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3696发布日期:2022-06-29 14:0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储藏维持鲜度比较重要的蔬菜类的蔬菜室内通常将湿度保持得高于如冷藏室、冷冻室这样的其他储藏室内的湿度。另一方面,如果用于对冰箱内进行冷却的冷风通过高湿的蔬菜室,则在配置于蔬菜室的储藏容器内会产生凝结水。因此,在蔬菜室中,既要保持维持蔬菜类的鲜度所需的湿度,还要处理凝结水的问题。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冰箱。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22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冰箱具有如下结构,其包括:储藏室,其对储藏物进行储藏;收纳容器,其被收容在储藏室中,能够向正面侧拉出,上部开口,收纳储藏物;以及盖,其以覆盖收纳容器的开口的方式配置,在盖上形成有将储藏室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孔,在盖的下表面设置有树脂纤维部件,储藏室内的水分被所述树脂纤维部件吸收,吸收的水分经由连通孔被释放到储藏室外。
7.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中,被安装于盖的树脂纤维部件和连通孔重叠。根据专利文献1,树脂纤维部件是采用pet纤维等树脂纤维形成的编织物,是阻断液体而使空气通过的部件。即,蔬菜室内(储藏容器内)的空气能够从树脂纤维部件与连通孔重叠的部位流出。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明在储藏容器的密闭性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储藏室内的湿度恐怕比想象的要低。
8.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能够维持配置于蔬菜室的储藏容器的密闭度,并且能够适当地处理在储藏室内产生的凝结水的问题。
9.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10.储藏容器,其配置于蔬菜室;
11.高热传导性部件,其被安装于储藏容器;以及
12.冷风释放单元,其向高热传导性部件释放冷风。
13.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冰箱中,其特征在于:
14.高热传导性部件以将形成于所述储藏容器的背面的开口部封闭的方式安装,
15.冷风释放单元包括:
16.冷却器;以及
17.诱导流路,其相比所述储藏容器设置于背方侧,并且将由冷却器冷却后的冷风引导至高热传导性部件侧。
18.进而,在本发明涉及的冰箱中,其特征在于:
19.冷藏室和蔬菜室按照该顺序沿上下方向配置,
20.在所述储藏容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1透光部,
21.在冷藏室的底面设置有与第1透光部相向的第2透光部。
22.进而,本发明涉及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23.还具有吸水部,该吸水部被安装于所述储藏容器,吸收在高热传导性部件产生的凝结水,
24.吸水部设置于来自冷风释放单元的冷风可到达的区域。
25.发明效果
26.根据本发明,能够将来自冷风释放单元的冷风选择性地向被安装于储藏容器的高热传导性部件吹送。由此,储藏容器中的高热传导性部件的安装部分与储藏容器的其他部分相比被更加冷却。其结果是,能够使储藏容器内的凝结水生成区域集中于高热传导性部件(但是,本发明并未排除在储藏容器的其他部分稍稍产生凝结水的状况)。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使不像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树脂纤维部件和连通孔所设置的那样设置始终将储藏容器的内外连通的部位,也能够处理在储藏容器内产生的凝结水的问题。因此,能够维持配置于蔬菜室的储藏容器的密闭度。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经由高热传导性部件对储藏容器内进行冷却。因此,即使在提高储藏容器的密闭度时被供给到蔬菜室的通常的循环冷风被阻断,也能够将储藏容器内冷却至期望的温度范围。
27.另外,根据本发明,高热传导性部件安装于储藏容器的背面,并且通过相比储藏容器设置于背方侧的诱导流路,能够将由冷却器冷却后的冷风引导至高热传导性部件侧。因此,能够从靠近高热传导性部件的位置释放冷风。由此,能够简化向高热传导性部件释放冷风的冷风释放单元的构造,并且能够使冷风可靠地到达高热传导性部件。
28.进而,根据本发明,由于高热传导性部件安装于储藏容器的背面,所以在设置于储藏容器(蔬菜室)的上表面的第1透光部几乎不附着凝结水。因此,不会妨碍第1透光部的透光性。其结果是,能维持能够从具有与第1透光部相向的第2透光部的冷藏室视认蔬菜室(储藏容器)内的状态。
29.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来自冷风释放单元的冷风到达吸水部。因此,能够使用该冷风使由吸水部吸收的来自高热传导性部件的凝结水干燥。其结果是,能够将附着于高热传导性部件的内侧的凝结水高效地排出至储藏容器外。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31.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的侧视垂直截面图(图1所示的a-a’线上的截面图)。
32.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于蔬菜室的储藏容器的立体图。
33.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于蔬菜室的储藏容器的分解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
冰箱
[0036]2…
绝热箱体
[0037]
2a

