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冰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965发布日期:2018-12-11 20:0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搅冰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冰箱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冰杆。



背景技术:

冰箱制冰机中,储冰盒内的冰块容易粘连,这样就会导致冰块输送阻力较大,需要通过碎冰装置将冰块粉碎后再送出去,碎冰装置中最核心的构件就是搅冰杆,现有的搅冰杆虽然开始采用食品接触级不锈钢(国标牌号0Cr19Ni9,日标牌号SUSF304,美标牌号F304),但是为了保证搅冰效果,基本上摒弃了叉杆式碎冰杆,使用螺杆式碎冰杆。当然还有设计成其他结构的,如斜杠式结构,但是这些结构都容易产生强烈晃动和噪音,极大加速碎冰杆损坏速度,适用性不强,所以还是沿用螺杆式碎冰杆。螺杆式碎冰杆结构虽然搅冰效果好,但是螺杆式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搅冰杆,在保证搅冰效果的前提下,结构简单,搅冰杆不易损坏,且便于生产制造,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搅冰杆,包括搅拌杆接头,和与搅拌杆接头固连的搅冰杆件,所述的搅冰杆件呈方形钩状,该方形钩包括与搅拌杆接头固连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两侧平行对称设置有第一搅杆和第二搅杆,第一搅杆与第二搅杆的杆底平行布置,第二搅杆的杆顶高于第一搅杆,第一搅杆与连接杆之间垂直连接杆连接有上连杆,第一搅杆与第二搅杆之间平行上连杆连接有下连杆,搅冰杆转动时,第二搅杆高出的部分B与上连杆的杆部A形成的力矩基本平衡。

进一步的结构,所述的搅冰杆件的杆径均为6mm,第二搅杆的杆顶高出第一搅杆为18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的上段设置条形孔段,所述的条形孔段的中心线位于连接杆的轴心线上。

优选的,所述的上连杆置于第一搅杆的杆顶与连接杆的杆底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下连杆置于第一搅杆的杆底与第二搅杆的杆底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搅冰杆用于冰箱制冰机中,工作时,以搅冰杆件的连接杆为中心转动,搅碎冰块,转动过程中,冰块对搅冰杆的反作用力基本平衡,不会产生强烈晃动和噪音,搅冰杆也不易损坏。结构简单,且方形钩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附图,一种搅冰杆,包括搅拌杆接头10,和与搅拌杆接头10固连的搅冰杆件20,所述的搅冰杆件20呈方形钩状,该方形钩包括与搅拌杆接头10固连的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两侧平行对称设置有第一搅杆22和第二搅杆23,第一搅杆22与第二搅杆23的杆底平行布置,第二搅杆23的杆顶高于第一搅杆22,第一搅杆22与连接杆21之间垂直连接杆21连接有上连杆24,第一搅杆22与第二搅杆23之间平行上连杆24连接有下连杆25,搅冰杆转动时,第二搅杆23高出的部分B与上连杆24的杆部A形成的力矩基本平衡。

本实用新型搅冰杆用于冰箱制冰机中,工作时,以搅冰杆件20的连接杆21为中心转动,搅碎冰块,转动过程中,冰块对搅冰杆的反作用力基本平衡,不会产生强烈晃动和噪音,搅冰杆也不易损坏。结构简单,且方形钩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结构,所述的搅冰杆件20的杆径均为6mm,第二搅杆23的杆顶高出第一搅杆22为18mm。

结合图1,下面对第二搅杆23高出的部分B与上连杆24的杆部A形成的力矩基本平衡进行说明:

搅冰杆转动时,圆周向的截面为准,左右对称部分抵消不考虑,左右不同部分简化为A、B两部分如图1,以便于简化计算,将A、B两部分均视为矩形。

在截面上的单位面积来说,

线速度v=w*r; w:角速度,r:点到中心距离

阻力F=v*n; n:冰块与零件的阻力因素

将A区域以半径r微分,单位面积:S1=dr*6,范围5-50

将B区域以半径r微分,单位面积:S2=dr*18,范围45-51

A区域总阻力M1=∫6*w*r*ndr r范围5-50(毫米)

B区域总阻力M2=∫18*w*r*ndr r范围45-51(毫米)

M1=0.5217*w*n

M2=0.5184*w*n

这样,左右两边力矩基本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21的上段设置条形孔段21a,所述的条形孔段21a的中心线位于连接杆21的轴心线上。

设置条形孔段21a直接减轻了搅冰杆重量,这样搅冰杆由电机带动转动更为轻松,搅冰更好。

优选的,所述的上连杆24置于第一搅杆22的杆顶与连接杆21的杆底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下连杆25置于第一搅杆22的杆底与第二搅杆23的杆底之间。

结合图1,图1是给出了上连杆24、下连杆25布置的优选结构,这种结构生产加工起来更为简单。当然,也可以考虑上连杆24位于第一搅杆22的杆顶下方布置和/或下连杆25位于第一搅杆22的杆底上方布置。上述这些结构最好设计呈第一搅杆22与上连杆24之间、第一搅杆22与下连杆25之间、下连杆25与第二搅杆23之间具有弧形导角,这样相比直角式导角,搅冰时更为平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