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微冻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26668发布日期:2021-01-26 17:1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微冻控制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冷链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微冻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使冷冻保鲜更加完备、所保存的食品更具有食品原来的风味,常常将食品进行低温冷冻保存。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国速冻食品的在低温环境下。
[0003]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0004]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冷链输送的物品种类众多,不同物品的对运输储存温度及湿度都有不同要求,现有的冷链输送过程中对于不同物品常常统一存放冷冻,且不能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进行实时灵活调整既影响冷链输送物品的存储保鲜效果,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增加了运作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微冻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微冻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08]
步骤一:通过冷链柜对待运送的物品进行收纳,通过升降机构调整隔层板位置,将冷链柜中冷藏空间分隔为不同的隔层,根据待运送的物品的体积质量,调整隔层大小,使得物流输送效率最大;
[0009]
步骤二:通过制冷机构对冷链柜进行制冷,通过送风扇向不同隔层进行送风,通过设置送风扇的转速使得不同隔层的温度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温区,方便对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对应处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10]
步骤三:通过上料机构的辅助将待运送的物品到合适隔层;在通过转送机构将待运送的物品输送到合适位置;
[0011]
步骤四:通过限位机构对待运送的物品进行限位固定,使得待运送的物品之间保持合适间距,提高送风冷冻的效率,同时提高物流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0012]
步骤五: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各个温区的温度,并通过调整送风扇的转速实现对各个温区温度的实时调整。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带轮箱,所述带轮箱的顶部与冷链柜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带轮箱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和从动齿轮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物料辊,两个所述物料辊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升降链条;所述隔层板顶面中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带轮箱内壁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传动导轮,所述带轮箱内壁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升降链条的一端分别穿过两个通槽并与两个连接柱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链条的中部分别与两个传动导轮的中部滑动连接。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链柜的柜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制冷机构包括两个制冷管,所两个所述制冷管的一侧分别与空腔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制冷管的一端均与制冷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冷链柜内壁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送风扇,若干个所述送风扇的一侧与空腔的内部相通。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送机构包括第一转送单元,所述第一转送单元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送槽,若干个所述导送槽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导送轮,若干个导送轮的一侧分别与若干个导送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若干个导送轮的顶部均突出于承载板的顶面设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导送槽间隙位置的若干个限位槽,若干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限位杆,若干个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分别与若干个限位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送机构还包括第二转送单元,所述第二转送单元包括两个物料输送带,两个物料输送带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物料输送带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侧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边板的底部分别与隔层板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物料输送带的带面上均开设有防滑纹。
[001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台,所述上料台底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折叠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折叠架底部的两端分别与四个调节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调节气缸的底部均与冷链柜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台底部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底柱。
[001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层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板,两个所述密封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板,所述冷链柜内壁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若干个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分别与若干个所述限位板的一端滑动连接。
[001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链柜内壁顶部的一端铰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风窗,若干个所述通风窗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电动百叶窗;所述冷链柜一端的顶部铰接有冷柜门,所述冷柜门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隔热板一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温度湿度传感器,所述冷链柜顶部的两侧和隔层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温度传感器。