外箱
[0038]
2b

内箱
[0039]
2c

绝热材
[0040]3…
冷藏室
[0041]4…
蔬菜室
[0042]5…
冷冻室
[0043]
10

储藏容器(蔬菜室)
[0044]
13

高热传导性部件
[0045]
14

内侧盖部
[0046]
15

外侧盖部
[0047]
16

闸板
[0048]
17

吸水部
[0049]
20

储藏容器的盖部
[0050]
21

第1透光部
[0051]
32

第2透光部
[0052]
40

冷风释放单元
[0053]
41

冷却器
[0054]
42

冷风输送通道
[0055]
421

诱导流路
[0056]
422

主流路
[0057]
43


[0058]
44

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1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1进行说明时,“上下”方向与冰箱1的高度方向对应,“左右”方向与冰箱1的宽度方向对应,“前后”方向与冰箱1的进深方向对应。
[0060]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1的结构概略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冰箱1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1包括相当于冰箱主体的绝热箱体2。另外,绝热箱体2包括多个储藏室3、4、5。该多个储藏室从上方开始依次与冷藏室3、蔬菜室4、冷冻室5对应。但是,各储藏室的配置顺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上方开始依次配置有冷藏室、冷冻室、蔬菜室)。
[0061]
设置于绝热箱体2的各储藏室的前表面均开口。设置有绝热门,以便将这些开口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封闭。这里,绝热门6a、6b的例如冰箱的主视右端及左端的上下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绝热箱体2,将冷藏室3的前表面开口部封闭。另外,绝热门6c以能够相对于绝热箱体2沿前后方向拉出的方式配置,将蔬菜室4的前表面开口部封闭。同样,绝热门6d以能够相对于绝热箱体2沿前后方向拉出的方式配置,将冷冻室5的前表面开口部封闭。
[0062]
接着,参照图2,对冰箱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这里,图2是冰箱1的侧视垂直截面图(用a-a’将图1所示的冰箱1剖开所得到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绝热箱体2包括:钢板制的外箱2a;合成树脂制的内箱2b;以及发泡聚氨酯塑料(聚氨酯泡沫)制的绝热材2c,其填充在
形成于外箱2a与内箱2b之间的间隙内。
[0063]
进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1包括:储藏容器10,其配置于蔬菜室4,用于储藏蔬菜类等;以及冷风释放单元40,其用于向后述的高热传导性部件13释放冷风。另外,优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1还具有用于提高储藏容器10的密闭性的盖部20。此外,在储藏容器10安装有盖部20的情况下,储藏容器10的上表面与盖部20对应。
[0064]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储藏容器10进行说明。储藏容器10是具有开口上表面11的容器。开口上表面11由盖部20封闭。由此,储藏容器10内的密闭度提高。而且,在盖部20的前方侧设置有第1透光部21(例如玻璃或丙烯酸板等)。由此,能够从上方视认储藏容器10的内部。
[0065]
另外,在设置于蔬菜室4的正上方的冷藏室3的底面31还设置有第2透光部32(例如玻璃或丙烯酸板等)。如图2所示,第2透光部32与第1透光部21相向。通过采用这样的构造,能够在打开冷藏室3的绝热门时从冷藏室3侧对蔬菜室4(储藏容器10)内进行视认。
[0066]
进而,如图2所示,在储藏容器10的背面12的开口部121安装有高热传导性部件13。即,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面向储藏容器10内。与此相对,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背面132朝向储藏容器10外。
[0067]
本实施方式中的高热传导性部件13是铝制板。但是不限定于此。作为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其他例,除了具有高热传导性的铜或不锈钢等金属制的部件、金属化合物制的部件以外,还可列举出热传导塑料制的部件等。另外,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形态不限于板状。作为板状以外的形态的示例,还可列举出为了增加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而在表面131等部位施加了凹凸形状而成的形态等。
[0068]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冷风释放单元40进行说明。冷风释放单元40包括:冷却器(蒸发器)41;诱导流路421,其相比储藏容器10设置于背方侧,并且将由冷却器41冷却后的冷风引导至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另外,也可以是,冷风释放单元40还具有对冷风向诱导流路421的流入进行控制的阀43(例如由步进电动机等开闭的挡板或闸板等)或设置于冷却器41的上方的风扇44。
[0069]
更详尽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器41配置于冷冻室5的背域,使与将各储藏室冷却并返回的冷风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通过。另外,诱导流路421设置在相比储藏容器10设置于背方侧(冷藏室3、蔬菜室4的背域)的冷风输送通道42内。
[007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冷风输送通道42包括向冷藏室3侧延伸的主流路422。主流路422设置于诱导流路421的背方侧。即,诱导流路421和主流路422在冷风输送通道42内前后并列。但是,诱导流路421的位置不限于此。
[0071]
而且,阀43以与诱导流路421的流入口4211相向的方式设置。伴随着阀43打开,来自冷却器41的冷风流入诱导流路421。流入了诱导流路421的冷风通过诱导流路421内,向高热传导性部件13释放。此时,优选将对主流路422的开闭进行控制的阀45(例如挡板)关闭。另一方面,伴随着阀43关闭,流向诱导流路421的冷风被阻断,向高热传导性部件13释放的冷风的流动停止。
[0072]
根据本实施方式,经由面向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诱导流路421,能够向高热传导性部件13释放冷风。换言之,能够从靠近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位置释放冷风。因此,能够简化冷风释放单元40的构造,并且能够使冷风可靠地到达高热传导性部件13。
[0073]
接着,对冰箱1内的冷风的流动进行说明。伴随着冷风释放单元40的风扇44的旋转,由冷却器41冷却后的冷风上升,上升后的冷风的一部分流入冷风输送通道42。此时,在阀43打开、阀45关闭的情况下,冷风在冷风输送通道42的诱导流路421内流动。然后,冷风朝向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背面132释放。其结果是,接收到冷风的背面132的温度传递至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侧,高热传导性部件13整体的温度降低。
