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对冲结构、分液器、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318发布日期:2019-11-16 01:3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分流对冲结构、分液器、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分流对冲结构、分液器、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滚动转子式旋转压缩机中,通常在回气通道上设计分液器结构,用于分离并储存制冷循环中的液态冷媒和冷冻油。一般的分液器内部有滤网、支撑滤网的滤网架、隔板。制冷剂进入分液器之后,通过滤网、滤网架、隔板,最后从分液器出口流出,到压缩机进入下一制冷循环。在分液器内部,连接分液器出口的通常是一长管,长管的入口较高。制冷剂中的液态物质,由于密度较大,受重力作用会沉积于分液器底部,不能进入长管,从而达到分液并储存的效果。

分液器的位置远离压缩机中轴线,由于压缩机绕自身质量中心振动,分液器也会随之产生较大的低频振动。同时由于分液器壁面较薄,分液器内部压力脉动容易使分液器壁面产生高频振动。所以分液器能产生较大的声辐射。一般的分液器设计中通常只考虑对其结构的固有频率进行优化,对分液器压力脉动优化的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分流对冲结构、分液器、压缩机,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对冲结构,包括用于分流原气流的至少两个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具有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所有所述通道出口围绕中心轴并沿所述中心轴圆周向分布,所有所述通道出口的引流方向均指向所述分流对冲结构内侧使各股分气流能彼此交汇。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制冷剂进入分液器之后,原气流能够从分流对冲结构的通道入口进入,所有汇流通道的通道出口引导分气流排出并在某一点汇至一处进行交汇,各股分气流相互交汇时各自的压力脉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因此,通过以上结构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有所述通道出口的引流方向均指向所述中心轴的同一点。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通过汇流通道引导的各股分气流能够更多地汇至同一点进行对冲,能够抵消掉各股分气流具有的更多压力脉动,达到进一步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汇流通道的汇流端朝向所述分流对冲结构的内侧弯曲使所述汇流通道的所述通道出口的引流方向与所述中心轴垂直。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通过汇流通道的引导,各股分气流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一平面上进行相互的对冲抵消,达到进一步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汇流通道的数量为偶数个,所有所述汇流通道两两成组,每组所述汇流通道的所述通道出口相对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两两成组的偶数个汇流通道能够保证每组的汇流通道所引导出的分气流能够进行正向对冲,最大程度地抵消每组分气流的压力脉动,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汇流通道自其所述通道入口至所述通道出口的流道截面逐渐缩小。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流道截面逐渐缩小的汇流通道能够使分气流通过汇流通道时的截面逐渐缩小,使分气流的能量更为集中,在各股分气流的对冲过程中具有更好对冲消除压力脉动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通道入口和所述通道出口的开口形状均为扇形或半圆形。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扇形的开口形状能够在汇流通道多于两个的情况下使通道入口的总面积尽量接近分液器的横截面积,而半圆形的开口形状多用于汇流通道为两个的情况下,半圆形的开口形状能够保证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具有更大的截面积,尽量减小分气流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分流对冲结构还包括第一隔板,所有所述汇流通道的分流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并形成相应的所述通道入口,所述第一隔板用于与适配的分液器的壳体内壁密封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隔板用于在分流对冲结构装设在分流器壳体内时起到与分液器壳体的连接作用,第一隔板用于将分流对冲结构支撑在分液器壳体内并起到一屏障的作用,用于阻挡原气流从汇流通道外侧与分液器壳体间通过。使气流全部通过汇流通道引导进行对冲,保证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隔板的边缘开设第一回油缺口。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回油缺口用于在第一隔板与分液器壳体密封连接时通过分液器内积聚的液体,使液体在分液器壳体内流动起来而不聚集在某一腔室内。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具有流线型结构的隆起,所述隆起用于将原气流分割成各股分气流并引向相应的所述通道入口。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隆起的作用在于使分流对冲结构在汇流通道的通道入口处具有流线型,这样能够便于对原气流进行分流。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隔板装设有罩住所有所述通道入口的滤网。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分流对冲结构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用于与适配的分液器的壳体内壁密封连接,所有所述汇流通道插设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通道出口的上游、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游,所述第二隔板的边缘开设有第二回油缺口。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二隔板的作用在于对汇流通道提支撑并起到一屏障的作用,用于阻挡气流从汇流通道外侧与分液器壳体间通过,并对分液器壳体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第二回油缺口用于在第二隔板与分液器壳体密封连接时通过分液器内积聚的液体,使液体在分液器壳体内流动起来而不聚集在某一腔室内。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通流孔。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通流孔的作用在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腔室分液器壳体的相应腔室连通,在分流对冲结构装设于分液器壳体内时,对分液器抽真空或充氮气时能够减少抽真空的时间或提高充氮气的纯度。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通流孔设置于所述汇流通道的外侧并位于所述通道出口导向方向的反向侧。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通流孔位于汇流通道的外侧并位于通道出口的导向方向的反向侧时,能够减少进通道出口排出的分气流在汇合对冲后进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腔室的量,避免流体在腔室内回转浪费动能。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有所述汇流通道围绕所述中心轴并沿所述中心轴在圆周向等夹角分布。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该设置能够降低分流对冲结构的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包括吸气管、上筒体、壳体、下筒体、排气管和上述的分流对冲结构,所述分流对冲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分别装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吸气管插装于所述上筒体,所述排气管插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通道入口朝向所述上筒体并与所述吸气管连通,所述通道出口朝向所述下筒体并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制冷剂进入分液器之后,原气流能够从吸气管流入壳体内,原气流再从分流对冲结构的通道入口进入汇流通道内,所有汇流通道的通道出口引导分气流从通道出口排出并在某一点汇至一处进行交汇对冲,各股分气流相互交汇时各自的压力脉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对冲汇流之后的各股分气流汇成一股进入排气管排出分流器。因此,通过以上结构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一隔板的外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一回油缺口将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腔室连通。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二隔板的外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二回油缺口将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腔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装设有所述分流对冲结构的分液器。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分液器通过分流对冲结构使各股分气流进行对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各自具有的压力脉动,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的噪声振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对冲结构中,制冷剂进入分液器之后,原气流能够从分流对冲结构的通道入口进入,所有汇流通道的通道出口引导分气流排出并在某一点汇至一处进行交汇,各股分气流相互交汇时各自的压力脉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因此,通过以上结构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中,制冷剂进入分液器之后,原气流能够从吸气管流入壳体内,原气流再从分流对冲结构的通道入口进入汇流通道内,所有汇流通道的通道出口引导分气流从通道出口排出并在某一点汇至一处进行交汇对冲,各股分气流相互交汇时各自的压力脉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对冲汇流之后的各股分气流汇成一股进入排气管排出分流器。因此,通过以上结构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中,分液器通过分流对冲结构使各股分气流进行对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各自具有的压力脉动,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的噪声振动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分流对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液器的立体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是分液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与现有分液器内部某点压强变化仿真结果;

