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26803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表示。这里,在对所述膨胀装置4、21进行控制以使从压缩机I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恒定的情况下,所述冷凝温度越低,即所述排出压力越低,能够将所述排出温度设定得越低。
[0032]接着,根据图2?图4,对如下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用于:在当所述排出压力进一步变高且降低了设计压力的情况下似然度变小的制冷运转时,尤其是在制冷过负荷条件下的制冷运转时,也控制在所述设计压力即使用制冷剂R22或制冷剂R407C的情况下的设计压力以下。图2是说明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制冷剂循环量以及排出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线图,图3是说明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风量、制冷剂循环量以及排出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线图,图4是说明相同制冷能力下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风量以及排出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线图。
[0033]另外,以下说明的排出压力的研宄由对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进行模拟的循环模拟器(例如,参照第34届空调冷冻联盟演讲会论文集(2000年4月17?19日)的13?16页、2005年度日本冷冻空调学会年度大会演讲论文集(2005年10月23?27日)的B204-1?4)模拟,并使用了其计算值。
[0034]在图2?图4中,A表示基准,使室内机侧的条件相同,在使用制冷剂R32的情况下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和风量、产生能力与使用制冷剂R410A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计算排出压力,其结果是,使用R410A的情况与使用R32的情况的排出压力是相同的点。各图的纵轴以该点A的排出压力为基准,利用比值来表示使用R32的情况下的排出压力。另夕卜,图2和图3中的制冷剂循环量比以制冷剂R32的“制冷剂循环量比X 1.0”为基准。在制冷剂循环量比相同的曲线上,制冷剂循环量恒定。
[0035]图2表示将制冷剂R32封入冷冻循环装置时的、压缩机I的排出压力比相对于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传热面积比的关系。并且,图3表示压缩机I的排出压力比相对于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空气侧的风量比的关系。
[0036]图2、图3中的曲线a表示以为了产生14kW的能力所需要的制冷剂循环量(使制冷剂循环量比为1.0)为基准的情况下的传热面积比或风量比与排出压力比之间的关系。并且,一并表示将所述制冷剂循环量比设为0.88的情况(曲线b)与将所述制冷剂循环量比设为0.77的情况(曲线c)的传热面积比或风量比与排出压力比之间的关系。此时的空气条件是在制冷运转时排出压力上升最大的过负荷条件(室内机侧的利用侧热交换器22的入口空气的干球温度32°C、湿球温度23°C、室外机侧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入口空气的干球温度43°C的条件)。
[0037]并且,虽然采用制冷剂R410A和制冷剂R32的室外机40的设计压力是4.2?
4.3MPa (绝对压力),但是在为了充分确保压缩机I的可靠性而使用制冷剂R32的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设置冷冻循环装置中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将该上限值设定为比制冷剂R32的设计压力低,或者与其相等。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将控制压力的上限值设为3.8MPa (绝对压力),图2和图3所示的排出压力比1.0为3.8MPa (绝对压力)情况下的结果O
[0038]如图2和图3所示,当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传热面积越大、或者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风量越大、以及制冷剂循环量越少时,则能够降低压缩机I的排出压力,能够将所述控制压力的上限值设定得低。并且,与此相伴随地也能够降低压缩机I的排出温度。
[0039]这里,在使用设计压力比制冷剂R410A或R32低的制冷剂R22或R407C的空调机中,所使用的液体侧连接配管7和气体侧连接配管8的使用压力由配管的外径、壁厚、以及作为配管的材料的铜管的材质决定。在一般用于所述液体侧连接配管7和气体侧连接配管8的铜管中,使用压力最低的配管的外径、壁厚、材质的组合是从一般制冷剂配管用铜管(JISB8607)选取Φ 19.05、壁厚1.0mm、O态材料的情况,最高使用压力是3.72MPa(绝对压力)。
[0040]因此,根据图2设定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传热面积,或根据图3设定热源侧热交换器3中的风量(由冷却风扇送风的空气量),以使使用制冷剂R32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室外机40的运转压力(控制压力的上限值)在3.7MPa(绝对压力)以下。或者利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I的运转频率来调整制冷剂循环量,或者控制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3中的冷却风扇的运转频率来控制风量,以使由搭载于使用制冷剂R32的室外机40的所述控制装置所控制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在3.7MPa(绝对压力)以下。由此,在引进使用制冷剂R32的空调机(新机)时,能够将原本采用制冷剂R22或R407C的空调机(旧机)中所使用的液体侧连接配管7和气体侧连接配管8进行再利用。并且,还能够降低压缩机I的排出温度。
[0041]另外,在多台室内机20与I台室外机40连接的空调机(冷冻循环装置)中,利用分支管在液体侧连接配管7和气体侧连接配管8的中途进行分支,从而进行连接以使制冷剂流向多台室内机20中的各个。所述分支管与所使用的制冷剂的设计压力相应地进行常规设计。
[0042]并且,在过去,存在同时销售采用制冷剂R22的空调机与采用制冷剂R407C的空调机的时期,但是,关于当时的分支管的设计压力,采用了设计压力高的制冷剂R407C的设计压力即3.4MPa (绝对压力),将制冷剂R22用的分支管与制冷剂R407C用的分支管共用。
[0043]因此,与所述液体侧连接配管7或气体侧连接配管8的最高使用压力的下限值即3.72MPa(绝对压力)相比,分支管的设计压力(3.4MPa)较低,在连接了多台室内机20的空调机中,需要在分支管的设计压力以下进行运转。
[0044]因此,在多台室内机20经由分支管与所述液体侧连接配管7和气体侧连接配管8连接的冷冻循环装置(空调机)与使用制冷剂R32的冷冻循环装置连接的情况下,根据图2设定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传热面积,或者根据图3设定热源侧热交换器3中的风量,以使冷冻循环装置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即所述室外机40的运转压力在3.4MPa (绝对压力)以下。或者,利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I的运转频率来调整制冷剂循环量,或者控制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3中的冷却风扇的运转频率来控制风量,以使由搭载于使用制冷剂R32的室外机40的所述控制装置所控制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在3.4MPa (绝对压力)以下。
[0045]由此,在引进使用制冷剂R32的空调机(新机)时,能够将原本采用制冷剂R22或R407C的空调机(旧机)中使用的所述液体侧连接配管7、所述气体侧连接配管8和所述分支管进行再利用。并且,还能够降低压缩机I的排出温度。
[0046]此外,使用制冷剂R32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所述室外机40除了能够将原本采用制冷剂R22或R407C的空调机中所使用的已设的连接配管7、8进行再利用并连接,还能够和与制冷剂R32相对应连接配管即设计压力为4.2?4.3MPa (绝对压力)以上的新设的连接配管7、8连接。S卩,本实施例的使用制冷剂R32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所述室外机40也能够与新设配管施工方式和已设配管使用方式中的任意方式对应地使用。
[0047]S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能够采用新设配管施工方式和已设配管利用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所述室外机40,在采用所述新设配管施工方式或已设配管利用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情况下都使室外机40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相同。例如,将所述室外机40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设定为采用制冷剂R22或制冷剂R407C的室外机中的设计压力3.7MPa,或者在将已设的分支管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设定为3.4MPa。
[0048]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于对所述压缩机I或四通阀2等执行元件进行控制的所述室外机40的控制基盘,利用设置在该控制基盘上、且能够设定冷冻循环的功能的触点开关或跨接线等控制压力设定部,能够任意地选择并设定所述控制压力的上限值。
[0049]或者,也可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