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7070发布日期:2021-06-25 16:3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高效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丙烯酸,化学式为c3h4o2,分子量为72.06。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酸性较强。溶于水、乙醇和乙醚,还溶于苯、丙酮、氯仿等。熔点13.5℃,沸点140.9℃,密度(20/4℃)1.0611g/cm3。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易聚合,加氢可还原成丙酸。与氯化氢加成生成2-氯丙酸。用于制备丙烯酸树脂和其它有机合成。由丙烯醛氧化或由丙烯腈水解制得,也可由一氧化碳、乙炔和水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制得。

本品的α、β位的氢容易被取代,其羧基可以生成酯、酰胺、酰氯、酸酐等;其双键有双键的通性,化学性活泼,可以均聚及共聚,聚合物用途十分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本品及其酯类可作为高分子的单体;此外,还可作为粘合剂、涂料、树脂等的原料;由本品合成的树脂可分别用于制药、皮革、纺织、造纸、化纤、橡胶、建材、塑料、包装材料、水处理、石油开采等工业方面。

全球粗丙烯酸(caa,即酯化级丙烯酸)产能2007年达到539万t/a,2008年因经济衰退、部分装置关闭而减小至约520万t/a,2009年和2010年全球caa产能上升至约542万t/a和553万t/a,2011年和2012年上升至572万t/a和581万t/a,至2013年年底,全球caa产能达到610.6万t/a。

2013年全球通用丙烯酸酯(ae)总产能为516.2万t/a。ae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其产能显著小于caa,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caa被用于生产高纯丙烯酸,而生产ae的caa比例逐年减小。高纯丙烯酸主要用来生产高吸水性树脂(sap)。

美国、欧洲和中国是全球主要丙烯酸生产地区,中国大陆是全球近年丙烯酸产能发展最快的地区。2012年中国大陆的丙烯酸装置产能首次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caa产能最大的国家。

市场上现存的丙烯酸反应冷却系统的效率参差不齐,很难做到冷却效率的最优化,实现单位能源内的最大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高效冷却系统,旨在解决提高丙烯酸反应装置的冷却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高效冷却系统,包括水循环子系统以及散热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子系统包括水泵、水冷管线主体、热传感器、阀门、冷却液加注口、冷却液箱、冷却液箱进口、冷却液箱出口,水泵入口以及水泵出口,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水冷管线主体的后方,所述水冷管线主体设置于所述水循环子系统的中心,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水冷管线主体的出水口,所述热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阀门的靠近水冷管线主体端,所述冷却液加注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箱的上方,所述冷却液箱设置于所述水冷管线主体的右前方,所述冷却液箱进口以及所述冷却液箱出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箱的前后方,所述水泵入口以及所述水泵出口设置于所述水泵的左右两侧,所述水泵与外部电源相连,所述热传感器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散热子系统包括冷却液出口、散热器、冷却液入口、风扇、电机以及电机支座,所述冷却液出口以及所述冷却液入口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上下方,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后面,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风扇的后面,所述电机支座设置于所述电机下方,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为耐腐蚀化工泵。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冷管线主体为碳钢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传感器为热红外传感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箱为不锈钢制箱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三相电机。

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由于设有热传感器,所以可以准确地测量冷却液的温度;由于设有阀门,所以能够根据热传感器给出的信号确定冷却液是否流进散热器,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子系统的第一视角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子系统的第二视角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子系统的第一视角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热传感器103、阀门104以及电机205的结构以及供电关系为现有技术,为本技术领域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包括水循环子系统100以及散热子系统200,其特征在于:水循环子系统100包括水泵101、水冷管线主体102、热传感器103、阀门104、冷却液加注口105、冷却液箱106、冷却液箱进口107、冷却液箱出口108,水泵入口109以及水泵出口110,水泵101设置于水冷管线主体102的后方,水冷管线主体102设置于水循环子系统100的中心,阀门104设置于水冷管线主体102的出水口,热传感器103设置于阀门104的靠近水冷管线主体端,冷却液加注口105设置于冷却液箱106的上方,冷却液箱106设置于水冷管线主体102的右前方,冷却液箱进口107以及冷却液箱出口108设置于冷却液箱106的前后方,水泵入口109以及水泵出口110设置于水泵101的左右两侧,水泵101与外部电源相连,热传感器103与外部电源连接;

散热子系统200包括冷却液出口201、散热器202、冷却液入口203、风扇204、电机205以及电机支座206,冷却液出口201以及冷却液入口203设置于散热器202的上下方,风扇204设置于散热器202的后面,电机205设置于风扇204的后面,电机支座206设置于电机205下方,电机205与外部电源连接。

水泵101为耐腐蚀化工泵,防止长时间工作被冷却液腐蚀。

水冷管线主体102为碳钢管,性价比高。

热传感器103为热红外传感器,安全可靠,技术成熟。

冷却液箱106为不锈钢制箱体,坚实耐用。

电机205的三相电机,动力强。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通过丙烯酸反应釜的形状布置好水冷管线主体102,接着打开水泵101,整个冷却系统就开始了工作;冷却液在循环到热传感器103时,传感器处理热信号为电信号来控制阀门104的开关,从而控制冷却液是否流过散热器202,控制电机205是否工作;此后冷却液流入冷却液箱106,最后从冷却液箱106流出进入水泵101进行下一次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包括水循环子系统(100)以及散热子系统(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子系统(100)包括水泵(101)、水冷管线主体(102)、热传感器(103)、阀门(104)、冷却液加注口(105)、冷却液箱(106)、冷却液箱进口(107)、冷却液箱出口(108),水泵入口(109)以及水泵出口(110),所述水泵(101)设置于所述水冷管线主体(102)的后方,所述水冷管线主体(102)设置于所述水循环子系统(100)的中心,所述阀门(104)设置于所述水冷管线主体(102)的出水口,所述热传感器(103)设置于所述阀门(104)的靠近水冷管线主体端,所述冷却液加注口(105)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箱(106)的上方,所述冷却液箱(106)设置于所述水冷管线主体(102)的右前方,所述冷却液箱进口(107)以及所述冷却液箱出口(108)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箱(106)的前后方,所述水泵入口(109)以及所述水泵出口(110)设置于所述水泵(101)的左右两侧,所述水泵(101)与外部电源相连,所述热传感器(103)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散热子系统(200)包括冷却液出口(201)、散热器(202)、冷却液入口(203)、风扇(204)、电机(205)以及电机支座(206),所述冷却液出口(201)以及所述冷却液入口(203)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02)的上下方,所述风扇(204)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02)的后面,所述电机(205)设置于所述风扇(204)的后面,所述电机支座(206)设置于所述电机(205)下方,所述电机(205)与外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01)为耐腐蚀化工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线主体(102)为碳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感器(103)为热红外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06)为不锈钢制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05)的三相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冷却系统领域,提供了一种丙烯酸反应装置的高效冷却系统,包括水循环子系统以及散热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循环子系统包括水泵、水冷管线主体、热传感器、阀门、冷却液加注口、冷却液箱、冷却液箱进口、冷却液箱出口,水泵入口以及水泵出口,水冷管线主体设置于水循环子系统的中心,热传感器设置于阀门的靠近水冷管线主体端,冷却液加注口设置于冷却液箱的上方;散热子系统包括冷却液出口、散热器、冷却液入口、风扇、电机以及电机支座,风扇设置于散热器的正后,电机支座设置于电机的下方。由于设有热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测量冷却液的温度;设有阀门,能够根据热传感器给出的信号确定冷却液是否流进散热器,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鸥哈希化学涂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