图中标记为:

1-吸气管;2-上筒体;3-壳体;4-下筒体;5-排气管;61-第一隔板;611-隆起;612-第一回油缺口;62-第二隔板;621-通流孔;622-第二回油孔;63-汇流通道;64-通道入口;65-通道出口;7-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流对冲结构,通过使各股分气流在某点进行汇流对冲,使各股气流的压力脉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至少两个汇流通道63,比如两个、三个、四个等以此类推,汇流通道63用于分流原气流并将分流后的各股分气流引导至汇流端进行汇流对冲,该汇流通道63具有一通道入口64和一通道出口65。对于至少两个汇流通道63的设置方式来说,所有汇流通道63的通道出口65围绕一中心轴并沿该中心轴圆周向分布,使所有的汇流通道63围成一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内侧即为分流对冲结构的内侧,环状结构的外侧即为分流对冲结构的外侧,可使所有汇流通道63围绕中心轴并沿中心轴在圆周向等夹角分布以降低分流对冲结构的加工难度。

所有通道出口65的引流方向均指向分流对冲结构内侧,朝向分流对冲结构内侧的通道出口65能够使各股分气流彼此交汇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对冲,各股分气流对冲能够带来抵消压力脉动的作用。制冷剂进入分液器之后,原气流能够从分流对冲结构的通道入口64进入,所有汇流通道63的通道出口65引导分气流排出并在某一点汇至一处进行交汇,各股分气流相互交汇时各自的压力脉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因此,通过以上结构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其中,汇流通道63变长消声效果越好,但不可无限长,应根据适配机型机型具体确定。