[002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层板顶部的中心开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限位孔,带轮箱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柱,若干个所述限位柱的底部分别与若干个限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002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链柜一端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
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一端的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的内壁与连接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所述导料板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冷柜门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接板的一侧与卡槽的内部对应设置。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微冻控制方法,通过设置隔层板等结构将冷链柜分隔问不同的温区,便于对不同存放条件的物品进行分离存放,并通过设置送风扇等制冷机构,对不同温区的温度进行实时调整,使得不同温区的物品处于不同的冷冻状态中,避免了整体统一进行冷冻影响物品的存储保鲜效果,同时有效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冷链物流的运作成本;同时通过设置转送机构,使得对物品进行上料和卸料操作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对存放于承载板上的物品进行限位,使得待运送的物品之间保持合适间距,提高送风冷冻的效率,同时提高物流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冷链柜的立体图;
[0024]
图2为冷链柜的侧视截面图;
[0025]
图3为冷链柜的局部结构正视截面图。
[0026]
图中:101、冷链柜;102、红外温度传感器;103、隔热板;104、电动百叶窗;105、冷柜门;106、过滤网;107、温度湿度传感器;108、连接板;109、连接杆;110、导料板;111、滑动套筒;112、卡接板;201、隔层板;202、带轮箱;203、主动齿轮;204、从动齿轮;205、物料辊;206、升降链条;207、支撑板;208、连接柱;209、传动导轮;210、物料输送带;211、侧边板;212、密封板;213、限位板;214、限位柱;301、送风扇;302、空腔;303、制冷管;401、承载板;402、导送轮;403、导送槽;404、限位杆;501、上料台;502、折叠架;503、调节气缸;504、底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微冻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29]
步骤一:通过冷链柜101对待运送的物品进行收纳,通过升降机构调整隔层板201位置,将冷链柜101中冷藏空间分隔为不同的隔层,根据待运送的物品的体积质量,调整隔层大小,使得物流输送效率最大;
[0030]
步骤二:通过制冷机构对冷链柜101进行制冷,通过送风扇301向不同隔层进行送风,通过设置送风扇301的转速使得不同隔层的温度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温区,方便对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对应处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31]
步骤三:通过上料机构的辅助将待运送的物品到合适隔层;在通过转送机构将待运送的物品输送到合适位置;
[0032]
步骤四:通过限位机构对待运送的物品进行限位固定,使得待运送的物品之间保
持合适间距,提高送风冷冻的效率,同时提高物流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0033]
步骤五: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102实时监控各个温区的温度,并通过调整送风扇301的转速实现对各个温区温度的实时调整。
[0034]
升降机构包括带轮箱202,带轮箱202的顶部与冷链柜10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带轮箱202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03,主动齿轮203的一端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04,主动齿轮203的一侧和从动齿轮20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物料辊205,两个物料辊205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升降链条206;隔层板201顶面中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7,两个支撑板207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柱208的两端固定连接,带轮箱202内壁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传动导轮209,带轮箱202内壁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通槽,两个升降链条206的一端分别穿过两个通槽并与两个连接柱208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升降链条206的中部分别与两个传动导轮209的中部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主动齿轮203带动从动齿轮204转动,使得两侧升降链条206可以实现同时运动,保证隔层板201在升降运动时的稳定性,使得可以根据待运送的物品的体积和质量,调节升降电机的运转,实现对隔层大小的调整,提高冷链物流的整体的使用灵活性和输送效率;
[0035]
冷链柜101的柜体内部开设有空腔302,制冷机构包括两个制冷管303,所两个制冷管303的一侧分别与空腔30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制冷管303的一端均与制冷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冷链柜101内壁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送风扇301,若干个送风扇301的一侧与空腔302的内部相通;上述制冷组件采用现有技术手段实施,通过制冷组件工作,对制冷管303进行降温制冷,送风扇301启动向不同隔层进行送风,通过观察红外温度传感器102判断不同隔层的温度,并通过调整送风扇301的转速使得不同隔层的温度产生差异,以对不同存放温度需求的物品进行对应处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36]
转送机构包括第一转送单元,第一转送单元包括承载板401,承载板40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送槽403,若干个导送槽403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导送轮402,若干个导送轮402的一侧分别与若干个导送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若干个导送轮402的顶部均突出于承载板401的顶面设置;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导送槽403间隙位置的若干个限位槽,若干个限位槽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限位杆404,若干个限位杆404的底端分别与若干个限位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述若干个限位杆404的底部均设有压力传感器,以此使得当物品输送到合适位置后,位置物品正下方的限位杆404不进行伸缩,保证物品的在承载板401上的稳定存放,通过限位气缸推动限位杆404由限位槽穿出,对物品进行阻挡限位,保证物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导送轮402,在物品进行上料和卸料操作时进行推送辅助,提高物品进行上料和卸料操作的工作效率。
[0037]
