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回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530发布日期:2019-02-15 20:0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多回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特别系关于一种多回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于加工业界中许多加工机皆需要配合冷却机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才能够确保液温不会过高,进而影响加工的质量,其中部分工具机还特别需要不同液温的冷却液输入,使冷却机的管路配置更为复杂,其中例如:雷射印标签、雕刻、切割或焊接的机器。

为克服前述问题,普通的液温温控装置皆为两套或多套,才能够达成同时控制不同液温之效,前述两套或多套温控装置系指冷却机、马达、泵浦等所有装置皆须要配置两套或多套,如此一来不仅于控制上相当的困难,配置的成本也非常的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回路冷却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能够由管路的配置而减少设备的配置,进而降低整体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升冷却系统的控制精准性及方便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回路冷却系统,供以连接一机台,而该多回路冷却系统,包括:

一种多回路冷却系统,供以连接一机台,而该多回路冷却系统,包括:

一第一排出管路,与该机台连通,该第一排出管路供以自该机台输出第一输出冷却液;

一第二排出管路,与该机台连通,该第二排出管路供以自该机台输出第二输出冷却液;

一冷却机,与该第一排出管路及该第二排出管路连通,该冷却机供以接收该第一输出冷却液及该第二输出冷却液,并冷却前述第一输出冷却液及该第二输出冷却液,并形成一输入冷却液;

一温控总成,与该冷却机及该机台连通,该温控总成供以调整该输入冷却液的温度以形成温度不同的一第一输入冷却液及一第二输入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多回路冷却系统,供以连接一机台,而该多回路冷却系统,包括:

一第一排出管路,与该机台连通,该第一排出管路供以自该机台输出第一输出冷却液;

一第二排出管路,与该机台连通,该第二排出管路供以自该机台输出第二输出冷却液;

一冷却机,与该第一排出管路及该第二排出管路连通,该冷却机供以接收该第一输出冷却液及该第二输出冷却液,并冷却前述第一输出冷却液及该第二输出冷却液,并形成一输入冷却液;

一控温箱,与该冷却机连通,该控温箱供以接收、容置该输入冷却液,该控温箱装设有至少一加热器;

一第一输入管路,与该控温箱及该机台连通,该输入冷却液自该控温箱流入该第一输入管路,定义位于该第一输入管路内的输入冷却液为一第一输入冷却液,该第一输入冷却液通过该第一输入管路输入该机台,该第一输入冷却液具有一第一温度;

一第二输入管路,与该控温箱及该机台连通,该输入冷却液自该控温箱流入该第二输入管路,定义位于该第二输入管路内的输入冷却液为一第二输入冷却液,该第二输入冷却液通过该第二输入管路输入该机台,该第二输入冷却液具有一第二温度;

至少一泵浦,供以将控温箱内的输入冷却液抽至该第一输入管路及该第二输入管路;

一马达,与该泵浦控制连接,以驱动该泵浦;

多阀件,其中一个阀件装设于该第一输入管路,供以控制该第一输入冷却液输入该机台的流量,另一个该阀件装设于该第二输入管路,供以控制该第二输入冷却液输入至该机台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主要是通过管路的设置,以形成多回路,且通过加热器控制不同输入管路内的输入冷却液的温度,再通过该阀件分别控制不同输入管路输出的冷却液的流量,以避免配置两套设备,进而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仅通过一个该马达控制泵浦,如此一来将使泵浦驱动功率稳定且容易控制,进而能够精准的控制不同输入管路输入冷却液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排出管路11

第二排出管路12

第三排出管路13

冷却机20

第一冷却机管路21

第二冷却机管路22

控温箱30

第一空间30A

第二空间30B

隔板31

总输入管路40

第一输入管路41

第二输入管路42

补偿加热器422

第三输入管路43

第四输入管路44

泵浦50

马达60

第一旁通管路71

第二旁通管路72

第三旁通管路73

第四旁通管路74

第五旁通管路75

第六旁通管路76

阀件80

机台99

加热器H

温控总成K

抽吸总成Z。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回路冷却系统,供以连接一机台99,如图1至图9所示,而该多回路冷却系统,包括:

