进料口和第二冷媒出料口镶嵌于连接部中。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壁设有螺纹卡和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物料通道中设置十字形结构的换热支撑部,提升了物料通道的管体结构稳定性,从而也可以降低所述物料管道的管壁厚度而不影响所述物料通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通过降低所述物料管道的厚度,可以提升所述物料管道与所述第一冷煤层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冷媒层,102-第一冷媒进料口,103-第一冷媒出料口,104-物料通道,105-物料进料口,106-物料出料口,107-换热支撑部,108-第二冷媒进料口,109-第二冷媒出料口,110-连接部,111-第一连接孔,112-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润滑油冷却输料管,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输料管至少包括第一冷媒层101和物料通道104。

所述第一冷媒层101位于所述物料通道104外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层101为沿着所述物料通道104设置的环形直管,并将所述物料通道104包裹。或者,所述第一冷媒层101为螺旋式缠绕于所述物料通道104并沿所述物料管道104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管体。所述第一冷媒层101上还设有第一冷媒进料口102和第一冷媒出料口103。

优选地,所述物料通道104内设有换热支撑部107,所述换热支撑部107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并将所述物料通道104分成均匀的四条流道。所述换热支撑部107的十字形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物料通道104的结构稳定性,提升了物料通道104的管体强度。

进一步地,通过在物料通道104中设置十字形结构的换热支撑部107,提升了物料通道104的管体结构稳定性,从而也可以降低所述物料管道104的管壁厚度而不影响所述物料通道104的结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通过降低所述物料管道104的厚度,可以提升所述物料管道104与所述第一冷煤层101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换热支撑部107沿所述物料通道104的轴向方向上呈螺旋结构分布。从而使得物料通道104中的四条流道呈螺旋状沿着所述物料通道104的轴向分布,通过对物料流道进行螺旋结构设置,增加了物料流道长度且使得润滑油物料在经本输料管输送物料时的流动状态为湍流状态,有利于润滑油物料与第一冷煤层101进行均匀接触,从而提高物料的换热效率。

即是,通过换热支撑部107的十字形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物料管道104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提升了物料管道104中物料与第一冷媒层101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换热支撑部107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换热支撑部107的中空结构设计用于通过第二冷媒。通过第二冷媒可以实现进一步地降低所述物料通道104中润滑油温度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物料通道104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10。所述连接部110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12内壁设有螺纹卡和结构。

优选地,通过本输料管两端的连接部设计,可以实现多个输料管平行分布且相互连接。同时将上一级输料管的物料出料口与下一级输料管的物料进料口相连。即用户可以根据冷却需求设置对应数量的冷却输料管完成对润滑油或其它物料的冷却处理。进一步,通过多个输料管平行分布并相互连接,用于可以自己组装成一个冷却器。

优选地,所述换热支撑部107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冷媒进料口108和第二冷媒出料口109,且所述第二冷媒进料口108和第二冷媒出料口109镶嵌于连接部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