转送机构还包括第二转送单元,第二转送单元包括两个物料输送带210,两个物料输送带210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207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物料输送带210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侧边板21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侧边板211的底部分别与隔层板20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物料输送带210的带面上均开设有防滑纹,通过物料输送带210实现对隔层板201上的物品自动转送,方便物品的上料和卸料。
[0038]
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台501,上料台501底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折叠架502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折叠架502底部的两端分别与四个调节气缸5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四个调节气缸503的底部均与冷链柜10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料台501底部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
底柱504所述底柱504的长度满足当限位柱214底部与冷链柜101底部接触时上料台501的顶面与承载板401的顶面平齐,通过设置上料机构,方便将待输送的不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冷冻保存的物品输送隔层板201上方,通过启动调节气缸503,调节气缸503通过抵推折叠架502底端移动,带动上料台501上升,将待输送的物品抬升至物料输送带210的高度,方便物品的搬移卸料操作。
[0039]
隔层板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板212,两个密封板21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板213,冷链柜101内壁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若干个限位槽的内壁分别与若干个限位板213的一端滑动连接,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板213的配合运动,实现提升了隔层板201所在升降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密封板212,提升了隔层板201的密封性,实现了不同温区之间的有效区分。
[0040]
冷链柜101内壁顶部的一端铰接有隔热板103,隔热板103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风窗,若干个通风窗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电动百叶窗104;冷链柜101一端的顶部铰接有冷柜门105,冷柜门105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06,隔热板103一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温度湿度传感器107,冷链柜101顶部的两侧和隔层板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温度传感器102;通过观察温度湿度传感器107了解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当需要进行冷链柜101内部温度湿度调整时,可打开电动百叶窗104,使得外部空气由通风窗穿过隔热板103,实现冷链柜101的内外部气体交换,使得物品所在区温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更有利于物品保存。
[0041]
隔层板201顶部的中心开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限位孔,带轮箱202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柱214,若干个限位柱214的底部分别与若干个限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提高隔层板201在升降过程中的输送稳定性。
[0042]
冷链柜101一端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8,两个连接板108的一侧分别与连接杆109的两端固定连接,上料机构还包括导料板110,导料板110一端的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111,滑动套筒111的内壁与连接杆109的中部滑动连接,导料板110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板112,冷柜门105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卡接板112的一侧与卡槽的内部对应设置,当所存放的物品质量过大或存在易碎等不便搬移的情况时,通过可拉动滑动套筒111,调整导料板110的位置,通过导料板110形成的斜面,对物品进行推送移动。
[0043]
本发明在使用时,拉动导料板110使卡接板112与卡槽分离,再将导料板110放置于地面上,形成斜面,而后依次打开冷柜门105和隔热板103,启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转动带动主动齿轮203、从动齿轮204以及两个物料辊205转动,两个物料辊205转动拉动升降链条206运动,由于传动导轮209和限位柱214的限位作用使得对升降链条206的收放拉动能够稳定转换成隔层板201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通过设置升将机构,使得可以根据待运送的物品的体积和质量,调节升降电机的运转,实现对隔层大小的调整,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0044]
当隔层大小调整完成后,将待输送的物品中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冷冻保存的物品送入承载板401上,而后导送电机启动带动导送轮402转动推动物品向冷链柜101内部输送,当物品运动至合适位置时,位于物品旁侧的限位气缸启动,推动限位杆404由限位槽穿出,对物品进行阻挡限位;当带输送的物品中存在不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冷冻保存的物品时,将待输送的物品放置于上料台501上,启动调节气缸503,调节气缸503通过抵推折叠
架502底端移动,带动上料台501上升,将待输送的物品抬升至物料输送带210的高度,而后由操作人员将物品推送至物料输送带210上,而后物料输送带210启动将物品向冷链柜101内输送,在送入物品的过程中,若所存放的物品质量过大或存在易碎等不便搬移的情况时,可拉动滑动套筒111,调整导料板110的位置,通过导料板110形成的斜面,对物品进行推送移动。
[0045]
当全部物品移动完成后,依次关闭隔热板103、冷柜门105,并将卡接板112与卡槽卡合,通过对冷链柜101的移送实现对物品的冷链输送,输送过程中,制冷组件工作,对制冷管303进行降温制冷,送风扇301启动向不同隔层进行送风,通过观察红外温度传感器102判断不同隔层的温度,并通过调整送风扇301的转速使得不同隔层的温度产生差异,以对不同存放温度需求的物品进行对应处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46]
在冷链运输时,外部空气由通风口进入冷链柜101内部,其中较大的颗粒灰尘和其他杂物等由过滤网106进行过滤,通过观察温度湿度传感器107了解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当需要进行冷链柜101内部温度湿度调整时,可打开电动百叶窗104,使得外部空气由通风窗穿过隔热板103,实现冷链柜101的内外部气体交换,使得物品所在区域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更有利于物品保存。
[0047]
在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固定连接”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螺钉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转动连接”是指两部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运动。
[004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0]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