一第一排出管路11,与该机台99连通,该第一排出管路11供以输出该机台99的第一输出冷却液,该第一输出冷却液具有一第一液温。

一第二排出管路12,与该机台99连通,该第二排出管路12供以输出该机台99的第二输出冷却液,该第二输出冷却液具有一第二液温。

一冷却机20,与该第一排出管路11及该第二排出管路12连通,该冷却机20供以接收该第一输出冷却液及该第二输出冷却液,并冷却前述第一输出冷却液及该第二输出冷却液,以形成一输入冷却液。

一控温箱30,与该冷却机20连通,该控温箱30供以接收、容置该输入冷却液,该控温箱30装设有至少一加热器H。

一第一输入管路41,与该控温箱30及该机台99连通,该输入冷却液自该控温箱30流入该第一输入管路41,定义位于该第一输入管路41内的输入冷却液为一第一输入冷却液,该第一输入冷却液通过该第一输入管路41输入该机台99内,该第一输入冷却液具有一第一温度。

一第二输入管路42,与该控温箱30及该机台99连通,该输入冷却液自该控温箱30流入该第二输入管路42,定义位于该第二输入管路42内的输入冷却液为一第二输入冷却液,该第二输入冷却液具有一第二温度,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温度不等于该第一温度。

至少一泵浦50,供以将控温箱30内的输入冷却液抽至该第一输入管路41及该第二输入管路42。

一马达60,与该泵浦50控制连接,以驱动该泵浦50。

多阀件80,其中一个阀件80装设于该第一输入管路41,供以控制该第一输入冷却液输入该机台99的流量,另一个该阀件80装设于该第二输入管路42,供以控制该第二输入冷却液输入至该机台99的流量。

于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该泵浦50与该马达60合称为一抽吸总成Z,该控温箱30、该第一输入管路41、该第二输入管路42、该抽吸总成Z、该些阀件80合称为一温控总成K。

较佳的,另包括:

一第一旁通管路71,与该第一输入管路41连接,该第一旁通管路71供以排出该第一输入冷却液,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旁通管路71连接该第一排出管路11,并将该第一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一排出管路11,该第一旁通管路71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进而控制该第一输入冷却液由第一输入管41排入该第一排出管路11的流量,达到控制输入至该机台99的流量。

一第二旁通管路72,与该第二输入管路42连接,该第二旁通管路72供以排出该第二输入冷却液,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旁通管路72连接该控温箱30,并将该第二输入冷却液排回该控温箱30,该第二旁通管路72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进而控制该第二输入冷却液输入至该控温箱30的流量。

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

该加热器H的数量为一,该加热器H装设于该控温箱30的其中一侧。

另具有一总输入管路40,该总输入管路40位于该控温箱30及该第一输入管路41及该第二输入管路42间,该总输入管路40供以将控温箱30内的该输入冷却液分别输入至该第一输入管路41及该第二输入管路42,该总输入管路40装设有一个该泵浦50,该泵浦50与该马达60控制连接。

该第二输入管路42装设有一补偿加热器422,该补偿加热器422供以加热该第二输入冷却液,使该第二输入冷却液的第二液温不同于该第一输入冷却液的第一液温。

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

该加热器H的数量为一个,该加热器H装设于该控温箱30的其中一侧。

另具有一总输入管路40,该总输入管路40位于该控温箱30及该第一输入管路41及该第二输入管路42间,该总输入管路40供以将控温箱30内的该输入冷却液分别输入至该第一输入管路41及该第二输入管路42,该总输入管路40装设有一个该泵浦50,该泵浦50与该马达60控制连接。

该第二输入管路42装设有一补偿加热器422,该补偿加热器422供以加热该第二输入冷却液,使该第二输入冷却液的第二液温不同于该第一输入冷却液的第一液温。

于该第二输入管路42上又另外装设一个该阀件80,此阀件80装设于总输入管路40与补偿加热器422之间,供以控制输入冷却液进入该第二输入管路42的流量。

另具有一第三旁通管路73,与该第二输入管路42连接,该第三旁通管路73连接该第二排出管路12,并将该第二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排出管路12,该第三旁通管路73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第二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排出管路12的流量。

另具有一第四旁通管路74,与该第一输入管路41连接,该第四旁通管路74连接该控温箱30,并将该第一输入冷却液排回该控温箱30,该第四旁通管路74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第一输入冷却液排至该控温箱30的流量。

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

该加热器H的数量为二,二该加热器H分别装设于控温箱30的相对二侧,所述两加热器H供以控制该输入冷却液的温度,且二该加热器H能够分别设定不同的温度。

该泵浦50的数量为二,其中一个该泵浦50装设于该第一输入管路41,另一个该泵浦50装设于该第二输入管路42,该马达60同时与二个该泵浦50控制连接,以使二个该泵浦50的驱动功率相当。