作为汇流通道63的一种可行的优选设置方案,所有通道出口65的引流方向均指向该中心轴的同一点,这样,通过汇流通道63引导的各股分气流能够更多地汇至同一点进行对冲,能够抵消掉各股分气流具有的更多压力脉动,达到进一步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的目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可得到另一种可行的优选设置方案,即该汇流通道63的汇流端朝向分流对冲结构的内侧弯曲使所述汇流通道63的所述通道出口65的引流方向与所述中心轴垂直,这样,通过汇流通道63的引导,各股分气流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一平面上进行相互的对冲抵消,达到进一步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的目的。

作为汇流通道63设置数量的一种可行的优选方案,应保证汇流通道63的数量为偶数个,并且所有汇流通道63应两两成组,同时,每组汇流通道63的通道出口65也应该相对设置。这样来说,两两成组的偶数个汇流通道能够保证每组的汇流通道所引导出的分气流能够进行正向对冲,最大程度地抵消每组分气流的压力脉动,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该种优选设置相对于奇数个汇流通道来说具有更好的减轻分液器噪声振动的效果,比如当汇流通道63为三个时,三个汇流通道63的较佳设置方式为绕中心轴在圆周上以120°的夹角分布,这样,三个汇流通道63的通道出口65排出的分气流以120°夹角相互汇流对冲,任一两股分气流不能很好地相互抵消,效果要差于偶数个两两成组并相对设置的通道出口65所带来的抵消压力脉动的效果。

优选的,考虑到加工难易的问题,该汇流通道63的最优数量应设置为两个,两个汇流通道63相对设置。

作为汇流通道63的一种可行的结构优选方案,该汇流通道63自其通道入口64至通道出口65的流道截面逐渐缩小。这样,流道截面逐渐缩小的汇流通道能够使分气流通过汇流通道时的截面逐渐缩小,使分气流的能量更为集中,在各股分气流的对冲过程中具有更好对冲消除压力脉动的效果。但因为分液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为一定的,流道截面逐渐缩小的汇流通道63的通道出口65的截面积可能会过小而影响气流的流动,因此,将汇流通道63的通道入口64和通道出口65的开口形状均设计为扇形或半圆形时能够保证通道入口64和通道出口65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具有更大的截面积,尽量减小分气流的流动阻力。其中,扇形的开口形状一般用在汇流通63道多于两个的情况下,这样能使通道入口64的总面积尽量接近分液器的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同时便于各汇流通道的布置,而半圆形的开口形状多用于汇流通道63为两个的情况下,半圆形的开口形状能够保证通道入口64和通道出口65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具有更大的截面积,尽量接近分液器的横截面积,尽量减小分气流的流动阻力。

为了能够使该分流对冲结构便于装设在分液器壳体内,该分流对冲结构还包括一圆形的第一隔板61,所有汇流通道63与第一隔板61垂直设置且所有汇流通道63的分流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61并形成相应的通道入口64。该第一隔板61用于与适配的分液器的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同时,该第一隔板61能够作为滤网的安装基础,因此可在第一隔板61装设一罩住所有通道入口64的滤网7。第一隔板61用于在分流对冲结构装设在分流器壳体内时起到与分液器壳体的连接作用,第一隔板61用于将分流对冲结构支撑在分液器壳体内并起到一屏障的作用,用于阻挡原气流从汇流通道63外侧与分液器壳体间通过。使气流全部通过汇流通道63引导进行对冲,保证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的效果。

作为第一隔板61的一种可行的优选方案,在该第一隔板61的边缘开设一个第一回油缺口612,该第一回油缺口612用于在第一隔板61与分液器壳体密封连接时通过分液器内积聚的液体,该液体为冷媒或冷冻油等,使液体在分液器壳体内流动起来而不聚集在某一腔室内。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流原气流,在第一隔板61设置有具有一个流线型结构的隆起611,隆起611用于将原气流分割成各股分气流并引向相应的所述通道入口64,隆起611的作用在于使分流对冲结构在汇流通道63的通道入口64处具有流线型,这样能够便于对原气流进行分流。

