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0493发布日期:2022-06-17 22:0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物料冷却时常用的冷却方式一般为液冷,如水冷或油冷,这种冷却方式需要设置一个冷却箱和回水箱,两者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冷却箱完成对物料的冷却后将内部的水排至回水箱内暂存,再从回水箱将水输送至冷却箱内进行冷却使用。目前上述冷却方式结构冷却箱和回水箱为分离式,在使用时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低,难以适用于对整体体积、占地面积有限制要求的设备或生产线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适用范围更广的循环冷却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用于暂存冷却液的外桶和设置在外桶中用于冷却物料的内桶,所述外桶和内桶之间通过管路连通;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可驱动冷却液沿管路在外桶及内桶中循环流动。
5.更进一步地,所述外桶的储液容量大于内桶冷却目标物时所需的冷却液容量。
6.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贯穿外桶设置。
7.更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可移动的盖板,以将出料口封闭或使出料口打开。
8.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桶的外侧壁与外桶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隔。
9.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桶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内桶下端。
10.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内桶的侧壁上,且进水口的轴线与内桶侧壁相切。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包括两条管道,其中一条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外桶下端、内桶下端连通,所述进水口为该管道与内桶下端的连通处,另一条管道的一端与内桶下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外桶中。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上还设置有桶盖,桶盖上开设有开口,以使内桶的进料口露出。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行冷却工作的内桶设置在暂存冷却液的外桶中,并通过管路连通内桶和外桶,使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同时,循环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可以做得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减小占地面积,可适用于对整体体积、占地面积有限制要求的设备和生产线中,使循环冷却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17.在图中,21-外桶;211-桶盖;22-内桶;221-进水口;23-管路;24-动力机构;31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外桶21和内桶22,外桶21用于暂存冷却液,内桶22用于冷却物料,所述内桶22设置在外桶21中,且所述外桶21和内桶22之间通过管路23连通,形成冷却液的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动力机构24,所述动力机构24可驱动冷却液沿管路23流动,从而在外桶21及内桶22形成的循环回路中流动。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内桶21内的冷却液在动力机构24的作用下沿管路23排至外桶21中暂存,位于外桶21内的冷却液在动力机构24的作用下沿管路23排至内桶22中进行冷却物料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行冷却工作的内桶22设置在暂存冷却液的外桶21中,并通过管路23连通内桶22和外桶21,使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同时,循环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可以做得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减小占地面积,可适用于对整体体积、占地面积有限制要求的设备和生产线中,使循环冷却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20.所述外桶21的储液容量大于内桶22冷却目标物时所需的冷却液容量,以保障在外桶21向内桶22内输送所需量冷却液后,外桶21内仍能够暂存有的一定余量的冷却液。在冷却工作量大或单次冷却工作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下,所述外桶21侧壁上可设置盘管或水冷板,以对外桶21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保障冷却工作的正常进行。
21.所述内桶22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11,出料口311贯穿外桶21设置,出料口311与外桶21不互通,在内桶22完成冷却并将其中冷却液排至外桶21内后,位于内桶22中的物料可直接从出料口311排出,无需设置其他物料提升机构来取出物料,提高物料输送的效率的同时,减少结构复杂度。
22.其中,位于所述出料口311处还设置有可移动的盖板,盖板可对出料口311进行遮挡,在内桶22进行冷却工作时,移动盖板对出料口311进行遮挡以封闭出料口311,避免冷却液流出,需要将物料排出时,移动盖板使出料口311打开。
23.优选所述内桶22的外侧壁与外桶2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隔,便于布置管路。
24.所述内桶22上设置有进水口221,外桶21中的冷却液沿管路23从进水口211进入内桶22中,所述进水口221位于内桶22下端,进入内桶22的冷却液所带起的水花更小,冷却液不易飞溅至外部。本实用新型中内桶22为圆筒形,优选所述进水口221设置在内桶22下端的侧壁上,且进水口211横向倾斜设置,具体为,进水口221的轴线与内桶22的内侧壁相切,进入内桶22的冷却液可沿内桶22内侧壁方向横向喷射,使内桶22中的冷却液产生自然旋涡,对内部物料起到搅拌的作用,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25.在本实用新型中,管路23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管路23包括两条管道,其中一条管道的一端与外桶21下端连通,另一端沿内桶22与外桶21之间伸入并与内桶22下端连通,该条管道为将冷却液从外桶21中输送至内桶22中的管道,内桶22的进水口221为该管道与内桶22下端的连通处,另一条管道的一端与内桶22下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外桶21中,该条管道为将冷却液从内桶22中输送至外桶21内的管道。动力机构24包括两个泵,两个泵分别设置在两条管道上。
26.如图1所示,所述外桶21上还设置有桶盖211,避免物体掉入外桶21中,桶盖211上开设有开口,以使内桶22的进料口露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暂存冷却液的外桶(21)和设置在外桶(21)中用于冷却物料的内桶(22),所述外桶(21)和内桶(22)之间通过管路(23)连通;还包括动力机构(24),所述动力机构(24)可驱动冷却液沿管路(23)在外桶(21)及内桶(22)中循环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桶(21)的储液容量大于内桶(22)冷却目标物时所需的冷却液容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桶(22)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11),出料口(311)贯穿外桶(21)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出料口(311)处还设置有可移动的盖板,以将出料口(311)封闭或使出料口(311)打开。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桶(22)的外侧壁与外桶(2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桶(22)上设置有进水口(221),所述进水口(221)位于内桶(22)下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221)设置在内桶(22)的侧壁上,且进水口(221)的轴线与内桶(22)侧壁相切。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管路(23)包括两条管道,其中一条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外桶(21)下端、内桶(22)下端连通,所述进水口(221)为该管道与内桶(22)下端的连通处,另一条管道的一端与内桶(22)下端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外桶(21)中。9.如权利要求1-4、6、7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桶(21)上还设置有桶盖(211),桶盖(211)上开设有开口,以使内桶(22)的进料口露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用于暂存冷却液的外桶和设置在外桶中用于冷却物料的内桶,所述外桶和内桶之间通过管路连通;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可驱动冷却液沿管路在外桶及内桶中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行冷却工作的内桶设置在暂存冷却液的外桶中,并通过管路连通内桶和外桶,使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同时,循环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可以做得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减小占地面积,可适用于对整体体积、占地面积有限制要求的设备和生产线中,使循环冷却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循环冷却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循环冷却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研发人员:薛英杰 江明明 桂志刚 彭远征 卿前华 张一帆 王乾成 朱允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达诺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8
技术公布日:2022/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