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1697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其能够用致冷剂通过使致冷剂流过冷凝器的内部部分同时允许空气通过冷凝器实现热交换。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在安装在诸如汽车等的车辆中的车载空调中,冷凝器被用来通过流过冷凝器内部的致冷剂实现热交换。冷凝器配备有引入致冷剂的一对集管,并且多个管子在集管之间连接。此外,供应至集管之一的致冷剂分别地流过相互地以相等的间距分开的连接的多个管子,并且此后,致冷剂通过另一集管并再次循环回到那个集管。以这种方式,热交换在致冷剂(其通过管子循环)和空气(其通过设置在管子之间的散热片)之间实现,从而将气态的致冷剂冷却成液态。
[0003]对于这种类型的冷凝器,通常理解为通过使致冷剂相对于多个管子以均匀的方式分别地流动,可在空气与致冷剂之间实现具有可获得的最大效率和理想输出性能的热交换。然而,在实践中,入口管道连接至集管(致冷剂供应至此),致冷剂流至入口管道附近的管子是容易的,而相反地,流体流至位于远离入口管道处的管子是困难的。因此,致冷剂的流量在多个管子中是不均匀的,其导致冷凝器各个部分的热交换性能中偏差(不均匀)的发生。
[000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对于日本公开专利公告N0.2004-353936(专利文件I)中披露的冷凝器,整流板相对于入口管道和管子延伸的方向垂直地设置在集管的内部,并且与管子的侧面连通的多个连通孔设置在整流板中。连通孔在入口管道的附近以圆形形成在整流板中,并且以带有大的开口面积的拉长孔的形状形成在远离入口管道的区域。此外,当致冷剂从入口管道供应至集管的内部时,至入口管道附近管子的致冷剂的直接流动被抑制,并且致冷剂通过连通孔流至管子的侧面。另外,通过使连通孔的开口面积不同,更大量的致冷剂更容易地流至远离入口管道的管子,并且因此,致冷剂相对于多个管子以大致均匀的方式流动。
[0005]另外,对于在日本公开专利公告N0.06-074609(专利文件2)中披露的冷凝器,在连接至集管的入口管道上设置有以分叉形状分支的分支部分。通过相对于集管连接分支部分(不在集管的内部设置整流板),用于致冷剂的供应位置沿集管的竖直方向分布,从而供应至多个管子的致冷剂的流量可以大致均匀的方式调整。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通常的目标为提供具有简单结构的冷凝器,其对于致冷剂相对于多个管子均匀地循环和均匀地实现热交换,并且对于流过管子的致冷剂的流动不增加流阻是可能的。
[0007]根据本发明的冷凝器具有一对集管(其间互相地设置有间隔并且包括引入致冷剂的空间)、多个管子(以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它们的相对端分别地连接至集管)、以及多个散热片(其设置在相邻的管子之间),其中冷凝器芯由管子和散热片构成,并且致冷剂的热交换是在冷凝器芯中执行。
[0008]入口连接器和出口连接器都连接至集管之一。第一管道连接至入口连接器并且致冷剂供应至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接至出口连接器并且致冷剂从第二管道排出。入口连接器内部包含致冷剂所流过的流道。此外,该流道沿空间延伸方向以预定角度朝所述空间的中心倾斜,并且该空间以重力方向安排在集管之一中的最上方。
[0009]根据本发明,在具有一对集管(其间互相地设置有间隔)的冷凝器中,入口连接器(第一管道连接至此并且致冷剂供应至此)连接至集管之一,并且入口连接器具有致冷剂所流过的流道。该流道以预定角度朝空间的中心倾斜,该空间以重力方向安排在集管中最上方。
[0010]从而,即使在第一管道(其连接至入口连接器)的布置受到限制,并且入口连接器沿空间的延伸方向布置在集管的一端附近的情况下,从第一管道引至入口连接器的致冷剂流通过沿空间的延伸方向朝中心倾斜的流道,并且能够以集管的延伸方向转向。
[0011]因此,致冷剂能够从入口连接器沿集管中空间的延伸方向朝中心供应,并且由于可使致冷剂相对于连接至集管的多个管子大致以均匀方式流动,对于流过多个管子的致冷剂的热交换可均匀地执行。另外,凭借简单的结构,入口连接器中的流道沿空间的延伸方向朝中心倾斜,当致冷剂流过流道时流阻不会增加,并且当流过集管时,可适当地分配致冷剂并使其以均匀地分开的方式流至每个管子。
[0012]另外,流道可包括连接有第一管道的第一开口,和连接至集管之一的第二开口,其中,布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在垂直于第一开口的轴线的投影虚平面上不重叠。因此,可使致冷剂更有效率地流过集管,并且可适当地分配至每个管子。
[0013]此外,流道可配备有变换单元,其能够将致冷剂的流动方向从第一开口改变至第二开口。因此,可改变致冷剂流过流道的流动方向并且可降低流阻。
[0014]另外,该变换单元可包括朝冷凝器芯的高度方向的中心倾斜的倾斜部分。因此,仅通过流过所述倾斜部分,致冷剂的流动方向就可被轻易地改变。