为了能够使该分流对冲结构便于装设在分液器壳体内并使安装的分流对冲结构更为稳定,该分流对冲结构还包括一圆形的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的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第二隔板62用于与适配的分液器的壳体内壁密封连接,所有汇流通道63的通道出口65贯穿第二隔板62且所有汇流通道63的管段插设于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位于通道出口65的上游、第一隔板61的下游处,且第二隔板62的边缘开设有第二回油缺口622,该第二隔板62的作用在于对汇流通道63提支撑并起到一屏障的作用,用于阻挡气流从汇流通道63外侧与分液器壳体间通过,并对分液器壳体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第二回油缺口622用于在第二隔板62与分液器壳体密封连接时通过分液器内积聚的液体,该液体为冷媒或冷冻油等,使液体在分液器壳体内流动起来而不聚集在某一腔室内。

作为第二隔板62的一种可行的优选方案,在第二隔板62开设有若干个通流孔621,该通流孔621贯穿第二隔板62,通流孔621的作用在将于第一隔板61和第二隔板62之间的腔室分液器壳体的相应腔室连通,在分流对冲结构装设于分液器壳体内时,对分液器抽真空或充氮气时能够减少抽真空的时间或提高充氮气的纯度。

其中,通流孔621的优选设置方式应使所有的通流孔621设置于汇流通道63的外侧并位于通道出口65导向方向的反向侧,这样,通流孔621位于汇流通道63的外侧并位于通道出口65的导向方向的反向侧时,能够减少进通道出口65排出的分气流在汇合对冲后进入第一隔板61和第二隔板62之间的腔室的量,避免流体在腔室内回转浪费动能。因此,由于气流几乎不流进第一隔板61和第二隔板62之间的腔室,所以在该处的压力脉动极低,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分流对冲结构运用到分液器时与普通分液器内部的压强变化曲线,图4中,横轴代表无量纲时间,纵轴代表无量纲压强,实线曲线代表本实施例中具有该对分流对冲结构的分液器随时间的压强变化,虚线曲线代表普通分液器随时间的压强变化,显然,运用本实施例的分流对冲结构的分液器的压力变化的幅值较小。所以由此引起壳体3在第一隔板61和第二隔板62之间的振动也较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分液器,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包括一铜质的吸气管1、一上筒体2、一筒形的壳体3、一下筒体4、一排气管5和实施例1中的分流对冲结构,该分流对冲结构通过过盈配合或焊接等固定形式固定装设于壳体3内,上筒体2和下筒体4分别装设于壳体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吸气管1插装于上筒体2,排气管5插装于壳体3,排气管5的伸入端伸入壳体3内并突出大半截,通道入口64朝向上筒体2并与吸气管1连通,通道出口65朝向所述下筒体4并与排气管5连通。制冷剂进入分液器之后,原气流能够从吸气管1流入壳体3内,原气流再从分流对冲结构的通道入口64进入汇流通道63内,所有汇流通道63的通道出口65引导分气流从通道出口65排出并在某一点汇至一处进行交汇对冲,各股分气流相互交汇时各自的压力脉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对冲汇流之后的各股分气流汇成一股进入排气管5排出分流器。因此,通过以上结构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分液器噪声振动问题。

具体的,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一隔板61的外沿与壳体3的内壁通过过盈配合或焊接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密封连接,其中,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一回油缺口612与壳体3的内壁形成第一回油孔,第一回油孔将壳体3内位于第一隔板61的两侧腔室连通。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二隔板62的外沿与壳体3的内壁通过过盈配合或焊接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密封连接,其中,分流对冲结构的第二回油缺口622与壳体3的内壁形成第二回油孔,第二回油孔将所述壳体3内位于第二隔板62的两侧腔室连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实施例2中的分液器。分液器通过分流对冲结构使各股分气流进行对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各自具有的压力脉动,能够解决压缩机吸气压力脉动大、压缩机吸气管振动大的问题,从而减轻压缩机的噪声振动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