[0074]
如前所述,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面向储藏容器10内。另外,被传递了冷风的热的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的温度比储藏容器10内低。因此,含有储藏容器10内的水分的空气在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凝集,凝结水附着于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另一方面,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安装部位以外的储藏容器10的部位由于温度比高热传导性部件13高,所以几乎不附着凝结水。因此,能够使凝结水集中在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
[0075]
与此相对,在阀43关闭、阀45打开的情况下,流入到冷风输送通道42的冷风在冷风输送通道42的主流路422中流动。然后,冷风经由沿着冷藏室3的高度方向形成多个的吹出口(图2中仅示出了设置在最下方的吹出口33)被吹送至冷藏室3。
[0076]
进而,冷风通过冷藏室3内之后,通过设置于冷藏室3的底面31的通气口到达蔬菜室4。进而,流入了蔬菜室4的冷风通过蔬菜室4内到达未图示的冷风返回通道,返回到冷却器41。此外,以下将在通过与冷却器41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之后通过冷风输送通道42(主流路422)、冷藏室3、蔬菜室4、冷风返回通道而再次返回到冷却器41附近的冷风称为“循环冷风”。
[0077]
为了提高储藏容器10的密闭度,储藏容器10的开口上表面11被盖部20封闭。因此,从冷藏室3到达蔬菜室4的冷风(循环冷风)不会流入储藏容器10内。因此,设想仅通过循环冷风无法将储藏容器10内冷却至期望的温度范围的情况。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从冷风释放单元40释放的冷风对高热传导性部件13进行冷却,利用来自被冷却后的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冷气使储藏容器10内的温度下降。
[0078]
接着,参照图3及图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储藏容器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储藏容器10和盖部20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储藏容器10的分解图。
[0079]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储藏容器10包括用于安装高热传导性部件13(嵌入)的开口部121。开口部121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其形成于储藏容器10的背面12。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高热传导性部件13被安装于储藏容器10的内侧的内侧盖部14和安装于储藏容器10的外侧的外侧盖部15夹持。此外,有时将背面12、内侧盖部14、外侧盖部15包含在内称为“储藏容器的背面”。
[0080]
内侧盖部14包括宽开口141、第1小开口142和第2小开口143。宽开口141相比第1小开口142及第2小开口143形成在上方。另外,第1小开口142和第2小开口143沿着内侧盖部14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0081]
就这种构造的储藏容器10而言,在从内侧观察背面12时,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在宽开口141的区域露出。而且,储藏容器10包括宽度与第1小开口142(或第2小开口143)大致相同的闸板16。闸板16配置在第1小开口142(或第2小开口143)与高热传导性部件13之间。闸板16能够沿着内侧盖部14的宽度方向滑动移动,将第1小开口142和第2小开口143中的一方封闭。
[0082]
与此相对,如图4所示,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形成在与第2小开口143相向的位置。在闸板16位于与第1小开口142相对的位置的情况下,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为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闸板16位于与第2小开口143相对的位置的情况下,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为关闭的状态。
[0083]
即,通过闸板16,能够对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进行开闭。通过闸板16移动以使其与第1小开口142相对,由此第2小开口143、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打开,储藏容器10的内外连通。由此,能够对储藏容器10内进行调湿。
[0084]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设置于与第2小开口143相向的位置,但是也可以设置于与第1小开口142相向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闸板16位于与第2小开口143相对的位置的情况下,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为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闸板16位于与第1小开口142相对的位置的情况下,高热传导性部件13侧的开口133为关闭的状态。
[0085]
进而,优选内侧盖部14具有吸水部17,该吸水部17吸收在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产生的凝结水。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水部17设置于开口部121的下方侧。进而,吸水部17贯穿内侧盖部14,延伸至储藏容器10的外侧。吸水部17的形态只要能够吸收在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表面131产生的凝结水,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吸水部17的示例,例如有纤维状过滤器等。
[0086]
吸水部17延伸至储藏容器10的外侧,由此在来自冷风释放单元40的冷风可到达的区域露出。其结果是,为了冷却高热传导性部件13而释放的冷风也到达吸水部17。由此,能够使由吸水部17吸收的凝结水干燥,能够将附着于高热传导性部件13的内侧的凝结水高效地排出至储藏容器10外。
[0087]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前述的说明用于使本发明容易被理解,并非以限定本发明的要旨记载。在本发明中,可包含未脱离其要旨、经变更、改良而得到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含其等效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