该第二输入管路42设置的位置系接近于其中一个该加热器H。

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相较于第三实施例:

该冷却机20是通过一第一冷却机管路21及一第二冷却机管路22与该温控箱30连通,该第一冷却管路21设置于温控箱30的一端是较接近其中一个该加热器H,该第二冷却管路22设置于温控箱30的一端系较接近另一个该加热器H,该第二冷却管路22另设置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输入冷却液的流量。

于第五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相较于第四实施例:

另具有该第三旁通管路73,与该第二输入管路42连接,该第三旁通管路73连接该第二排出管路12,并将该第二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排出管路12,该第三旁通管路73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第二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排出管路12的流量。

另具有该第四旁通管路74,与该第一输入管路41连接,该第四旁通管路74连接该控温箱30,并将该第一输入冷却液排回该控温箱30,该第四旁通管路74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第一输入冷却液排至该控温箱30的流量。

于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相较于第四实施例:

该控温箱30另设置有一隔板31,该隔板31将该控温箱30分为一第一空间30A及一第二空间30B,该冷却机20分别将该输入冷却液输入该第一空间30A及该第二空间30B,其中一个该加热器H设置于该第一空间30A,另一个该加热器H设置于该第二空间30B,该第一冷却机管路21及该第一输入管路41连通该第一空间30A,而该第二冷却机管路22及该第二输入管路42连通该第二空间30B。

该第二旁通管路72系连通该第二空间30B。

于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相较于第六实施例:

另具有该第三旁通管路73,与该第二输入管路42连接,该第三旁通管路73连接该第二排出管路12,并将该第二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排出管路12,该第三旁通管路73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第二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排出管路12的流量。

另具有该第四旁通管路74,与该第一输入管路41连接,该第四旁通管路74连接该控温箱30,并将该第一输入冷却液排回该控温箱30,该第四旁通管路74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第一输入冷却液排至该控温箱30的流量。

于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相较于第七实施例,另具有:

一第三排出管路13,与该机台99连通,该第三排出管路13供以输出该机台99的第三输出冷却液,该第三输出冷却液具有一第三液温,该第三排出管路13连接该冷却机20,以将该第三输出冷却液输送至该冷却机20。

一第三输入管路43,与该控温箱30及该机台99连通,该输入冷却液自该控温箱30流入该第三输入管路43,定义位于该第三输入管路43内的输入冷却液为一第三输入冷却液,该第三输入管路43连通该第一空间30A,该第三输入管路43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该第三输入冷却液输入至该机台99的流量。

一第五旁通管路75,与该第三输入管路43连接,该第五旁通管路75连接该第三排出管路13,并将该第三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三排出管路13,该第五旁通管路75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该第三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三排出管路13流量。

于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相较于第七实施例,另具有:

一第三排出管路13,与该机台99连通,该第三排出管路13供以输出该机台99的第三输出冷却液,该第三输出冷却液具有一第三液温,该第三排出管路13连接该冷却机20,以将该第三输出冷却液输送至该冷却机20。

一第四输入管路44,与该控温箱30及该机台99连通,该输入冷却液自该控温箱30流入该第四输入管路44,定义位于该第四输入管路44内的输入冷却液为一第四输入冷却液,该第四输入管路44连通该第二空间30B,该第四输入管路44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该第四输入冷却液输入至该机台99的流量。

一第六旁通管路76,与该第四输入管路44连接,该第六旁通管路76连接该第二空间30B,并将该第四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空间30B,该第六旁通管路76另装设有一个该阀件80以控制该第四输入冷却液排至该第二空间30B的流量。

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多回路冷却系统主要是通过管路的设置,以形成多回路,且通过加热器H及补偿加热器422控制不同输入管路41、42内的输入冷却液的温度,再通过该阀件80分别控制不同输入管路41、42输出的冷却液的流量,以避免配置两套设备,进而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皆仅通过一个该马达60控制泵浦50,于第三、四实施例中该泵浦50的数量为两个时,也仅通过一个该马达60进行控制,如此一来将使泵浦50驱动功率稳定且容易控制,进而能够精准的控制不同输入管路41、42输入冷却液的流量,亦可以多马达60对多泵浦50进行控制(本图例未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