[0015]此外,冷凝器芯可包括第一芯部分,来自集管之一(其中设置有入口连接器)的致冷剂通过第一芯部分流至另一集管,和第二芯部分,致冷剂在已经在其它的集管中循环后通过第二芯部分然后流至所述集管之一。另外,以重力方向安排在最上方的空间可设置在第一芯部分中,并且入口连接器可相对于该空间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以重力的方向向上地或向下地设置。通过以这种方式构造,当致冷剂从入口连接器供应至集管时,致冷剂可被有效地引至沿集管的高度方向的大致的中心区域。
[0016]另外,入口连接器和集管之一可通过钎焊连接。通过此特征,例如,当使用钎焊相对于集管连接多个管子时,由于连接入口连接器的操作可同时执行,相比于连接入口连接器的操作和连接集管的操作分别地执行,可减少生产冷凝器所需的制程步骤。
[0017]根据本发明,可获得下面的效果和优点。
[0018]在具有一对集管(互相之间有间隔)的冷凝器中,入口连接器(第一管道连接至此并且致冷剂供应至此)连接至集管之一,并且入口连接器在其内部具有致冷剂所流过的流道。通过将入口连接器连接至集管使得流道朝空间的中心倾斜,该空间以重力方向安排在集管中最上方,例如,即使在入口连接器沿所述空间的延伸方向布置在集管的一端附近的情况下,致冷剂的流动可以集管的延伸方向转向,并且可将致冷剂引入集管。所以,致冷剂可从入口连接器沿集管中空间的延伸方向朝中心供应。这样,由于可使致冷剂相对于连接至集管的多个管子大致以均匀的方式流动,对于流过多个管子的致冷剂的热交换可均匀地执行。另外,凭借简单的结构,在入口连接器中的流道沿空间的延伸方向朝中心倾斜,当致冷剂流过流道时流阻不会增加,并且当流过集管时,致冷剂被适当地分配并可使其以均匀地分开的方式流至每个管子。
[0019]本发明的上面的和其它的目标、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的结合了附图的描述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示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整体横截面视图;
[0021]图2为示出了图1的冷凝器中第一集管的入口连接器附近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0022]图3A为应用有根据第一改型的入口连接器的冷凝器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0023]图3B为应用有根据第二改型的入口连接器的冷凝器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0024]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整体横截面视图;
[0025]图5为示出了图4的冷凝器中第一集管的入口连接器附近的放大横截面视图;以及
[0026]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整体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所示,冷凝器10包括一对集管(即第一集管12和第二集管14)、多个管子16 (其设置在第一集管12与第二集管14之间)、多个散热片18 (其以波状弯曲并设置在管子16之间)以及第三集管20 (其连接至第二集管14)。另外,在冷凝器10中,管子16大致平行地布置,并且第一集管12和第二集管14以及第三集管20布置在管子16的两端上,以竖直方向延伸(箭头Al和A2的方向)。与它们一起,由诸如铝等薄板材料制成的以波状弯曲的散热片18,例如以高度方向(箭头Al和A2的方向)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管子16之间。
[0028]第一和第二集管12、14是在冷凝器10的高度方向(箭头Al和A2的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的中空的圆柱形状。第一集管12以冷凝器10的宽度方向(箭头BI的方向)设置在一端侧,其上连接有入口连接器22 (致冷剂从外部引至此)和出口连接器24(制冷剂在已经在冷凝器10的内部循环后从此排出)。
[0029]入口连接器22设置在第一集管12的上端附近的侧壁上,并且出口连接器24设置在第一集管12的下端附近的侧壁上。入口连接器22与出口连接器24被大致设置为彼此相互平行。另一方面,在第一集管12和第二集管14内部,分别地形成内部空间26a、26b,所供应的致冷剂引至此。
[0030]如图1和2所示,入口连接器22由例如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包括主体部分30 (供应管道(第一管道、第一开口)28连接至此并且致冷剂由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